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遺贈美國:億萬財富與珍寶不贈祖國,何故之由?

2023年08月07日12:08:09 歷史 1423

張學良,東北大軍閥張作霖之子,生於1901年,成長於遼寧鞍山。他在中國歷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從執軍職到發動西安事變,為中國歷史帶來深遠影響。然而,他臨終前選擇將巨額遺產捐贈給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而未留給自己的祖國中國,引起人們的困惑和疑問。

張學良遺贈美國:億萬財富與珍寶不贈祖國,何故之由? - 天天要聞

張學良因為是長子且正室夫人所生,受到父親張作霖的特別重視,被定為張家大業的繼承人。他早年被安排在自家軍隊歷練,並在遼寧講武堂學習炮兵科。張學良聰明刻苦,學習成績優異,被老師讚揚。

1920年畢業後,張學良進入奉軍,先後擔任營長、團長、旅長,年底時晉陞為陸軍少將。他還前往日本參觀軍事演習,但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遭遇失敗。後來多次參加混戰,直至大帥張作霖被日本人暗殺後,張學良繼承父位,接管奉軍。

張學良遺贈美國:億萬財富與珍寶不贈祖國,何故之由? - 天天要聞

關內已經基本實現統一,張學良手握東北統治大權。日本和南京國民黨政府都試圖拉攏他,但他拒絕日本的優厚條件,選擇歸順南京政府,為了保衛國家領土完整,實現中國人民的統一戰線。他改旗易幟,接受南京政府領導,幫助蔣介石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

張學良遺贈美國:億萬財富與珍寶不贈祖國,何故之由? - 天天要聞

1931年,日本侵略者攻進東北,但蔣介石將全部精力用於“剿滅”紅軍。張學良遵從蔣介石的命令,不進行抵抗,將東北軍撤回關內。結果,日本輕易地佔領了東北,給東北百姓帶來災難,成為他一生無法抹去的污點。

全國抗日情緒高漲,張學良勸說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抗日。面對蔣介石堅持錯誤方針,他在西安聯合楊虎城扣押蔣介石,逼迫蔣介石起來抗日。經過斡旋,西安事變以和平解決,國共聯合抗日。蔣介石答應停止內戰,張學良獲釋。

張學良遺贈美國:億萬財富與珍寶不贈祖國,何故之由? - 天天要聞

自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軟禁了長達54年。1990年蔣經國去世後,張學良才重獲自由。他將大部分遺產繼承自父親張作霖的財產,以及自己的投資都轉移到台灣的私人賬戶上。

張學良獲得自由後,遷居美國,並在那裡度過幸福快樂的晚年。他的原配夫人于鳳至是商業精英,在美國成功經商,將自己的財產全部留給張學良。然而,張學良在臨終前,選擇將全部遺產捐贈給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而未給中國。

張學良遺贈美國:億萬財富與珍寶不贈祖國,何故之由? - 天天要聞

張學良曾在日本和南京政府之間選擇歸順南京政府,抉擇民族大義,但未能守護東北。在西安事變中,他逼迫蔣介石抗日,為國家大業立下功勛。然而,他深知國共關係複雜,害怕遺產會影響兩岸關係。

哥倫比亞大學是美國頂尖學府,張學良將遺產捐贈給這所學校,也是考慮到這裡有專門的漢學專業,曾培養了許多中國知名人士。此外,哥倫比亞大學擁有完善的保管措施,承諾妥善保存張學良的文物和歷史資料,令他感到安心。

張學良遺贈美國:億萬財富與珍寶不贈祖國,何故之由? - 天天要聞

張學良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複雜而矛盾的人物。他為民族大義、抗日救國做出貢獻,但也有污點和疑團。關於遺產的捐贈,或許他自己的考量在其中,選擇了他認為最合適的方式,將遺產傳承給美國,而未留給中國。我們或許無法完全理解他的決定,但他的一生和選擇都是中國歷史上的一筆寶貴財富。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馬屁 - 天天要聞

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馬屁

俗話說得好:千穿萬穿,馬屁不穿。你要求人辦事、想要達到某種目的時,拍馬屁往往特別管用。 江湖上有一個人,那就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他特別喜歡別人拍馬屁,因為他屬於威權型人格,特別享受那種君臨天....
中國人民抗戰紀念館展出趙一曼遺書:親愛的孩子啊,希望不要忘記母親是為國而犧牲 - 天天要聞

中國人民抗戰紀念館展出趙一曼遺書:親愛的孩子啊,希望不要忘記母親是為國而犧牲

極目新聞記者 李迎 曹雪嬌7月7日,《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開幕式,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辦。8日,該展覽面向公眾對外開放,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恢復開放。趙一曼犧牲前給兒子的遺書(圖源:記者拍攝)據了解,本次展覽面積1.22萬平方米,將展出照...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鬥 - 天天要聞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圍繞明確奮鬥目標形成的團結才是最牢固的團結,依靠緊密團結進行的奮鬥才是最有力的奮鬥”。10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鬥、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確立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提出了“兩個一百年”...
鑒往知來|百團大戰:戰績輝煌,永垂史冊 - 天天要聞

鑒往知來|百團大戰:戰績輝煌,永垂史冊

立獅腦山巔,望太行雲煙。那座座峰巒如同無言的豐碑,銘刻着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同仇敵愾、勇御外侮的崢嶸歲月、不朽功勛。 7月7日,恰逢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紀念日,正在山西陽泉市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百團大戰紀念碑廣場,向百團大戰烈士敬獻花籃,參觀百團大戰紀念館,緬懷抗戰烈士英雄事迹。 1940年8月,為粉碎...
第1視點|跟隨總書記回望百團大戰偉大勝利 - 天天要聞

第1視點|跟隨總書記回望百團大戰偉大勝利

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省陽泉市考察。他來到百團大戰紀念碑廣場,向百團大戰烈士敬獻花籃,參觀百團大戰紀念館,緬懷抗戰烈士英雄事迹,重溫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同仇敵愾、勇御外侮的光輝歷史,了解當地開展革命歷史教育、傳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等情況。 陽泉獅腦山主峰 形如刺刀的百團大戰紀念碑直指蒼穹 不遠處,...
古人用秸稈,也是燒嗎? - 天天要聞

古人用秸稈,也是燒嗎?

焚燒秸稈,常被誤認為是千年傳統,實則是現代農業的“時代病”。古人用秸稈,少有“一燒了之”的草率,而是千般用法、萬種智慧。 從《齊民要術》到《陳旉農書》,從堆肥還田到修築屋舍,秸稈在古人的手中,是滋養農田的肥料,是遮風擋雨的材料,是飼養牲畜的食糧。焚燒秸稈,絕非古人首要的選擇,而是現代化農業發展中人們...
觀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記的抗戰歷史,不曾忘記的無名之輩 - 天天要聞

觀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記的抗戰歷史,不曾忘記的無名之輩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血與火的14年抗戰,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無數國人在民族危亡時挺身而出,奉獻犧牲。據不完全統計,抗戰期間,中國軍民傷亡超過3500萬人。在抗戰相持階段,湖南是對日戰事最多、最慘烈的正面戰場之一。當時全省人口3000萬,徵募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