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是我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丞相,但與姜子牙、管仲、諸葛亮等丞相青史留名不同,李斯之所以一直被後世提起,是因為他的所作所為和他凄慘的下場。
“國際友人”李斯
李斯在秦國當的丞相,但他其實是楚國人。之所以後來會去到秦國是因為他在楚國時得不到重用。
李斯對自己的評價很高,他覺得自己一定會出人頭地的,重要的是他能得到重用,至於是在哪國,並不要緊。
春秋戰國時期的“國家”概念與今天大不一樣,因為當時的國家不過是一個個分裂的諸侯國,在名義上,周天子才是天下的共主。
所以對於一些能人來說,一個個國家更像是一家家企業,跳起槽來完全沒有心理負擔。
既然要跳槽,就得往高處跳,根據李斯的分析,秦國是最理想的下家,因為秦國不僅國力強盛而且非常重視人才儲備,不管是哪國人都能得到重用。
當然在跳槽前,學習深造一番,給自己充充電,也是必不可少的,於是李斯離開楚國後先去了齊國拜了荀子為師,跟韓非做了同學。
荀子是當時有名的大儒,但是荀子與以前的儒家學派在思想上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孟子就認為人性本善,荀子則認為人性本惡。
正因為人性本惡,所以需要後天的約束。也因此,李斯雖然是跟着荀子學習,卻沒有成為一個儒生,反而成了法家的代表。
磨刀不誤砍柴工,跟着荀子深造後的李斯來到秦國很快就抱上了大腿,呂不韋,又通過呂不韋的這層關係,李斯很快來到了年輕的秦王嬴政面前,並給他留下了一個很好的印象。
一切都在按照李斯計劃的那樣發展。
可真能這麼順利,就不是人生了,意外說來就來。
說來李斯也是運氣不好,因為他完全是躺槍的,這件事轟動秦國的事情從頭到腳都沒有李斯的參與,可差點徹底斷送了李斯的前程。
當時有個叫鄭國的人在秦國“承包”了一個水利工程,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人家一個外國人不遠萬里跑來秦國搞基礎建設,而且後來也證明鄭國確實是個好工程師,鄭國渠至今還在滋潤着秦川大地,完全是可以與長城齊名的偉大工程。
可渠造好了,秦國人卻很不滿意,甚至有人說鄭國是間諜,他的間諜行為就是給秦國修渠。因為修渠的費用巨大,鄭國之所以給秦國修水渠就是想要消耗秦國的人力和財力,以此削弱秦國的實力。
這樣的說法在今天看來,簡直就是無稽之談,可當時卻有很多人信了這種說法,不僅鄭國成了間諜,連當時在秦國朝廷里擔任職務的所有外國人都遭到了懷疑,當然也包括李斯。
不勝其擾的嬴政一怒之下,下令把所有的外國人全趕出去,一了百了。
李斯一看這可不行,自己花了好幾年的經營就要開花結果了,怎麼能因為這樣的事情斷送了呢?
於是他給秦王上了一封奏摺,在其中闡明了秦國為什麼能富強?不就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不管是哪國都能得到重用么?
秦王看完奏摺,覺得很有道理,自己險些釀成大錯,於是撤回了自己的命令,李斯也因禍得福得到了更多的重用。
我的地盤,聽我的
如果故事只到這裡,這會是一個很棒的勵志故事,可後面的發展,李斯就開始一點點的跑偏了。
在李斯出頭人地的同時,老同學韓非也在各國間都有了不小的名氣,連秦王都是他的粉絲,在韓非來到秦國時想把他留為己用。
李斯在得知秦王的心思後,一下就慌了,因為他明白自己以前上學時就不如韓非,現在也被他壓一頭,如果他真的來了秦國,還有他李斯什麼事呢?
於是他給秦王吹起了耳旁風,說韓非可是韓國的王族,怎麼可能背棄韓國真心來秦國呢?既然他不能為我所用,不如現在趁機把他殺了。
秦王一聽,很有道理,於是李斯就這樣借刀殺人除掉了自己的老同學。
如果說這事雖然出於私心,但還算對秦國有利,下面這件事可就真的是有點濫用私權了。
都說秦始皇焚書坑儒,但這事李斯有很大的責任。
秦王在統一中國後升級成了秦始皇,其中一個了不起的創舉就是書同文車同軌,統一了天下的標準,並且改分封制為郡縣制。
所有的創新肯定都伴隨着爭議,分封改郡縣的影響在當時一點不比辛亥革命差。所以當時就有不少名士議論紛紛,說郡縣制不利於國家穩定,沒有了諸侯,以後國家出了問題,誰來保護王呢?
厚古薄今是人性,所以這種說法漸漸地在輿論上佔了上風。輿論需要控制,但完全有更好的辦法。
可李斯卻覺得,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討論,是給你們自由太多了,現在國家已經統一,不需要你們嘰嘰歪歪,所以不僅不允許議論時政,連諸子百家的書也不許看了。
就留點醫書和農書等實用書籍,其他書全部禁止民間私藏。
也就是說,焚書這個政策幾乎是李斯一手促成的,因為焚書招來了儒生的不滿,又導致了後來的坑儒。
與秦王朝一同傾覆
大權在手的李斯並沒有瀟洒太久,因為秦朝本身就是一個短命的王朝。
秦始皇在一次南巡的途中病死了,李斯這下可傻眼了,秦始皇死了事小,自己的權力易手可是大事啊!
這樣想的不只是李斯,還有一旁的趙高,但趙高比李斯還狠一點,趙高勸李斯冷靜,秦始皇雖然死了但事態還在掌控之中,因為知道秦始皇死訊的暫時還只有他們兩個,也沒人知道秦始皇到底安排誰繼承王位。
於是兩個人商量,先瞞下秦始皇的死訊,再立胡亥為帝,因為胡亥年紀小,聽話好安排。
正當李斯以為自己又一次化險為夷的時候,卻被趙高給陰了,趙高覺得沒必要跟李斯分享最高權力,便借胡亥之手,處死了李斯。
就這樣,李斯一生機關算盡,卻落了這麼個下場。
李斯的結局告訴我們兩個道理:
一,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人算不如天算,李斯如果不硬要扭着來,下場可能也不至於如此慘。
二,笑到最後才笑得最好。
一時的順遂不是真的順遂,飛得再高,也得考慮降落的問題,為了往上爬,可以不擇手段,可謝幕的時候,又該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