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之前,站樁一直是傳統武術中的不傳之秘。現代社會之所以被普通的我們所接觸學習,都因為一個誤打誤撞的故事。
民國初期,著名的意拳大成拳的創始人王薌齋先生,在七八歲的時候,得了很嚴重的哮喘,身體極度虛弱,這種病在當時可以說是醫藥無效。在無奈之下,他的父親將他帶到了他們的一個遠房親戚,著名的形意拳大師郭雲深先生家中,以希望能通過練武讓他的身體變得強壯點。
郭老先是讓其跑步、跳高,但是這種運動消耗太大了,王薌齋身體受不了。於是郭老就把形意拳中的不傳之秘--站樁養生功傳授給了他,王薌齋就通過這種方式,刻苦鍛煉來調養身體。兩三年下來,他不僅病完全好了,而且身上不知不覺有了很大的功夫了,甚至有一些修鍊多年的老師兄在和他動手比武時也甘拜下風了。有人練武是三招五式一套一套地練,而王老先生先為治病養命,只是通過站樁練內功,不但哮喘治好,在武功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後來,王老就專心於站樁,並將其發揮到了淋漓盡致。
王薌齋先生和部分弟子合影
王薌齋不光功夫高深,其武道的境界也超越了當時的傳統觀念,其傳授弟子都是摒棄門戶之見,真誠以待,傾囊相授。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站樁,王薌齋將站樁功的所有秘密整理成了《意拳正軌》和《拳道中樞》這兩篇武學巨作。從此以後,站樁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用以養身,用以練功修鍊。到如今,站樁已經遍地開花,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人人可以學習。
故事講完啦,這裡就有一個問題來了。為什麼王薌齋先生光只站樁,不僅身體好了,連功夫也提高了那麼多,比練拳的師兄們都要強了呢?解釋這個問題,我就再打一個比方。兩輛車,一輛是高級汽車,一輛是拖拉機。拖拉機會“噠噠噠”、“轟隆隆”、全身冒着濃煙發著抖向前走,而且車身一會就發燙了。但是一輛高級汽車就不一樣,全程沒有什麼雜音,發熱也小,“嗖”的一下就出去了。運動其實就是一種能量的轉化,拖拉機的很大一部分能量都轉化為了震動、聲響、發熱,那麼它載貨和行駛所佔的能量就會減少,也就是說能耗很高。就像空調,能效有一級、二級、三級之分,能效越低空調就越好。而高級汽車能夠最大限度控制能量的損耗,將能量都用於行載中,能耗就很低了,自然結果就不一樣了。
這個也類似於我們人類的運動。我們運動的目的,在於調暢氣血,只有氣血暢通了,才能身強體壯。一般的體育運動,比如跳遠、跑步、器械之類的,在調暢氣血的同時,也會讓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最後汗流浹背,這就好比一台拖拉機在行駛的同時噪音震耳、大量發熱,效率是不高的。而在站樁的過程中,兩肩會發熱、發沉,手心、腳心也會發熱,繼而全身氣血都在涌動,可見其運動量也是很大的,這是靜中的大動,肢體的運動縮減到最小,而氣血的運動達到最大。站完之後是不會引起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的。這樣,就等於把調暢氣血之外的那些不必要的因素剔除掉了,好比一輛高級轎車,發動機沒有聲音,也不大量發熱,能耗自然就更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