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教授,鐵軍先生,人大學究。年少停學,下鄉務農,滿腿泥濘,始知艱辛。後復學,高中學府。八零年代,遊學東歐,遇亂,後返鄉。中年苦修,終有所成。年老,復思鄉農,屢次建言,有所成,亦被人所惡。
今有名伶數人,責溫不才,亂言也,攻訐之。
溫教授的大體主張有以下3點。
第一個,溫教授表示,“這個自主性和國家經濟主權的形成、維護高度相關,如果這個經濟體不是我國自主的,而是外國介入形成的,那它當然要形成它的收益服務于海外的利益集團。”
第二個,溫教授認為,“相對於全球化來講,在地性已經變成一種國際性的潮流,全球都應該追求它的在地性,在地性包括對資源的開發,如何讓這個開發的收益反哺本地,讓資源的開發變成本地的可持續等等,自主性和在地性是與維護主權相關的。”
第三個,溫教授說,“因為是人民的,所以人民性有一個很重要的財產關係上的特徵,就是全民所有制。人民對這些全民所有制的企業仍然擁有從財產關係到分配關係的基本權利,這些權利怎麼體現是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重要內涵。”
另外,溫教授作為一名三農專家,多次對農村、農民和農業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也做了一些調查研究,解決了一些問題,也有很多問題解決不了,力不從心。
溫教授的3個主要觀點,專業性太強,涉及宏觀經濟、市場經濟等較大議題,不好解讀。但筆者出身農村,對溫教授所言的三農問題,深以為然。
作為一個專家,溫教授有發表自己看法的權利,其他人也有批評的權利,這無可厚非。但如果對溫教授進行人身攻擊,那就非君子所為,實乃“潑婦罵街”。
第一個,你可以不認同溫教授的觀點,也可以指出其錯誤,這有利於大家水平的提高,本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事。但如果你把別人定義為“邪惡”的話,那就不是學術交流了,那是惡意為之。
第二個,一眾名伶同一時間、同一問題對同一人發起人身攻擊,你要說背後沒有人指使、沒有人花錢僱傭,那隻能是自欺欺人。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第三個,溫教授的觀點解決了一些問題,也有沒能解決的。沒有人能解決所有問題,這無可厚非。那請問這些名伶,你能解決這些問題嗎?估計,你也不能。別人沒能解決的問題,你就罵人家,那你自己也不能解決問題,你怎麼不罵自己呢?。
第四個,這些罵人的名伶的老底被很多網友給扒拉出來了,比如某位房地產專家,成功地讓知名房地產企業成了“大暴雷”,還有整天臉紅脖子粗的罵人的“王冬梅”,感覺只要給錢,他能罵一天不待停的。
借用某位名伶的話,“首先還是做個人吧”。連最起碼的素質都沒有,當今社會需要的是講理,你沒理也沒有權利罵人。
最後總結一句,溫教授曾經被美國的特朗普政府列入個人制裁名單,這說明溫教授的觀點對敵人還是很有殺傷力的,否則它們也不會成群的汪汪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