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王牌特工80大壽,夜晚開門驚喜發現:周總理帶酒前來祝賀

2022年11月02日19:30:26 歷史 1554

1966年,王牌特工80大壽,夜晚開門驚喜發現:周總理帶酒前來祝賀 - 天天要聞

文|掘密探索家

編輯|掘密探索家

1966年1月4日,居住在北京的熊瑾玎老人迎來了自己的八十大壽,這一天兒孫們都從全國各地趕來為老人家祝壽。

兒孫滿堂,熊瑾玎老人本該與老伴朱端綬共享天倫,但是自從早上接到了一同電話之後熊瑾玎就魂不守舍。

他一直在院子里向外張望,老伴也不顧兒女反對堅持要親自下廚,一直到了晚上7點,兩位老人不約而同快步走到了門口。

門口站着的竟然是周總理,他手裡還提着兩瓶紹興花雕酒,滿臉笑容地給熊瑾玎祝壽。

這位熊瑾玎老人究竟是什麼身份?周總理為何在百忙之中親自來給他祝壽呢?

1966年,王牌特工80大壽,夜晚開門驚喜發現:周總理帶酒前來祝賀 - 天天要聞

周總理親自前來祝壽

1966年1月4日,熊瑾玎80大壽的一早,他的兒孫們就早早來到了他在北京居住的房子,每個人都喜氣洋洋的前來賀壽,院子里的歡聲笑語在巷子外都能聽到。

吃完早飯之後,小孩子們在院里玩耍,兒女們陪着熊瑾玎和老伴朱端綬在屋子裡說話聊天,這時電話鈴聲響起,距離最近的女兒熊暢蘇接了起來,但是對面並沒有直接表明身份,而是要求熊瑾玎接電話。

熊瑾玎接起電話,只是簡單的幾句話之後就掛斷了,之後他附身對坐在旁邊的妻子說了些什麼,妻子有些驚喜,但是很快就斂下神色,像是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

但是中午過後兩位老人就表現得非常反常,熊瑾玎也沒有再坐在屋子裡,而是搬着小椅子坐在了院子里,開始兒女還以為他是想看着孩子們玩耍,但發現他的目光一直向門外看去。

1966年,王牌特工80大壽,夜晚開門驚喜發現:周總理帶酒前來祝賀 - 天天要聞

之前孩子們過來的時候他可是一門心思和孩子玩鬧,這次竟然只是坐在旁邊看着,還一副魂不守舍的樣子。朱端綬的表現也有些反常,往常只要是兒女過來,她就不進廚房樂得清閑,這次竟然不顧孩子們反對堅持要親自下廚做幾道拿手好菜。

父母的表現讓兒女們摸不着頭腦,直到晚上7點他們才明白是怎麼回事。7點整的時候,熊瑾玎和朱端綬不約而同地走到了門口,兒女們跟着出來,看到了門口站着的人,頓時大吃一驚。

門外站着的竟然是周總理和他的衛士長,周總理的手裡還提着兩瓶紹興花雕酒,原來老兩口盼望了一天的人是周總理。熊瑾玎和朱端綬連忙將周總理請到了屋裡,晚飯才開始。

周總理將酒遞給了熊瑾玎,並且告訴他自己是借花獻佛,這兩瓶花雕老酒是之前鄧小平送的。周總理還對朱端綬說今天可要和熊瑾玎好好喝兩杯,之前在上海的時候她的手藝是一絕,這麼多年過去了可得再好好嘗嘗。

1966年,王牌特工80大壽,夜晚開門驚喜發現:周總理帶酒前來祝賀 - 天天要聞

說完之後周總理還拿出來一封信交給了熊暢蘇,這是周總理給她寫的證明材料。熊暢蘇自從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兢兢業業,但是一直都沒能入黨,原因就是曾經交上去的家庭材料中有一個叫熊笑三的人。

這個熊笑三是熊瑾玎和前妻的孩子,曾經擔任過國名黨的軍長,熊暢蘇雖然沒有見過這個哥哥,但是卻受到了他的影響不能入黨,周總理得知後特意寫了一封證明信讓她交給領導。

周總理和熊瑾玎在席間推杯換盞,朱端綬也端上了幾道拿手好菜,三個老朋友邊吃邊聊,幾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他們談到了很多事情,最感慨的還是曾經並肩的崢嶸歲月。

1966年,王牌特工80大壽,夜晚開門驚喜發現:周總理帶酒前來祝賀 - 天天要聞

為《新華日報》傾盡一切

1937年,熊瑾玎來到了南京八路軍辦事處,想要讓領導給他派發一些任務,但是領導的回應卻是讓他在家裡等通知,他以為自己已經不受重用了,就心灰意冷的離開。

沒想到不久之後就接到了工作的通知,要求他和妻子朱端綬在周總理的直接領導之下創辦《新華日報》,熊瑾玎擔任報社的總經理,朱端綬成為了發行科的科長。

為了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夫妻倆將孩子們送到了長沙老家,寄養在親戚家裡。破碎的山河、動蕩的局勢讓兩人並肩投入到了抗戰的洪流之中。

當時正值國共合作期間,《新華日報》是唯一一家能夠在國統區公開發行的報刊,國民黨表面上同意共產黨發行報紙,但是背地裡沒少搞小動作。

1966年,王牌特工80大壽,夜晚開門驚喜發現:周總理帶酒前來祝賀 - 天天要聞

他們先是派出特務到報社將營業部打砸一空,隨後又隨便找個理由將街上的報童抓起來,這些問題雖然都被熊瑾玎一一解決,但是報社還面臨著一個最大的難題,那就是紙張短缺。

發行報紙如果沒有紙張,無論多好的文章和營銷策略全部都是空談。當時抗戰已經爆發,大城市淪陷,而能夠生產紙張的地區如四川等地已經被國民黨壟斷,就算是有錢也難買到。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熊瑾玎親自到紙張的產地進行探訪,經過多方尋找,他終於打聽到有一個人的手裡可能會有紙張的存貨。

此人是一個紙商,手裡之所以還有紙,是因為酷愛舊詩和書法,並且為人極具正義感,所以才沒有將所有紙張都讓國民黨囤積在手裡,為了能夠買到他手裡的紙,熊瑾玎想方設法接近他,很快兩人就熟悉了起來。

1966年,王牌特工80大壽,夜晚開門驚喜發現:周總理帶酒前來祝賀 - 天天要聞

這位名叫王熾森的紙商對於《新華日報》的創辦理念非常認同,對於熊瑾玎這個人也是十分的敬佩,在得知報社面臨無紙可用的困境時,不僅大手一揮拿出了自己所存的全部紙張,還幫助熊瑾玎聯繫其他手裡有貨的紙商。

儘管眼下的危機暫時解決,但是熊瑾玎明白靠人不如靠自己,他想創辦一家紙廠,這個想法與王熾森不謀而合,兩人當即達成了合作,熊瑾玎出資王熾森出力,一同創辦了川東紙廠。

這一舉措不僅徹底解決了《新華日報》的用紙難題,就連國民黨的報社也要來借紙。雖然解決了紙張短缺,但是更大的問題接踵而來,報社的資金出現了問題。

1966年,王牌特工80大壽,夜晚開門驚喜發現:周總理帶酒前來祝賀 - 天天要聞

皖南事變之後,國民黨政府就停止了對新四軍以及八路軍的補給,這讓原本就不富裕的報社更是雪上加霜,為了能讓報社運轉下去,熊瑾玎決定降低除了工作以外的一切開支。

但是不管其他成本怎麼壓縮,飯總是要吃的,熊瑾玎就號召大家在閑暇的時間養豬種菜,食材盡量自給自足,不再額外花錢。然後再對辦公的經費進行壓縮,這樣一來就為報刊省下了不少錢。

但是一直這樣省也不是辦法,熊瑾玎開始尋找企業家進行合作。當時重慶國防動力酒精廠的廠長任宗德與熊瑾玎是至交好友,不僅《新華日報》的營業部開設在酒精廠,兩人對於中共的主張也是一樣的認可。

1966年,王牌特工80大壽,夜晚開門驚喜發現:周總理帶酒前來祝賀 - 天天要聞

有了任宗德的資金支持,《新華日報》蒸蒸日上,不僅獲得了大批訂戶,更是力壓國民黨創辦的報刊,將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傳遞給了全國的人民。

熊瑾玎雖然整日和錢打交道,但自己的生活卻是一貧如洗,即使在家裡最困難的時候他都沒有動用過一分錢的公款,而他能夠取得這麼多的成就,離不開妻子的支持。

當周總理舉杯敬朱端綬的時候,還提到了夫人鄧穎超曾經誇讚熊瑾玎和朱端綬兩人是黨內的模範夫妻。聽到周總理這樣說,朱端綬很不好意思,而熊瑾玎則想起了自己和老伴相識相知的時光。

1966年,王牌特工80大壽,夜晚開門驚喜發現:周總理帶酒前來祝賀 - 天天要聞

周總理為兩人甘當“月老”

熊瑾玎1886年出生於湖南長沙的一個中醫世家,後看來成為了徐特立的學生,因為受到了徐特立的影響,立志學成後報效國家,在老家長沙就已經和毛澤東、何叔衡等人是至交好友。

熊瑾玎年紀輕輕就已經很有見地,他認為成大事者一定要有經濟實體的支持,他的主張得到了新民學會成員的一致認可,他也順理成章成為了籌款的不二人選。

1927年熊瑾玎加入了共產黨,從事地下工作,而他的頂頭上司就是年輕有為的周恩來。周總理慧眼識英雄,當時就覺得他會成為懸在敵統頭上的一把利劍,就將他安排在了上海,擔任黨中央的會計。

1966年,王牌特工80大壽,夜晚開門驚喜發現:周總理帶酒前來祝賀 - 天天要聞

為了掩人耳目,他偽裝成“福興商號”的老闆,經營長沙布匹絲紗生意,時間一久,同志們也都和客人一樣戲稱熊瑾玎為熊老闆,這個稱呼也成為了他身份的象徵。

沒人能想到,中共中央政治局秘密會議的地址,竟然藏在人聲鼎沸的商號二樓,而一副不起眼的普通商人打扮的熊老闆竟然是一名隱匿身份的共產黨員。

福興商號的生意越來越好,但是周總理的擔心卻日益增加,因為這個商號的發展一切都非常順利,但是卻有一個漏洞,那就是老闆熊瑾玎始終是一個人經營這個商號。

一個四十多歲的外地男人突然間開了一家商號,始終獨來獨往,身邊連個女人都沒有,這很容易引起敵人的懷疑,於是周總理就委託湖南省委,讓他們給熊瑾玎找一個合適的搭檔。

1966年,王牌特工80大壽,夜晚開門驚喜發現:周總理帶酒前來祝賀 - 天天要聞

最終同為長沙人的朱端綬被選中,她只知道要執行一項秘密任務,卻不知道是要和一個陌生男人假扮夫妻,這讓她在聽到任務的那一刻就紅了臉,連忙說自己還沒有嫁人呢。

熊瑾玎看出來朱端綬的顧慮,立馬就解釋是假的,對內仍然是同志,只是在外人面前做做樣子,朱端綬這才放下心來執行任務。雖然是假夫妻,但是在外人面前卻表現得比真正的夫妻還要恩愛。

兩人相處的時間久了,彼此又知根知底,很快就互生情愫,熊瑾玎被年輕的朱端綬身上的善良堅毅吸引,而朱端綬也欣賞熊瑾玎的成熟穩重和才華橫溢,只是礙於工作,兩人誰都沒有主動說出來。

1966年,王牌特工80大壽,夜晚開門驚喜發現:周總理帶酒前來祝賀 - 天天要聞

周總理看出來兩人的心意,就想幫他們一把,他先找到了朱端綬,希望她能夠成為福興商號真正的老闆娘,成為熊瑾玎的妻子、革命伴侶,而不僅僅是在外人面前演戲。

朱端綬雖然心儀熊瑾玎,但是兩人畢竟相差22歲,所以還是有些顧慮。周總理明白朱端綬的想法,就告訴他雖然熊瑾玎比她大一些,但是他有一顆年輕的心。

對於周總理的話,朱端綬心裡很高興,他能夠主動撮合就說明熊瑾玎確實是一個值得信賴和託付的人,於是就害羞地點了點頭。就這樣,周總理親自做媒,兩人正式結為了夫妻。

1966年,王牌特工80大壽,夜晚開門驚喜發現:周總理帶酒前來祝賀 - 天天要聞

之後的幾年,熊老闆和老闆娘將福興商號經營得井井有條,當時的上海乃至全國,我黨的活動經費大部分都來源於經商,而福興商號發展壯大,不僅經營布匹生意,還有酒店、錢莊等生意,為黨的活動籌集了大量的經費。

上海籠罩在國民黨的白色恐怖之中,大量的地下人員因為工作實在是難以開展,紛紛選擇離開上海到別處去謀發展,但是熊瑾玎夫妻兩人在撤離後不久就回來了。

上海雖然危險,但是卻是地下交通最重要的樞紐,潛伏在敵人身邊的特工沒有辦法像他們一樣簡簡單單就能離開上海,他們背負着重要的情報,面臨著生命的威脅,必須有人與組織聯繫,更需要大量的經費。

1933年,叛徒出賣了我黨的機要情報,因此賀龍的家眷被逮捕,國民黨特務還設下了重重埋伏等待着與賀龍家眷有來往的人,熊瑾玎沒有得到異常信息,在給他們送物資的時候遭到了埋伏。

1966年,王牌特工80大壽,夜晚開門驚喜發現:周總理帶酒前來祝賀 - 天天要聞

熊瑾玎出門後朱端綬就感到非常的不安,他被抓到巡捕房的消息傳回來後,她就想盡辦法營救,但是熊瑾玎剛還沒救出來,朱端綬也被抓了起來,她一口咬定和地下黨沒有關係。

敵人手上並沒有能夠證明朱端綬身份的證據,8個月之後她就被無罪釋放,但是熊瑾玎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在長達四年的官司之後仍然沒有被成功營救出來,而是被判刑8年。

1937年,毛澤民被派到上海接受共產國際的援助,臨行之前周總理親自找到他並叮囑一定要將熊瑾玎營救出來,在組織的積極推動下,熊瑾玎終於結束了牢獄之災與妻子孩子相聚。

1941年,《新華日報》成立3周年,周總理與報社成員一同慶祝,晚會上周總理問朱端綬幾個孩子在什麼地方,朱端綬說他們被寄養在老家的親戚那裡,周總理鼻頭一酸,一個母親怎麼捨得與骨肉分離,這都是為了黨的工作。

1966年,王牌特工80大壽,夜晚開門驚喜發現:周總理帶酒前來祝賀 - 天天要聞

周總理讓朱端綬把孩子接回來,他會派人送孩子們到延安學習,之後夫妻二人攜手共度一個又一個的難關,直到抗戰勝利,兩人才和分離已久的孩子們團聚。

新中國成立之後,熊瑾玎申請不擔任職務,但是他為國家所作出的貢獻實在是多不勝數,中央決定讓他擔任一個既符合他的貢獻又不勞累的工作,於是他就成了中國紅十字會的副會長。

為國家操勞了三十年的夫妻二人終於有時間過自己的生活,兩人兢兢業業直到退休,就居住在北京的一個院子里,每天寫字賦詩,就像他們曾經無數次夢想的那樣,過着安穩平淡的生活。

1966年,王牌特工80大壽,夜晚開門驚喜發現:周總理帶酒前來祝賀 - 天天要聞

壽宴結束的時候,熊瑾玎還與周總理約定,等到周總理過80大壽的時候,他一定親自前往,還像這次一樣喝酒聊天共同慶賀壽辰。周總理也十分高興,還讓朱端綬到時候一同前來,她做的菜自己永遠也吃不夠。

只可惜兩人都沒能等到那一天,1973年熊瑾玎病重的時候,周總理還派去了自己的專屬醫生,熊瑾玎入院後周總理親自前往探望,只是他年事已高藥石無醫,不久後就病逝了,臨終前給周總理留下了一句話:

嘆我已辭歡樂地,祝君常保鬥爭身。

1966年,王牌特工80大壽,夜晚開門驚喜發現:周總理帶酒前來祝賀 - 天天要聞

結尾

熊瑾玎直到臨終心中挂念的仍然是國家和人民,周總理看着他留下的話,深知他是希望自己能夠在中國發展的關鍵時期堅持到底,繼續為了人民,為了新中國的未來努力。

周總理將熊瑾玎給他留下的字條妥善保管,心中時刻牢記着老戰友的叮囑。此時的周總理已經身患癌症,但他身上背負着太多的責任和希望,他時時刻刻都在為國家和人民考慮,沒有一刻是存着私心的。

當年的壽宴相聚,酒席間的談話不僅僅有三人對往事的追憶,更是他們換來和平盛世的革命青春,時光不會倒流,但是他們所作的貢獻會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

1966年,王牌特工80大壽,夜晚開門驚喜發現:周總理帶酒前來祝賀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日本奇葩陋習,為了繁衍人口不擇手段,一直到上個世紀才被廢除 - 天天要聞

日本奇葩陋習,為了繁衍人口不擇手段,一直到上個世紀才被廢除

日本這個國家吧,大家都知道,文化獨特,傳統深厚。但你可能不知道,在它那光鮮亮麗的外表下,還藏着一些讓人瞠目結舌的陋習。今天要聊的,就是其中一個特別奇葩的——“夜爬”。這玩意兒在日本社會裡流傳了好幾百年,直到上個世紀才被徹底廢除。背後原因?說
他小學畢業,卻成為北大教授,還差點兒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 天天要聞

他小學畢業,卻成為北大教授,還差點兒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民國是塑造傳奇的時代。前段時間看完沈從文的傳記,再次發生感嘆。沈從文自從小學畢業後就當了兵,隨當地土著部隊流徙於湘、川、黔邊境與沅水流域一帶,曾經在“湘西王”陳渠珍手下做書記官。1922年沈從文來到北京,沒有考上大學,就在北京大學旁聽,用一
36萬黃巾軍起兵,9個月即告覆滅,張角究竟敗給了誰? - 天天要聞

36萬黃巾軍起兵,9個月即告覆滅,張角究竟敗給了誰?

前言36萬信徒揭竿而起,劍指洛陽! 八州之地烈火燎原,大漢王朝搖搖欲墜!這支軍隊有口號、有組織,甚至在朝廷里埋伏了內應。 怎麼看,都是要改朝換代的劇本。可僅僅9個月,就從席捲天下到灰飛煙滅。 這就像一家勢頭兇猛的獨角獸公司,發布會開得震天響
日本女星疑似家中去世,遺體腐爛多日無人發現,年僅45歲 - 天天要聞

日本女星疑似家中去世,遺體腐爛多日無人發現,年僅45歲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女演員遠野凪子近日疑似被發現死於家中,年僅45歲。7月3日,遠野凪子的助手前往其位於東京都豐島區的公寓拜訪,卻始終無法與她取得聯繫。助手隨後聯繫公寓管理公司並報警。警方在室內發現一具倒在地上且已腐爛的女性屍體,現場確認該女性已經死亡,根據狀況判斷其死亡已有幾天時間,警方不認為存在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