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資源 | 收錄民國時期期刊最多的數據庫是什麼樣?

2022年11月03日11:12:10 歷史 1100


文物折射歷史,音樂照耀華夏

而樂器作為音樂的載體

承載着悠久的文化與傳說

時間將許多歷史的痕迹紛紛抹去

那些極少數流傳下來的樂器

便成為今天博物館裡的鎮館之寶


01

河南博物院

賈湖骨笛


1987年,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出土了一隻骨笛,一經發現便震驚世界,以一己之力改寫了中國音樂史。這是迄今為止中國考古發現的最古老的樂器,距今約7800-9000年。


數字資源 | 收錄民國時期期刊最多的數據庫是什麼樣? - 天天要聞


經鑒定,賈湖骨笛由鶴類翅膀的尺骨製成,笛身長20多厘米,通體呈土黃色,晶瑩小巧,光澤如玉石般亮潔,能夠演奏傳統的五聲或七聲調式的樂曲。這表明早在八九千年前,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古人就具備了一定的音樂審美,開始使用越來越複雜的音階創作音樂。


如今,這支絕世的骨笛靜靜地躺在河南省博物院的展櫃里,成為館裡的“鎮館之寶”!它如同一位穿越千年時光的信使,把先祖的智慧和情感,以這樣的方式傳遞給今天的我們。


數字資源 | 收錄民國時期期刊最多的數據庫是什麼樣? - 天天要聞


數字資源 | 收錄民國時期期刊最多的數據庫是什麼樣? - 天天要聞


數字資源 | 收錄民國時期期刊最多的數據庫是什麼樣? - 天天要聞

笛子十大名曲


數字資源 | 收錄民國時期期刊最多的數據庫是什麼樣? - 天天要聞


02

湖北博物館

曾侯乙編鐘


1978年,湖北隨州的一座古墓出土了一套戰國早期的大型禮樂重器——曾侯乙編鐘。


數字資源 | 收錄民國時期期刊最多的數據庫是什麼樣? - 天天要聞


編鐘是我國古代的大型禮樂重器,用於祭祀、宴飲等場合。而曾侯乙編鐘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最雄偉、最龐大的樂器,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它表明在戰國時代,我國已具備完整的十二樂音體系,千古絕響,舉世無雙。


數字資源 | 收錄民國時期期刊最多的數據庫是什麼樣? - 天天要聞


自1978年出土以來,曾侯乙編鐘原件共奏響過三次。第一次是在發掘當年舉行的演奏音樂會上,第二次是在1979年慶祝新中國成立30周年赴京展出的現場演奏會上,第三次是在1997年慶祝香港回歸的音樂錄製中。此後,它便被嚴格保護起來,再無奏響。


數字資源 | 收錄民國時期期刊最多的數據庫是什麼樣? - 天天要聞


數字資源 | 收錄民國時期期刊最多的數據庫是什麼樣? - 天天要聞


數字資源 | 收錄民國時期期刊最多的數據庫是什麼樣? - 天天要聞

周龍《編鐘之魂》


03

日本正倉院

螺鈿紫檀五弦琵琶


五弦琵琶是古代從西域傳入我國的彈撥弦鳴樂器,流行於盛唐時期。然而由於唐末連年的戰火,五弦琵琶製作技藝漸漸失傳,到了宋代則基本絕跡。但在今天的日本正倉院,卻收藏着一把來自唐朝的“螺鈿紫檀五弦琵琶”。


數字資源 | 收錄民國時期期刊最多的數據庫是什麼樣? - 天天要聞


這把琵琶是日本遣唐使從唐朝帶回的珍寶,也是如今世界上僅存的五弦琵琶文物,屬於絕世孤品。琵琶通體用紫檀木製成,面板中下部的玳瑁組成了正面的主要裝飾,上面鑲嵌有駱駝載胡人彈奏琵琶的圖像,周圍還有用螺鈿製成的祥鳥。背面以螺鈿飾有大寶相花、飛雲等紋樣,極為瑰麗工巧,歷經千年仍保留着極其規整的形態和晶瑩剔透的質感。


數字資源 | 收錄民國時期期刊最多的數據庫是什麼樣? - 天天要聞

數字資源 | 收錄民國時期期刊最多的數據庫是什麼樣? - 天天要聞


螺鈿紫檀五弦琵琶將唐代的螺鈿鑲嵌技巧發揮到極致,無論在哪,無論是誰,都能從中窺見大唐盛世傾瀉出的一線天光。


數字資源 | 收錄民國時期期刊最多的數據庫是什麼樣? - 天天要聞


數字資源 | 收錄民國時期期刊最多的數據庫是什麼樣? - 天天要聞

劉德海《琵琶獨奏曲選》


04

故宮博物院

九霄環佩古琴


“九霄環佩”是盛唐開元年間制琴大師雷威所制的古琴,現存世四把,其中三把分別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歷史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還有一把被何作如先生私人收藏,其中以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那把最為知名,其背面還有蘇軾、黃庭堅等文人墨客的題字。


數字資源 | 收錄民國時期期刊最多的數據庫是什麼樣? - 天天要聞



古琴有許多樣式,“九霄環佩”為伏羲式,琴首微圓,上闊下窄,與琴首一體,琴腰內收為弧形,渾厚大氣。無論材質還是造型,都代表着古琴最高的規格,被視為“鼎鼎唐物”。

數字資源 | 收錄民國時期期刊最多的數據庫是什麼樣? - 天天要聞


相傳何作如先生在收藏“九霄環佩”古琴後曾遍邀名家彈奏,但音色均不理想。直到遇到古琴大師李祥霆教授,這把千年古琴才又煥發出完美音色。當沉厚流暢的琴聲從指下流瀉而出,千年前的盛唐似乎猶在眼前。李祥霆先生以七個詞評價這張唐琴的音韻:“松透、恬靜、圓潤、雄偉、沉厚、悠遠、神奇。”


數字資源 | 收錄民國時期期刊最多的數據庫是什麼樣? - 天天要聞


數字資源 | 收錄民國時期期刊最多的數據庫是什麼樣? - 天天要聞


數字資源 | 收錄民國時期期刊最多的數據庫是什麼樣? - 天天要聞

《古琴十大名曲》



數字資源 | 收錄民國時期期刊最多的數據庫是什麼樣? - 天天要聞


這些珍貴的樂器

不僅鳴奏出一曲曲曼妙的絕唱

更照亮了華夏的文明之路

它們傳遞出的情感和背後燦爛的文化

你都可以在博物館中感同身受!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第4538期:賜宴街小區(隨筆) - 天天要聞

第4538期:賜宴街小區(隨筆)

山東/ 孫延宜專輯/2025年/183(隨筆)2025年7月4日,鄉村精短文學公眾號編髮了我的小稿《企盼一條規範的賜宴街》,獨立寒秋老師看到後,在我們滕州方言研究群里,首先肯定了我寫的這個隨筆“有道理”,然後暢談了自己對賜宴街命名的意見,可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三處世界遺產地移出瀕危名錄 - 天天要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三處世界遺產地移出瀕危名錄

當地時間7月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位於非洲的三處世界遺產地因面臨的威脅大幅減少,已正式被移出《瀕危世界遺產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表示,按照世界遺產大會的決議,共三處世界遺產地被移出瀕危名單,分別是馬達加斯加的阿欽安阿納雨林、埃及的阿布米那遺址、利比亞的加達梅斯古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阿祖萊...
1982年長沙政府修繕楊開慧故居,發現52年前的“致潤之信” - 天天要聞

1982年長沙政府修繕楊開慧故居,發現52年前的“致潤之信”

“1982年3月6日早上八點半,磚牆後面好像還有東西!”現場木匠小聲招呼縣文化館的幹部,這一句低沉的提醒,成為一段塵封往事重見天日的開場。故居修繕原本是例行工程,然而一封用蠟紙包得嚴嚴實實、字跡依舊清晰的長信,卻把所有人拉回半個世紀前的烽火
94歲楊少華去世當天,上午參加剪綵眼神渙散,臨終前還在拍澱粉腸廣告惹爭議 - 天天要聞

94歲楊少華去世當天,上午參加剪綵眼神渙散,臨終前還在拍澱粉腸廣告惹爭議

據北京日報,記者從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李金斗處得知,相聲表演藝術家楊少華於2025年7月9日在家中午休時安詳逝世,享年93歲。據悉,就在楊少華離世當天,楊議還安排楊少華外出參加活動,為某家新店開業剪綵。從曬出的視頻來看,頂着炎炎烈日,楊少華坐着輪椅亮相現場,近年來楊少華的身體狀況一直惹人擔憂。此次參加活動,不...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沒說過” - 天天要聞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沒說過”

提及“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這句話,相信很多人並不陌生,在很多人模糊的印象中,這句話一定出自《史記·項羽本紀》。然而,太史公卻表示,別再以訛傳訛了,我可沒說過這句話。出處“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出自清代學者李晚芳的著作《讀史管見》。
北京“回南天”,東北下“梅雨”?因為它偏北了 - 天天要聞

北京“回南天”,東北下“梅雨”?因為它偏北了

2025年7月1日8時許,北京大興天宮院。尹亞飛/新京報/視覺中國2025年7月,北京彷彿進入廣東“回南天”,地鐵通道的牆壁上甚至掛上水珠。東北地區也連日陰雨綿綿,彷彿進入江淮“梅雨”季。潮濕、悶熱、黏膩的空氣,讓北方人感到陌生。“我們家現在講粵語。”有人如是調侃。還有人說:“南方人北漂,第一次有家鄉的感覺。”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