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覽古今 | 宋・金時期傑出人物

2023年03月10日21:38:06 歷史 1750

秉公執法的“包青天”

中國民間流傳着許多有關包公的傳說,稱他為“包青天”、“青天大老爺”,稱讚他執法嚴明,鐵面無私,為老百姓做主。確實,歷史上有這樣一個清官,他就是宋朝的包拯。

包拯(999 - 1062),是安徽合肥人。年幼即勤奮好學,成年後,以孝行聞名於鄉里,在地方和朝廷都做過官。他在做縣官時,據說有一次,他的堂舅犯了法。包拯不講私情,照樣依法辦事,派人把他抓到官府,判了死刑。許多親戚趕來求情,包拯說:“不是我沒有情義,誰叫他犯法呢?”擔任地方官時,他善於體察民情,興利除弊;斷訟執法時,他明察秋毫,不徇私情。在開封知府任上,他鐵面無私,敢於碰硬,使一些權貴一聽到包拯的名字就害怕。民間流傳說:“關節不到,有閻羅老包。”包拯在社會享有盛譽,人們廣泛傳誦他的事迹,並加以理想化和藝術化,衍生出許多軼聞傳說,使他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

包公智斷割牛舌案

包拯曾碰到這樣一樁官司。有一農夫到縣衙狀告歹人割了他家耕牛的舌頭。包拯斷定此事一定是仇家的報復行為,於是命農夫回家殺牛賣肉。宋代法律,宰殺耕牛是犯法的。不出所料,果然有人狀告牛主私宰耕牛。包拯突然責問告狀者:“你為什麼把人家的牛舌割了,又反過來誣告人家私宰耕牛?”告狀人被這一問弄得措手不及,以為事情敗露,便從實招供,果然是他割的牛舌,這一疑案就此告破。

王安石變法

為了解決北宋中期以來日益嚴峻的社會危機,宋神宗①任用王安石主持變法。變法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積貧積弱”的局勢。但觸動了官僚豪紳的既得利益,引起他們激烈的反對和攻擊。神宗死後,保守派得勢,新法盡廢,變法失敗。

公元1069年,眾望所歸的王安石任參知政事,創製了變法的指導機構,“制置三司條例司”,之後頒布了一系列新法,主要內容有:為了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的均輸法、青苗法②、農田水利法③、市易法④、募役法等,為了提高軍隊戰鬥力的將兵法⑤、保甲法⑥等以及科舉、教育方面的改革措施,王安石變法在發展生產、富國強兵方面收到了顯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積貧積弱”的局勢。但由於變法觸動了北宋官僚豪紳大地主集團的既得利益,引起了他們的激烈反對和攻擊,又加上變法派內部的紛爭,王安石先後兩次辭去相位。神宗死後,保守派重新掌權,新法全部被廢除。

注釋

①宋神宗:(1048 – 1085)趙頊,1067年即位,時年20歲。為了緩解社會矛盾,神宗任用王安石大膽變更祖宗之法,立志富國強兵,做一個有所作為的皇帝。神宗的政治抱負和銳意改革的正確決策,保證了變法的成功。但是,變法會觸動皇室、貴族、官僚地主的既得利益,這使神宗推行改革時多所顧忌,態度有時不夠堅決。

②青苗法:也稱 “常平法” 。各地方政府在青黃不接之際將錢物貸給困難農戶,借貸期限為半年,加息二分或三分收還。這項法令旨在抑制豪紳地主對農民的高利貸剝削。

③農田水利法:規定各地興修水利,開墾農田,由受益農戶按戶等出工出料興修。經過幾年努力,各地發展水利一萬多處,水利田36萬頃。這對於發展農業生產具有作用。

④市易法:由官府撥出資金100萬貫,在開封設 “市易務” ,收購市場上的滯銷貨物,等到市場缺貨時再賣出去,以限制大商人對市場的控制和操縱,從而穩定物價和調節市場需求。

⑤將兵法:為了改變 “更戌法” 所造成的兵不知將,將不知兵,戰鬥力下降的局面,將各地駐軍,以3000人為一個單位,置一將統領,就地加以訓練,提高軍隊素質。

⑥保甲法:把農村民戶加以編製,十家為一保,五保為一大保,十大保為一都保。由主戶中財力高、有才幹的人充當保長、都保長。每戶二丁抽一,稱為 “保丁” ,組織起來,備弓箭,學武藝,負責維持地方治安。

女真族和金朝

金朝是起源於東北地區的女真族在氏族制度的廢墟上建立的奴隸制國家,它也是在抗遼、滅遼的鬥爭中壯大和發展起來的。金朝的建立促進了北方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並繼遼之後成為宋朝的極大威脅。

女真祖先稱肅慎、挹婁、勿吉、靺鞨。女真源出於靺鞨七部中的黑水靺鞨,原來居住在黑龍江下游地區,後來黑水靺鞨有一部分向南遷徙。十世紀初,女真人大多附屬於契丹,其中居住在西南部編入契丹戶籍的稱為“熟女真”,居住東北部未編入戶籍的稱為“生女真”。生女真有幾十個部落,其中以完顏部為最大。完顏部的始祖叫函普。十一世紀初,完顏部定居在按出虎水(今黑龍江阿什河),意思是“金水”。到十一世紀中葉,完顏部成為統一各部落的核心,女真開始由氏族社會向國家形態轉變。

閱覽古今 | 宋・金時期傑出人物 - 天天要聞

阿骨打

阿骨打(1068 - 1123)即金太祖,金朝的建立者。漢名旻,屬出虎水流域生女真完顏部人。他從小就力大善射,成年後身材魁偉,相貌堂堂,胸懷壯志。在他繼任賭勃極烈,並逐步統一鄰近各部落後,便發起了反對遼國奴役的戰爭,並不斷取得勝利。1115年,阿骨打稱帝,隨後對氏族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確立了與奴隸制國家相應的統治體系與社會組織。他還實行安撫流民的政策,注意吸收先進的漢文化,改革本民族落後的習俗,這些都對女真族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積極作用。

大金建國

1115年,完顏阿骨打稱帝,國號金,年號收國,他就是金太祖。金朝建國後確定了以農為本,不改易舊俗,發展奴隸制和抗遼滅遼的對內對外方針。

部落聯盟軍事首領改稱為皇帝,立皇儲,以諳班勃極烈為皇位繼承人,仍保持“兄終弟及” 的制度。在中央設最高的統治機構,把國相與勃極烈結合起來稱國論勃極烈,把貴族議事會改革為相府。在女真人聚居地設萬戶府路,在原遼地方建立都統、軍帥司下的路,在個別地區設都勃堇的路。禁止同姓通婚,實行刑、贖並行的法律制度。

靖康之變與南宋的建立

靖康元年(1126),金軍攻陷開封,掠走宋徽宗宋欽宗二帝,北宋滅亡。公元1127年,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後來建都臨安(今杭州),被稱為南宋。

東京保衛戰

1125年,金兵分東西兩路南下攻宋,宋徽宗急忙傳位給兒子趙桓(宋欽宗),自己連夜南逃,金兵很快包圍了開封。宋欽宗和宰相李邦彥張邦昌等主張屈辱求和,答應賠款、割地。主戰派首領李綱反對逃跑,他親自督戰,軍民眾志成城,士氣旺盛,終於迫使金兵北撤。

靖康之變

靖康元年(1126),金軍攻破東京開封。第二年,金兵大肆劫掠後,俘虜宋徽宗、欽宗二帝和宗室、后妃數百人,以及樂師、工匠、圖書、寶物等北去,北宋滅亡。

偽楚鬧劇

金朝滅北宋後,為了統治黃河以南地區,冊立張邦昌為楚國皇帝。1127年,張邦昌在開封粉墨登場,面對金兵的侵略,張邦昌一直主張割地求和。這個傀儡政權僅存在了33天便自行消滅。張邦昌在高宗即位後被處死。

南宋的建立

1127年,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即位,改年號為建炎,他就是宋高宗,後來遷都於臨安(今浙江杭州),史稱此後的宋朝為 “南宋” 。

宋高宗趙構,是宋徽宗第九子。宋高宗喜好讀書,勤於政事,但缺乏政治抱負,畏金如虎,不相信軍民抗戰的力量,在位期間始終奉行逃跑、求和的政策,只求偷安東南一隅。在朝廷內則重用奸佞,猜忌抗金將領,從而使原本就沒有開國氣象的南宋更加人心消沉、國勢萎靡。

李綱(1083– 1140),宋代著名主戰派大臣。靖康元年,金兵初圍東京開封,李綱受命於危難,率軍擊退金兵,但因他堅決反對屈辱求和,被罷免相位。第二年高宗即位,重新啟用他為相。他主張用兩河義軍抗金,收復失地,不久又被汪伯彥黃潛善所排斥。後來他雖不在朝廷,依然非常關心國事,多次上書陳述政見,力主抗金,因而屢次遭到罷黜。

南宋與金的對峙

偏安於一隅的南宋朝廷由議和派所把持,使像岳飛這樣的傑出的抗金將領有志難伸。在與金的對峙中,南宋一直處於守勢。但積弱不振的國勢,卻激發出至大至剛的民族英雄以及氣焰萬丈的民族主義精神。

川陝爭奪戰

南宋建立後,即與金在川陝地區展開爭奪戰,主要的戰爭有三次。富平之戰金軍先敗後勝,南宋丟失關陝;和尚原(今寶雞西南)之戰,南宋守將吳玠大敗金軍;仙人關之戰,吳玠、吳璘兄弟堅守堡壘,以長刀大幅砍殺金騎兵,大敗金兀朮的主力,粉碎了金兵入川的企圖。

偽齊

宋建炎四年(1130),南宋叛臣劉豫在大名府接受金的冊命稱帝,國號齊,作為金的“兒皇帝”,第二年遷都汴京。偽齊建立後,唯金命是從,在境內不得人心,多次配合金兵攻宋,都遭失敗,終於在1138年被廢。

順昌大捷

紹興十年(1140),宋將劉錡指揮原八字軍近二萬人,在順昌(今安徽阜陽)擊潰了金兀朮的最精銳部隊“常勝軍”10萬多人,金兀朮被迫退守開封。在這次戰役中,宋軍以少勝多,擋住了金軍渡淮南的矛頭,震動了金朝。

忠義巡社

當金軍南侵時,華北地區人民不甘忍受野蠻的金國貴族的奴役,紛紛組織抗金武裝,統稱“忠義巡社”。其中太行山義軍中有王炎領導的“八字軍”,以士兵面部刺“赤心報國,誓殺金賊”而得名;河南、河北有紅巾軍,以頭包紅巾為標誌;淮北、淮南地區的人民則依山傍水武裝起來,稱為“兩淮山水寨”。忠義巡社的興起,表明中原人民為保家衛國而堅決抗金的鬥志。

岳家軍

岳飛能與士卒同甘共苦,他的部隊,紀律嚴明,能在艱苦的環境下,做到“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因屢立戰功而被朝廷授予“神武后軍”的封號。金軍在遭遇多次慘敗之後,不禁哀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岳飛

岳飛(1103 - 1142)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他少年時便胸懷盡忠報國的大志。岳飛從二十歲起,曾先後四次從軍。為將後,他生活簡樸,愛護士卒,軍紀嚴明,善於練兵。他多次率軍大敗金軍,敵人聞風喪膽。自建炎二年(1128年)先後參與、指揮大小戰鬥數百次。金軍攻打江南時,獨樹一幟,力主抗金,收復建康。紹興四年,收復襄陽六郡。紹興六年,率師北伐,順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紹興十年,完顏宗弼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夾擊金軍。岳家軍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誣陷入獄。1142年,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部將張憲一同遇害。宋孝宗時,平反昭雪,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後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岳飛是南宋傑出的統帥,忠君愛國、英勇抗金的事迹,千百年來,影響深遠。他所作的《滿江紅》也成為千古絕唱。

奸相秦檜

秦檜(1090年– 1155),江寧人(今南京)。南宋投降派代表人物。靖康二年(1127)被俘虜到北方,成為金主和派撻懶的親信。1130年,秦檜被遣回宋朝,他詐稱自己殺死防守士兵,奪船逃回。紹興年間,他兩度擔任宰相,主持對金議和。他前後執政19年,陷害忠良,專擅朝權;結黨營私,貪污舞弊;大興文字獄,貶斥主張抗金的官員;壓制抗金輿論,篡改官史。他是中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奸相。孝宗時被追奪王爵,改謚號為謬丑。明朝時被確定為遺臭萬年的人物而鑄像於西湖之濱的岳飛墓前,供人們詛咒唾罵。

紹興和議

紹興十一年(1141),南宋與金簽訂了合約,主要內容是:南宋向金稱臣;宋金疆界,東以淮河中流,西以大散關(陝西寶雞西南)為界;宋歲貢銀25萬両,絹25萬匹。這就是所謂“紹興和議”。

柘皋之戰

紹興十二年(1142),宋將楊沂中、劉錡率領軍隊與金軍都元帥宗弼的十萬主力軍,在柘皋(今巢湖市西北)展開激戰,大敗金軍。這次戰役,顯示了宋金之間軍力強弱轉化的態勢。

隆興和議

孝宗隆興二年(1164)金世宗與宋續議和約。雙方議定宋金為侄叔之國,改“歲貢”為“歲幣”,銀、絹比紹興年間各減五萬。第二年,正式達成。

孝宗中興

宋孝宗趙昚(1127 -1194),他即位後立即宣布為岳飛父子昭雪冤案,召回抗戰派人物,以示銳意抗金的決心。在宋金關係上,他採取強硬態度,主張北伐。政治上,他注意吏治,經濟上則減輕徭役賦稅,興修水利,發展生產。這一時期是南宋政治上最清明,經濟文化最繁榮的時期,史稱“孝宗中興”。

南宋的衰亡

南宋末年,國勢更加頹敗,在強悍的蒙古騎兵鐵蹄之下,亡國命運不可避免。但文天祥等人卻有着“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愛國之心。

奸相史彌遠

史彌遠早年謀殺韓佗冑,向金求和。後來他又擁立理宗,獨掌朝政20多年,奉行“守內虛外”的政策,向金乞和。為改善醜惡形象,他大力倡導理學,使理學成為官方統治思想。

公元1206年,南宋大臣韓佗冑乘金逐漸衰落的機會,分東西兩路大軍攻金。勇將畢再遇一舉攻取泗州,震驚金朝。但多數宋軍缺乏戰鬥力和鬥志,各路宋軍在金軍的反攻下節節敗退。金軍渡淮南下,與宋相持。第二年,宋朝廷殺死韓佗冑向金求和。

嘉定和議

宋嘉定元年(1208),宋金達成和議,改金宋叔侄關係為伯侄關係,歲幣由每年銀20萬両、絹20萬匹增為各30萬両、匹,另付犒軍錢(戰爭賠款)300萬貫。

文天祥

文天祥(1236 - 1283),吉州吉水(今江西吉安)人。他20歲中進士,1275年,在贛州組織義軍抗元。第二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軍營中談判,但被扣留。後來冒險出逃,到福建堅持抗元。1277年在廣東被俘。元將逼他寫招降書,他認為是奇恥大辱,意思抗拒,並寫《過零丁洋》詩以表明態度,詩中有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等慷慨壯烈的詩句。第二年被送到大都,屢經威逼利誘,始終不屈不撓,最後,在柴市口被斬首。他獄中所作《正氣歌》為後人世代傳頌。他那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堅貞氣節,歷來受到人們的崇敬。

南宋的滅亡

南宋端平二年(1235),蒙古以南宋破壞盟約為借口,分兵三路大舉南侵。蒙古的入侵遭到宋軍的頑強抵抗。1271年,忽必烈改蒙古國號為元,第二年,遷都大都大興府(今北京)。1276年,元將伯顏分兵三路直撲臨安。南宋恭帝出降,南宋滅亡。

閱覽古今 | 宋・金時期傑出人物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 天天要聞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鄰居的瓷盤"六十萬啊,這瓷盤怎麼又回到了李老頭家裡?"我望着鄰居家牆上那熟悉的花紋,心裡五味雜陳。我叫周建國,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這小縣城生活了大半輩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國,多少人的命運都在那場改革浪潮中被重新書寫。我們這些"國企大軍",轉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 天天要聞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上周,我和來自上海的好兄弟盧博士相約,一起探訪了位於廣東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鎮,近距離接觸與了解每天上午挑着水果坐火車去廣西、下午乘火車返回村裡的“擔擔軍”。前一天下午四點,我們抵達河唇鎮北部的HW村,滿眼都是番石榴,一條鐵軌就在村子旁邊,不時有呼嘯而過的綠皮火車。這一帶盛產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條件,...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聞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蔣志格 英宗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廢景泰帝仍為郕王,尋崩,葬祭如親王禮。免襄王親來朝賀。 按《明大政紀》:天順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誥諭廢景泰帝仍為郕王,歸西宮。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吳氏復為宣廟賢妃,廢皇后汪氏復為郕王妃。癸丑,郕王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 天天要聞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極目新聞記者 王柳欽5月4日,極目新聞記者在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現場看到,雖然天空飄起了小雨,但門口還是排起了近百米的長隊,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銘記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遊客在雨中排起長隊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入口處,有市民攜帶電影《731》海報進行自發宣傳。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龔...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 天天要聞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考古實證,秦始皇帝陵根據“若都邑”的理念來營建,都邑里有政治、軍事,也有宮廷生活、文化娛樂。秦朝的休閑生活會是怎樣的景象?5月4日,總台央視綜合頻道(CCTV-1)22:30檔,《尋古中國·探秘秦始皇陵》第四集《百戲水禽》帶你通過考古研究新成果,對秦朝文化娛樂生活一探究竟。半裸陶俑究竟是什麼人?秦始皇帝陵東南部...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 天天要聞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如果說全世界最會賺錢的人是誰?李嘉誠絕對排得上號。最近,他又一次把自己送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前陣子那樁港口交易鬧得人盡皆知,一邊是國家利益,一邊是家族資產,李嘉誠站哪邊,大家其實心裡都有點數。港口本來要賣給美國財團,還好有關部門及時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