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這個小姑娘出生在黑龍江牡丹江,家裡兄弟姐妹6個,她排行老四。
因為家裡太窮,張玉鳳小學剛畢業就出去打工,學歷低,加上社會經驗不足,這樣的孩子無疑是社會最底層的。
然而就在她人生的低谷期,無意間看到牡丹江鐵路招收服務員,而且條件不高,走投無路的張玉鳳決定試試。
沒有想到,張玉鳳成為鐵路上的一個服務員後,遇到了改變她人生命運的一件事,她被選中去了中央首長的專列。
圖丨毛主席和秘書張玉鳳
對於常人而言,或許這僅僅是她的運氣,但鮮為人知的是,張玉鳳在工作中向來兢兢業業,踏踏實實。正是這份對工作的認真,她最後被調到毛澤東的身邊當生活秘書,她的命運也徹底改變。
毛主席在紙上寫了張玉鳳的名字
張玉鳳說,她小時候家裡窮,小學只讀到了5年級,當時她14歲,在社會上到處找工作,她去面試鐵道部服務員,也只是試試,沒有想到被錄取了。
那是她第一次坐火車來到北京,看到天安門廣場,她的心裡激動不已,調入中央首長的專列後,她多次聽同事說,要是能見到毛主席就好了。
雖然是給毛主席的專列當服務員,但是專列有12節車廂,想見到毛主席一面也並非易事,然而張玉鳳卻十分幸運。
那天毛主席在站台休息,正好就是張玉鳳值班的這個車廂,向來和藹的毛主席觀察到,車廂里一個服務員一直看着自己。
毛主席上車前就主動走上去問她:“你叫什麼名字呀?幾歲了。”
張玉鳳看到毛主席和自己說話,大腦一片空白,也不知道怎麼辦了,嚇得一句話不敢說。
陪着毛主席的汪東興同志看出了張玉鳳的緊張,便笑着說:“張玉鳳,毛主席問你話呢。”
張玉鳳趕緊結結巴巴地說:“報告主席,我叫張玉鳳。”
“張玉鳳,是哪三個字啊?”
張玉鳳顫抖地說:“弓長張,玉石的玉,鳳凰的鳳。”
毛主席笑着點點頭,向來對名字有研究的毛主席一直記着這個名字,甚至在閑暇時還把這個名字在紙上隨便寫着,這一幕正好被汪東興看到。
圖|前排右二張玉鳳
還沒有幾天,汪東興就決定把張玉鳳調在毛主席的車廂工作,汪東興說:“你願不願意到毛主席的車廂工作啊。”
機靈的張玉鳳說:“當然願意了,可以為毛主席服務,求之不得呢。”
就這樣,張玉鳳在毛主席的專列上,在毛主席的車廂里工作,一干就是8年,這8年間,她每次端茶倒水都小心翼翼,極少犯錯。
張玉鳳是個十分文靜的女孩,她舉止優雅,說話輕聲細語,而且在毛主席的專列上工作,也十分低調,從來不張揚。
她還寫得一手好字,毛主席曾勸誡她,要多看書,多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幾年間,張玉鳳不僅抽空就看書,而且還找了一個愛他的男人。
她的丈夫是鐵道部的一個處長,一米八的個頭,算是標準的男子漢。
她的工作踏實,得到了領導的看重,決定把她調入中南海。
1970年,在為毛主席選生活秘書的時候,考慮到要熟悉毛主席的生活,打算從專列上調一位服務員,工作認真的張玉鳳被領導一眼看中。
那年8月,列車長讓人通知張玉鳳收拾東西去中南海報告,他說:“根據組織要求,決定讓你去毛主席身邊當生活秘書,有沒有意見?”
張玉鳳得知要去中南海,嚇得雙腿一軟,說什麼也不去,領導說:“不用怕,毛主席不會批評大家的,你去了如果不適應再說。”
一天後,張玉鳳來到北京中南海,中央警衛團團長張耀祠和毛主席的保健醫生吳旭君接待了她,她這才發現,毛主席的身邊的工作人員有很多,這才安定下來。
當時毛主席已經77歲高齡,俗話說人過七十古來稀,毛主席參加完陳毅的追悼會後,因為受涼得了感冒,原本是個小病症,但他忘我地工作,導致病情加重。
張玉鳳在毛主席身邊工作久了,熟悉了毛主席的生活規律,吃飯的時候也從來不會催促毛主席,而是靜靜地等着毛主席。
尤其是1972年,毛主席身體越來越不好,不僅眼睛出了問題,腸胃也不好。
醫生建議毛主席做一次全面檢查,至少做一次心電圖,拍個x光片,但毛主席不願意,醫生又建議他服用一些人蔘提高抵抗力,他不相信那些花花草草,只能同意吃點抗生素。
周總理看不下去了,多次囑咐張玉鳳,甚至嚴厲地對她說,要讓毛主席按時吃飯。
張玉鳳委屈了,毛主席哪裡聽張玉鳳的呢,一次會見外賓,本來計劃是15分鐘,但是兩人聊了很多,一個小時多才結束。
張玉鳳擔心毛主席的身體,對客人的態度也不太友好,毛主席看出來了張玉鳳埋怨耽誤了吃飯時間,但還是批評了張玉鳳。
張玉鳳不知道哪裡來的勇氣,像是對待老父親一樣,頂撞幾句,不料毛主席大發脾氣:“你不高興就走。”
“好,我走,誰不讓我走,誰是小狗。”
張玉鳳一個人回到家生悶氣,好朋友孟錦雲託人去叫張玉鳳,說這邊忙不過來,還說很多事只有她能幹。
毛主席那時候身體不佳,和客人談話時,有些話語含糊不清,只有張玉鳳可以從口型和表情看出大概意思,這點其他人是很難辦到的。
半個月後,毛主席讓孟錦雲把張玉鳳叫了回來,張玉鳳很擔心,怕再被毛主席批評,不料毛主席說:“你這算是‘二進宮’了。”一句話把大家逗笑了。
圖丨張玉鳳(左一)、毛主席、吳旭君、周福明
毛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除了生活秘書,還有警衛員和衛士,還有保健醫生和廚師等,就算理髮也有專門的理髮師,大家各司其職,雖然只有十幾天,但張玉鳳十分後悔,她不敢再傷害這個和老父親一樣的毛主席了。
毛主席和張玉鳳約法三章
1974年10月,張玉鳳收到通知,說讓他擔任毛主席的機要秘書。
張玉鳳得知後馬上就拒絕了,她認為自己沒有好的出身和學歷,不敢當機要秘書,萬一出錯了怎麼辦。
為了謹慎再謹慎,張玉鳳打算問問毛主席的意思。
那段時間,毛主席到長沙視察,住進了省委九所,張玉鳳在彙報工作時說:“主席,在這些文件中,有一份是關於我的任命。”
毛主席看了她一眼說:“沒錯,那是我同意的。”
張玉鳳連忙說:“主席,這怎麼能行呢,我小學都沒有畢業,那些文件都十分重要,我可不敢去弄文字工作。”
毛主席瞪着張玉鳳,把張玉鳳嚇了一跳,彷彿在說:“我讓你學習這麼久文化知識,都白學了嗎?”
但毛主席沒有這麼嚴厲,而是耐心地說:“其實做我的秘書很簡單,我不需要你寫東西,只要收收發發就行了,重要的是要守紀律。”
張玉鳳好奇地說:“要這麼說的話,我可以干。”
毛主席爽朗地笑着說:“你可別覺得這個要求很簡單,這是很嚴格的,中央給我的文件,只有你能看,連汪東興和張耀祠都不能看,包括李敏,李訥等,都不能看。”
張玉鳳聽到這些傻眼了,這個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隨後毛主席又舉例子說:“以前我有個衛士,讓他給總理打電話,回來後他可神奇了,我不喜歡這種張揚的。”
經過毛主席的耐心勸導,張玉鳳終於答應當毛主席的機要秘書了,毛主席還囑咐她,除了這約法三章,還要工作謹慎,每天多學習,多看報紙。
從第一次上崗,到毛主席逝世,張玉鳳雖然擔任機要秘書,時間不長,但受益匪淺,對她影響最大的就是毛主席的學習精神。
張玉鳳曾回憶說:“我1974年正式成為毛主席的機要秘書,到毛主席身邊工作,對我來說,既是最大的榮幸,也是非常艱苦的。”
1975年夏,毛主席患上了白內障,醫生經過討論,決定給毛主席做手術。
治病期間,毛主席幾乎雙眼失明,但他又想看書,張玉鳳便擔任了給毛主席讀報的工作。
圖|電影中的毛主席與張玉鳳
她說:
毛主席習慣於卧床辦公,為了他卧床閱覽東西,特意給他配了三副眼鏡,其中有兩副眼鏡只有一條腿。當老人家向左側躺着看東西時,就戴沒有左腿的眼鏡。毛主席酷愛讀書,患眼疾,對愛讀書的老人來說,是很痛苦的。從那時起,我又承擔起給主席讀書、讀文件的任務。
毛主席從小深受四書五經的影響,張玉鳳便給毛主席讀古詩,讀古書,毛主席博聞強記,有時候張玉鳳剛說了一句,毛主席就把後面的詩句背下來了。
這是張玉鳳最佩服毛主席的地方,她依稀記得,一次毛主席讓她拿來《枯樹賦》讀一讀。
這是南北朝時期文學家庾信的作品,描寫的就是思鄉之情,不料毛主席剛聽張玉鳳說完一句,便滔滔不絕地把整首詩給背下來了。
當時給毛主席治療眼睛的醫生叫唐由之,毛主席問:“你叫什麼呀?”
唐由之說:“我叫唐由之。”
毛主席笑着說:“你爸爸給你起名的時候,一定讀過魯迅的詩句,花開花落兩由之。”
原來毛主席說的是魯迅先生寫的《悼楊銓》,其中有兩句就是“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為此,還專門把全詩默寫了出來,送給了唐醫生。
這讓唐醫生震驚不已,毛主席一生博覽群書,他的這種記憶力不是一般人可以有的,兩個字就可以想到一首詩。
圖丨張玉鳳(右二)
在生命最後一刻,堅持閱讀
1975年8月,毛主席和張玉鳳等人一起看了香港電影《雲中落繡鞋》,當時身體還不錯。
故事說的是兩個男人都去救一個落在井裡的姑娘,誰要是救上來就可以娶回家。兩個人商量,一個人坐着筐子下去救,一個人在外面拉上來。
但是上面這個人等姑娘救上來後,把井蓋蓋住了,帶着姑娘結婚去了,井下的人無力回天了。
張玉鳳說,井上的人太壞了。毛主席卻擺擺手說:“你只看到上面的人壞,可是井下那個青年更值得批評,他想問題太簡單了,他早就應該想到井上的人用這一招。還是井上的人聰明。”
毛主席雖然82歲高齡,但是看待問題卻如此犀利,甚至從另一個角度闡述觀點,讓張玉鳳受益終生。
圖丨孟錦雲
1975年10月1日,毛主席曾對工作人員說:“或許這是我最後一個國慶節了。”
毛主席身體情況他自己知道,12月26日是他的生活,朝鮮的金日成和阿爾巴尼亞的霍查都派人送來了禮物。
那天毛主席坐在沙發上,張玉鳳不時地攙扶着毛主席起來走走。
孟錦雲說:“主席,今天是您的生日,按照我們老家的習俗,孩子要給老人磕頭的。”
毛主席聽後笑了:“我看不敢當,承受不起呢。”
孟錦雲鄭重其事地給毛主席磕三個頭,毛主席想站起來回敬,但他身體站起來十分吃力,便回憶着說:“我小時候,跟着父親經常去廟裡燒香拜佛,我給大佛磕頭,是希望他保佑我,你們今天給我磕頭,也是希望我保佑你們呢吧。”
一句話把大家逗笑了,他雖然已經82歲高齡,但和大家說起話來,依然那麼和藹那麼慈祥。
圖|張玉鳳
然後張玉鳳沒有想到,還不到一年,毛主席的病情越來越嚴重,尤其是唐山大地震發生時。
張玉鳳依然記得,地震發生那天,北京有強烈震感,大家擔心房頂上的東西掉下來砸到毛主席,便用床單遮在他的身上。
地震後三天,毛主席緊急把華國鋒叫到身邊,他擔心災區人民,讓華國鋒趕緊去唐山看望群眾。
毛主席問:“唐山市民都安頓好了沒有?北京市民怎麼樣了?安置好了沒有?”
華國鋒受毛主席的囑託,親自奔赴唐山慰問群眾,與此同時,大家為了安全,把毛主席轉移到了有防震設備的房子里,沒有想到,還沒有一個月,毛主席便與世長辭了。期間毛主席和張玉鳳每次說話都會提到:“我去世後,每年都要到我墳上看看我。”
張玉鳳日後回憶說:“9月5日那天,毛主席第三次心臟病發作,他看到葉劍英和李先念同志都來了,便和他們一一握手。”
幾天後,毛主席病情加重,但張玉鳳還是把床邊的幾本書念了又念,讓張玉鳳永遠忘不掉的是9月8日那天。
毛主席問張玉鳳要一本書,要讀一讀,張玉鳳不敢再勸說毛主席,便用支架把書支起來,隨着毛主席的眼神,張玉鳳記住讀到了哪裡。
1976年9月8日(毛主席護理記錄)
0時0分,體溫36.9攝氏度……閱讀14秒。
0時50分,閱讀15秒。
5時10分,閱讀7秒。
……
14時35分,閱讀23秒。
16時37分,閱讀30秒。(這是毛主席最後一次看文件)
從當年的護理記錄來看,毛主席在這一共讀書看文件2個小時50分鐘,要知道,這是在他老人家插着氧氣管,胸部裝有心電圖導線的情況下閱讀的。
或許對於我們來說,在生命最後的日子裡再去看書閱讀,似乎沒有太大的意義了,但毛主席熱愛閱讀,即便是在死神面前,也依然波瀾不驚。
在彌留之際,毛主席想要說什麼,還是什麼都沒有說出來,9月9日零點10分,偉大的領袖毛主席逝世,享年83歲。
張玉鳳說,她十分後悔,當時沒有提前給毛主席做一套新衣服,哪怕是瞞着毛主席做一件呢。最後還是把毛主席穿過的舊衣服用酒精擦了擦,讓他老人家穿着舊衣服走了。
毛主席逝世後,張玉鳳一個人在家悲痛了很久,甚至好多年沒有從悲傷中走出來。
她永遠不會忘記,毛主席曾贈給她幾句話,那是《史記·汲鄭列傳》的三句話:“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因為她的身份,很多涉及毛主席的活動都邀請她出席,她沒有拒絕,而是和一些老同事一起出席,不為別的,只是為了懷念毛主席。
一次在參觀紀念館的時候,無意間看到了牆上貼的一幅老照片,她猛然想起來,那是1960年毛主席和專列的服務員拍的。
她激動地指着照片說:“這個就是我。”
她看着毛主席那慈祥的樣子,再一次陷入了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