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盛世歡筵:權杖的遊戲(228)
安祿山造反,第一批遭殃的,是他轄下的河北道官員:
‘時海內久承平,百姓累世不識兵革,猝聞范陽兵起,遠近震駭。河北皆祿山統內,所過州縣,望風瓦解,守令或開門出迎,或棄城竄匿,或為所擒戮,無敢拒之者。’
節度使制度下,內地老百姓不用當兵,幾十年下來,一個是沒有退役軍人了,另外一個,地方上的國防動員機構長期不運轉,也失靈了,‘州縣發官鎧仗,皆穿朽鈍折不可用。’一句話:人不行、裝備不行、組織也不行。在武裝到牙齒、以打仗為職業的邊防軍面前,基本沒有還手之力。
不到一個月時間,安祿山順利南下,抵達黃河,對岸屬於河南道,那裡有他的第一個目標——洛陽。
這一個月時間裡,朝廷在幹嗎?
當然是調兵遣將。
朝廷的調兵遣將,重點在三個方向:
一是北方的河東、朔方兩鎮。
十一月十五日,獲知消息當天,‘遣金吾將軍程千里詣河東,簡募數萬人,隨便團結以拒之。’
十一月二十一日,‘以朔方節度使安思順為戶部尚書,以朔方右廂兵馬使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右羽林大將軍王承業為太原尹。’
這個安思順和安祿山關係不一般,兩人是發小,安祿山繼父是他大伯,所以儘管安思順對朝廷比較忠心,還曾經向李隆基打過安祿山的小報告,但有了這層關係,這個時候必須拿下,換上了郭子儀。
山西那邊,原河東節度副使楊光翙(huì)已被誘殺,也只好另外派人,先後派出了程千里和王承業。
第二個方向是河南,這裡將迎接叛軍第一波攻擊,為此,先後派出三拔人馬:
十一月十五日,派程千里去河東的同時,‘遣特進畢思琛詣東京’,就地招募民兵,初步組織洛陽的防禦;
二十一日,‘置河南節度使,領陳留(河南開封)等十三郡,以衛尉卿張介然為之。’成立河南軍區,以張介然為節度使,負責洛陽外圍防禦,這也是在內地設的第一個節度使。
755年設河南節度使
上面這些人里,畢思琛是胡人,和程千里都出自安西軍區,兩人最早和原安西節度使高仙芝是同事,應該還有點競爭關係,因為高仙芝當節度使後,把他們叫來訓話:
“仙芝既領節度事,謂程千里曰:‘公面似男兒,心如婦人,何也?’謂思琛曰:‘此胡敢來!我城東一千石種子庄被汝將去,憶之乎?’對曰:‘此是中丞知思琛辛苦見乞。’仙芝曰:‘吾此時懼汝作威福,豈是憐汝與之!我欲不言,恐汝懷憂,言了無事矣。’”
先罵程千里:“你這傢伙看起來相貌堂堂,心眼怎麼跟個女人一樣?”這就有點性別歧視了。
然後訓畢思琛:“你這老外還敢來,當年搶我田莊的事,還記得不?”畢思琛趕緊說軟話:“那不是領導看我辛苦給的嘛!”高仙芝一點不跟他打哈哈:“狗屁我給你,那時候敢不給嗎?不給你回頭告我黑狀!”
最後話鋒一轉:“今天的事,講完就算了,省得大家悶在肚子里,影響工作。”這裡體現出高仙芝的領導藝術,這一招叫把話講在明處、不搞假客氣,反而打消疑慮,容易保持團結。
程千里後來當了北庭軍區司令(都護),戰功卓著,畢思琛就沒多大動靜,應該打仗不如程千里。
至於張介然,他出自河西軍區,是哥舒翰的手下,多年來乾的是後勤工作(營田支度使),並非戰將。
大概正因為畢思琛和張介然份量不夠,李隆基又派出一個重量級人物:封常清。
“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入朝,上問以討賊方略,常清大言曰:‘今太平積久,故人望風憚賊。然事有逆順,勢有奇變,臣請走馬詣東京,開府庫,募驍勇,挑馬箠渡河,計日取逆胡之首獻闕下!’上悅,壬申(十一月十七日),以常清為范陽、平盧節度使。常清即日乘驛詣東京募兵,旬日,得六萬人;乃斷河陽橋,為守御之備。”
看得出來,李隆基對封常清寄予厚望,給他的頭銜正是安祿山之前的頭銜,意思打贏了,安祿山那塊地就是你的。可問題是:能打贏嗎?還有,封常清是個明白人,為啥要說如此大話呢?
柏楊《白話資治通鑒》
他進京又沒帶部隊,只能臨時招人,這些人都是老百姓,湊合訓練幾天,能打得過安祿山的正規軍?
封常清之前,李隆基肯定徵求過其他將領的意見,程千里,包括封常清的老上級、一貫喜歡冒險的高仙芝,這時都在京城,怎麼沒聽到他們講帶着民兵去取安祿山項上人頭?說明完全不切實際!
但事實是封常清就這麼講了,這背後,肯定有他的道理。
本篇修訂版,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一分鐘神思漫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