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
斯大林去世後,伏羅希洛夫元帥訪問中國時曾勸說毛主席戒煙。他說:“如果斯大林能夠遵照醫囑戒煙,也不至於死那麼早了。”
聽了伏羅希洛夫元帥的話,毛主席決定戒煙。但是,十個月後,毛主席又開始吸煙了。
對於周圍人的不解,他說:“我們工作太辛苦,不能不抽煙。”
由此可以看出,香煙對於毛主席來說,就是一种放松、休息的手段。
戰爭年代,毛主席在寫《論持久戰》的時候,曾連續兩天兩夜沒有休息。手酸了,就舒展舒展,太累了,就出去窯洞外面散散步。
而此時,香煙就成為了毛主席的“精神緩衝劑”。
毛主席的煙癮很大,埃德加斯諾曾說:“他跟大部分紅軍指揮員不一樣,吸煙沒有節制……”
埃德加斯諾的前妻,回憶起在1937年4月訪問陝甘寧邊區見到毛主席的畫面,也體現出了毛主席的煙癮之大:
他坐在他院子中的一張西式帆布躺椅上,吸着煙……
斯諾
也是在這一年,英國著名記者詹姆斯貝特蘭在延安懸崖腳下的窯洞中,與毛主席談民主政治與統一戰線的問題時,毛主席也是隨便躺在他唯一的“奢侈品”——一把躺椅上,不斷的吸了無數支煙……
毛主席具體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抽煙的,無從考證。但可以確定的是,早在井岡山時期,毛主席就有了煙癮。
當時,毛主席經常通宵工作,為了提神,就會點燃香煙抽一抽。
在湖南考察農民運動時,當地群眾拿出“葉子煙”招待毛主席。
毛主席為了便於接近群眾,一邊抽煙一邊交談。這讓參加座談會的群眾倍感親切,他們之間的感情距離也因此縮短。
毛主席一生中主要抽的是紙煙。抗日戰爭時期,由於煙草供應緊張,毛主席逮着什麼煙就抽什麼煙。
當時,毛主席抽的煙主要來自於國民黨軍隊的“進貢”。
所以,香煙的牌子比較雜,各式各樣。對此,毛主席戲稱自己是吃百家飯,抽百家煙。
有時候香煙斷貨了,毛主席煙癮上來後,就會抽那種味道非常嗆的旱煙,乾脆用紙捲成喇叭狀,在裡面放上煙絲,直接抽。
戰爭年代毛主席抽煙
這種煙雖然非常難抽,但毛主席一點兒也不嫌棄,抽的津津有味,煙不離手。
靠着這種帶有濃烈辛辣味道的煙,毛主席熬過了漫長的戰爭歲月。
即便是在條件更加艱苦的長征時期,毛主席依舊想方設法找煙抽。
當時,毛主席與同樣有很大煙癮的李德進行了獨特的植物學研究。他們嘗遍了各種葉子,想要找出一種來替代煙葉。
常常煙不離手的毛主席,有一次卻是例外。
1945年,毛主席在重慶待了43天。這段時間,毛主席一改往日晚睡晚起的習慣,甚至是黑白顛倒的習慣,每天早八晚六,往返於曾家岩50號與紅岩村13號之間。
毛主席嗜煙是出了名的,因此,當時三個美軍士兵來拜訪毛主席的時候,送上的禮物也是香煙。
但是,毛主席在談判期間卻沒有抽一根煙。因為,毛主席知道蔣介石不抽煙,也不喜歡煙的味道。
事後,蔣介石對陳布雷說:
“毛澤東此人不可輕視,他嗜煙如命,據說每天都要抽一聽(50支)。但他知道我不吸煙以後,與我談話期間絕不抽一支煙,對他的決心與精神不可小視啊!”
蔣介石
對於毛主席來說,抽煙是“精神緩衝劑”,也是一種思考的習慣。
1947年,擁有八百萬大軍與精良美式裝備的蔣介石,與僅有一百多萬小米加步槍的毛主席,展開全面生死較量。
為了避免與進犯延安的敵人主力正面交戰,毛主席等人率領主力軍,轉戰陝北。
在毛主席的親自指揮下,胡宗南被打的暈頭轉向,蔣介石的延安“剿匪”計劃遭到挫敗。
氣瘋了的胡宗南,下令讓其手下率領七個旅的兵力對毛主席等人緊追不捨。
毛主席等人率領中央直屬部隊被迫來到了黃河邊。在萬分危急的形勢下,毛主席靜靜站在黃河邊,凝視着洶湧滔天的黃河,一言不發。
這種時候,時間越發顯得珍貴無比。因為耽誤幾分鐘,就可能釀成中國革命歷史,甚至是世界歷史上一個永遠無法彌補的後果。因此,任弼時與周恩來等人着急不已,催促毛主席趕緊過河。
毛主席
但是,在蔣軍在對面山頭架起機槍,不斷射出子彈的情況下,毛主席卻淡定伸出兩根手指頭說:“給我一支煙!”
毛主席抽完警衛員遞給他的煙後,臉上愁雲一掃而空,斷然決定:“不過黃河!大家放心跟我走,老子不怕邪!”
就這樣,毛主席等人率領的中央縱隊,在敵人的槍子底下安全離開……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毛主席的工作更加繁重,抽煙也比以前多了一些。
一名美國作家說:“任何國家的政治領導都不如毛澤東愛吸煙。”
考慮到毛主席煙癮很大,工作人員每次都會買回來很多煙。但是,香煙容易受潮,不便於長時間保存。
對此,毛主席卻不在意,照抽不誤。毛主席抽煙不講究品牌質地,只重視香煙是否勁兒大味道重。
1961年,英國蒙哥馬利元帥訪華時,送給毛主席“555”牌香煙當禮物。這種煙勁兒非常大,一般人抽一口根本嗆得受不了,但毛主席非常喜歡。
後來,毛主席還抽過熊貓牌香煙和中華香煙。
蒙哥馬利元帥
一次,毛主席去武漢的時候,聽人說湖北生產了一種“珞珈山”香煙,味道不錯,價格還很便宜,趕緊派人買了幾條“珞珈山”。
抽過之後,毛主席非常滿意,於是就多買了幾條帶在身邊。
1961年,工作人員為了毛主席的身體健康考慮,打聽到國外有一種煙嘴裝過濾藥物,可以大大減少尼古丁等有害物質的吸入。於是,便托外交部買了兩打。
收到煙嘴後,毛主席的生活管理員想要在招待費裡面報銷這筆費用。毛主席知道後堅決反對,表示要自己支付這筆費用。
後來,這筆費用便從毛主席的稿費中報銷了,一共花費94.23元。
抽煙的時候,毛主席一般都是自己點煙,很少讓工作人員幫忙。而且,他不用打火機,一直用的是火柴。
另外,毛主席劃火柴的習慣,也與眾不同。
一般人擦火柴的時候都是在火柴盒兩側的磷皮上隨意摩擦,而毛主席卻是有意從磷皮兩端擦起。
火柴盒
這樣做的好處是,一盒火柴用完後,磷皮中間的部分還完好如新,可以繼續用。
起初,工作人員不知道毛主席的用意,隨手將一個空火柴盒扔進了垃圾箱。毛主席發現後要求他將火柴盒撿回來。
工作人員非常不解:“主席,那個盒子都空了!”
毛主席說:“凡是可以繼續用的,都不能丟掉!”
那個火柴盒雖然在毛主席的要求下撿回來了,但工作人員還是沒能理解毛主席的良苦用心。
在一次閑聊中,工作人員跟別人吐槽:“一個火柴盒才一分錢,空盒子留下來能幹什麼?扔了就扔了唄。”
此話恰好被毛主席聽到了,他很生氣,當面叫來工作人員教育:
“你這麼說是錯誤的,我們國家還很窮,凡事都要講究節約,我們浪費不起呦!那樣一個火柴盒確實不值錢,但它是用木材做的,丟掉它不就相當於丟掉了木材嗎?”
毛主席
工作人員這才理解了毛主席的良苦用心。自此以後,他都非常認真的將毛主席用完的空火柴盒收好,然後買回火柴棍,裝進去繼續用,一直到那個火柴盒不能用了才會丟掉。
除了提神與思考,毛主席還將香煙用於聯絡感情,人們能在細微之中,看到毛主席的真誠。
抗日戰爭期間,一位著名教授前來拜訪毛主席。毛主席順手摸出煙盒準備給對方發煙。
但是,毛主席打開煙盒後才發現,只剩一支煙了。如果毛主席將那支煙遞給客人,自己不吸,客人也不好意思吸煙。
當然,毛主席也不能只顧着自己吸煙,或者將煙盒重新裝回口袋裡。
毛主席沒有多想,直接將那支煙折成兩半,一半給教授,一半放進自己嘴裡。
毛主席的這個舉動,讓教授覺得主席沒有把他當外人,感動不已,心悅誠服的認為中國共產黨才是抗戰勝利的希望。
毛主席
還有一次,毛主席在接見原國民黨東北“剿總”副司令兼任第一兵團司令鄭洞國的時候,還親自為他點煙,這讓鄭洞國這個“失敗者”感慨不已。
毛主席這個國家領袖待人以誠的襟懷,讓鄭洞國感受到:共產黨的領導人不是官,而是樸實的人民公僕,既平凡又偉大!
1968年,患上重感冒的毛主席煙癮上來了,便像往常一樣點燃一支煙放進嘴裡抽。但是,毛主席剛抽了一口,就咳嗽不止。李先念為了毛主席身體考慮,便給毛主席介紹了一種雪茄煙。
這種煙採用的是四川特級煙葉製成的,入口清涼,提神醒腦,感覺非常舒服。
但是,李先念擔心直接推薦給毛主席的話,毛主席不接受。於是他就想了一個辦法,讓毛主席自己主動問。
1969年的一天,毛主席召集會議的時候,李先念點燃一支雪茄煙美滋滋的抽着。
李先念
毛主席看到後,盯着李先念和他的煙瞅了半天。李先念感覺到毛主席的目光後,便非常自然的順手拿起一支煙遞給毛主席。
毛主席吸了一口這種煙,感嘆道:“此煙既能過癮,又不咳嗽,真是太妙了!”
隨後,毛主席轉身對李先念說:“你抽這麼好的煙,怎麼不介紹給我啊?”
這段時期,毛主席的身體已經日漸衰弱。醫護人員非常擔心,他們不忍心毛主席承受戒煙的痛苦,但又不忍眼睜睜的看着毛主席的身體受損。
有關部門經過商議,決定與煙廠合作,為毛主席生產一種摻有中藥成分的雪茄煙,去掉香煙中一部分對人體有害的物質,讓毛主席既可以過煙癮,又可以減輕身體的損害。
從1972年開始,毛主席的身體情況越來越不好。儘管他抽的煙添加了具有化痰止咳的中藥成分,還減少了煙里的有害物質,但毛主席依舊咳嗽不止。
周恩來
1974年,為了身體考慮,毛主席不得不戒煙。
但是,對於抽了幾十年煙的毛主席來說,戒煙無疑是非常痛苦的。中間有好幾次,毛主席看了看煙和煙具,又無奈的搖搖頭走開了……
目睹了毛主席戒煙痛苦的周恩來勸毛主席可以少抽一點兒,毛主席不但堅持不抽,還下令將他所有的煙和煙具全部收走,從此告別“煙民”的生活。
一直到1976年去世,毛主席再也沒有抽過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