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後記憶中的那些事兒

2022年11月01日21:14:09 歷史 1653

前幾天床上歪着刷視頻,偶然刷到介紹一個網絡小說作家,視頻中講到該作家原本是一個企業老闆,因為2020年突來的這場YQ,賦閑在家寫網文小說,寫了三本爆了三本,我沒記住三本小說的名字,卻記住了第三本寫得是他回憶80後的生活,引發了很80後的回憶和共鳴,所以大爆特爆。

70後記憶中的那些事兒 - 天天要聞


此網文作者據說是涉獵較廣,仙俠、穿越等等,總之現代網文的種種在他筆下都有如神來,這樣的網絡小說爆,那是必然,因為緊跟發了網絡小說的潮流。看看起點等頭部平台排行榜和日活就可以了解。但是平平常常的回憶生活也能爆,那絕對是卓越的文筆下引發了一代人的共鳴。

1.勾起回憶

原諒我到現在也沒想起來此網文大咖姓啥名誰,也請原諒我沒有去度娘問問,因為我只是對他的80後生活發生了興趣,他們那一代人比我們70後經歷的少了許多(宏觀哈,每個人的經歷都不是),但彷彿卻又離得不遠,所以也一下觸發了我對這40多來世事變遷的回憶。

70後記憶中的那些事兒 - 天天要聞

總覺得自己幾乎已經是老年痴呆了,平日里經常打開手機就不知道要幹嗎,點開百度就忘了搜索啥,打開微信本來是想跟人確認一件事,卻回復了個新收到的信息就立馬熄滅手機屏;拉開冰箱不知道找啥,拿着手機使勁關電視……就我這麼一個痴呆的主兒,卻唯獨對小時候的記憶特別新鮮,彷彿一切的發生就在昨天。

2.我的70年代

先從自己朋友圈的那封面照片說起,那是我這個70後在70年代的尾巴尖上拍得,1979年秋天的北京天安門,一個年輕帥氣的父親領着他的一又兒女,那個漂亮兒子胸前戴着毛主席的像章,那個呆蒙醜醜的小女孩就是我,因為格子衣服所以胸前像章幾乎看不到。

70後記憶中的那些事兒 - 天天要聞


記憶中,我的70年代一直就是胸戴毛主席像章跟着父親闖天下的樣子,也有一次父親在北京的商店裡買了一把超小的小提琴胸章給我,哥哥(照片中那個男孩子)的是大提琴。但是從北京一回到老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跟在郵電局上班的二叔換了,我把二叔胸前那枚圓圓的毛主席像章很傲氣別在自己的胸前,走到哪裡都挺胸抬頭,一副胸糾糾氣昴昴的模樣。

我還記得,後來奶奶把我們戴過的毛主席像章都收集起來,在一個毛巾上別了整整兩面,形狀神態各異,大小不一,記得還有幾枚是是夜光的,可惜後來也都“流落民間”了,沒能全部保留下來。

在我的記憶中,那個年代還經常會提到“華主席”,也曾經記得爺爺奶奶家坑的後牆上帖着毛主席和華主席還有周總理的頭像畫,75之前的朋友都應該有記憶,那些領袖畫像就是那個年代每年家庭的標配,後來我才知道華主席是山西交城人,絕對正經老鄉。

70後記憶中的那些事兒 - 天天要聞

3.我的80年代

時光荏苒,40多年轉瞬即逝,黨二十大也已經勝利閉幕,國家真的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不禁又想起小時候靠布票做衣服,大人小孩子都是灰藍黑白幾種顏色,現在櫥窗里琳琅滿目,只要有錢巴黎時裝周明年夏款都有得買。

70年代的布票和糧票絕對是幾代人的回憶,說起糧票,上個月還跟機構的實操老師講起83年那會兒糧食三門市(就是現在七一路體育館斜對門),早晨用糧票買門口大電鍋炸的油餅。

我們倆誰也沒想起當時需要幾兩糧票,但我卻清楚得記得,X兩糧票再加3毛9分錢人民幣,就可以買整整一斤炸油餅,還有五分錢一碗的雞蛋湯,想想就流口水,現在已經吃不到小時候的那個味道了。現在想來,三門市那個外賣的早點攤應該也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一個勇敢試吧!

70後記憶中的那些事兒 - 天天要聞

說起油餅,還得順嘴提一下最有名的八達嶺方面,二十斤糧票,就上圖那山西糧票不行,得全國糧票或者北京糧票外加十二還是十八塊錢一箱,好吃得很~

那時候沒有物流一說,都得託人從北京往回捎。不像現在,不論你想吃啥,手機上手指一滑,半小時到家,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吃不到~

70後記憶中的那些事兒 - 天天要聞


民生問題,就是先從吃飽穿暖開始改變得,關於70後這些吃喝上的感受,後80後的人群肯定是沒有體驗的,那個網文大神估計也一樣沒有經歷過,好比生產隊上分水果,莊稼地里“看田”人等等~以後有空再寫~

尾聲

在87年費翔冬天裡唱了一把火後,小虎隊啥的都進來了,70後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富裕,隨後到了90年代初,糧本上蓋戳戳領肉號的時候就徹底結束了,那些這號那票的也都留在我的記中~

-完-

PS:前幾天看公眾號里介紹郭鋒86年創作《讓世界充滿愛》時候歷史背景,想起來曾經中學的音樂教過,回家哼唱的時候被父親批評雖什麼亂七八糟的歌,因為我唱得是“輕輕地捧着你的臉,為你把眼淚擦乾……”國人的新思想和新潮流也許就是在那些年與傳統的鬥爭中慢慢碰撞、發展起來的吧~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馬達Ⅱ感知·感恩·感奮 - 天天要聞

馬達Ⅱ感知·感恩·感奮

104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或許只是短暫的一瞬。然而,對於中國共產黨而言,卻是從苦難到輝煌的一部奮鬥史。在這不平凡的104年里,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書寫了一部波瀾壯闊、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
不止是 “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的鐵血敵後歲月 - 天天要聞

不止是 “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的鐵血敵後歲月

提到焦裕祿,你腦海里浮現的,是不是那個拄着拐杖、在蘭考沙丘上奔波的身影?是他捧着麥穗、望着泡桐的慈祥面容?沒錯,他是“縣委書記的榜樣”,是在和平年代裡為百姓謀生計、與風沙較勁的“老黃牛”。但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他人生中另一段少有人知的傳奇—
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問題 - 天天要聞

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問題

來源:解放軍報●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關鍵要抓黨性、嚴黨紀習主席在紀念陳雲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強調,“要學習陳雲同志的豐富領導經驗”。陳雲同志關於改革開放條件下加強執政黨建設的許多前瞻性、戰略性思想,尤其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當年,陳雲同志針對“不吃不喝,經濟不活”“經濟要搞活,紀律要鬆綁”等錯誤觀...
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廣東這支隊伍上榜 - 天天要聞

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廣東這支隊伍上榜

日前,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了一批“四強”黨支部。記者留意到,駐守在深港邊界的深圳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皇崗邊檢站執勤十五隊獲評2025年度國移民管理機構“四強”黨支部。皇崗邊檢站執勤十五隊擔負著福田口岸出境旅客邊防檢查任務,自2019年成立以來,先後榮立集體三等功,獲評廣東省青年文明號、深圳邊檢總站“先進基層...
危地馬拉:拉丁美洲小國,因為美國的掠奪而陷入萬劫不復 - 天天要聞

危地馬拉:拉丁美洲小國,因為美國的掠奪而陷入萬劫不復

說起拉丁美洲的歷史,相信很多人會想起一個詞彙:香蕉共和國。這個詞彙指的是在近代的時候,拉丁美洲因為被美國控制,很多國家處於產業單一的狀態。比如危地馬拉只生產香蕉,所以得出個名字:香蕉共和國。其實拉丁美洲在世界歷史上頗為尷尬:很多人印象里,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