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長沙老照片叢書”之《長沙萬象》前言

2022年12月18日20:02:32 歷史 1557

“百年長沙老照片叢書”之《長沙萬象》前言

“百年長沙老照片叢書”之《長沙萬象》前言 - 天天要聞

本文系2000年出版《長沙萬象》老照片集前言

“百年長沙老照片叢書”之《長沙萬象》前言 - 天天要聞

“百年長沙老照片叢書”之《長沙萬象》前言 - 天天要聞


《長沙萬象》前言

陳先樞

編完《長沙百年》和《長沙名人》,總還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長沙百年》800多張照片,對戊戌維新運動以來長沙發生的歷次重大事件基本上都有涉及。《長沙名人》800多張照片對長沙近代的重要歷史人物也搜羅得較為齊全了。但是,在人類歷史長河中,除風雷激蕩的歷史事件,叱吒風雲的歷史人物之外,還有內容涵蓋十分廣泛的社會生產與生活的發展歷程。《長沙百年》和《長沙名人》雖然也編入了一些反映長沙近代社會經濟和社會生活的照片,但數量十分零星,不能完整地反映近代長沙社會的風貌與變遷。

而恰恰這方面的照片比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照片要難找得多。這是因為在過去的歷史研究中,人們往往偏重於重大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的研究,而有關社會史的研究,則長期是薄弱環節。因而,在近50年出版的歷史著作中,反映近代中國社會變遷的歷史照片相對較少。改革開放以來,一種共識正在形成:由社會經濟、文化教育、宗族家庭、社團階層、禮儀風俗等方面構成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為人類歷史活動提供了必要的舞台和條件,而人類歷史活動又反過來對經濟社會的發展起着促進或阻礙作用,並且,這種作用業已成為評判歷史事件與人物的標準之一。

因此,研究歷史,還應當十分重視經濟社會發展變遷的研究,揭示其豐富的內涵,探索其發展的規律。只有這樣,一部人類歷史才是完整的,豐富多彩的,有血有肉的。正如馬克思所說:“每一個歷史時代的經濟生產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的基礎。”

基於此種思考,“百年長沙老照片叢書”就不能沒有一部以反映長沙百年經濟社會變遷為主的圖集。我們將其取名為《長沙萬象》,它是長沙百年“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的基礎”。然而,要獲取反映長沙百年,特別是前50年社會變遷的歷史照片,又談何容易。在編輯過程中,幾乎沒有現成的圖集可供汲取和參考,甚至經過整理彙編的文字資料也微乎其微。於是我們另闢蹊徑,一是深入民間,去尋訪珍藏;二是廣獵群籍,去里淘金。

首先,我們在《長沙晚報》等報刊發布徵集長沙老照片的啟事,並有的放矢地造訪一些“老長沙”。對此,眾多鄉賢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他們翻箱倒櫃,送來了珍藏多年的照片。有些照片畫面雖已泛黃,但圖像還十分清晰,半個多世紀前的景物彷彿就在眼前。如一張老碼頭照片,躉船上“國營招商局長沙碼頭”幾個芝麻大小的字居然還清晰可辨。

然後,我們飛往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開始艱難的尋覓。在浩如煙海的歷史檔案中尋找長沙老照片猶如大海撈針。經過幾十個日日夜夜,在該館利用部的大力支持和努力下,終於在5000多個湖南卷宗中找到近百張珍貴照片。

接着我們又到一些博物館和圖書館,在那多年無人光顧的書架上,翻出一本本20世紀初至中葉的書刊,一頁一頁地翻開去,50年前的長沙社會景象再現在我們眼前。這其中也包括了一些國外印行的書刊,如日本1916年出版的攝影集《長沙大觀》、1924—1932年出版的月刊《亞細亞寫真大觀》,以及美國出版的回憶錄《戰時中國教學生涯》等。

編者還搶拍了不少老遺存和老場景,有的現在已不復存在了,成了名副其實的老照片。於是,才有了本書市政話舊、社會百業、文化之都、慈善與賑災、史海拾遺、市井風情、湘城訪古、老街拾遺、名人與長沙、梨園春秋、共和國往事、城市與人等欄目以及“老碼頭”“老郵政”“老廣告”“老商標”等160多個專題,真可謂包羅萬象。

中國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經濟結構相對固定,社會發展極為緩慢。儘管它在早中期也曾有過輝煌,但是到後期卻落後了,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牢牢地束縛着人們的手腳,整個社會處於停滯不前和封閉保守狀態。歷史進入近代,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而急劇的變化,造成中國“數千年未有之變局”(李鴻章語)。但這些變化是如何啟動的?具有哪些規律性?今天,我們來審視這些老照片,就會發現,近代社會史不同於一般的政治史、軍事史和思想史。本書收錄的社會百業和社會生活的許多老照片,更加貼近下層社會、貼近普通人的生活,為各個階層的人所喜聞樂見,正如孟子所云:“口之於味也,有同嗜焉;耳之於聲也,有同聽焉;目之於色也,有同美焉。”

近代長沙社會變遷的過程和整個中國的變化一樣,從實質上來說,就是由傳統社會向近現代社會過渡的過程。是時之長沙,保守力量逐漸衰退,新生力量脫穎而出,“鐵門之城”被衝破,形成政治上的新格局,經濟上的新需求。總的趨勢是,傳統社會固有的封建性、封閉性、停滯性和落後性在逐步被打破,而近現代社會的民主化、科學化、開放性和文明進步等因素在逐步增長。

本書打破按時間編排的慣例,826張照片按構成經濟社會的不同內容作適當編輯,宛如一部“長沙社會大觀”。文字說明不拘一格,或概述史實,或追溯沿革,或反思歷史,或頌揚美好,撫今追昔,感慨系之。這一幅幅照片,是檔案、是歷史、是鄉情、是舊夢,有的已渺茫如煙,有的卻記憶猶新,有的令人回味無窮,有的卻不堪回首,今日重現人間,願鑒賞之餘,能給人以啟迪和教益。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李峰已任上海青浦區委常委 - 天天要聞

李峰已任上海青浦區委常委

據“綠色青浦”微信公眾號消息,5月15日上午,上海市青浦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會舉行,邀請相關專家作專題輔導報告。青浦區委副書記、區長金曉明主持會議並講話。青浦區政協主席曹衛東、區委副書記劉琪,青浦區委常委張得志、苗光輝、顧駿、葉靖、李峰出席會議。這一消息顯示,青浦區副區長李峰已任青浦區委常委...
印尼華僑走進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 天天要聞

印尼華僑走進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2025年5月11日下午3時,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迎來了一批特殊的訪客——25位印尼華人華僑組成的參訪團,成員平均年齡超過75歲,最年長者88歲。他們中有人坐着輪椅、有人拄着拐杖,全程緊跟講解員步伐,無一人掉隊。參訪團此行是為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特意到館重溫歷史,併合唱《松花江上》。 參訪團成員雖年事已高,...
這屆山西年輕人!結婚主打一個開心 - 天天要聞

這屆山西年輕人!結婚主打一個開心

當傳統婚宴遇上Z世代腦洞山西這屆年輕人徹底顛覆“結婚標配”!從電動車隊的拉風接親到火鍋店裡的誓言公交車上的浪漫他們用行動證明結婚不卷排場快樂才是終極儀式感Part.01沒有豪車轟鳴卻引得路人祝福鳴笛3月6日運城小伙帶領30輛電動車迎親車把系氣球後視鏡系紅綢帶車隊穿行大街小巷路人紛紛拍照“比超跑車隊還吸睛!環保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