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之治的能臣

2023年07月29日19:35:04 歷史 1640

魏徵的凄惶下場

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徵的故事曾被世人所稱道,並傳為千古美談。唐太宗曾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死時他還很傷心地說我失去了一面寶貴的鏡子。可是誰又能想到,魏徵死後不久李世民就親自砸了魏徵的墓碑,變臉比翻書還快。

貞觀之治的能臣 - 天天要聞

魏徵,河北人,曾是太子李建成的重要謀士。玄武門之變以後,李世民在審問魏徵時問道:“你為什麼為李建成出謀劃策,與我作對?”他神情自若地說:“如果太子早聽從我的意見的話就不會有今日之死。”李世民非但沒有怪罪於他,而且還對他委以重任。

唐太宗初登基,躊躇滿志,勵精圖治,常常把魏徵帶到寢殿里,跟他討論自己為政的得失。魏徵原本就是經國濟世之大才,此時喜逢知己之主,當然竭誠輔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唐太宗也欣然採納魏徵的意見,還誇獎魏徵說:“人家都說魏徵舉止粗魯,我看這正是他嫵媚可愛的地方!”魏徵性格耿直,敢於犯顏直諫,前後共勸諫唐太宗200餘次,為唐初社會經濟繁榮局面的出現,作出了重要貢獻。

有一次,唐太宗準備對關中地區16~18歲的男子實行大規模徵兵。魏徵極力反對,他說:“如果把水抽干而捕魚,今年是能捕到好多魚,可是到明年就捕不到魚了。如果把森林燒了抓野獸,那麼到第二年就沒野獸可抓了。如果現在連16歲的青年也要征來當兵,那麼勢必會造成將來勞動力減少、農田荒蕪、賦稅無源、財政空虛的後果。”唐太宗採納了魏徵的諫言。

貞觀之治的能臣 - 天天要聞

還有一次,唐太宗在群臣的慫恿下,準備到泰山封禪祭天,以炫耀自己的德行。但這種行動不僅浪費人力、物力,還將給沿途百姓帶來沉重的負擔。魏徵很明確地勸告唐太宗:“隋末以來,全國戰亂頻繁,大片土地荒蕪,各地受到的嚴重破壞到現在還沒有恢復過來。如果皇帝去封禪,必然會帶大批官吏和衛隊,那麼一路上將給老百姓造成多大的負擔呀!”唐太宗由此想到隋朝滅亡的教訓,立即取消了封禪計劃。

又有一次,唐太宗問魏徵:“為什麼歷史上的君王有明君和昏君之分呢?”魏徵說:“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他還列舉了歷史上堯、舜賢君和夏桀秦二世等昏君的例子說:“治理天下的君王,如果能夠採納來自下面的意見,那下情就能上達,就不會受到蒙蔽。”魏徵還經常勸諫唐太宗要居安思危,自始至終保持兢兢業業的治國態度。後來,他覺得唐太宗不像早先那樣節儉樸素、體恤百姓、勤於治國了,就寫了一份諫書提醒唐太宗。唐太宗看後,覺得他提得很對,就把他的諫書貼在牆上,時時觀看,以便提醒自己不要鬆勁。

公元643年,魏徵病死。唐太宗非常難過,流着淚對身邊的人說:“魏徵就是我的一面鏡子,他總是告訴我哪兒做錯了。現在他死了,我從此失去了一面鏡子!”

可是在魏徵死後不久,一切都發生了讓人瞠目結舌的變化。由於魏徵死前曾秘密推薦的杜正倫因罪被罷免,侯君集參與謀反被斬首。於是李世民就開始懷疑魏徵這位看似老實的人有結黨營私的嫌疑。

貞觀之治的能臣 - 天天要聞

後來,唐太宗又得知魏徵曾把諫書給記錄歷史的褚遂良觀看,更加懷疑魏徵是故意博取清正的名聲,心裡很不高興,並下旨解除魏徵長子魏叔玉和衡山公主的婚約。到後來他越想越惱火,竟然親自砸掉了魏徵的墓碑,一段君臣佳話,竟以此為終,讓人嘆息。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鑒往知來|百團大戰:戰績輝煌,永垂史冊 - 天天要聞

鑒往知來|百團大戰:戰績輝煌,永垂史冊

立獅腦山巔,望太行雲煙。那座座峰巒如同無言的豐碑,銘刻着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同仇敵愾、勇御外侮的崢嶸歲月、不朽功勛。 7月7日,恰逢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紀念日,正在山西陽泉市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百團大戰紀念碑廣場,向百團大戰烈士敬獻花籃,參觀百團大戰紀念館,緬懷抗戰烈士英雄事迹。 1940年8月,為粉碎...
第1視點|跟隨總書記回望百團大戰偉大勝利 - 天天要聞

第1視點|跟隨總書記回望百團大戰偉大勝利

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省陽泉市考察。他來到百團大戰紀念碑廣場,向百團大戰烈士敬獻花籃,參觀百團大戰紀念館,緬懷抗戰烈士英雄事迹,重溫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同仇敵愾、勇御外侮的光輝歷史,了解當地開展革命歷史教育、傳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等情況。 陽泉獅腦山主峰 形如刺刀的百團大戰紀念碑直指蒼穹 不遠處,...
古人用秸稈,也是燒嗎? - 天天要聞

古人用秸稈,也是燒嗎?

焚燒秸稈,常被誤認為是千年傳統,實則是現代農業的“時代病”。古人用秸稈,少有“一燒了之”的草率,而是千般用法、萬種智慧。 從《齊民要術》到《陳旉農書》,從堆肥還田到修築屋舍,秸稈在古人的手中,是滋養農田的肥料,是遮風擋雨的材料,是飼養牲畜的食糧。焚燒秸稈,絕非古人首要的選擇,而是現代化農業發展中人們...
觀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記的抗戰歷史,不曾忘記的無名之輩 - 天天要聞

觀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記的抗戰歷史,不曾忘記的無名之輩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血與火的14年抗戰,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無數國人在民族危亡時挺身而出,奉獻犧牲。據不完全統計,抗戰期間,中國軍民傷亡超過3500萬人。在抗戰相持階段,湖南是對日戰事最多、最慘烈的正面戰場之一。當時全省人口3000萬,徵募的兵...
中國專家一句話嚇得印度認慫:恆河以北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 - 天天要聞

中國專家一句話嚇得印度認慫:恆河以北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

高志凱和他那句“在恆河畫一條線”的說法都火了。有網友還提議,這條線未來就應該叫“高志凱線”。印度人聽了可能都懵了,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一條線的由來高志凱是一位智庫學者,他所說的畫一條線,實際上是針對臭名昭著的麥克馬
蔡倫造紙術問世:樹皮破布如何改寫中華文明史? - 天天要聞

蔡倫造紙術問世:樹皮破布如何改寫中華文明史?

公元 105 年,東漢宮廷宦官蔡倫將一批質地輕薄的 “新紙” 呈給漢和帝。誰也未曾料到,這看似尋常的發明,會成為撬動中華文明進程的槓桿。在此之前,竹簡笨重如石,絹帛貴比黃金,知識的傳播被牢牢鎖在少數人的書架上。
梅國強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梅國強同志逝世

湖北中醫藥大學7月7日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當代著名中醫學家、傷寒學泰斗、國醫大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獲得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首屆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獲得者、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湖北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梅國強同志因病於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