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5月21日,毛主席結束了在長沙的21天生活後,在湖南省委第一書記的張平華以及汪東興等人的陪伴下,乘車前往江西考察。
圖|1965年毛主席重回井岡山
時隔幾十年,毛主席重新回到了井岡山,心情自然是格外的不同,他滿懷感慨的對身邊的人說:
“這可和當年大不一樣了!那時敵人前堵後追,我們靠兩條腿拚命走,上山1000多里走了半個月,這次坐汽車兩天就到了,還是機械化好!”
當年井岡山會師後不久,彭老總率領的紅五軍也與十二月底抵達寧岡,兩軍還在這裡召開了會師大會,不久之後,彭老總主動提出,讓紅五軍與紅四軍合併,紅五軍後來改稱紅四軍第五縱隊,當時原屬於紅五軍的第二縱隊繼續留在湘鄂贛邊區堅持游擊鬥爭。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壯大也引起了國民黨當局的恐慌。
1929年1月,國民黨軍集中了十二個團的兵力大舉攻山,當時我軍經過商量後,毛主席、朱老總決定趁敵人合圍不嚴密的時候,率紅四軍主力出擊贛南,而守山的任務就交給了彭老總的第五縱隊以及32團。
可惜的是,因為敵眾我寡,井岡山很快失守,彭老總無奈只能率部撤離。
4月1日,彭老總率領紅五軍與紅四軍在瑞金會師時,還內疚的對毛主席說:
“毛委員、朱軍長,沒有守住井岡山,我彭德懷揪心地痛啊!我對不住犧牲的戰士們,對不住井岡山人民呀……”
圖|紅軍時期的彭老總
毛主席好言撫慰:
“井岡山失守,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怪你們。你能帶這麼多人出來,保留了革命的種子,很不容易呀!”
……
毛主席的思緒漸漸回到了現在,他轉頭問了身邊工作人員一句:
“出賣井岡山的那個叛徒抓到了沒有?”
一
也正如毛主席所說的那樣,當年井岡山失守,原因是多種多樣。
當年,紅四軍主力出擊贛南走後,彭老總集中紅五軍以及留守的紅四軍32團對井岡山進行了周密的布防。
根據何長工的回憶:
“井岡山四周高山環繞,地形非常險峻,只有五條羊腸小道可以通向山外。五條小道上各有一處天險,這就是桐木嶺、黃洋界、八面山、金獅面、硃砂沖。當時,我們憑險進行了軍事部署:紅五軍李燦和張純清同志率一大隊堅守黃洋界;賀國中同志帶領八、九大隊堅守白泥湖;彭寶才和李克玉同志率十大隊守八面山;黃龍同志帶領十二大隊守金獅面;王佐率三十二團一部守硃砂沖。”
湘贛“剿匪”總指揮的何健聽說紅四軍主力離開了井岡山後,一面派兵追擊紅四軍,一面集中兩個師的兵力進攻井岡山。
1929年1月中旬,國民黨軍封鎖了山上通往山下的所有道路後,於1月17日發動了猛攻。
仗打了幾天,敵人連井岡山根據地的門也沒摸到。
儘管敵人人多勢眾,我軍在武器裝備上也明顯有着劣勢,可井岡山的民眾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在進山的五大通道上,布置了竹釘陣、滾木、雜物路障等等,極大了緩解了敵人攻山的態勢。
當時,戰鬥最激烈的黃洋界、八面山哨口,敵吳尚兩個旅輪番進攻,都沒能奏效。
從1月26日到1月29日,敵人連續三天的進攻,但打到最近處,離着哨口還有六七十米的距離。
湘軍見正面進攻不成,於是開動腦筋,發出懸賞,誘騙山下的鄉民。
儘管世傳井岡山只有五條羊腸小路可通內外,但敵人並不相信,如果能找到小路繞過紅軍防守堅固的礙口,就能夠直接打到裡面。
不過,對於是誰出的這筆200塊大洋的懸賞,不同的文章也有不同的說法。
圖|小井紅軍醫院舊址
有的說是是進攻八面山哨口的湘軍第八軍吳尚部,也有的說是進攻黃洋界的湘軍第三軍王捷俊部,也有的說是進攻井岡山的湘軍特種部隊——崔嵬軍。
不過,從後來黃洋界被敵人第一個突破的情況來看,應該是第三軍王捷俊部。
儘管200大洋對於生活在井岡山周邊的百姓來說是一筆不菲的收入,可當地百姓對於紅軍有着很深的感情,並不為所動,堅持推說除了這五條路,沒有進山的道路。
二
可就在這時,有一個叛徒出現了。
就在湘軍圍繞井岡山抓瞎的時候,部隊抓了一個進山的鄉民陳開恩(也有說法叫陳開財),也有不少文章中稱,陳開恩是被懸賞所誘惑,專門去給湘軍帶路的。
有的說這個叫陳開恩鄉民本就是個無業游民,當天進山就是純粹瞎溜達,也有的說是抓蛙人,井岡山百姓依山生活,以捕蛇抓蛙為生並不稀奇。
總而言之,這個叫陳開恩的鄉民,因為他經常進山捕獵,很熟悉井岡山周邊的地方。
“老表,你原路走回去,這些大洋全是你的。”
陳開恩眼珠子一轉,訕笑着說道:
“路,其實也沒有,只要你們敢走就行。”
原來,陳開恩每天入山打獵,對井岡山周邊進山的道路很熟悉,也確實如其他鄉民所說,進井岡山的路就只有那五條羊腸小道,但陳開恩有另外的一個辦法,就是攀着崖壁進去,這是一條險路,稍有不留意摔下山去,就是粉身碎骨。
井岡山上防守的紅五軍確實忽略了這一點。
彭老總本身是不熟悉井岡山的地形的,他到井岡山滿打滿算只有一兩個月,也只是認為只要防守住五大哨口,就能擋住湘軍進攻,王佐在井岡山多年,雖然很熟悉周邊環境,但他並不熟悉軍事,也完全想不到會有人攀着崖壁直接進入山中。
1月29日晚,彭老總始終難以入眠,總覺得會有大事發生,因此提醒哨口注意布防,增加崗哨。
可無論怎麼想,彭老總都不會想到,敵人會從背後上來。
陳開恩帶着湘軍一支敢死隊,直接攀援崖壁,只爬了沒一會兒的功夫,眼前就出現了平坡。他告訴湘軍:
“過了前面這個土坡,就是小井村。”
湘軍部隊突然出現在背後,打了紅軍一個措手不及,當時小井村是紅軍的大後方,裡面住着不少村民,還有紅軍醫院在,湘軍衝進山裡以後,不分老幼肆意屠殺,又包圍了紅軍醫院,當時醫院有上百名傷兵自發的組織起來,可因為敵眾我寡,加上沒有武器裝備,很快就被敵人打垮活捉。
儘管是被俘,可這百餘名傷兵沒有一個人屈服,敵人惱羞成怒之餘,下令將全部傷兵殺害。
之後湘軍裡應外合,攻破了黃洋界哨口。
1月30日凌晨,彭老總在茨坪指揮部才從傷兵口中得知,敵人已經突破了黃洋界哨口。
三
黃洋界哨口被突破,直接關係到井岡山的命運,彭老總立即率領部隊去反攻。
可就在戰況激烈的時刻,又傳來一個不好的消息,八面山哨口也失守了。
圖|小井紅軍烈士之墓
五大哨口已失其二,而井岡山上的兵力又少,根本不足以支撐兩面作戰,彭老總與滕代遠緊急商量後,決定將所有哨口的守軍全部撤到茨坪。
為了儘可能的保存有生力量,兩人決定突圍。敵眾我寡之餘,突圍的紅軍部隊遭到了湘軍的圍剿,除了少數作戰部隊突出重圍外,大多數的傷兵以及機關幹部全部都落在後面,遭到了敵人血腥屠殺。
不僅如此,何健帶人衝上山以後,展開了血腥的屠殺,號稱“茅屋要過火,石頭要過刀,人要換種”,整個井岡山淪為一片屍山血海,滿目瘡痍、慘絕人寰。
轟轟烈烈的井岡山保衛戰也因此失敗。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紅軍創建的首個根據地,它的丟失使得彭老總在內的許多紅五軍將領心情很是沉重。
就是因為出現了一個叛徒,導致了防守嚴密的井岡山出了一個很大的空缺。
以致於許多年以後,毛主席再談起此事,仍然記憶深刻。
不過,也許是善惡到頭終有報。
陳開恩得了一大筆賞銀後,一個人去永新縣狎妓、賭博,當時銀元解開封套以後,上面寫着“湖南省政府庫銀”,消息傳出去以後,引起了王佐的部下李開昌的注意。李開昌通過調查,發現銀元來自於住在斜源村陳開恩。
1929年4月8日,紅四軍召開前委會議,一致決定,仍然由彭老總率領紅五軍奪回井岡山,與紅四軍在贛南的作戰遙相呼應。
當時,國民黨軍內部發生衝突,蔣桂之間爆發戰爭,蔣介石抽調走了在湘贛圍剿井岡山的部隊,井岡山周邊只留下很少一部分隊伍,彭老總率部星夜疾馳,於5月初趕到,經過三個小時的激戰,終於收復了井岡山。
那時井岡山滿目瘡痍,一片狼藉,簡直讓人不忍卒讀。
紅五軍打回井岡山以後,為了接濟當地受苦的百姓,每一名戰士都把他們的個人物品如衣服、毛巾、布匹發給百姓,部隊也抽出了2000多大洋來,準備給每一個百姓發一塊,但當時只發出去800多塊,還剩下了1000多塊,彭老總一看剩了這麼多錢回來,沒有點高興,反而紅了眼眶。
每一枚剩下的大洋後面,都是一條鮮活的生命。
不少井岡山上的倖存者一直到多年以後還稱,井岡山根據地被攻破,陳開恩是罪魁禍首。
王佐發現井岡山被敵人攻破的原因是出了叛徒,立即派人前去抓捕,並在陳開恩家裡的菜窖中,搜出了還未花完的七枚銀元。
不久之後,井岡山召開公審大會,將叛徒陳開恩依法處置。
圖|毛主席
1965年5月,毛主席重回井岡山,詢問當年叛徒的下落,秘書告訴毛主席:
“主席,紅5軍返回井岡山後就抓到他了,在那時候他就已經依法處置了。”
毛主席點點頭,沒有再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