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鐵飯碗”,當初給個縣長都不換,如今卻淪為最底層工作

2024年03月10日14:35:17 歷史 1634

70年代的“鐵飯碗”,當初給個縣長都不換,如今卻淪為最底層工作 - 天天要聞

70年代的“鐵飯碗”,當初給個縣長都不換,如今卻淪為最底層工作 - 天天要聞

«——【·前言·】——»

【“未經授權,禁止搬運,違者必究”】

上世紀70年代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當時的社會雖然動蕩不安,但人們卻對未來充滿着憧憬。

倘若誰能擁有一份不錯的“鐵飯碗”,日子定是吃香的喝辣的!

70年代的“鐵飯碗”,當初給個縣長都不換,如今卻淪為最底層工作 - 天天要聞

可讓人沒想到的是,隨着時代變遷,這些昔日穩固的職業地位似乎變得不那麼“鐵”了,一些甚至被認為是較低端的工作,那它到底是什麼呢?

司機

現如今,司機是個非常普通的職業,每天都會有許多大巴車來回奔波在高速路上,陪伴人們度過千山萬水。

但在70年代,司機卻是一種非常搶手的“鐵飯碗”工作,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汽車數量非常稀少。

70年代的“鐵飯碗”,當初給個縣長都不換,如今卻淪為最底層工作 - 天天要聞

那時候,汽車基本只有少數單位或個人才能擁有,而司機除了需要過硬的駕駛技術外,還需擁有足夠高的政治覺悟,只有滿足這些條件,才有可能成為一名司機。

想當年,成為一名司機是很多男人的夢想,如果中途遇到一位司機,能讓他捎上一段路,那種滋味別提有多爽了。

70年代的“鐵飯碗”,當初給個縣長都不換,如今卻淪為最底層工作 - 天天要聞

所以司機在那時是一種稀有人才,也會受到人們的尊敬,或者說能夠駕駛汽車本身就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你以為司機僅僅只是開車嗎?事實並非如此,他們還需擁有修車的本領,倘若車子在半路上壞掉,就必須通過自己所學的技術將其修好。

70年代的“鐵飯碗”,當初給個縣長都不換,如今卻淪為最底層工作 - 天天要聞

畢竟以那個年代通訊不發達的年代,想要聯繫上維修師傅,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售貨員

在七十年代,銷售員這一職位不僅僅是銷售產品,更是建立人際關係的專家,而那些供銷社站台上的男女青年,就像是明星一樣,牛氣的不行。

70年代的“鐵飯碗”,當初給個縣長都不換,如今卻淪為最底層工作 - 天天要聞

和現在的售貨員相比,供銷社售貨員的權利更大一些,他們掌管着各類稀缺資源,什麼醫療用品、日常食物等,都要在這裡憑票購買。

70年代的“鐵飯碗”,當初給個縣長都不換,如今卻淪為最底層工作 - 天天要聞

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身份,一點也不一般,據說是國家機關單位的人員,需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才有可能當上售貨員。

郵遞員

在以前,人們的通訊方式非常有限,只有極少部分人擁有電話或者電報,因此郵遞員成了為數不多傳遞消息的職業。

70年代的“鐵飯碗”,當初給個縣長都不換,如今卻淪為最底層工作 - 天天要聞

他們往往騎着一輛自行車,挎着一個綠色的肩包,騎行游在大街小巷上,為許多人傳遞信件。

可以說,郵遞員這個職業是最受人們尊敬的職業之一,許多人也想成為其中的一員,怎料入職條件極為苛刻。

70年代的“鐵飯碗”,當初給個縣長都不換,如今卻淪為最底層工作 - 天天要聞

它不像現在這樣,年滿18歲、身體健康便能入職,而是需要一定知識水平,還要進入郵電學校進行培訓,所以那時候的郵遞員很多是年輕人,他們在畢業之後就進行了各種專業考試,最終成為一名光榮的郵遞員。

那時民間流傳着這麼一句話:“一家有個郵遞員,整戶人就不愁衣食”,說明郵遞員擁有非常豐厚的薪資。

70年代的“鐵飯碗”,當初給個縣長都不換,如今卻淪為最底層工作 - 天天要聞

不過這種工作也不輕鬆,每天都要靠雙腳蹬着自行車,來回在路上奔波,還要記得信封到達的目的地,所以需要極為艱苦的訓練,才能適應這種工作。

電影放映員

在六七十年,看一場電影可是非常難得的,它不像我們現在這樣,隨時拿起手機就能觀看。

由於村莊沒有能力建造電影院,村裡人就需要跑很遠的路程,到達鎮上的電影院才能觀看,還要花費不小的錢財,所以沒人願意去。

70年代的“鐵飯碗”,當初給個縣長都不換,如今卻淪為最底層工作 - 天天要聞

直到有一天,電影放映員扛着設備來到了農村,而這正是膠片電影機。

電影放映本身就是一門技術活兒,放映員需要不斷調試設備,直至將畫面完整的呈現在大家眼中,才能觀看黑白電影。

70年代的“鐵飯碗”,當初給個縣長都不換,如今卻淪為最底層工作 - 天天要聞

每當電影放映前段時間,村裡的男女老少都會急匆匆趕來佔位置,生怕錯過了非常精彩的內容。

記得當時還有不少小孩子,跟在放映員的身後,追問對方今天看什麼類型的電影,現在回想起來好似昨天剛發生過一樣。

殺豬佬

那個年代,農業社會佔據了主導地位,大多數人依賴於土地,或者以手工業為食。

在這樣的背景下,肉類自然成了餐桌上的珍貴食物,而殺豬佬的宰殺技術,成了製備食物不可或缺的一環,他們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種傳承了數代人的技術。

70年代的“鐵飯碗”,當初給個縣長都不換,如今卻淪為最底層工作 - 天天要聞

逢年過節,殺豬佬總是最忙碌的那批人,每次幫人殺豬都能獲得不小的收益。

在人們看來,殺豬佬並不是普通的屠夫,而是一位受人尊重的專業人士,正是有了他的存在,才能成功制服肥胖的大豬,才能讓人們品嘗到美味的豬肉。

70年代的“鐵飯碗”,當初給個縣長都不換,如今卻淪為最底層工作 - 天天要聞

況且那時候的殺豬佬,生活過得也比較富裕,一般是不缺肉吃的。

對我來說,這些畫面都是極為難得的回憶,我們也能從這些曾經的“鐵飯碗”職業身上,看到時代的快速變遷。

歡迎關注@觀今言史

下期給您帶來更精彩的內容!

[由於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河泊所遺址考古的三個價值 - 天天要聞

河泊所遺址考古的三個價值

金質“滇王之印”。 漢代木構遺迹。 本組圖片由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雲南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地區,古滇國是從戰國延續至漢代的地方政權,屬西南夷的一部分。公元前109年,漢朝在此設置益州郡,又“賜滇王王印,復長其民”(《史記·西南夷列傳》)。 從設置益州郡開始,雲南開啟了融入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新篇章。 日前獲評...
劉振起:河北游擊軍的戰略意義 - 天天要聞

劉振起:河北游擊軍的戰略意義

1938年5月,毛主席在《抗日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指出:“河北平原、山東的北部和西北部平原,已經發展了廣大的游擊戰爭,是平地能夠發展游擊戰爭的證據。”
聽到岳飛遇害,李清照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聽到岳飛遇害,李清照做了什麼?

紹興十一年,岳飛在一天之內被十二道金牌緊急召回至臨安。隨即解除兵權,任樞密副使。但這只是一個幌子,是個緩兵之計,不久就被誣陷謀反,下了大獄。一時間朝野大駭!韓世忠當面質問秦檜 :“你們誣告岳鵬舉謀反,究竟有何真憑實據?”秦檜奸笑一聲:“其事
統一後,台灣叫什麼名?台84歲老將王建煊給出答案 - 天天要聞

統一後,台灣叫什麼名?台84歲老將王建煊給出答案

兩岸關係一直是個敏感話題,尤其是“統一”這事兒一提起來,大家的耳朵都豎得老高。對此,台灣省84歲的前“監察院長”王建煊跳出來,拋出了一些關於統一後台灣叫啥名的看法,搞得網上網下議論紛紛。歷史咋回事兒?台灣跟中國大陸的關係,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
董小姐們最憎恨的人,是他 - 天天要聞

董小姐們最憎恨的人,是他

改革開放後,商鞅、秦國遭到了全方位的抹黑,好事者甚至發明了“秦制”這個概念。在他們看來,中國落後的根源就是商鞅,就是秦制。秦制反民主、反自由,所以導致了落後,商鞅罪大惡極,竟然還寫了個《商君書》,提出“馭民術”,教君主們怎麼進行愚民,簡直十
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百歲長壽老人往往有這些特點 - 天天要聞

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百歲長壽老人往往有這些特點

據法新社5月1日報道,世界上最長壽的人、巴西的伊娜·卡納巴羅·盧卡斯4月30日去世,享年116歲。美國老年醫學研究組織和“追求長壽”組織稱,現在世界上最長壽的人是115歲的英國薩里居民埃塞爾·卡特勒姆。“活到100歲,健康又長壽”,這是許多人嚮往的目標。長壽不僅取決於基因,更與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大量研究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