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毛主席列出多個城市,問王稼祥該在哪定都,王:定都北平

2022年10月12日17:37:31 歷史 1237

1948年3月23日,中共中央離開西柏坡,前往北平。這天早上出發時,毛澤東對周恩來說:“今天是進京的日子,不睡覺也很高興啊!今天是進京‘趕考’嘛,進京‘趕考’去,精神不好怎麼行呀?”

1949年,毛主席列出多個城市,問王稼祥該在哪定都,王:定都北平 - 天天要聞

毛澤東

周恩來說:“我們應當都能考試及格,不要退回來。”

毛澤東自信地說:“退回來就失敗了,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

在此前的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黨中央已經正式決定,將新中國的首都定為北平。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北平一開始並不是中央的首選。

中央最早選定的首都是有着“東方的莫斯科”之稱的哈爾濱。1945年8月,蘇聯紅軍和東北抗日聯軍解放哈爾濱後,它便成為了全國解放最早的大城市,而且它一直是東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中共中央東北局、東北行政委員會的所在地也都設在這裡。

毛澤東也非常欣賞哈爾濱,在他看來,中國地圖如同一隻雄雞,而黑龍江猶如一隻展翅翱翔的天鵝,哈爾濱就是這“天鵝項下的珍珠”。而且哈爾濱離蘇聯非常近,更加容易獲得蘇聯的援助,因此中共中央將哈爾濱定為“特別市”,準備在這裡建立新中國。

1949年,毛主席列出多個城市,問王稼祥該在哪定都,王:定都北平 - 天天要聞

建國前的哈爾濱

但哈爾濱畢竟離延安太遠,中間需要有一個中轉地,於是黨中央選定承德作為臨時所在地。抗戰勝利後,中央副秘書長李富春找中央警備團團長吳烈談話說:“中央準備到東北去,到那裡指揮全國的解放戰爭很有利。要離開延安到東北去,原來的中央警備團一分為二,你帶中央先行警備團到承德打前站,為中央到那兒去準備宿舍,準備住地。”

1945年10月2日,吳烈帶領警備團的部分人員出發了,在路上走了一個月才到承德。但此時全國的形勢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由於國民黨反動派瘋狂向東北增兵,導致東北的局勢越來越複雜,中共中央決定不再遷往東北。

此後隨着我軍在解放戰場上不斷取得勝利,越來越多的大城市被解放,這樣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眼光也就不再僅僅局限於哈爾濱了,南京、西安、洛陽開封、北平等城市都浮現在了毛澤東眼前,最後他的目光鎖定在了北平。

毛澤東對於北平是有着很深的感情的,1918年8月,為了聯繫湖南青年學生留法勤工儉學的事,他就專門來過北平,並在北大圖書館擔任了幾個月的管理員,在圖書館主任李大釗的引導下,他逐漸成長為一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

1919年12月,毛澤東作為湖南民主運動的領袖,為了爭取全國對湖南人民驅逐軍閥張敬堯的支持,帶領40人再次來到北平,經過鬥爭終於取得了成功。

兩次北平之行,給毛澤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對北平的古老文化、美麗風景和宏偉建築充滿了自豪感。而且北平還是“五四運動”和“一二·九運動”的發源地,可以說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祥地。因此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必然會考慮將北平作為新中國的首都。

1949年,毛主席列出多個城市,問王稼祥該在哪定都,王:定都北平 - 天天要聞

“五四運動”時的北平

1948年5月,中央要求晉察冀、晉冀魯豫解放區合併,組成華北中央局黨的機構和華北人民政府。同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機關小食堂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史稱“九月會議”,這次會議有一個重要的議題就是籌劃新中國的建設。經過討論,中央第一次明確決定在1949年成立人民共和國和中央政府

會議期間,毛澤東同當時負責第1兵團在山西作戰的徐向前進行了談話,他說:“如果閻錫山同意和平解放太原,那麼,請他把軍隊開到汾孝一帶,我們的部隊開進太原,麻煩就少了。”

徐向前回答說:“恐怕不太容易。我們曾採取多種方式爭取和平解放太原,還動員閻錫山的老師帶了以我的名義寫給他的信,進太原找老閻。結果他不但不聽勸,反而不顧師生情誼,把那位年近八旬的老秀才給殺了,可見他頑固得很。”

毛澤東聽後,若有所思地說:“看來太原不打是不行了,最好北平不要打。”此時的毛澤東已經有了定都北平的想法了。

1948年11月8日,毛澤東與華北中央局書記薄一波進行了一次重要的談話,在這次談話中,他明確提出了定都北平的打算,他說:“蔣介石的國都在南京,他的基礎是江浙資本家。我們要把國都建在北平,我們也要在北平找到我們的基礎,這就是工人階級和廣大的勞動群眾。”

這年12月中旬,中共中央任命彭真為北平市委書記,葉劍英為北平軍管會主任兼北平市市長,統一領導北平的接管工作。毛澤東專門接見了彭真和葉劍英,滿懷期望地對他們說:“這次接管北平,影響到中外。你們務必要像接管瀋陽、濟南那樣,取得更好的成績,不要落在瀋陽和濟南之後。”

1949年,毛主席列出多個城市,問王稼祥該在哪定都,王:定都北平 - 天天要聞

葉劍英

葉劍英也深刻意識到中央可能要選擇北京作為首都,因此他要求廣大幹部一定要高度重視北平的接管工作,他強調說:“北平是一個有關國際觀瞻的城市,是我們自己的城市,是紅色的首都。”

而此時參與平津戰役的聶榮臻也已經意識到了中央非常可能定都北平,他對羅榮桓說:“應該盡最大的可能爭取和平解放北平。如果黨中央決定定都北平,再把它打個稀巴爛,到時候連個住處都沒有。”

羅榮桓充滿自信地說:“我們要用槍杆子做後盾,逼着傅作義放下武器,走和平談判的道路。”

聶榮臻把力爭和平解放北平的想法向中央軍委彙報後,得到了毛澤東的高度讚揚。在解放北平的過程中,毛澤東還多次致電前線指揮部,要求他們一定要盡量保全北京大學等名勝古迹和文化教育機關。部隊指戰員也非常重視,還專門派出了兩名幹部深夜來到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的住所,請他在地圖上標註出重要文物和古建築的方位,防止被炮火摧毀。

在我強大的軍事、政治攻勢下,1949年1月30日,北平守軍長官傅作義宣布接受和平改編,北平和平解放,城內所有的名勝古迹都得到了保護。

1949年,毛主席列出多個城市,問王稼祥該在哪定都,王:定都北平 - 天天要聞

北平和平解放

1949年2月下旬,時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城市工作部部長的王稼祥抵達西柏坡,參加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王稼祥剛到西柏坡,就去看望毛澤東,毛澤東笑着遞給他一根香煙說:“今天,我用美國貨招待王主任,這是美國駱駝牌,陳毅同志送來的戰利品。美國人不遠萬里送到中國,蔣委員長又轉送給我們,盛情難卻呀!”

接着毛澤東把話題一轉:“好了,其他問題先不談了,今天我還有一件大事要向你討教。”

王稼祥趕緊問道:“不敢當,不知主席要談什麼事?”

毛澤東說:“歷朝歷代基本上把京城定在西安、開封、洛陽、南京、北平等地。我們就要勝利了,你看在哪裡建都最合適呢?中央雖有考慮,但還沒有最後定案,想聽你的意見。”

王稼祥首先從南京說起:“南京雖然自稱虎踞龍盤,地勢險要,但是只要翻開歷史就會知道,凡建都金陵的王朝,包括國民黨政府都是短命的。這樣講帶有歷史宿命論的色彩,我們當然不相信這一套。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南京離東南沿海太近,從當前的國際形勢看,這是它的很大缺陷。”

毛澤東讚許地點了點頭,又問:“西安怎麼樣?”

王稼祥說:“西安的缺陷是太偏西,現在不是秦漢隋唐時代了,今天中國經濟重心在沿海和江南,由此看西安也不合適。”

1949年,毛主席列出多個城市,問王稼祥該在哪定都,王:定都北平 - 天天要聞

王稼祥

毛澤東又說:“有人認為,曾經在古代做過國都的開封、洛陽應在考慮之列。”

王稼祥說:“如今中原地區經濟落後,而且這種局面不是短期內能夠改觀的,加之交通以及黃河的水患等問題,洛陽和開封也就失去了作為首都的地位。”

此時毛澤東終於發問:“那麼依你看,應在哪裡定都呢?”

王稼祥說:“我認為最理想的地點是北平。北平位於沿海地區,屬於經濟發達圈內,而且鄰近東北六省,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也便於發展工業。同時,它又鄰近蘇聯和蒙古,無戰爭之憂,雖然離海較近,但渤海是中國內海,有遼寧、山東兩個半島拱衛,從戰略上看也比較安全,一旦國際上有事,不至立即使京師震動。此外,北平作為首都已有700年的歷史,人民群眾在心理上也樂於接受。”

毛澤東聽後大喜,王稼祥的想法可以說和他不謀而合,這番話更加堅定了他定都北平的想法。

1949年3月5日至13日,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毛澤東在會上宣布:“我們希望四月或五月佔領南京,然後在北平召集政治協商會議,成立聯合政府,並定都北平。”自此定都北平已成為中央的決定,並告知了全黨。

1949年,毛主席列出多個城市,問王稼祥該在哪定都,王:定都北平 - 天天要聞

七屆二中全會舊址

毛澤東等中央領導進入北平後,葉劍英考慮到城裡的社情複雜,敵特還沒有完全肅清,治安條件還比較差,他認為中央暫時不宜進駐城內,而是住在城郊為好。經過挑選,他把中央機關的居住地安排在了北平西郊的香山。

北平城裡經過一段時間的清理和整修後,敵特人員基本被肅清,中南海也里里外外煥然一新,於是葉劍英打了一個報告,請黨中央和毛澤東遷入中南海。

葉劍英的報告得到了周恩來的高度讚賞,但毛澤東卻不肯搬。幾天以後,葉劍英只好親自來到香山,他對毛澤東說:“根據工作需要,準備請主席和其他領導同志到中南海工作、生活……”

毛澤東直接打斷了葉劍英的話:“我不喜歡中南海,這個地方我不去,為什麼非要把我關進紅牆大院內,與群眾隔開,我們不能學李自成!”

葉劍英見勸說無效,只好先回去,他走了以後,毛澤東又嚴肅地對周恩來說:“我不搬,我不做皇帝,這個葉劍英真固執。”

周恩來勸毛澤東說:“我們還是應該聽‘父母官’的意見。”

毛澤東卻堅持說:“我不聽,這是原則問題。”

1949年,毛主席列出多個城市,問王稼祥該在哪定都,王:定都北平 - 天天要聞

毛澤東在香山

但中央的領導同志都認為,中南海是開會和辦公的最佳場地,也很安全,四周的紅牆就是一道緊固無比的天然屏障。最後由政治局討論做出決議,少數服從多數,在眾多同志的反覆勸說和強烈要求下,毛澤東雖然不情願,但也只好接受了大家的建議,他開玩笑說:“聽人勸,吃飽飯,搬就搬吧!”

一旁的周恩來也笑着說:“主席不住進去,我們就不能高枕無憂嘛!”

1949年9月中旬,毛澤東終於從香山搬進了中南海豐澤園的菊香書屋

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中南海懷仁堂開幕,與會代表們經過討論,一致同意建都北平,但大家對於北平是否應該改名存在異議。張奚若說:“國都定在北平,大家不會有意見的,但既然南京已經不是國都了,有人提議南京要改名。”

另一位代表黃炎培說:“為了省事,我的意見是北平、南京都可不改。”

但毛澤東堅持說:“還是改一個字好,我認為北平應該改為北京。”

為什麼毛澤東堅持要把“北平”改為“北京”呢?因為自從明成祖朱棣在北平建都後,北平就被改稱北京,直到蔣介石把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北京才在1928年被改稱為北平。毛澤東堅持把北平改為北京,就是為了反映出共產黨與國民黨政權的根本區別。

9月27日,大會通過了國都問題的決議案:“全體一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都定於北平,自即日起改名北平為北京。”

10月1日,開國大典在北京舉行。北京,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正式成為了新中國的首都。

1949年,毛主席列出多個城市,問王稼祥該在哪定都,王:定都北平 - 天天要聞

開國大典


作者簡介:帝哥,一位90後上班族,專職寫作2年,已在各大自媒體平台發表多篇10萬+的爆文。如果你對自媒體、寫作、賺錢感興趣,想每個月都能靠下班時間做副業、兼職,可以搜索關注我的公眾號“帝哥說史”,一起探討一起進步。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為啥康熙剛死,雍正就把宜妃趕出了宮?百年後才知道原因 - 天天要聞

為啥康熙剛死,雍正就把宜妃趕出了宮?百年後才知道原因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文|徐 來編輯|徐 來《——【·前言·】——》雍正繼位當年,宜妃被驅逐出宮,表面看是禮制有失,實則是一場清算的
正部級藍天立,官宣落馬 - 天天要聞

正部級藍天立,官宣落馬

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5月16日消息,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政府主席藍天立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藍天立 資料圖公開資料顯示,藍天立出生於1962年10月,廣西河池人,198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0年2月參加工作。藍天立長期在廣西工作,曾任自治區科技廳副廳長、廳...
權力遊戲的犧牲品:10位金枝玉葉,為何淪為秦朝崩塌祭品? - 天天要聞

權力遊戲的犧牲品:10位金枝玉葉,為何淪為秦朝崩塌祭品?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來自權威資料,圖片源於網絡。若文章中涉及到版權,請和我們聯繫,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中觀點僅為個人看法,請理性閱讀!如有錯誤或不實之處,還請您諒解和指正,創作不易,感謝支持。前言公元前210年的深秋,咸陽宮九重宮闕內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