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對甘肅省退休職工蘇玉春來說,她這一輩子最難忘的事,就是1958年春節剛過完的那個冬季,當年二月,在一個普普通通的清晨,她與偉大領袖毛主席不期而遇。
毛主席邁着沉穩的腳步走進了蘇玉春所在的車間,他環視一周,眉宇間有些不悅,車間同事們都低着頭,大氣也不敢出。
只有蘇玉春在看到毛主席後,激動地大聲問候道:“毛主席好!”
沒想到她剛說完這句話,那邊車間主任就面帶慍色地斥責道:“蘇玉春,你在做什麼?快坐下!”
那麼,毛主席視察工廠時,工人們為什麼都不說話呢?車間主任為什麼要對蘇玉春動怒?
大人物的來訪
今年八十七歲的老人蘇玉春,至今還珍藏着早年間,毛主席和她的一張合影,當時毛主席受邀來到工廠視察。
作為工廠工人的蘇玉春幸運地得到了這張合照,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蘇玉春本來沒有這次機會,她本應該和其他工友一起休假。
因為當時蘇玉春還懷有身孕,醫生多次檢查後的結果都顯示,她的第一個孩子胎位不正,要早作打算,在廠里當會計的丈夫也勸她早點回家休息,但事情往往就是這麼湊巧。
事後,蘇玉春還感嘆道:“要不是這一次,說不定我一輩子都見不到毛主席”,並且她神奇般地發現,毛主席走後,困擾她幾個多月的胎兒胎位問題竟然也神奇般地得到了解決。
事情還得從1958年的二月份開始說起,當時工人們剛剛結束一個慵懶的休假期,回到了工作崗位上。
蘇玉春本來也應該在家裡休息待產,但她向來閑不住,便和丈夫一起回到了瀋陽機床電器廠上班。
領導們考慮到蘇玉春的身體狀況,決定將她由鉚床間調到大車間上班,大車間相對安靜些,位置也大,對胎兒影響較小。
此時,蘇玉春萬萬沒有想到,正是領導的無心之舉讓她見到了朝思暮想的偉大領袖毛主席。
1958年2月13日,瀋陽連續下了四天的鵝毛大雪,街道上堆積了厚厚的一層積雪,行人圍上了厚厚的圍巾,裹上了蓋到膝蓋的大衣,卻仍覺得冷。
他們不停地哈着氣,給凍得通紅的手取暖,蘇玉春和工人們踩着積雪來到了工廠里,此時外面的天剛剛擦亮,路邊昏黃的街燈還未來得及關閉。
蘇玉春和工友們接到主任通知,提前兩個小時來到廠里上工,因為車間主任特地交代他們,今天廠里有一項重要任務需要完成。
見人來得差不多了,車間主任點名過後,就站上了高台上拿着大喇叭宣布,今天廠里會來一個重要領導,所有工人都不許擅自離開工作崗位,保持工作狀態一直到領導視察結束。
說完後,車間主任皺緊了眉毛,再次強調道:“我再說一遍,所有人都不許擅自走動,不許擅自和領導搭話,聽明白了沒有?”
工人們面面相覷,他們也意識到了事件的嚴重性,齊聲應答道:“聽明白了。”
聽見工人的回答後,車間主任滿意地點了點頭,轉身出門去吩咐別的事情了,主任走後,原本安靜的車間霎時陷入了喧鬧中,大家都對這個神秘的領導產生了好奇。
平常過年過節時,工廠偶爾也會來一兩個領導來視察,但是這次視察明顯和之前幾次都不一樣,從車間主任的重視程度上,就可以看出該領導的重要性。
不過閑話歸閑話,工人們聊天的同時也不忘把手裡的工作做到位。
一個小時之後,一切準備就緒,工人們也早早地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崗位,開始了一天的工作,雖然不知道上級領導的真實身份,但是工人們的工作熱情並沒有因此而改變。
瀋陽的二月正是新年後第一個寒潮期,但在車間里,工人們熱火朝天的工作激情,卻讓整個機床廠都變得異常熱鬧。
蘇玉春的座位正對着車間的大門,她一抬頭就能看見站在門口迎接的主任,門口的動靜看到一清二楚。
蘇玉春難以抑制激動的心情,她一邊工作,一邊時不時地向門口那裡偷瞄幾眼,工友見狀捅了捅她的胳膊,讓她低頭專註工作。
上午8點15分,門口突然傳來了一陣喧鬧聲,蘇玉春趕忙放下手頭的工作,悄悄向門口望去,只見一群人簇擁着一個身材魁梧、身穿黑色大衣的人向車間里走來。
蘇玉春心下計較,這一定是主任口中的重要領導了,只是隔得有點遠,看不清領導的面部,於是她拍了拍身邊的同事,示意同事幫忙查看。
但是同事卻把頭埋得更低了,她不敢抬頭看,蘇玉春只好眯着眼睛仔細查看,領導也在這時邁步進入車間內。
蘇玉春此時終於看清了神秘領導的廬山真面目,她激動地說道:“領導是毛主席,毛主席來看我們了!”
工友見狀拉了拉她:“別瞎說,怎麼會是毛主席呢?”
蘇玉春是廠里的積極分子,思想先進,家裡常年懸掛着毛主席的畫像,所以她對自己的眼睛很自信,她絕不會看錯,神秘領導就是偉大領袖毛主席!
特殊的要求
工友此刻依舊在低頭做工,車間主任再三交代過,不準擅自行動,所以她也不敢抬頭驗證,只是又輕輕地拉了一下蘇玉春的衣角,示意她按照原定計劃繼續低頭做工。
整個車間里異常地安靜,只能聽見機器的轟鳴聲,毛主席走了一段距離,都沒有一個工人敢抬頭說話,這其實是有一些不符合常理的。
毛主席作為新中國的領袖,一直以來都非常尊重群眾的意見,待人和藹,所以走到哪裡就會給那裡的群眾帶去歡笑和希望。
可這個工廠卻有些特殊,工人們只顧着低頭忙自己的事情,甚至連回答毛主席問話時,也不敢抬頭。
毛主席也沒在意,步伐緩慢地向車間內走去,走到一個老機床工身邊時,毛主席俯下身子,親切地開口道:“老師傅,工作辛苦了,你們廠長在哪裡?”
可老機床工卻依舊按照車間主任之前叮囑的話,不敢抬頭,也不敢答話,只是低頭做工,毛主席環視了一圈,見車間里的十幾名工人都是如此。
也不打算繼續詢問了,邁步向里走去,蘇玉春看到這種情況,越發著急起來,這太沒禮貌了,毛主席千里迢迢趕來視察,怎麼平時積極的老師傅此刻反而怯弱了呢。
從毛主席走入車間那刻開始,蘇玉春的眼睛就沒有從毛主席身上離開過,這是她日思夜念的領袖毛主席,是全體中國人的偉大導師。
能親眼看到毛主席的風姿,她已經比大多數人幸運了。
在蘇玉春偷看毛主席的時候,毛主席也注意到了這個眼睛水靈靈的女孩子,他大跨步向著蘇玉春這裡走來。
蘇玉春看見主席離自己越來越近了,心臟激動地砰砰跳,看到毛主席在自己身邊停住了腳步,激動的蘇玉春騰地一下站起來,大聲問候道:“毛主席好!”
但還沒等主席回復,跟隨而來的領導卻低聲呵斥道:“蘇玉春,你在做什麼!快坐下!”。
毛主席自然也聽到了這個呵斥的聲音,他面露不悅地扭頭看了一眼,而後才又轉過身來,樂呵呵地回復道:“好,好!”
蘇玉春也跟着笑了起來,毛主席高興地伸出手來,要和蘇玉春握手,能和毛主席握手,這該有多大的福氣呀,蘇玉春這麼想着,激動的伸出手來,握住了主席那雙有力的大手。
此時蘇玉春因為激動,連手上的油污也忘記擦乾淨了,但毛主席並沒有絲毫嫌棄,對主席來說,勞動人民是最質樸,最勤勞的一類人。
他們是中國崛起的基礎,所以沾滿油污的雙手對主席來說,卻是最乾淨,最純粹的財富。
毛主席見蘇玉春挺着大肚子,示意她坐下,而後親切地詢問道:“你是什麼工人?做什麼工作喲?”
蘇玉春睜着大眼睛,看着毛主席答道:“我在給鉚工配料。”
此時,在蘇玉春身邊的工友聽到蘇玉春和毛主席的對話,都羨慕不已,但他們卻依舊不敢抬頭。
就連平日里嗓門大,做事大大咧咧的女工也不例外,反倒是平常話較少的蘇玉春大大方方的和主席聊起了天。
毛主席又和蘇玉春聊了幾句家常話,還關切地詢問蘇玉春的身體情況,這是一個領袖對人民群眾的關懷和體諒。
隨行的記者們都被這個溫馨場面所感動,紛紛拿出相片,見這一刻記錄了下來。
其中一張照片是從正面照的,畫面中的蘇玉春一邊工作,一邊回答毛主席的問話,而毛主席則低着頭,專心地看蘇玉春手中的配件。
時隔多年後,蘇玉春偶然間得到了這張相片,為了紀念這一刻,她將相片放大,裱在了相框里,並將其放置在家中最顯眼的地方。
蘇玉春時不時地就會盯着這張相片看很久,對她來說,這張相片不僅記錄下了這個溫情時刻,更是寄託了一個普通群眾對毛主席的思念。
永遠的紀念
毛主席走後,原本安靜的廠房突然間熱鬧了起來,工人們都圍了過來,詢問蘇玉春和毛主席交談的細節。
蘇玉春的臉上此刻也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勇敢回答毛主席的問話,這是她一生中做得最正確的決定。
工友們也圍着蘇玉春,問她毛主席的身材是不是很偉岸,毛主席的雙手是不是很有力量,蘇玉春也笑着一一解答了工友們的問題。
事後,瀋陽機電廠為了紀念毛主席視察的日子,特地將廠房名字改為了“瀋陽213機床電器廠”。
而蘇玉春和毛主席的合照,因為年代久遠,最終只剩下了一張,廠里為了紀念毛主席視察這件事,特地讓人去北京找到了這張照片。
並沖洗了七十多張,放大懸掛在機電廠的正中央,剩下的照片則分發給了機電廠的職工們,對他們來說,毛主席的到來給他們帶來了希望和力量。
毛主席是他們的精神導師,將指引他們做出正確抉擇,向著幸福前進。
1970年,瀋陽213機床電器廠因為經營需要,將分出一部分設備和員工到甘肅天水支援,當時大西北的建設遠遠比不上東三省,工業建設,經濟建設都有待提高。
但是蘇玉春卻沒有因此而退縮,她主動提出要遷往大西北,幫助西部進行工業建設,在蘇玉春看來,她是受過毛主席接見的人,應該將毛主席的精神傳遞下去。
所以她毅然決然地放棄在瀋陽的一切,和丈夫動身前往甘肅工作。
當時大西北的工廠因為剛落成,基礎設施還不完善,廠房的旁邊就是亂墳崗,極其荒涼,但是蘇玉春都咬牙挺過來了。
她願意為毛主席分憂解難,為祖國做貢獻。
1976年9月9日,對全體中國人來說,都是極其難忘的日子,這一天,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溘然長逝。
無數人在街頭、公社裡嚎啕大哭,精神領袖的逝去對中國人民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蘇玉春也不例外,聽到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後,蘇玉春傷心地哭暈了過去。
雖然和毛主席只見過短暫的一面,但是蘇玉春卻從毛主席那雙執掌乾坤的大手裡,獲得了克服困難的勇氣。
在大西北多少個不眠的夜晚里,蘇玉春都會想起毛主席和自己說過的話,每次回憶起毛主席那雙有力的大手,都會有一股暖流從蘇玉春的心中流過。
毛主席帶給她的力量,蘇玉春希望後代能夠一直傳承下去,這是一種榮譽,也是中國人民永遠的精神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