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嚴幼韻晚年留影,最後的民國名媛,活了112歲,壽終正寢

2024年02月17日21:25:23 歷史 1345

2015年,嚴幼韻晚年留影,最後的民國名媛,活了112歲,壽終正寢 - 天天要聞

2015年,美國紐約,嚴幼韻的110歲大壽,無疑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在那一刻,攝影師捕捉到了一個罕見的瞬間,展示了她非凡的精神狀態和優雅氣質。

鏡頭中的嚴幼韻,身穿一件鮮紅色的旗袍,彷彿在向世界宣告她的生命力與熱情,她端坐在椅子上,姿態優雅,彷彿時間在這一刻靜止,只為她一個人駐足。

令人驚嘆的是,這位已經跨越了“茶壽”年紀的老人,臉上並未留下歲月的痕迹。沒有過多的皺紋,肌膚依然緊緻,彷彿被歲月溫柔以待。她的眼神明亮,閃爍着智慧的光芒。

更令人敬佩的是,嚴幼韻雖然年歲已高,但她的精神狀態依然非常好。沒有一絲疲倦,沒有一點恍惚,她的思維依然清晰,言談舉止間,一顰一笑,都流露出大家閨秀的風範。那種從內而外散發出的優雅和從容,彷彿在告訴世人:年齡不過是一個數字,真正的美和魅力是時間無法消磨的。

嚴幼韻,這個名字或許在大眾的視野中並不常見,但她的丈夫卻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濃厚的一筆。他就是著名的外交家顧維鈞。然而,嚴幼韻本人的背景也絕不簡單。

嚴幼韻出身於顯赫的家族,從小衣食無憂,更是社會的上層,她的祖父是清末的巨富嚴信厚,嚴信厚不僅擁有多家金店和銀行,其財富之巨,足以使他在當時的富豪榜上佔有一席之地。雖然無法與富可敵國相比,但他的財富確實足夠讓後代享受幾世的富貴。

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嚴幼韻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畢業於復旦大學,具備了深厚的學識和修養。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她的第一任丈夫楊光泩也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官,兩人相濡以沫長達16年,共育有三個孩子。

然而,戰爭的殘酷打破了他們的平靜生活。在抗戰期間,日軍佔領馬尼拉後,進行全程搜捕,因為楊光泩是我國外交官,所以不由分說,被殘忍殺害。失去了丈夫的嚴幼韻並沒有放棄,她帶着三個女兒前往美國繼續學業。

在美國,嚴幼韻的日子並不好過,她只有四十歲出頭,作為一個單身母親,她不僅要照顧三個孩子,還要應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然而,她並沒有選擇再嫁。直到1958年,她遇到了顧維鈞,立刻被他的才華和魅力所吸引。此時的他們都是單身,於是順理成章地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顧維鈞和嚴幼韻的婚姻持續了不到三十年,而在顧維鈞去世後,嚴幼韻又獨自生活了數十年。她一生歷經坎坷,但始終保持着樂觀和積極的態度。

令人驚訝的是,嚴幼韻的生命力極為旺盛,就好像是被“命運遺忘的人”,在顧維鈞去世32年後,2017年這位民國的最後一個名媛走完了她漫長的一生,享年112歲,她的傳奇故事和堅韌精神,成為了後人傳頌的佳話。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董某輝和他的銀河護衛隊,堪比公害! - 天天要聞

董某輝和他的銀河護衛隊,堪比公害!

打着董某輝粉絲名義成立的銀河護衛隊,四處舉報那些對董宇輝發出質疑和抨擊的博主,如果這種現象再不加以制止,必將對整個網絡環境和輿論環境造成惡劣的影響和惡性的循環。董某輝是樹立起來的典型,但是不代表他就沒有缺點,也不代表他完全在聖壇之上。
端王:我鑄了最好的錢幣,難道還是不務正業?聖宋元寶 - 天天要聞

端王:我鑄了最好的錢幣,難道還是不務正業?聖宋元寶

荒誕世界裡,發生着這樣一場荒誕對話:群臣:端王,明天你去做皇帝。端王:我不會做皇帝呀,我沒學過。群臣:就是你不會,才選你做皇帝。端王:那我當了皇帝該幹些啥?群臣:隨便你,只要不幹皇帝的正事,你愛咋玩咋玩。端王:還是不行,我不做事我怕你們貪我
翻遍全網,已找不到幾個像樣的雍正通寶 - 天天要聞

翻遍全網,已找不到幾個像樣的雍正通寶

(清·雍正通寶)首先要強調,雍正通寶並不少。不僅僅是明確記載的85億6千萬文鑄量,多於歷史上的大多數銅錢品種。(前面提到的宣德通寶也才1億文),現存世的數量,也同樣算作常見的古錢。
從胯下之辱到千金一飯:看韓信如何將恩情淬鍊成傳奇 - 天天要聞

從胯下之辱到千金一飯:看韓信如何將恩情淬鍊成傳奇

秦末的淮水河畔,寒風裹挾着碎冰拍打在岸堤上。韓信蜷縮在蘆葦叢里,腹中飢餓如烈火灼燒,他摸了摸腰間早已銹跡斑斑的青銅劍 —— 這是他唯一的體面,也是他最後的倔強。曾經的世家子弟,如今卻要靠着釣魚換錢果腹,若運氣不好釣不到魚,便只能在河邊挨餓。
黃橋決戰後,為何毛澤東預言粟裕“必成大器”? - 天天要聞

黃橋決戰後,為何毛澤東預言粟裕“必成大器”?

1940年深秋的蘇北平原,7000名新四軍戰士正面臨16萬國民黨軍的合圍。指揮部里,34歲的粟裕伏在地圖上,鉛筆划過黃橋鎮外的每一道溝壑——這個連軍用地圖都未標註的小鎮,即將成為改寫中國抗戰史的關鍵坐標。
抗戰結束後,假如不打解放戰爭,為何中國將走向深淵? - 天天要聞

抗戰結束後,假如不打解放戰爭,為何中國將走向深淵?

1945年秋,重慶談判桌上的煙灰缸里堆滿煙蒂。毛澤東與蔣介石相對而坐,背後是八年抗戰尚未散盡的硝煙,眼前是四萬萬同胞對和平的殷切期盼。當《雙十協定》墨跡未乾時,蔣介石卻在日記中寫道:“共黨之要求,無異於要我自縛雙手。”一年後,中原大地重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