晚潮|梳理岳飛在各朝代中的地位升降問題

2024年04月15日12:55:17 歷史 1916

潮新聞客戶端 裴雯

晚潮|梳理岳飛在各朝代中的地位升降問題 - 天天要聞

在今日家國,將岳飛定位於“精忠報國”是確鑿無疑的,但歷史上自南宋以降,岳飛在官方和民間的聲譽口碑地位卻非一成不變。

南宋

1141年,岳飛屈死獄中。

二十年後,1161年,金兵再犯,高宗才下令追赦岳飛。赦詔如下,“蔡京童貫、岳飛、張憲子孫家屬,見拘管州軍,並放令逐便。”將岳飛與蔡京、童貫等列,意味着赦雖是赦了,但還是國家的罪人。

又兩年後,1163年,孝宗繼位,發還岳飛家田宅。“等於是說取銷舊案,宣告無罪。但還不能追悼岳飛,因為高宗仍舊在做太上皇,在背後主持大政。”

又七年後,1170年,孝宗應民間請願,立岳飛廟,詔給忠烈廟額。

1178年,高宗老朽、朝臣更替,孝宗才得追謚岳飛為武穆

最後1204年,到了寧宗朝,因南宋想反攻金國,才“風厲諸將”岳飛封鄂王

在南宋一朝,岳飛從獄中屈死到平反追封異姓王,一共走了六十三年,這是官方層面的態度。

至於朝廷之外,南宋士大夫普遍不太看重岳飛。一則是高宗朝頗有一部分觀點認為“南宋能夠站得住,沒有亡國,秦檜不是沒有功勞。”再則,秦檜、高宗盤踞在朝日久,士人公開層面極少哀悼頌揚岳飛的詩作文章。

但私人筆記中,也有頗多同情岳飛的傾向。但總的來說,劉子健先生沿用了《四庫全書總目》的觀點,即在南宋本朝,岳飛和南宋人皆身在時局中,岳飛毀譽未定,因而當時歷史地位算不得高。

元朝

有元一朝,岳飛的歷史地位和漢族漢人的尊嚴捆綁在一起。

蒙人治國,這是中國(所謂的中原漢人)第一次被異族統治。以脫脫等人所著的官修《宋史》涉及岳飛部分時,多採用了岳飛之孫岳珂所編的《金陀粹編》和《金陀續編》為資料源,至此,岳飛在正史的地位忽至崇高。

再則,文人階層作詩追揚岳飛的日漸見多。漢人弔古傷今,將岳飛冤死與南宋亡國綁定。

三則,元代不太禁錮民間思想,民間岳廟香火大盛。

明朝

岳飛的歷史地位在明朝達到最高峰,且對他的頌揚遍及整個社會層面。

明朝相當於漢族從元朝外族手中拿回統治權,官方層面拔高民族英雄。再則,明代教育發達,文人階層數量日多,岳飛武有功績、文有詩詞,且喜交文人,是最能引起士大夫共鳴的武將。最後,明代“土木之變”、于謙被殺,文人痛今懷古,借岳飛以明志。

在民間層面,將岳飛神化。岳飛廟類關帝廟,民間遍立、官方支持。

清朝

清朝統治者在看待岳飛問題上,處於一個比較尷尬的局面。一方面,清政府是外族統治中原,滿人本就是後金,所以對岳飛這個抗金英雄不能從官方層面持肯定態度。但另一方面,不管誰做統治者時,都希望子民有忠孝之觀。

所以清廷表現為,政府官方不祀岳飛,但乾隆本人寫詩表讚許惋惜。清代,岳飛地位由明代頂點下降。

此後,國家百年蒼黃,中華民族抗戰時期,岳飛精神是民族主義的新頂點。

晚潮|梳理岳飛在各朝代中的地位升降問題 - 天天要聞

回顧岳飛在歷史上的地位,與各朝各代之匹配,放在今日都是我們今人可以理解的。唯有南宋本朝,岳飛沒有達到應有的高度。關於這一點,劉子健老師在本書《宋史測度》中也有解釋。這裡面牽涉到一個問題——宋代官僚和儒學的忠君觀念。

岳飛,一位樞密副使、一代國之棟樑大將,冤死獄中。這放在哪個朝代都是潑天大案,但偏偏在南宋朝,滿朝朱紫坐視不救,唯一個武將韓世忠替他出頭。

這裡面固然有高宗秦檜,昏君佞臣的緣故。但就整個文臣階層而言,他們有自己的固有認知:忠君才是愛國。

宋代儒學認為,“君子思不出其位。”換在岳飛身上,你要忠君事君,行君之所想,不能“高宗忌之”。“忠”是忠於“君”的,而對國家民族大義的忠,應該局限於忠君的框架之內。否則即是不忠。

這是文臣階層普遍認知。就連對岳飛持讚揚態度的朱熹也說,“今人率負才,以英雄自待,以至持氣傲物,不能謹嚴,卒至於敗而已。”宋代是沒有“英雄式的正義作風”的生存空間的。

再加之,文臣普遍傾向於求和的態度。在岳飛主戰和高宗主和形成對抵之勢時,他們認為,“君臣不可疑,疑則為亂。君疑臣則誅,臣疑君則反。”

最後,君疑臣則誅了。岳飛之死,還是朱熹:“盡其道而死者,皆正命也。”

看到“忠君”框架大於“愛國”的儒學思想指導國家運行時,只能嘆一句,南宋確實氣數盡了。

徒留岳飛“天日昭昭”,震鑠古今。

“轉載請註明出處”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以色列學者發出警示:下一個屠殺猶太人的,極有可能是美國 - 天天要聞

以色列學者發出警示:下一個屠殺猶太人的,極有可能是美國

前言說到猶太人,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二戰時期德國納粹的暴行,以及現在正在中東到處點燃戰火的猶太人國家,以色列。而就在2025年初,以色列的學者在電視訪談中,談起了猶太人被屠殺一事。只不過他所說的並非是二戰時期德國對猶太人的屠殺,而是
史記.丁繼超傳 - 天天要聞

史記.丁繼超傳

《史記.丁繼超傳》文/捲風丁繼超生前戎裝照丁公繼超,字冠群,生於民國十六年,山東嶧縣六區丁庄村人,乃運河支隊之英勇戰士也。少時家貧,祖父丁文庭父親丁廣友皆目不識丁,生計維艱。年六歲,常隨祖母母親放牛割草拾柴,時有荒年,掘野菜以充饑。
專訪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韓鼎:解碼商代“龍圖騰” - 天天要聞

專訪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韓鼎:解碼商代“龍圖騰”

6月28日,一場關於“龍騰大邑商”的學術沙龍在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舉辦。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韓鼎以考古學家的嚴謹與美術史家的敏銳,帶領觀眾穿越時空,解碼青銅器與玉器上的龍紋密碼,揭開商代龍形象的神秘面紗。活動間隙,韓鼎教授接受了正觀新聞記者專訪,從龍與饕餮共存的禮制密碼,到中華文明“多元一體”...
涉嫌嚴重違紀違法!遂寧市船山區委書記段勇被查 - 天天要聞

涉嫌嚴重違紀違法!遂寧市船山區委書記段勇被查

遂寧市船山區委書記段勇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四川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段勇簡歷段勇,男,漢族,1976年12月生,四川蓬溪人,省委黨校在職研究生學歷。1996年9月參加工作,1997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6年9月至2001年12月,先後在蓬溪縣蓬南鎮政府、遂寧市紀委監察局工作;2001年12月至2007年12月,歷任...
中國東極“魚經濟” - 天天要聞

中國東極“魚經濟”

新華社哈爾濱7月2日電 題:中國東極“魚經濟”新華社記者 戴錦鎔在中國大陸最東端的撫遠市,東極魚市裡的吆喝聲此起彼伏,喚醒了城市的清晨。撫遠原名“伊力噶”,赫哲語意為“金色的魚灘”,這裡地處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兩大水系交匯處。這座被譽為“華夏東極”的邊境小城,正書寫着中國“魚經濟”的生動樣本。綠色無污染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