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裔中國人米勒:治好了近萬八路軍,是國產乙肝疫苗幕後大功臣

2023年12月01日23:50:05 歷史 1048

猶太裔中國人米勒:治好了近萬八路軍,是國產乙肝疫苗幕後大功臣 - 天天要聞

延安時期的漢斯·米勒


大家好,我是蘭台。


今天蘭台為大家介紹猶太裔中國人漢斯·米勒(德語:Hans Müller),他不僅是八路軍里為數不多的醫學博士,親手救活了近萬名八路軍戰士(解放軍報文章);而且還是國產乙肝疫苗最大的功臣。


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沒有漢斯·米勒這位猶太裔中國人,那麼陶其敏教授是不可能發明出國產乙肝疫苗的。


更難能可貴的是他臨終前留下遺言,要求自己的夫人和子女要一直留在中國。


接下來,蘭台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猶太裔中國人漢斯·米勒博士的人生傳奇。


猶太裔中國人米勒:治好了近萬八路軍,是國產乙肝疫苗幕後大功臣 - 天天要聞

德國杜塞爾多夫


01、


漢斯·米勒,1915年出生於德國杜塞爾多夫一個富裕的猶太商人家庭。


米勒從小就非常聰明,他不僅出色地完成了學校規定的課程,還自學了拉丁文、希臘文、法文以及英文。


可以說米勒就是那種“別人家的孩子”。


1933年,正當18歲的米勒準備進入大學繼續深造時,德國政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阿道夫·希特勒成為了德國總理。


希特勒執政後把納粹的那一套向德國全境推廣,對於米勒這些年輕人來說,他們在當時不能直接考大學,必須先在納粹舉辦的所謂勞動服務營參加一年勞動後才能考大學。


米勒為了考大學,只能進入勞動營參加勞動。


最初,米勒並不覺得納粹和希特勒有什麼不好,可希特勒執政時間一長,他就迫不及待在全國範圍內“反猶”。


米勒最開始只是覺得自己在勞動營被排擠,後來納粹開始對米勒這樣帶有猶太血統的青年開始區別對待,米勒就知道事情嚴重了。


於是,他選擇在勞動營朋友的幫助下逃出勞動營,後來又在父親老朋友,瑞士巴塞爾大學的盧德維克教授的幫助下,離開德國進入瑞士,進入瑞士巴塞爾大學就讀。


猶太裔中國人米勒:治好了近萬八路軍,是國產乙肝疫苗幕後大功臣 - 天天要聞

瑞士巴塞爾大學


在大學期間,他與反希特勒的萊芬倍爾,努倍爾,遜斯特等德國留學生和中國進步青年蔣兆先結為了好友,並且還曾商量畢業後一塊去西班牙參加反佛朗戈的國際縱隊,只不過等米勒大學畢業時西班牙內戰已經結束了。


1939年,米勒在巴塞爾大學獲得了醫學博士學位,這個時候,擺在他面前的有兩個選擇:


要麼去阿根廷開設診所,要麼去中國,支援中國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


米勒毫不猶豫的選擇了第二條路:去中國。


米勒到達中國後,又經歷了重重險阻,終於在1939年9月到達了延安,並且受到了李德勝同志的接見。


米勒也是第一位訪問延安的外國醫學博士。


米勒被李德勝同志的魅力所傾倒,決定留在延安。


他先後任職於延安的國際和平醫院、位於太行山區的八路軍總部醫院、八路軍百團大戰前線戰地醫院。是的,米勒還參加過百團大戰。


猶太裔中國人米勒:治好了近萬八路軍,是國產乙肝疫苗幕後大功臣 - 天天要聞

漢斯·米勒與中村京子


米勒從1939年11月要求上前線,從延安到八路軍總部醫院任職開始,一直到1943年奉調回延安,這3年多時間裡,根據《解放軍報》統計,經過他親手救治的八路軍傷員接近一萬名。


抗戰勝利後,他本想返回德國與親人團聚,原本他計劃經東北從蘇聯回德國;沒想到他走到東北時,蔣介石悍然發動了內戰,基於義憤,米勒選擇留在中國,擔任冀察熱遼軍區總醫院院長。


在解放戰爭時期,他還與當時四野的日籍護士中村京子相識相戀,兩人於1949年在天津結為伴侶。


猶太裔中國人米勒:治好了近萬八路軍,是國產乙肝疫苗幕後大功臣 - 天天要聞

漢斯·米勒與夫人


02、


新中國成立後,他先是在長春第二軍醫大學擔任第一臨床醫院院長以及科研處長,而在抗美援朝期間,米勒申請加入中國國籍並被批准,成為了極少數的猶太裔中國人。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他離開了部隊,調動到了瀋陽,成為中國醫科大學教授、以及中國醫科大學小河沿附屬醫院院長。


在瀋陽工作期間,米勒更是把全部精力和智慧獻給醫務工作,直至因勞累過度,舊病複發而病危住院。


有關部門對米勒的病情非常重視,專門把米勒接到北京阜外醫院精心治療,而等到米勒恢復健康後,有關方面考慮到北京條件更好,於是把米勒大夫留在了北京,他被任命為北京積水潭醫院內科教授。


20世紀60年代末,米勒成為了北京醫學院(今北京醫科大學)副院長,並一直擔任該職務一直到退休。


那麼,為什麼說米勒博士是中國自研的血源性乙肝疫苗的幕後大功臣呢?


血源性乙肝疫苗不是陶其敏教授發明的嗎?


猶太裔中國人米勒:治好了近萬八路軍,是國產乙肝疫苗幕後大功臣 - 天天要聞

米勒博士與陶其敏等同事合影


事情是這樣的:1972年中日恢復邦交後,米勒博士的太太中村京子申請回日本探親被批准,米勒作為丈夫自然也就陪同前往。


中村京子作為中日恢復邦交後首批回日探親的日裔中國人,在當時日本受到了極大的優待;而米勒作為她的丈夫,本人又是巴塞爾大學的醫學博士,還是猶太裔中國人,更是受到日本方面的重視。


米勒提出想要考察日本醫療體系和醫療技術的要求也得到了日方的批准,米勒當時參觀了日本最負盛名的醫療研究機構——京都綜合研究所。


在研究所里米勒還結識了京都綜合研究所癌中心肝病專家西岡久壽彌教授,西岡久壽彌還把日本剛研製出的乙肝病毒檢測試劑盒送給米勒,讓米勒帶回中國做研究用途。


米勒回國後把這幾個乙肝病毒檢測試劑盒分別送給了北京醫學院幾個附屬醫院,並且希望附屬醫院能牽頭開展乙肝的研究工作。


而當時陶其敏教授正好是北京人民醫院檢驗科主任,自然成為了中國乙肝研究的主要負責人。


而北京人民醫院從此成為中國最早從事乙型肝炎研究和防治的基地。


猶太裔中國人米勒:治好了近萬八路軍,是國產乙肝疫苗幕後大功臣 - 天天要聞

1975年漢斯·米勒與陶其敏等人商討乙肝疫苗相關難題


當然,由於美國對新中國封鎖的原因,此時國內醫學研究領域和世界拉開了不小的差距,為了縮短這一差距,米勒博士又親自出面聯繫了京都綜合研究所方面,安排陶其敏在1973年去京都綜合研究所,師從癌中心肝病專家西岡久壽彌教授。


而正是這一次培訓,讓陶其敏掌握了研發血源性乙肝疫苗的核心技術——高速離心技術。


1975年,米勒博士從一本外文雜誌上看到,美國科學家採用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液製作血源乙肝疫苗,消息很簡短,沒有提供任何製造乙型肝炎疫苗可以借鑒的內容。


米勒博士把這一則消息告訴了陶其敏,雖然作為一項新的研究成果,無法檢索到任何關於製造乙型肝炎疫苗的文獻。


但由於陶其敏早已掌握了高速離心的技術,她馬上明白了原理:用密度梯度離心提純血液中的乙肝病毒之後再滅活,就可以得到能使人產生抗體的血源疫苗。


猶太裔中國人米勒:治好了近萬八路軍,是國產乙肝疫苗幕後大功臣 - 天天要聞

1984年米勒重訪八路軍總部醫院土河村受到熱烈歡迎


這就是國產血源性疫苗的開端,之後陶其敏經過了5年的研發,終於在1980年研發出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自行研製的血源性乙肝疫苗,並且轟動了全世界。


如果沒有米勒博士陪同夫人回日本探親,如果米勒博士沒有要求參觀京都綜合研究所,如果米勒博士沒有拿回那幾個乙肝病毒檢測試劑盒,如果米勒拿回了乙肝病毒檢測試劑盒卻並沒有分發下去,如果米勒沒有安排陶其敏去日本培訓……那麼,陶其敏教授想要研發出血源性乙肝疫苗還不知道要多久。


猶太裔中國人米勒:治好了近萬八路軍,是國產乙肝疫苗幕後大功臣 - 天天要聞

中村京子與兒子米德華


要知道,安排研究人員去日本培訓——並不是組織安排的,完全是米勒博士通過自己的私人關係促成的。


1994年12月,漢斯·米勒因病去世,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這位國際友人,永遠地留在了他所熱愛的中國的土地上。


臨終前,米勒要求自己的夫人京子和子女不要離開中國,要一直在中國生活。


目前,92歲的京子夫人和米勒博士的一兒一女都在北京生活。


END


參考資料:


《德國軍醫治好近萬八路軍 娶日籍八路女戰士》,江和平,《解放軍報》2015.6.23刊;


《陶其敏:在自己身上試驗了我國第一支乙肝疫苗》,汪鐵錚 潘效本,北京大學醫學部官網;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清朝花木蘭:潛規則清秀下屬,懷孕後偷換身份,終遭拋棄 - 天天要聞

清朝花木蘭:潛規則清秀下屬,懷孕後偷換身份,終遭拋棄

在《清朝野記》中,我叫陳統領,世人皆稱我為清代花木蘭。然而,我女扮男裝從軍後,因作戰英勇一路榮升將軍,用刀逼下屬侍寢,懷孕後互換身份,最終卻被負心漢無情拋棄。故事始於同治初年,清廷大將多隆阿從湖南揮軍進軍陝西平叛。
玻利維亞要加入金磚集團,美國很惱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 天天要聞

玻利維亞要加入金磚集團,美國很惱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玻利維亞的未遂政變,只持續三個小時就失敗。前陸軍總司令蘇尼加被捕,他控犯有恐怖主義和武裝叛亂罪。很明顯,這位老將沒有得到民眾的任何支持。俄羅斯政治家杜金 (Aleksandr Dugin)把這次政變定義為“顏色革命”。他在社交平台寫道,背後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 天天要聞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第一個字嫪字,一個女字旁,一個謬字的一半,有人說這個字是姓。有沒有這種可能性呢?有這種可能性。因為上古姓許多都帶有女字旁,所以不排除嫪是流傳下來的古姓,至少不排除這種可能性。第二個字毐,上面一個士,下面一個毋。
讓文物“活”起來 沉浸式穿越歷史讓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 天天要聞

讓文物“活”起來 沉浸式穿越歷史讓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河南文化底蘊深厚,文物數量位居全國前列。近年來,河南堅持讓文化遺產火起來,讓傳統文化閃亮起來,讓文旅市場豐富起來,打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旅品牌。總台記者 田萌:我現在是在安陽殷墟博物館的新館,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被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而且在這裡發現了我國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從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