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榮因不合作致項梁身死,又因對項羽不滿起兵反叛,最終被殺

2024年02月26日20:15:30 歷史 1492

秦末時期,陳勝吳廣率先起義之後,原來的各諸侯國貴族也紛紛揭竿而起,不過有些人的目的不是為了反抗秦朝的暴政,而是為了恢復自己的貴族地位。

1.恢復齊國

田榮是齊國田氏宗族,秦國滅亡齊國之後,他與自己的堂兄弟田儋、弟弟田橫狄縣生活。

田榮因不合作致項梁身死,又因對項羽不滿起兵反叛,最終被殺 - 天天要聞

陳勝吳廣起義取得巨大成功之後,陳勝在陳縣建國稱王,並將部隊派出去四處出擊,其中周市被派往北方奪取魏地。

周市攻取並平定了魏地,一直北徵到狄縣,狄縣固守縣城,周市一時沒有拿下。

此時田儋看到了機會,他假稱自己的家奴有罪,然後綁住他帶着手下的人前往縣衙,希望在縣令的見證下殺死這個有罪的家奴。

縣令召見他之後,田儋帶着自己手下趁機殺死了他,然後召集了全縣有勢力的官吏和豪傑。田儋告訴他們現在全國各地都在反秦自立,齊地是齊國舊地,而我是齊王田氏的同族,理應為王。

田榮因不合作致項梁身死,又因對項羽不滿起兵反叛,最終被殺 - 天天要聞

於是田儋自立為齊王,然後帶着集結的士兵攻打周市,周市被擊退。隨後田儋帶兵東進,奪取了齊國故地。

2.攻擊齊王假

後來章邯率軍滅掉了陳勝的起義軍,然後進攻魏國魏王派人向齊國求援。

齊王田儋就帶着軍隊前去救援魏國,章邯原本受挫,後來讓士兵和馬匹口中銜枚發動夜襲,最終大敗齊魏聯軍,田儋被殺死。

田儋死後,他的弟弟田榮收攏了齊國的潰兵向東逃到東阿,章邯在後緊追不捨。項梁得知田榮的境況之後,率兵來到東阿城下,擊敗了章邯。

而此時的齊國人聽說田儋戰死,於是就擁立了原來齊王建的弟弟田假為齊王,田角為丞相,田間為大將,以防禦其他諸侯。

田榮因不合作致項梁身死,又因對項羽不滿起兵反叛,最終被殺 - 天天要聞

章邯敗逃後,項梁乘勝追擊。按說田榮應該與項梁一起追擊章邯,不過他對齊人擁立田假為齊王不滿,於是回師齊國攻擊齊王田假。

田假逃到了楚國,田角逃到趙國,他的弟弟田間因為之前向趙國求援也在趙國,於是也不敢回去了。

田榮於是就立兄長田儋的兒子田市為齊王,自封為丞相,田橫為大將,重新平定了齊地。

3.分割齊國

章邯退守到城池之後穩定了腳步,軍隊戰鬥力也逐漸增強,項梁就派遣使者向齊國和趙國求援,希望一起攻打章邯。

田榮接到消息後,就提出楚國殺死田假,趙國殺死田角、田間,齊國才會出兵。

田榮因不合作致項梁身死,又因對項羽不滿起兵反叛,最終被殺 - 天天要聞

不過楚懷王認為田假屬於盟國的王,而且是走投無路來投奔的,殺死他不符合道義。趙國也認為田角和田間以後說不定能回去齊國,也不願意殺死兩人。

齊國人就認為一個人手被蛇咬了就砍掉手,腳被蛇咬了就砍掉腳,這是因為不這樣會危及全身。現在田假、田角等人對於楚國、趙國來說也不那麼重要,為什麼不殺死他們換取齊國的友誼呢?

再說如果不答應,秦朝如果再重新得志,那麼我們自己不僅要受辱,就連祖墳恐怕也難保。

楚國、趙國自然不認同齊國的這套邏輯,自然也沒有答應齊國的要求,齊國自然很生氣,最終沒有出兵援救項燕

後來章邯再次發動夜攻,楚軍被擊敗,項梁也被殺死,項羽也因此怨恨上了田榮。後來項羽打敗章邯進入關中,大封諸侯的時候將齊國分為了三塊。

田榮因不合作致項梁身死,又因對項羽不滿起兵反叛,最終被殺 - 天天要聞

現在的齊王田市改封為膠東王,治所在即墨。隨同項羽救趙晉軍關中的齊將田都被項羽封為齊王,治所在臨淄。

原來齊王田建的孫子田安,曾率軍救趙,又投奔了項羽,被項羽封為濟北王,治所在博陽。而田榮因為當初沒有出兵援助,沒有被封為王。

田榮就聯繫同樣對項羽封賞不滿的陳余在趙地反對項羽,又聯繫沒有什麼封賞的彭越抗擊楚國,他自己則率軍進攻田都,田都逃到楚國。

田榮又扣留了齊王田市,不讓他到膠東去。田市聽從自己手下的建議偷偷逃跑了,田榮就追上去殺死了他,隨後又進攻田安,將他殺死。

田榮因不合作致項梁身死,又因對項羽不滿起兵反叛,最終被殺 - 天天要聞

項羽封的三個王一逃二死,田榮順勢自立為齊王,佔領了三齊之地。項羽接到這個消息之後,起兵北伐齊國,田榮大敗逃到平原,被當地人殺死。

4.結束

從實際功勞來說,田榮的功勞不大,確實不應該被封為王,但是田榮手裡確有實力,這是他的底氣。

項羽封王做錯的一件事就是按照自己的親疏關係,沒有考慮到地位和實力的不匹配,這就導致天下必定會再次大亂,項羽是首當其衝被反對的人。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民國將領之川軍夏首勛 - 天天要聞

民國將領之川軍夏首勛

民國時期,四川軍閥混戰,劉湘和劉文輝這對叔侄爆發了“二劉之戰”,這場戰爭也是民國四川境內最大的內戰,最終劉湘取得勝利,坐上“四川王”寶座。
吐蕃攻陷長安與代宗出逃始末 - 天天要聞

吐蕃攻陷長安與代宗出逃始末

安史之亂(755—763年)後,唐朝國力大損,西北邊防空虛,吐蕃趁機大舉東侵,最終於763年攻陷長安,迫使唐代宗李豫倉皇出逃。這一事件不僅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標誌性轉折,也暴露了唐廷內政與軍事的深層危機。
回紇與安史之亂:雪中送炭背後的趁火打劫 - 天天要聞

回紇與安史之亂:雪中送炭背後的趁火打劫

在安史之亂這場決定唐朝命運的內戰中,回紇(後稱回鶻)的介入如同一把雙刃劍——其精銳騎兵為唐廷提供了關鍵戰力,但每一次“救援”背後都暗含高昂代價。 從洛陽城的劫掠到“絹馬貿易”的壓榨,回紇的參與深刻暴露了唐王朝的虛弱,也埋下了中晚唐財政崩潰的
跨越時空 AI讓81歲老人和她19歲的哥哥“重逢” - 天天要聞

跨越時空 AI讓81歲老人和她19歲的哥哥“重逢”

在安徽蕪湖市南陵縣有個家發鎮,是以志願軍特等功臣李家發烈士的名字命名的。1953年,李家發在朝鮮戰場上英勇犧牲時,年僅19歲。如今,70多年過去了,李家發最小的妹妹李家英,希望再走進李家發烈士曾經所在的部隊,在哥哥的營房裡,與記憶中那個保家衛國的身影,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前段時間,總台記者陪同老人完成了...
四川雅安漢闕百年歷史老照片合集更新 - 天天要聞

四川雅安漢闕百年歷史老照片合集更新

沙畹1907年的高頤闕拓印上部分沙畹1907年的高頤闕拓印下部分沙畹1907年的高頤闕拓印1914年謝閣蘭拍攝的高頤闕照片部分截圖高君頌碑 1914年網絡圖 碑拓印目前國內歷史上對雅安漢闕拍攝(研究)較為出名的人物,一位是1914年第二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