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劊子手有多精準?

2023年01月02日20:05:09 歷史 1539


01

一男子徑直倒立,脖子上一句掛着一個土豆,劊子手手腕輕輕抖動,土豆立馬就一分為二,而男子的脖子完好無損。如此精準的控制,沒有30年的訓練估計都做不到。除了精準以外,劊子手的力息一般都很大,木頭一瞬間便被一分為二。根據資料記載,古代劊子手一般都會砍兩刀,這與現代人心中的答案有出入。


古代劊子手有多精準? - 天天要聞

第一刀先在犯人的脖子上開一道口子,這叫開皮,以便更好地進行下一刀。第二刀對準股份,手起刀落,人頭落地,過耳斬首其實需要兩刀,只是熟練的劊子手兩道工序之間間隔非常短,才讓人誤認為一刀斬首。當然,也不排除一些出神入化的劊子手不用開皮一刀斬首的存在,劊子手展示自己的刀法,她將一塊紙片放在刀上。然後用力旋轉刀口鋒利無比,紙片頓時被切開。為了讓觀眾看得更加清楚,劊子手讓同伴拿着紙片,下一秒自己用力一揮,紙片居然真的被砍爛,而同伴的手則是安然無恙。如此恐怖的刀法,真正做到了指哪打哪,一丁點誤差都沒有。片刻之後,劊子手開始模擬砍頭,兩位女士彎着腰,脖子上連接着一根木棍,劊子手突然用力一擊,木棍一分為二,而兩位女士卻感受不到任何的重量級,快刀法早已收行人沒有任何感覺。


02

那歷史的劊子手就能一刀切嗎?


古代劊子手有多精準? - 天天要聞

答案是不一定。這取決於刀是否鋒利以及劊子手是否受命要“折磨”被受刑者。被折磨的有被稱為“戊戌六君子”的譚嗣同。譚嗣同作為維新派的代表人物,參加並領導了戊戌變法,支持光緒皇帝執政,並在1898年,被光緒帝宣召入京,並於同年參與光緒皇帝的變法運動,最終在光緒帝羽翼不豐、慈禧早有預謀以及布置的情況下失敗。

慈禧奪得了政權,並廢黜了光緒帝,下令捉拿維新派人士。有維新派人士逃往國外,但譚嗣同堅持不出逃,並想辦法想要救出光緒皇帝。最終於同年九月二十四被捕,四天後和其他五人一起於菜市場斬首。慈禧因恨他支持光緒皇帝,所以下令用鈍刀行刑,據說一直砍了三十刀才將這位維新英雄的頭砍下來。刀鈍,砍頭就麻煩。而刀用得多了自然就鈍。

民國時期在安徽就有這種事情發生,因為被行刑人數眾多,刀鈍了,又沒有人願意磨這種“怨氣衝天”的刀,於是被行刑的犯人很多都不是一刀致命。甚至在國外也有這樣的例子。著名的“襁褓中的女王”瑪麗·斯圖亞特就是這樣一個情況。瑪麗·斯圖亞特史稱瑪麗一世,是蘇格蘭女王,以美貌聞名。可是美貌並沒有給這位女王帶來多少幸運,她在小時候就因為政治原因被送往法國,在那裡長大,後來嫁給弗朗索瓦二世,成為法國王后。弗朗索瓦二世死後,她回到蘇格蘭繼任女王。而後發生一系列的政變,她最終在英格蘭被她的表親伊麗莎白一世囚禁了十八年,最終伊麗莎白以瑪麗一世要謀殺自己為借口處死了她。行刑時,劊子手連砍三次才將瑪麗一世殺死。所以劊子手在行刑的時候,會因為各種因素而不能一次成功,這樣給被行刑者造成極大的痛苦。

03

不可否認,古代也有“快刀斬亂麻”的劊子手。《聊齋志異》中有一個短小故事,題目叫《好快刀》:


古代劊子手有多精準? - 天天要聞

明朝末年,天下大亂,蒲松齡先生的家鄉濟南府匪盜猖獗。濟南府轄下各縣不得不徵召兵馬,保護一方。官府定下規矩,一旦捕獲盜賊就直接斬首。

在各縣中,章丘縣的匪患尤其嚴重,官府抓捕的盜賊尤其多。

多數的劊子手都是從軍中臨時抽調,使用的也是軍隊配置的大刀。有一個劊子手,刀口鋒利,常常能夠一刀斬首。

有一天,章丘縣衙又抓到了十多個盜賊,縣令下令將這些人推赴菜市口斬首。

其中有一個盜賊認識那個劊子手,就偷偷求他:“老兄,聽說您用刀最快,砍頭從不用第二刀。懇請由老兄您來殺我!”


那劊子手聽了,滿口答應,要求那盜賊緊緊跟着他。

行刑時,斬首號炮一響,那劊子手大喝一聲揮刀砍下,刀風霍霍。

眨眼功夫,盜賊人頭落地。

那人頭滾落在幾步之外,竟然還能開口說話,大聲誇讚:“好快刀!”

這個故事雖然有誇張、藝術加工的成分,但也告訴我們:古代真的有刀舉頭落的劊子手。


在中國古代,斬首並沒那麼簡單,想必各位已經知道了斬首並非劊子手手起刀落,一刀人頭落地。各位,你們認為中國古代的刑罰殘酷嗎?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以法之名》孫飛還在死扛,李人駿包庇柳韻,王彧被滅口 - 天天要聞

《以法之名》孫飛還在死扛,李人駿包庇柳韻,王彧被滅口

雖然孫飛被捕,鄭雅萍也分析出了天龍集團和萬海案的關係,但專案組的調查卻沒什麼實質性進展。首先,想敲開孫飛的嘴就比洪亮想象的難得多。因為孫飛只收美金,贓款都轉移出去了不像姜紅軍他們都藏在家裡,所以他篤定洪亮他們暫時查不出證據,就有恃無恐。
美媒感嘆:讓台灣干這件事,代價巨大! - 天天要聞

美媒感嘆:讓台灣干這件事,代價巨大!

當地時間 7 月 7 日,美國《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關於台灣能否與大陸在經濟上脫鉤的文章。該文章認為,儘管台灣的民進黨當局想推進這件事,但這對台灣意味着巨大的代價。 《紐約時報》的這篇文章....
北京第一大廠翻盤路:2年前虧損近10億,現在年入150億 - 天天要聞

北京第一大廠翻盤路:2年前虧損近10億,現在年入150億

文/王丹&秋秋現在聊《無盡冬日》有多成功,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在Sensor Tower最新的5月全球手游收入榜單中,《無盡冬日》升至第二位,僅次於《王者榮耀》;點點互動(下稱點點)因此實現了約150億元的年收入,成為全球收入前十的遊戲廠商——放眼整個北京圈來看,2024年收入能達到這個水平的,估計也就點點一家。不止如此...
謊稱失蹤的兵、假意談判的日軍:七七那天,誰在演?誰在拼? - 天天要聞

謊稱失蹤的兵、假意談判的日軍:七七那天,誰在演?誰在拼?

1937年春天,日本作家野上彌生子在報紙上寫下對和平的祈求。她希望這一年沒有戰爭,哪怕洪水地震都行。但她的同胞們卻越來越渴望打仗。到了夏天,日軍開始在北平周邊頻繁鬧事,為全面戰爭做準備。七月七日晚上,北平西南的盧溝橋突然響起槍炮聲。日本軍隊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 天天要聞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7月7日電 (記者 應妮)時值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和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7日在京聯合宣布,雙方聯袂打造的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於今年底搬上舞台,並在北京和香港
荊漢運河一旦開通,對傳統的長江航運將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 天天要聞

荊漢運河一旦開通,對傳統的長江航運將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荊漢運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專家團隊提出來建設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專家團隊為何要提出建設荊漢運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徹底解決長江中游地區的河道彎道太多的航運瓶頸問題,以提升我國第一大江河長江的運輸效率並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七七”事變88周年祭 - 天天要聞

“七七”事變88周年祭

#端午納福#1937年7月7日,那個被血與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遠無法癒合的傷口,深深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卷之上。88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再次回望,盧溝橋的每一塊石板、每一尊石獅,都在靜靜訴說著那段不能忘卻的記憶,“七七”事變,不僅是全面抗戰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新華社香港7月7日電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新華社記者黎雲1942年的一個夜晚,一條小船從維多利亞灣悄然駛出。船上乘坐的,有國民黨左派領袖何香凝、著名詩人柳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