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非醫療隊隊員薛進:“我思念那土地,牽掛那裡的人”

2023年04月04日19:27:10 歷史 1976
援非醫療隊隊員薛進:“我思念那土地,牽掛那裡的人” - 天天要聞

援非醫療隊隊員薛進在阿爾及利亞工作時的留影(1967年8月26日攝,2023年3月30日翻拍)。新華社發

新華社武漢4月4日電 “我思念阿爾及利亞那片遙遠的土地,牽掛與我們攜手的阿爾及利亞醫生,還有醫治過的病人。”50多年前援助阿爾及利亞的中國醫生薛進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不知道救治過的病人現在怎樣了,或許他們有的已不在世,但回憶起來,彷彿就在昨天、就在眼前。”

1965年11月,湖北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住院醫師薛進被選派到阿爾及利亞西北部城市賽伊達的一家醫院工作。“在那裡,我度過了終生難忘的3年。”時年29歲的薛進,是當時援非醫療隊隊員中最年輕的醫生。

1963年,應阿爾及利亞政府請求,中國派出第一支以湖北省醫務人員為骨幹的援非醫療隊,拉開了中國援外醫療工作序幕。

60年過去了,一代代醫療隊員用妙手仁心,澆灌中非友誼之花。據湖北省衛健委統計,湖北累計派出27批援阿爾及利亞醫療隊,隊員達3522人次,成功進行心臟、斷手斷肢再植、顱內深部腫瘤、全鼻再造等方面的高難度手術;舉辦培訓班30多期,培訓各級醫技人員3000餘名。

援非醫療隊隊員薛進:“我思念那土地,牽掛那裡的人” - 天天要聞

一名阿爾及利亞老人向中國醫生表達自己病況好轉的愉快心情(1966年12月14日攝)。這名患嚴重肺膿瘍的病人特地從60多公里以外的鄉下趕來找中國醫療隊就醫。經過2個多月的診治,他的身體一點點好起來。新華社發

在援非期間,薛進認真對待每位患者,精心醫治病痛,贏得了患者的信任和感激。

1966年的一個黃昏,一位音樂家帶着自己的小女兒急匆匆地來到醫院。小女孩的左下頷不小心受傷,需手術縫合。兩小時後,薛進精心完成手術,幾天後患者康復出院。隨着時間的推移,他把這台難度不大的手術忘到腦後。

半年後,這位音樂家帶着女兒找到薛進說:“薛醫生,你太棒了!你看,幾乎沒留下疤痕。”音樂家帶着妻子、女兒,專門在醫院禮堂演唱民歌,向醫療隊致謝。

“這是我與他們一家的合影。”今年86歲的薛進從懷裡掏出四方小紙盒,從一沓泛黃的黑白照片中找出一張照片,指給記者看。

“這位患者是包囊蟲病,這位患者得了腸扭轉病,我們進行了手術治療……”援非3年間,薛進和同事們成功實施了上千台手術,緩解了很多病人的痛苦。薛進至今保存着他與康復患者的合影,他們得了什麼病、做過什麼手術、恢復得怎樣,他都記得清清楚楚。

薛進說:“阿爾及利亞人待人熱情友善,中國醫療隊和當地醫務人員就像一家人。雖有思鄉之苦和諸多生活上的不便,但那段時光十分愉快,令我一生倍感欣慰和自豪。”

小紙盒裡還有一張照片——1966年12月31日,薛進把它附在一封家書里,從阿爾及利亞寄給遠在武漢的新婚妻子。照片上,一位眉目清秀的青年立於枇杷樹前,目光灼灼地望向前方。照片背面寫着:“從想家的心情來說,一年的時間太長了,但從援非工作的角度來講,並不長,做的事情還不夠多……當枇杷花再次盛開的時候,也許就要回到可愛的祖國!”

“中阿兩國人民的感情,流淌在血液里。”薛進說,他剛到阿國工作不久,大兒子在中國出生。他特地給兒子取名“亞非”,意為亞洲與非洲,既寄情他對祖國的思念,也蘊含中阿兩國的深厚友誼。

“小時候,父親經常把在阿工作照片給我和哥哥看。”與父親一樣從事醫務工作的二兒子、湖北省腫瘤醫院麻醉科副主任醫師薛亞軍說,父親告訴他們非洲缺少醫生、缺乏醫療技術,鼓勵他們學醫、從醫,救死扶傷。

“薛進老師是我的人生引路人,他回國後和我講述了很多非洲的故事。受身邊老師的感召,我加入了援非醫療隊。”今年72歲的武連生說。

1999年至2001年,武連生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燒傷整形科任職期間,作為第18批中國援非醫療隊醫生遠赴阿爾及利亞,他發明運用的“網狀植皮技術”在當地引起熱烈反響。

三月,又一批醫務工作者正在武漢接受集中培訓。他們是中國第28批援非醫療隊隊員,將於今年8月踏上征程,續寫中非友誼。(記者黎昌政、喻珮、田中全、徐鵬航)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凌晨突發訃告!孫大業逝世 - 天天要聞

凌晨突發訃告!孫大業逝世

7月8日凌晨,河北師範大學發布訃告:中國科學院院士、細胞生物學家、無黨派代表人士、河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孫大業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7月7日18時14分在石家莊逝世,享年88歲。孫大業先生,1937年7月生於浙江杭州,祖籍浙江溫州。1959年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農學系(現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畢業後分配到石...
黑龍江省原副省長——范子文 - 天天要聞

黑龍江省原副省長——范子文

范子文范子文(1909-1975),又名范嗣淹,陝西省綏德縣人,享年66歲。早年考入綏德陝西省立第四師範,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浴血山河——抗戰中的太原|奇襲集義村敵據點 - 天天要聞

浴血山河——抗戰中的太原|奇襲集義村敵據點

在集義青紗帳里的游擊隊員(資料圖片)。  集義村原屬徐溝縣管轄,位於縣城東10華里處。早在唐代天寶年間,為抗擊安祿山叛軍,當地群眾自發在此集結義軍,“集義村”由此得名。  集義村的地理位置重要,與正北的大常鎮、東南的榆次縣東陽鎮呈犄角之勢。
郭松民:從何應欽主持“受降儀式”看國民黨的媚日情結 - 天天要聞

郭松民:從何應欽主持“受降儀式”看國民黨的媚日情結

“蔣介石私放岡村寧次,為中華民族的未來,留下巨大陰影——因為這意味着,一個人無論怎樣傷害中華民族,都可能不受懲罰。”01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9日,中國戰區日軍投降簽字儀式在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舉行。
學者圓桌 | 特朗普上台半年,美歐關係有哪些新變化? - 天天要聞

學者圓桌 | 特朗普上台半年,美歐關係有哪些新變化?

美國總統特朗普開啟第二個總統任期已有半年,再一次對世界造成衝擊,就連美國的“昔日老鐵”歐洲也難逃厄運。近日,“美歐關係2025年度智庫報告”寫作啟動會,暨“特朗普2.0時代美歐關係新態勢”研討會在上海外國語大學舉行。來自復旦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等高校和機構的學者就相關議題展開探討。多領...
從東西方人類言行的簡單對比看“西方偽史論” - 天天要聞

從東西方人類言行的簡單對比看“西方偽史論”

復旦大學李教授一句“西方偽史論危害改革開放”直接火上熱搜,2025年7月這事鬧得全網炸鍋。要我說,拿政治帽子壓學術爭議才是真掉價。質疑西方古文明不是罪。亞里士多德著作傳承有斷層,金字塔建造技術有爭議,這些討論學術圈早就有。
斯金納 | 自由與歷史學家 - 天天要聞

斯金納 | 自由與歷史學家

自由與歷史學家本文選自《自由主義之前的自由》第三章,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3年。Ⅰ我已經講述了這一富有特色的公民自由理論的興衰,然而,像我講得這樣簡要明顯是種危險,也許我誤導而不是特別闡明了一些原則,而這是我作為歷史學家的史學實踐所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