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錫進:《杜鵑花落》故事情節確實沒有侮辱八路軍!

2024年03月29日12:35:04 歷史 1667


胡錫進:《杜鵑花落》故事情節確實沒有侮辱八路軍! - 天天要聞

《杜鵑花落》引起很多人的憤怒,這種憤怒是樸素的,有道理的。這篇小小說完全以一名侵華日軍指揮官為視角,對八路軍的評價是日本式的,而且讓人覺得那名日軍大佐心疼兒子,要為兒子報仇,人性挺正常的呀。即使作者有探索新寫法的用意,他的這種寫法也無法被普通讀者理解,因而多數人都會產生這篇小小說"美化日軍"很不舒服的強烈感受。

胡錫進:《杜鵑花落》故事情節確實沒有侮辱八路軍! - 天天要聞

作者是河南湯陰縣一中學的校長,教英語出身,並非專業作家,而且小小說就是網上消費品,文學價值很低,老胡理解不了這位作者為何要寫這篇小小說。如果他是想搞創作探索,這種探索按理說也不應該由他這種非專業人士去做,因為即使有這個心,他顯然也沒有能力駕馭如此敏感的創作角度,他根本沒有金剛鑽攬這個瓷器活。

胡錫進:《杜鵑花落》故事情節確實沒有侮辱八路軍! - 天天要聞

以一個日軍大佐為小說的敘事視角,產生的感受必然是作者在與那個大佐共情,除非作者有高超的水平,能在這個過程中加入一些讓讀者能夠心領神會其用意的幾個關鍵筆觸,然而能夠在小說里起這種作用的文字似乎看不到。

胡錫進:《杜鵑花落》故事情節確實沒有侮辱八路軍! - 天天要聞

老胡是無法確定這名作者真實用意的。至於成都新都區將這個小小說列為初三語文測試試卷文章,就更難理解了。即使這篇小小說有一些表層文字之下的意涵,我很難相信初三的學生能夠理解那些意涵,所以把它列入初三語文測試試卷,我相信它所產生的大部分效果會是消極的。所以很多網友質疑這篇文章為什麼能夠選上去,這樣的質疑是合理的。

胡錫進:《杜鵑花落》故事情節確實沒有侮辱八路軍! - 天天要聞

現在成都新都區正在就此事展開調查,我希望,無論是對那名已被免職校長的調查還是對成都新都區考試試卷的調查,都要堅持客觀性,一方面看實際效果,一方面也要聽涉事人員的陳述。因為按常理說,在當前中國教育和互聯網大的生態之下,很難設想有普通中學校長以及考試出題人會非常惡意並且如此尖銳地挑釁社會強大共識,樣拿雞蛋往石頭上撞,他們圖的是什麼呢?幹壞事總得有個動機吧?所以調查人員要聽他們的申辯,我還主張把他們的申辯公之於眾,供網友們兼聽。

胡錫進:《杜鵑花落》故事情節確實沒有侮辱八路軍! - 天天要聞

我看到有人指出,說這篇小小說取了日軍大佐的視角,形成作者與日軍大佐共情的強烈印象,但是小說裡面的基本情節並沒有侮辱八路軍。這篇小小說講的故事很簡單,就是一名日軍大佐的兒子從日本來華看他,被八路軍在武裝護送的軍車中"截了",大佐為給兒子復仇,圍住一小股遭遇的八路軍猛打,但沒想到兒子就在那些八路軍中間,他等於親手指揮殺死了自己的兒子。

胡錫進:《杜鵑花落》故事情節確實沒有侮辱八路軍! - 天天要聞

就像那篇文章里寫的,雖然都是大佐的視角和情感,但是小說里描述的八路軍士兵們很守紀律,沒有慌亂逃跑,而是且戰鬥且退到一個小山包上。八路軍戰士沒有一人投降,全部戰死,而且在最困難的時候他們一直保護那名日本青年。中間八路軍的陣地上有人舉起白襯衫示意投降,大佐以為是八路軍內訌了,但最後證明舉白襯衫的是他的兒子。而且八路軍沒有拿他的兒子做人質,提條件,並且在最後一刻也在日軍的炮火中保護他。

胡錫進:《杜鵑花落》故事情節確實沒有侮辱八路軍! - 天天要聞

所以說,故事情節確實沒有侮辱八路軍,但是所有敘述是通過日軍大佐的眼睛和情感表述的。怎麼看故事情節與表達情感之間的矛盾?我覺得互聯網肯定會選擇情感的角度,大多數人也會被情感帶着走,但是作為文學創作的小說是否可以有這樣的矛盾呢?這需要很專業的鑒定和評判。老胡個人主張,網友們的感受應該得到尊重,因為創作與閱讀是交流互動的過程,如果出現了一種多數人的感受,這種感受就絕不會是無緣無故和虛妄的。

胡錫進:《杜鵑花落》故事情節確實沒有侮辱八路軍! - 天天要聞

但是我同時主張,要給專業鑒定留下空間,給依法據理處理這件事同樣留下空間。我們決不允許顛倒基本是非的歷史虛無主義,同時要聽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士們的意見:這樣從頭到尾以一名侵華日軍大佐為視角,是否是允許的。如果它從根本上就是錯的,那麼這樣的錯誤該如何定性?中學把這篇文章拿到初三學生的面前,又應該如何定性?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展集體學習 - 天天要聞

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展集體學習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論述,大力弘揚偉大抗戰精神,7月9日,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部分職能部門負責人、院系黨委書記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參觀學習。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大家認真聆聽解說,參觀了《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
從馬扎然到丘吉爾:首相們的職場生存指南 - 天天要聞

從馬扎然到丘吉爾:首相們的職場生存指南

《首相塔》全八集完結!今年三月到六月,陸大鵬與程衍樑帶我們走近歐洲歷史上的八位首相或總理,在紛繁的歷史中,串聯起他們的故事:從締造“太陽王”的馬扎然,到瓦解拿破崙的梅特涅,再到力挽狂瀾的克列孟梭,直至締結“英美特殊關係”的丘吉爾... 他們在時代的浪潮中抉擇,也親手推動着歷史的進程。光環背後,其實這些首...
1951年,得知古大存緊急彙報,葉劍英焦急致電陶鑄:刀下留人 - 天天要聞

1951年,得知古大存緊急彙報,葉劍英焦急致電陶鑄:刀下留人

1951年3月的一天清晨,電話那頭傳來古大存壓低卻顫抖的聲音:“葉帥,莫雄今晚就要被槍決!”葉劍英愣了不到三秒,隨即抄起另一部機子撥向陶鑄,四個字擲地有聲——刀下留人。廣東省政府大院的走廊里,傳令兵一路小跑,陶鑄收到命令,當場批示暫停執行。
她曾是延安第一美女,卻因推廣交際舞,不得不離開延安 - 天天要聞

她曾是延安第一美女,卻因推廣交際舞,不得不離開延安

1937年延安的夏夜,廢棄教堂里留聲機流淌出《藍色多瑙河》,一群青年男女正隨樂起舞。舞池中央,一位塗著口紅、燙捲髮的女子格外醒目——她輕挽領袖的手臂旋轉,裙擺划過塵土飛揚的地面,彷彿硝煙中綻放的玫瑰。這一幕,讓窯洞外幾名裹綁腿的女紅軍攥緊了
管仲:通過經濟手段消滅一個國家的鼻祖 - 天天要聞

管仲:通過經濟手段消滅一個國家的鼻祖

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句話應該大家都熟悉。他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在物質生活滿足了,才能追求精神層面的東西。簡單說,這句話闡述了最基本的一個人生道理,所謂的修養、禮儀都是吃飽了飯以後的事。你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嗎?出自哪裡?如果你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