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年烽火起盧溝,一紙降書落芷江。”在懷化芷江,有一座造型像“血”字的受降紀念碑高高矗立,這裡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這座紀念碑有一位守護者,他36年來只做一件事:在全球各地以大海撈針式的堅持尋找“過去”;在他的努力下,一張“中國和平名片”正閃閃發出光芒。他叫吳建宏。
近日,湖南舉行“新時代新雷鋒”發布儀式,吳建宏被授予首批“新時代新雷鋒”榮譽稱號。

從小木屋到“一園三館”
紀念館最開始的模樣,只是幾間小木屋和門前的一塊空地。1945年,日軍就是在這一會場投降。1987年,吳建宏第一次來到紀念館工作的時候,院中柏樹還只比他高一截。那時候,他的主要工作是給樹施肥、澆水。36年的灌溉過去後,人們再怎麼踮腳,也看不到它的樹頂了。
“柏樹越來越高,園區也越來越大。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們這麼多年就在這幾間小木屋的基礎上慢慢打造出如今的‘一園三館’。”吳建宏和記者分享。

歷史為芷江留下了大量彌足珍貴的抗日戰爭遺迹、文物及史料。為了搶救文物、保護文化遺產,吳建宏多年來想盡了辦法。他有幾本珍貴的通訊錄,裡頭記載了多年來與國內外有關人員的聯絡方式,凡來受降紀念館參觀的老同志、與當年受降有關的人員等,他都親自陪同講解,從他們那裡獲得有關信息,並一一記錄在聯絡本上。

曾經,為了等一個電話,吳建宏堅持每年在節日給對方發賀卡和電訊問候,請求對方提供親屬的受降遺物線索。“我等了十年,但是特別值!和蕭毅肅將軍的親屬取得聯繫以後,他們先後將蕭將軍遺留的400多件文物無償捐贈給紀念館。這對我們來說太寶貴了。”吳建宏激動地分享。
蕭家兄妹曾經5次來到芷江,捐贈了蕭毅肅將軍的文獻、證書、勳章歷史照片等400多件物品,還將美國援華空軍飛虎隊長陳納德親手繪製送給蕭毅肅的一幅已保存在美國國家博物館的水彩畫取出送到芷江。蕭家人動情地說:“這些東西不再屬於蕭家,它屬於中華民族。”
尋找歷史,珍惜和平
1999年,吳建宏正式擔任紀念館館長。在尋找文物和結識抗戰老兵、國際友人的過程中,他也逐漸學會了用世界性的眼光來審視芷江珍貴的歷史資源。
“要讓芷江和世界‘連線’。”吳建宏表示,“保護革命文物,是為了讓後人明白和平的可貴。為此,我們紀念館推動了連續五屆國際和平文化節的舉辦。”

在國際和平文化節期間上,芷江邀請多個國家政要及美國飛虎隊隊員參觀紀念館,讓這個小城因和平文化揚名海內外。
記者還了解到,紀念館已經與法國二戰勝利紀念館、美國陳納德軍事博物館結為友好館,芷江也先後與法國格朗康邁西市、美國松鶴市、俄羅斯基洛夫斯克市結為友城。
“我希望大家提到芷江時,不只認為它是‘受降名城’,也能認為它是和平之城、友誼之城。”吳建宏真誠地說。多年來從事文博工作的他,至今仍然覺得肩上的擔子很神聖。“尋找歷史,還原歷史,讓更多人了解歷史。這需要我們一代一代人,一棒接着一棒去完成,要讓我們廣大青年,傳承紅色基因、紅色血脈,傳承偉大的抗戰精神,這是我們每一代人的歷史責任。”
瀟湘晨報記者曾羽璇 實習生張弛
爆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搜索“幫忙”一鍵直達“晨意幫忙”平台;或撥打熱線0731-85571188。政企內容服務專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