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沒有權威,離崩潰就不遠了

2023年06月26日19:49:10 歷史 1772

國家沒有權威,離崩潰就不遠了 - 天天要聞

一、

上一篇《賈南風》的結尾有些倉促了,這篇開個番外,聊聊八王之亂到五胡亂華的過程,事情又是怎樣一步步惡化到不可收拾的。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一場亂世、一個大時代,往往起源於一個微不足道的事件。

公元295年10月,洛陽武庫起火,數百年積累的珍寶被焚燒殆盡,包括漢高祖劉邦的斬蛇劍、王莽頭、孔子履等珍貴文物,以及可以武裝兩百萬人的裝備器械。

這些珍寶保存了數百年都沒事,為什麼在晉朝盛世的時候,突然一場大火就燒沒了?

從玄學的角度看,這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大火焚燒了秦漢帝國的重要印記,然後在一片廢墟之上,開啟了金戈鐵馬的亂紀元。

早在東漢末年的時候,大量的羌人、雜胡就遷徙到陝甘寧一帶,經過一百多年的繁衍生息,他們甚至滲透到關中地區。

但晉朝是傳統的中原王朝,並沒有把羌胡部族當成自己人,充其量看作一種會說話的畜生,動不動就捕殺、販賣、做奴隸,那些羌胡部族生活的非常慘。

到公元296年的時候,他們終於忍不住了。

匈奴人郝度元煽動馮翊郡北地郡安定郡的羌胡造反,兵力達到數萬,縱橫關中。而征西大將軍、趙王司馬倫屢戰屢敗,雍州刺史解系領兵多次作戰,也做了郝度元的手下敗將。

國家沒有權威,離崩潰就不遠了 - 天天要聞

其他羌胡部族一看,原來晉朝這麼弱,立即信心爆棚,於是“秦、雍氐、羌反,立氐帥齊萬年為帝”,整個西北亂成一鍋粥,還擁立氐人齊萬年做皇帝,和晉朝分庭抗禮。

賈南風和執政班子感覺不行,必須立即扭轉戰事,否則遷延下去要出大事情,便召趙王司馬倫到洛陽做車騎將軍,另外派梁王司馬彤為征西大將軍、都督雍涼諸軍事,全權負責平定以齊萬年為首的武裝叛亂。

此外,御史中丞周處也被派到前線,隸屬安西將軍夏侯駿,共同在梁王司馬彤的麾下效力。

周處就是“周處除三害”的主人公,籍貫江蘇,父親做過吳國鄱陽太守,典型的江東世族,晉朝治下的二等公民。

所以齊萬年聽說周處來了,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周府君有文武材,若專斷而來,不可當也。或受制於人,此成禽耳。”周處要是有戰爭決策權,那我齊萬年必敗,如果周處也是聽指揮的,則周處必敗。

一句話,道破吳國世族不受晉朝信任的問題。

周處剛到關中,梁王司馬彤和夏侯駿便交給他五千兵馬,讓他正面攻擊擁兵七萬的齊萬年。周處說,肯定打不過啊,你們再做一下方案?司馬彤和夏侯駿不管,命令周處立即出發。

結果戰爭從早打到晚,周處力戰而死,五千兵馬覆沒。

賈南風和執政班子看明白了,平定叛亂得用人不疑,不能搞制衡了。司空張華也說,司馬氏諸王“皆雍容驕貴、師老無功”,根本沒有戰鬥意志,推薦協助賈南風政變奪權的孟觀,全面主持討伐齊萬年的戰事。

至於梁王司馬彤和夏侯駿,你們都靠邊站吧,打仗的事你們別摻和了。

賈南風同意了張華的意見。

孟觀是公元298年底出發的,此後三個月間“身當矢石,大戰十數,皆破之”,到公元299年正月,就在扶風郡美陽縣擊破叛軍,俘虜齊萬年,因功升為右將軍。

國家沒有權威,離崩潰就不遠了 - 天天要聞

這場不知名的平叛戰爭,打了將近四年,整個過程中暴露出幾個嚴重的問題——

1、胡人的軍事力量已經相當強大,並有了政治覺悟。一旦晉朝的軍事力量衰落下去,胡人便再無顧忌。

2、司馬氏諸王的軍政能力堪憂,自從司馬炎駕崩以後,再也沒出現一個文武雙全的角色。

3、吳國世族北上之後,完全融不到晉朝的老牌世族圈子裡。

4、孟觀等寒門將領的立功慾望強烈,希望在戰場上博功名,和世族們比肩而立。

這四個嚴重的問題,基本上決定了晉朝的後續走向。


二、

平定齊萬年叛亂後,太子洗馬江統寫了一篇《徙戎論》,建議把匈奴、氐、羌等胡人部族遷徙到塞外去,從此晉人歸晉,胡人歸塞,井水不犯河水。

江統的建議是正確的,但是提出的太遲,已經沒用了。

畢竟胡人部族遷徙到中原地區,是從東漢年間開始的,到西晉時已經一百多年了,根本不是一朝一夕能驅逐出去的。

所以“朝廷不能用。”

賈南風不能遷徙胡人,卻能在宮裡殺太子。

公元299年,太子司馬遹流露出不滿賈氏的態度,為了賈氏族人的榮華富貴和生命安全,賈南風攛掇司馬衷廢太子,隨即派人用藥杵殺死司馬遹。

太子是王朝正統的象徵,也是王侯將相們延續利益的保證,賈南風殺了太子,不僅破壞了晉朝的法統,也讓所有人的投資、站隊成了無用功。

於是,太子司馬遹之死,成為點燃晉朝火藥桶的星星之火。

趙王司馬倫是晉宣帝司馬懿之子,是現存資歷最深厚的宗室重臣,被召回洛陽之後,執掌了一部分禁衛軍的兵權。

他察覺到人心的變化,便和一部分禁衛軍軍官聯合起來,於公元300年4月,以“匡扶社稷、為天下除害”的名義發動政變,誅殺賈南風和賈謐、董猛等親信,把張華等朝臣夷三族。

八王之亂的潘多拉魔盒就此打開。

為什麼?

因為人的慾望被激發出來了。

政變成功後,趙王司馬倫自封為使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相國、侍中,事實上成為晉朝權力最大的人。

在其他的司馬氏諸王看來,發動一場政變就能得到這麼大的收益,簡直是一本萬利。那趙王司馬倫可以,我們為什麼不可以?

而政變剛成功時,“文武官封侯者數千人”,一年後司馬倫登基稱帝,又下令“郡國計吏及太學生年十六以上皆署吏,守令赦日在職者皆封侯,郡綱紀並為孝廉,縣綱紀並為廉吏”。

這些命令的意思是,凡是有職位的官員都封侯,沒有工作的學生和臨時工都給編製,郡功曹和縣主簿等基層官員都給功名,方便以後升遷。

在論資排輩的官員看來,藩王發動一場政變,就能得到這麼多好處,如果再追隨其他諸王政變,利益是不是可以指數級暴漲?

此外,司馬倫的謀士孫秀在政變中立下大功,一夜之間成為中書令,執掌朝綱擺布江山,所有的人事任免,所有的大政方針,都要經過孫秀之手。

對於那些有政治野心的寒門精英來說,孫秀簡直是做了一場示範,親身指出了一條寒門精英實現理想的捷徑。

簡而言之一句話,所有人都發現了,原來出人頭地這麼容易。

不需要論資排輩,不需要積累功勛,不需要出身世族,只要跟對人搞一場政治投機,就能得到別人三代才能積累到的家業。

治世的秘訣是重整秩序,把所有人的慾望都壓抑下來,往往需要數十百年才能做到。亂世的核心的打破秩序,把所有人的慾望都釋放出來,一夜之間就能做到。

所以說,趙王司馬倫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釋放出人心的慾望,開啟了亂世的大門。

在這樣的背景下,八王之亂進入了最高潮。

公元301年3月,鎮守許昌的鎮東大將軍、齊王司馬冏聯合豫州刺史何勖、龍驤將軍董艾,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討伐司馬倫,奪取晉朝的中樞大權——

“移檄征、鎮、州、郡、國:逆臣孫秀,迷誤趙王,當共誅討。有不從命者,誅及三族。”

檄文發布以後,鎮守鄴城的成都王司馬穎響應,統兵二十萬南下。常山王司馬乂響應,留守常山做司馬穎的後援。鎮守長安河間王司馬顒響應,派寒門武將張方統兵出關。

國家沒有權威,離崩潰就不遠了 - 天天要聞

三王和司馬倫的軍隊作戰兩個月,死了將近十萬人,才攻入洛陽取代司馬倫,擁立晉惠帝司馬衷複位。

憑藉討伐司馬倫的功勞,齊王司馬冏成為大司馬、加九錫,“如宣、景、文、武輔魏故事”,成都王司馬穎做了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加九錫,河間王司馬顒是侍中、太尉,常山王司馬乂改封長沙王,晉陞為開府、驃騎將軍。

一場戰爭打完,司馬氏諸王都收穫了勝利的果實,追隨他們的文官武將,也紛紛加官進爵,皆大歡喜。

可惜的是,平定齊萬年叛亂的孟觀,因為站隊趙王司馬倫,被夷三族......

這一切完成之後,齊王司馬冏留在洛陽輔政,成都王司馬穎回鄴城,河間王司馬顒的軍隊回長安,長沙王司馬乂也留在洛陽。

公元302年12月,河間王司馬顒的長史李含,想複製孫秀的成功路徑,便挑唆河間王司馬顒:

“不如發布檄文,號召長沙王司馬乂討伐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必敗。然後您名正言順的出兵討伐齊王,成功後廢除皇帝,擁立成都王司馬穎為帝,您來做宰相主持朝政。”

一旦河間王司馬顒做了宰相,李含做為嫡系長史,必然要協助處理朝政,成為第二個孫秀。

之所以繞這麼大一圈,是因為成都王司馬穎和長沙王司馬乂,都是晉武帝司馬炎之子,正兒八經的皇位繼承人。而河間王司馬顒是司馬懿弟弟司馬孚的孫子,不能繼承皇位的旁支宗室。

他們的計劃很周密,唯一沒有想到的是,長沙王司馬乂竟然滅了齊王司馬冏,掌控了洛陽,

公元303年7月,長沙王司馬乂調李含為河南尹,隨即殺死,河間王司馬顒大怒,命張方統兵七萬,聯合成都王司馬穎的二十萬兵馬,討伐洛陽。

國家沒有權威,離崩潰就不遠了 - 天天要聞

這一仗非常慘烈,一直打到洛陽城裡缺糧,城外死人堆積如山。

公元304年春,東海王司馬越在洛陽發動政變,逮捕了長沙王司馬乂交給張方,張方把長沙王司馬乂架在火堆上烤死,隨後“掠洛中官私奴婢萬餘人而西。”

此戰過後,成都王司馬穎成為皇太弟、都督中外諸軍事、丞相,但仍然留在鄴城,河間王司馬顒做了太宰、大都督、雍州牧,繼續鎮守長安,而東海王司馬越掌控了洛陽朝廷。

此時的晉朝,成都王司馬穎是實力最強、地位最高、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人,掌控洛陽朝廷的東海王司馬越非常忌憚,便在公元304年7月,召集十幾萬兵馬,擁簇着皇帝司馬衷,北上討伐鄴城。

結果兩軍剛一接觸,東海王司馬越便戰敗了,連侍奉司馬衷的嵇紹都被拉下來殺死,鮮血濺了司馬衷一身。

後來侍女要給他換衣服,司馬衷說:“嵇侍中血,勿浣也”,這就是文天祥在《正氣歌》里寫到的“嵇侍中血。”

至此,成都王司馬穎和河間王司馬顒,分別駐紮在鄴城和長安,雙雄並立。

八王之亂的最高潮,到此也就結束了。


三、

自從賈南風死後至今,不過短短四年時間,司馬氏諸王的戰爭卻造成極大的破壞。

連年爆發的戰爭,導致司馬氏諸王的軍隊戰死數十萬,每次角逐出勝利者,還要把失敗者夷三族,洛陽城裡經常是成千上萬的殺。

而且司馬氏諸王出兵作戰,行軍路上必然免不了搶掠民間錢糧,戰場的方圓百里也是屍橫遍野,這就給民間經濟造成慘烈打擊,進而催生饑荒和瘟疫。

這三個大殺器造成的死亡,可能是戰場死亡的十倍以上。

就在這個時候,天災也來湊熱鬧。

公元295年,荊、揚、兗、豫、青、徐六州大水。

公元296年,關中飢、疫。

公元297年,雍、秦二州大旱,疾疫,米斛萬錢。

公元298年,荊、豫、徐、揚、冀五州大水。

............

連年災荒+連年大戰,結果就是數百萬流民在千里赤地上行走,一幅末日景象。

最重要的是,連續不斷的戰爭和政變,直接把晉朝的權威摧毀殆盡。

為什麼皇帝要坐在深宮裡不出來?

因為不和大眾接觸就能保持神秘,神秘容易讓人產生敬畏,以至於大眾都不知道,皇帝也是有七情六慾的普通人。

為什麼地方要聽朝廷的、蠻夷要聽中國的、軍隊要聽皇帝的?

歸根到底是因為所有人都信任你,相信你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即便時機未到解決不了問題,也能用強硬的手段,解決製造問題的人。

以上兩點就是皇帝權威的來源。

現在司馬氏諸王內訌不止,幾乎沒有表現出解決問題的能力。打了四年都沒有角逐出最強者,說明也解決不了製造問題的人。而洛陽數次破城,司馬衷被視為傀儡,更是皇權衰落的象徵。

例如侍中嵇紹遇害前,司馬衷和士兵說:“忠臣也,勿殺”,但士兵說:“奉太弟令,惟不犯陛下一人耳”,然後當著司馬衷的面,殺的他的忠臣。

皇權衰落,意味着朝廷權威衰落,國家信用破產。

這樣的皇帝,大眾如何相信他是英明的?這樣的朝廷,大眾如何相信它是能解決問題的?

禮失求諸野。

既然皇帝和朝廷都喪失了權威,便有了司馬氏諸王起兵爭權。司馬氏諸王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不行,更低一層的梟雄們便有了野心。

早在孫秀輔佐趙王司馬倫的時候,因為司馬倫“素庸愚”,孫秀就能以司馬倫的名義掌控朝政,就連司馬倫頒布的詔書,孫秀都能隨意更改。

後來諸王混戰天下大亂,蠻人張昌起兵佔領江夏郡,隨便抓了一個縣吏,給他改名為劉尼,然後號稱漢氏後裔,招募數萬人準備興復漢室。

出身太原王氏的王浚,做到安北將軍、都督幽州諸軍事,也認為天下要大亂,便把一個女兒嫁給段部鮮卑的首領段務勿塵,另一個女兒嫁給宇文鮮卑的大將素怒延,準備結交外援,南下爭天下。

定居山西的匈奴右賢王說:“今司馬氏骨肉相殘,四海鼎沸,復呼韓邪之業,此其時也”,他們要趁亂起兵,恢復匈奴曾經的霸業。

民心洶洶、群情鼎沸。

從人心安定到出現爭奪中樞政權的野心,再到天下人出現改朝換代的野心,不過短短四年時間。


四、

公元304年底,安北將軍、都督幽州諸軍事王浚聯合併州刺史、東贏公司馬騰,從北、西兩個方向進攻成都王司馬穎。

鄴城在華北平原上,幾乎無險可守,而幽州和并州都是山河形盛的地方,進可攻退可守,所以面對王浚和司馬騰的進攻,成都王司馬穎一邊命北中郎將王斌迎擊,一邊派匈奴左賢王劉淵回去徵發匈奴兵馬,抄司馬騰的後路。

按道理說,成都王司馬穎的策略沒問題。

但他沒有想到的是,鮮卑部族加入了中原混戰的戰場。

和王浚一起南下的有段部鮮卑騎兵,東贏公司馬騰聽聞匈奴歸順了成都王司馬穎,也向代北的拓跋鮮卑求援。

而成都王司馬穎寄予厚望的劉淵,回去以後就出任匈奴大單于,半個月間聚眾五萬人,定都離石,並打開格局,放棄恢復呼韓邪霸業的願景,決定效仿漢高祖、魏武帝,創建一個真正的中華帝國。

國家沒有權威,離崩潰就不遠了 - 天天要聞

此消彼長之下,威風赫赫的成都王司馬穎敗了,擁簇着皇帝司馬衷逃往洛陽。

此時鎮守洛陽的,是河間王司馬顒的嫡系大將張方,所以此戰過後,皇帝司馬衷便落入河間王司馬顒之手,同年12月遷都長安。

河間王司馬顒成為都督中外諸軍事,張方做了中領軍、錄尚書事、京兆太守,以寒門武將的身份得到和孫秀一樣的地位,而成都王司馬穎和民國軍閥吳佩孚似的,再無翻身的機會。

從這裡就能看出來,胡人部族內遷是五胡亂華的歷史進程,八王之亂導致晉朝兵力不足需要藉助胡人兵力,是五胡亂華的決定性因素。

公元305年7月,兵敗一年的東海王司馬越傳檄天下,糾集兵馬討伐河間王司馬顒,被關東的刺史、將軍們推舉為總盟主,隨後出兵西征。

這個時候,河間王司馬顒犯了一個錯誤,以為在關東燒殺搶掠都是張方做的,只要殺了張方,就能和東海王司馬越談和。

結果河間王司馬顒殺死張方之後,東海王司馬越派出的兵馬一看,長安沒有大將了,真是天助我也,立即攻破潼關佔領長安。

公元306年4月,河間王司馬顒兵敗,東海王司馬越成為八王之亂的最後贏家。


五、

整整六年,終於結束了。

然而經過六年的戰亂,天下人的野心都被激發出來,權威跌落的晉朝,已經沒有威信更沒有力量來約束天下人,重建秩序了。

於是匈奴大單于在并州招降納叛,“胡晉人皆歸之”,並以漢朝外甥的身份建立漢國,自稱漢王,定都左國城。

做過奴隸的羯胡石勒,和牧帥汲桑一起加入公師藩的隊伍,打着“為成都王復仇”的旗號縱橫河北,招攬了大量司馬穎舊部。公師藩死後,石勒追隨汲桑攻破鄴城,放火焚城而去,大火半月不熄。

汲桑兵敗後,石勒投奔了劉淵,被封為督山東征討諸軍事,從此鷹揚河朔,逐漸建立起後趙國。

可以說,晉朝崩潰以後,北方勢力和成都王司馬穎有極深的關係,唯一的區別是,寒門精英、流民、軍人從追隨司馬氏諸王謀前程,改換門庭到胡人領袖麾下,追隨他們博功名。

南方勢力則出自東海王司馬越幕府。

公元307年,出身琅玡王氏的司徒王衍,通過東海王司馬越的關係,任命弟弟王澄荊州都督、族弟王敦為青州刺史,兄弟三人搭建起琅玡王氏的狡兔三窟。

而東海王司馬越封琅玡王司馬睿為安東將軍、都督揚州江南諸軍事,鎮守建業。司馬睿的根基薄弱,便以琅玡王氏的王導為謀主,聯合不被晉朝世族接納的江東世族,初步割據江東。

四年後,劉淵和石勒的軍隊攻破洛陽,製造了“永嘉之亂。”

曾經歸附東海王司馬越的世族,紛紛南下投奔琅玡王司馬睿,他們和江東世族逐漸合流,建立起“王與馬共天下”的東晉割據政權。

至此,晉朝的統一局面,最終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整個過程一環扣一環,缺了任何一個變量,歷史都不是這個樣子的。

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司馬氏諸王混戰導致朝廷權威淪喪,讓胡人、寒門、世族的梟雄們再無顧忌。

從這個角度來看,司馬氏把曹魏的權威踩在腳下而崛起,以自己的權威淪喪而衰敗,也算是君以此興必以此亡了。

再引申一點,俄羅斯的普京以平定國內叛亂而崛起,現在遭遇了一場僱傭兵叛亂,雖然雙方談妥了條件,但經過這件事,普京無可置疑的權威,必然出現鬆動。

以後的俄羅斯,可能要和晉朝一樣出大問題。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 天天要聞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極目新聞記者 王柳欽5月4日,極目新聞記者在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現場看到,雖然天空飄起了小雨,但門口還是排起了近百米的長隊,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銘記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遊客在雨中排起長隊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入口處,有市民攜帶電影《731》海報進行自發宣傳。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龔...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 天天要聞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考古實證,秦始皇帝陵根據“若都邑”的理念來營建,都邑里有政治、軍事,也有宮廷生活、文化娛樂。秦朝的休閑生活會是怎樣的景象?5月4日,總台央視綜合頻道(CCTV-1)22:30檔,《尋古中國·探秘秦始皇陵》第四集《百戲水禽》帶你通過考古研究新成果,對秦朝文化娛樂生活一探究竟。半裸陶俑究竟是什麼人?秦始皇帝陵東南部...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 天天要聞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如果說全世界最會賺錢的人是誰?李嘉誠絕對排得上號。最近,他又一次把自己送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前陣子那樁港口交易鬧得人盡皆知,一邊是國家利益,一邊是家族資產,李嘉誠站哪邊,大家其實心裡都有點數。港口本來要賣給美國財團,還好有關部門及時叫停。
琉璃河考古隊節日在崗:當“90後”遇上“3000後” - 天天要聞

琉璃河考古隊節日在崗:當“90後”遇上“3000後”

房山區琉璃河鎮,開滿野花的草叢上,挖開了深淺不一的坑,每個都有專屬的數字加字母編號。這處小型發掘現場,是3000多年前“北京城”的外城壕東段一部分。五四青年節,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一群“90後”考古人員面朝黃土背朝天,小心翼翼地颳去層層覆土,專心致志地在“護城河”底搜尋古人留下的蛛絲馬跡。安妮娜在發掘現場複核...
為了正義與和平——中國加強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徵集保護工作 - 天天要聞

為了正義與和平——中國加強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徵集保護工作

新華社南京5月4日電 題:為了正義與和平——中國加強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徵集保護工作新華社記者鄭冬睿、張晨光、陸華東搖開檔案櫃,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翻開一冊蘇聯籍抗日航空英烈資料,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工作人員繆磊開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蘇聯偉大衛國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
美國現在才知道,給中國強加的苦難越多,中國越是加速崛起 - 天天要聞

美國現在才知道,給中國強加的苦難越多,中國越是加速崛起

美國現在才知道,給中國強加的苦難越多,中國越是加速崛起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還原歷史背後真相】很多人不理解,作為美國這個超級霸主來說,為何總是喜歡將苦難和威脅強加於其他國家。所以動不動就是開兩艘航母戰鬥群過去威脅,或者極限施壓,或者就是直接的戰
【前沿精選】技術官僚、民粹主義和國際組織的(去)合法化 - 天天要聞

【前沿精選】技術官僚、民粹主義和國際組織的(去)合法化

前沿精選 學刊簡介《國際關係前沿》是國政學人學術共同體發起創辦的電子刊物,旨在述介國際關係領域具有開創性、前沿性、學理性、實證性、思辨性的研究成果,梳理國際關係領域主要期刊新近發表的學術成果,以此搭建了解國際學術前沿的便捷窗口。目前已更新至2025年第2期(總第20期)。 獲取本期《國際關係前沿》全文渠道1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