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索一聲炮響,擊碎美國的幻想:布林肯作秀不成,反成東施效顰

2023年05月13日17:15:11 歷史 9571

最近中東“和解浪潮”讓自詡為“全球領袖”的美國很沒面子,不少外媒質疑美國是否還能擔當起這個稱號的份量。在這種微妙心態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邀請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外長訪美,希望調停兩國衝突,為美國挽回點面子,結果一聲炮響再次擊碎了美國的幻想。

據環球網報道,11日至12日兩天,亞美尼亞國防部指責阿塞拜疆軍隊向亞阿邊境開火,造成人員受傷。

阿塞拜疆方面則反駁稱,當天是亞美尼亞軍隊先向阿方陣地開火,阿軍只是採取了必要的反擊措施。

高加索一聲炮響,擊碎美國的幻想:布林肯作秀不成,反成東施效顰 - 天天要聞

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的地區衝突和歷史矛盾由來已久,其中的歷史糾葛一時半會很難理清,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這聲炮響讓美國辛辛苦苦的調停工作徹底白費。

最近一段時間,中東各國的“和解浪潮”讓美國的心態相當微妙,華盛頓在外交場合不能公開反對中東各國和解,但背地裡又對中東和平並不樂見其成。

《福布斯》雜誌曾點破過美國這種“微妙心態”,文章稱,一直以來,美國都將自己視為中東地區的主導者,華盛頓與中東的“朋友和敵人”維持着人為的力量平衡,如今這個平衡已經被打破,儘管美國目前仍是中東最主要的域外力量,但是在這輪“和解浪潮”中,美國是唯一的輸家。

高加索一聲炮響,擊碎美國的幻想:布林肯作秀不成,反成東施效顰 - 天天要聞

“老大哥”不能被說不行

中東的“和解”浪潮也令不少外媒質疑美國的全球影響力下降。超級大國一般還有另一種莫名的心態——它可以接受軍事和科技暫時落後他國,但不能被質疑靠不住,過去的蘇聯是如此,今天的美國也是如此。

抱着這種既微妙又莫名的心態,美國也開始“東施效顰”,挑選起能介入、調停的地區矛盾。其實,對於美國而言,這個選擇範圍並不大,全球矚目的地區矛盾無非就那麼幾個:也門內戰、巴以衝突、印巴衝突和日韓歷史糾葛等等。

高加索一聲炮響,擊碎美國的幻想:布林肯作秀不成,反成東施效顰 - 天天要聞

也門內戰已經隨着中東“和解浪潮”停火,而且以布林肯和沙利文的外交水平來說,調停巴以衝突和印巴衝突的難度過大,伊斯蘭國家和印度並不相信美國會真心實意地調解雙方矛盾,反而會認為美國是來拱火局勢升級。

日韓歷史糾葛倒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從3月份到5月份,日韓關係迅速破冰,“穿梭外交”重啟,如果聯想到尹錫悅訪美,以及即將在廣島舉行的g7峰會,很難說美國沒有在背後給日韓兩國施壓。

幾個全球矚目的地區矛盾挑完,再排除那些牽扯到美國利益的,能讓華盛頓拿來作秀的地區矛盾也就沒剩幾個,納卡衝突由此進入美國的視野。

對於美國而言,納卡衝突也是一個較為複雜的地區矛盾,涉及歷史、宗教和民族等紛爭,同時如果美國能調停納卡衝突,這無異於是對俄羅斯的一記“背刺”,美國由此能在高加索建立起一個親西方的“小圈子”。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可問題是,美國有這個本事嗎?答案自然是否定。

5月初,布林肯邀請亞阿兩國外長訪美,並親自主持了三方會談,然而當被問到會談取得什麼成果時,布林肯打着官腔說,“經過一系列富有建設性的雙邊和三方討論,各方在解決棘手問題上取得了重大進展,亞阿雙方都做出實現關係正常化、結束衝突的真誠承諾。

高加索一聲炮響,擊碎美國的幻想:布林肯作秀不成,反成東施效顰 - 天天要聞

換句話說,在美國的撮合下,亞阿兩國什麼協議都沒達成,但這並不妨礙布林肯接着作秀。會談結束後,布林肯拉着兩國外長拍了一張合影,只是這構圖頗讓人眼熟,唯一的區別在於,亞阿兩國外長一副愁眉苦臉的表情,只有布林肯在強顏歡笑

所以,可能是覺得丟人,美國媒體在吹噓布林肯功績時,不僅沒有將這張照片掛在頭版頭條,連報道也相當低調。

在美國還給布林肯面子的兩國外長,在回國後立刻翻臉,雙方聲明都強調兩國在關鍵問題上仍存在分歧,之後11日至12日的炮響直接擊碎了美國促和的幻想。

高加索一聲炮響,擊碎美國的幻想:布林肯作秀不成,反成東施效顰 - 天天要聞

美國促和,全為自己利益服務

事實上,這不是美國第一次嘗試調停納卡衝突,早在2020年納卡衝突又爆發時,美國就想着介入,然而調停衝突只不過是美國的“工具”,其根本目的是為了美國利益服務。

21世紀初,美國向亞阿兩國提出了領土交換計劃,希望解決兩國紛爭,但這份方案與其說是調停衝突,不如說美國政府是在為美企進入高加索開採資源保駕護航

美國第二次調停納卡衝突是在2020年,特朗普為了爭取亞美尼亞裔的選票,承諾將幫助解決衝突,但特朗普簽署了一份聲明後,此事就不了了之。

如今美國還是抱着同樣的目的,調停納卡衝突,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事實上,美國怎麼可能會期望亞阿兩國和平呢?只要高加索永無寧日,俄羅斯就必須抽出一部分精力關注這裡,這才是最符合美國利益的答案。

布林肯的做秀失敗只能證明,沒有誠意、不做任何準備工作,倉促地模仿他國,最終還是個東施效顰的跳樑小丑。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鬥 - 天天要聞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圍繞明確奮鬥目標形成的團結才是最牢固的團結,依靠緊密團結進行的奮鬥才是最有力的奮鬥”。10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鬥、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確立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提出了“兩個一百年”...
鑒往知來|百團大戰:戰績輝煌,永垂史冊 - 天天要聞

鑒往知來|百團大戰:戰績輝煌,永垂史冊

立獅腦山巔,望太行雲煙。那座座峰巒如同無言的豐碑,銘刻着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同仇敵愾、勇御外侮的崢嶸歲月、不朽功勛。 7月7日,恰逢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紀念日,正在山西陽泉市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百團大戰紀念碑廣場,向百團大戰烈士敬獻花籃,參觀百團大戰紀念館,緬懷抗戰烈士英雄事迹。 1940年8月,為粉碎...
第1視點|跟隨總書記回望百團大戰偉大勝利 - 天天要聞

第1視點|跟隨總書記回望百團大戰偉大勝利

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省陽泉市考察。他來到百團大戰紀念碑廣場,向百團大戰烈士敬獻花籃,參觀百團大戰紀念館,緬懷抗戰烈士英雄事迹,重溫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同仇敵愾、勇御外侮的光輝歷史,了解當地開展革命歷史教育、傳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等情況。 陽泉獅腦山主峰 形如刺刀的百團大戰紀念碑直指蒼穹 不遠處,...
古人用秸稈,也是燒嗎? - 天天要聞

古人用秸稈,也是燒嗎?

焚燒秸稈,常被誤認為是千年傳統,實則是現代農業的“時代病”。古人用秸稈,少有“一燒了之”的草率,而是千般用法、萬種智慧。 從《齊民要術》到《陳旉農書》,從堆肥還田到修築屋舍,秸稈在古人的手中,是滋養農田的肥料,是遮風擋雨的材料,是飼養牲畜的食糧。焚燒秸稈,絕非古人首要的選擇,而是現代化農業發展中人們...
觀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記的抗戰歷史,不曾忘記的無名之輩 - 天天要聞

觀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記的抗戰歷史,不曾忘記的無名之輩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血與火的14年抗戰,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無數國人在民族危亡時挺身而出,奉獻犧牲。據不完全統計,抗戰期間,中國軍民傷亡超過3500萬人。在抗戰相持階段,湖南是對日戰事最多、最慘烈的正面戰場之一。當時全省人口3000萬,徵募的兵...
中國專家一句話嚇得印度認慫:恆河以北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 - 天天要聞

中國專家一句話嚇得印度認慫:恆河以北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

高志凱和他那句“在恆河畫一條線”的說法都火了。有網友還提議,這條線未來就應該叫“高志凱線”。印度人聽了可能都懵了,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一條線的由來高志凱是一位智庫學者,他所說的畫一條線,實際上是針對臭名昭著的麥克馬
蔡倫造紙術問世:樹皮破布如何改寫中華文明史? - 天天要聞

蔡倫造紙術問世:樹皮破布如何改寫中華文明史?

公元 105 年,東漢宮廷宦官蔡倫將一批質地輕薄的 “新紙” 呈給漢和帝。誰也未曾料到,這看似尋常的發明,會成為撬動中華文明進程的槓桿。在此之前,竹簡笨重如石,絹帛貴比黃金,知識的傳播被牢牢鎖在少數人的書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