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閱讀史源歷史專欄第3323期。1927年9月的秋收起義,是我黨早期領導的三大起義之一,而且還是以毛主席為核心發動的,在歷史上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秋收起義隊伍達5000餘人,當然不可能由主席一個人全權負責。當年的另外4位領導人分別是誰呢?結局如何?
秋收起義走出大批開國將帥,像羅榮桓、譚政、張宗遜、陳士榘、黃永勝等人都在此時追隨毛主席。不過記錄歷史要實事求是,他們後來發展很快,但秋收起義時職務還比較低,不能算主要領導人。真正的起義負責人除了毛主席外,還有4位前委會委員盧德銘、余灑度、余賁民、蘇先駿。這4個人的情況多少有點出人意料,後來有2人犧牲,2人叛變。
首先是起義總指揮盧德銘。盧德銘出身黃埔二期,在葉挺獨立團擔任過連長,後來晉陞為國民革命軍二方面軍警衛團長。雖然秋收起義時他只有22歲,但年輕有為軍事素質出眾,出任總指揮是當仁不讓的。遺憾的是盧德銘在秋收起義時中彈身亡,毛主席聞訊痛哭:還我總指揮!如果能堅持到革命勝利,盧德銘的早期資歷超過不少開國元帥,只可惜天妒英才。
第二位是余灑度。余灑度是起義軍第1師師長,地位顯赫。為什麼他是師長呢?因為余灑度是盧德銘黃埔二期的同學,還是起義前的二方面軍警衛團副團長,長期和盧德銘在一起。論指揮能力和過往資歷,確實也僅次於盧德銘。盧德銘不幸犧牲後,起義軍在軍事上主要由余灑度負責。但他跟盧德銘不同,為人驕傲自負且反對毛主席,認為主席的軍事素養遠不如科班畢業的自己,後來此人脫離隊伍當了國軍少將。1934年,余灑度因得罪人太多且有“歷史問題”,被國民黨方面借故槍斃。
接下來是余賁民,在秋收起義時擔任第一師副師長。余賁民比主席年長5歲,1922年就入黨了,介紹人正是毛主席。他思想進步行動力強,拉起農民起義隊伍並組成獨立團,跟盧德銘的警衛團匯合,形成秋收起義的主力部隊,有非常大的貢獻。起義後余賁民追隨主席上了井岡山,他擅長後勤組織,深受毛主席等首長的信賴。後來余賁民出任過中共湘鄂贛省委軍事部長,在1933年的一次戰鬥中不幸中彈身亡,年僅45歲。
最後一位是蘇先駿。蘇先駿是黃埔四期畢業的,出任秋收起義第1師3團團長,是當時十分難得的軍事人才。但他的意志力不夠堅定,秋收起義後認為部隊前途黯淡無光,產生了畏敵情緒,主動離開了革命隊伍。但是蘇先駿的“避禍”舉動並不成功,第二年被敵人抓捕了。為了自保他選擇投敵,並且導致不少曾經的同志被捕、被害。彭老總在1930年指揮紅三軍團打下長沙,蘇先駿被我軍俘虜,經過公審後被判處死刑。
由此可見,上面幾位秋收起義時的主要領導人,除毛主席外結局都不太好:要麼犧牲要麼投敵,甚至沒有一人活到1935年。但這就是革命,既殘酷,又有大浪淘沙的作用。這也是一些朋友看當年秋收起義的組織架構圖時,發現有很多人都沒怎麼聽說過的原因。而真正經過艱難考驗堅持到新中國成立的名將,往往革命初期職務並不高。
“史源歷史專欄”由中國近現代史作家運營,專註於黨史、軍史、戰史研究,以專業視角為您還原歷史全貌,帶來精彩歷史細節。歡迎關注@史源歷史專欄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內容。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本文全網同步,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