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把魏忠賢一殺,為何大明就垮台了?王承恩說了一句很中肯的話

2022年09月29日05:26:22 歷史 1293

忠賢本市井無賴,中年凈身,縱入內地,初猶謬為小忠、小信以幸恩,繼乃敢為大奸、大惡以亂政。——楊漣

眾所周知,在明朝的歷史上奸臣宦官很多,而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九千歲魏忠賢。巔峰時期的魏忠賢把持朝政、陷害忠良,甚至連朱由檢都不得不給足顏面。


崇禎把魏忠賢一殺,為何大明就垮台了?王承恩說了一句很中肯的話 - 天天要聞


或許也是因為如此吧,崇禎皇帝一上位就下令將他驅逐,而後在半路上將其逼死,魏忠賢以上吊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魏忠賢死後,崇禎皇帝開始兢兢業業地治國,想要中興大明王朝的輝煌。

可惜的是,他不僅沒有使得大明朝中興,反而還讓天下變得更加混亂,以至於在公元1644年被李自成攻破北京城,他在煤山選擇了與魏忠賢同樣的方式自殺。

臨死前,崇禎皇帝大呼“諸臣誤朕也”,也就在此時他身邊的太監王承恩回應“忠賢在何至於此”。為何王承恩會說這樣的話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其中的故事。

魏忠賢的發展史

公元1568年魏忠賢出生於河北,從小他就是一個市井無賴,而且還喜歡賭博。可惜的是,賭徒賭徒十賭九輸,賭運不佳的魏忠賢常常受到凌辱,還欠了一屁股的債。

崇禎把魏忠賢一殺,為何大明就垮台了?王承恩說了一句很中肯的話 - 天天要聞

實在是沒有出路了,他便自己給自己凈身入宮,當時剛好是萬曆年間。入宮之後魏忠賢遇到了三位貴人,第一位便是司禮太監孫暹,得益於他的幫助在甲子庫辦事,憑藉這個差事撈了不少錢。

第二位便是太子宮太監王安,俗話說得好“有錢能使鬼推磨”,魏忠賢經常給王安送禮兩人私交甚好,通過他魏忠賢搭上了“客氏”這一條線。

客氏從身份上來說並不顯眼,他只是皇子朱由校的一個奶媽,但後來一件又一件事情的發生,使得這個奶媽的地位直線上升,魏忠賢也坐上了這一輛快車。

明光宗朱常洛只做了一個月的皇帝便去世了,皇長子朱由校自然就成為繼承人,為了大局着想大臣左光斗、楊漣等人將妃子李氏強行從朱由校的身邊驅逐。


崇禎把魏忠賢一殺,為何大明就垮台了?王承恩說了一句很中肯的話 - 天天要聞


以至於朱由校對文武百官開始反感,遂將這份“依賴感”轉移到了客氏的身上,天啟皇帝繼位後客氏被封為奉聖夫人,魏忠賢也成為了皇帝身邊的司禮監秉筆太監,

天啟皇帝被稱之為“木匠皇帝”,他不喜歡管理朝政,每天只喜歡做一些木匠活計,魏忠賢投其所好漸漸把朝堂政權掌控在了自己的手裡,開始了他的傳奇人生路。

那些年裡,魏忠賢先後剷除了許多對自己不利的人,與東林黨的鬥爭也從來沒有停止過,但他是天子近臣,正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以至於在每次的鬥爭中總能取得勝利。

隨着時間的推移,天啟皇帝執政末期魏忠賢已經是“趙高第二”,文武百官無人敢違背其意願,就連還未當皇帝的朱由檢都不得不屈服於他的威懾之下。

崇禎把魏忠賢一殺,為何大明就垮台了?王承恩說了一句很中肯的話 - 天天要聞


天啟7年,朱由校因病去世,他的弟弟朱由檢即位。起初魏忠賢還想要控制崇禎皇帝,但最後卻沒有得逞,新皇繼位三把火,崇禎皇帝的第一把火就是燒了魏忠賢。

同年10月,崇禎皇帝的桌子上出現了彈劾魏忠賢的奏摺,藉助這個機會他先是免去魏忠賢身上的職位,隨後又將其驅逐出北京城區鳳陽守祖陵。

這一次試探性的行動沒有引起騷亂,朱由檢乾脆就不裝了,直接命令錦衣衛擒拿魏忠賢將其治罪。得知消息的魏忠賢自知難逃一死,他不想臨死前再受罪,於是在去鳳陽的路上選擇了上吊自殺。

崇禎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剷除魏忠賢等閹黨之後,崇禎皇帝開始放開手腳辦大事,他打着“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口號招攬人心,想要中興大明、振興大明,可是他想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可士大夫卻不願與崇禎皇帝在一條船上。

崇禎把魏忠賢一殺,為何大明就垮台了?王承恩說了一句很中肯的話 - 天天要聞

崇禎年間被後人譽為是“小冰河期”,這一時期北方大旱、赤地千里,這種現象從崇禎一年持續到了十四年,史書記載:“南北俱大荒……死人棄孩,盈河塞路。”

劫難也不止於此,崇禎十三年之後各種疫病在明朝大肆流行,史書記載:“京師瘟疫大作,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戶丁盡絕,無人收斂者。”

對於此事崇禎皇帝是如何治理的呢?明朝時期資本主義萌芽在南方開始出現,南方的工商業稅收一直佔據萬曆、天啟年間的財政收入的大頭,可崇禎皇帝執政後卻將它免除了。

原因很簡單,南方很多的工商業都是東林黨人的利益來源,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他們乾脆就向崇禎皇帝上書:“商人都是窮人,朝廷為何要與民爭利呢?”


崇禎把魏忠賢一殺,為何大明就垮台了?王承恩說了一句很中肯的話 - 天天要聞


崇禎皇帝一聽是這個道理,大筆一揮便免除了商業稅,結果大明朝廷的財政收入一年不如一年,再加上天災不斷財政赤字更加嚴重,這一部分虧空只能落到老百姓的頭上。

原本崇禎皇帝想着“苦吾民一年”,結果卻苦了整整十七年,老百姓在這樣的壓迫下不斷起義,張獻忠、李自成就是於此時崛起的,成為了明朝的心腹大患。

曾幾何時,崇禎皇帝想要再度恢復南方的商業稅,可東林黨一致對外此事不了了之,無奈之下又加重老百姓的稅收,使得農民起義的影響不斷惡化。

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農民起義大軍不斷向北京城進發,最終將大明京師包圍。當時,北京城內因為災荒、鼠疫軍民早已疲憊不堪,根本就無力抵抗李自成的大軍。


崇禎把魏忠賢一殺,為何大明就垮台了?王承恩說了一句很中肯的話 - 天天要聞


崇禎皇帝還想向文武百官募捐一些錢財來平叛,結果大臣全部向他哭窮,無論如何都不肯捐錢。幾天之後,北京城被李自成大軍攻破,崇禎皇帝於絕望中來到煤山上並上吊自盡。

臨終前看着烽火狼煙的都城北京,崇禎皇帝說了一句話:“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

貼身太監王承恩剛好就在崇禎皇帝身邊,聽到皇帝這麼說他默默地回了一句“若忠賢在何至於此”,隨後也選擇了上吊跟着崇禎皇帝一起去了。

從王承恩的死前的話中不難發現,他似乎很看好魏忠賢,若是魏忠賢還活着崇禎皇帝也不會被逼入絕境。那麼,他為何會這麼說呢?魏忠賢又做了哪些事情呢?


崇禎把魏忠賢一殺,為何大明就垮台了?王承恩說了一句很中肯的話 - 天天要聞


那些年魏忠賢做了什麼事?

封建王朝時期農業稅是朝廷重要的收入來源,明朝時期有一項制度“不向文人收稅”,也就是說當官的人所種的土地不用交稅,這一部分稅收自然就壓在了普通百姓身上。

長此以往這樣的現象自然不利於朝廷的穩定,大約在隆慶年間朝廷放開了海洋貿易,明朝閉關鎖國的時代結束,在資本主義萌芽的背景下,明朝的海洋貿易不斷增多,這一部分稅收可是一塊大蛋糕。

不過,這一塊蛋糕雖然很大,但想要收稅卻很難,因為東南沿海許多的海洋貿易商人都與官員有勾結,一旦朝廷收取商業稅,大臣們們就會聯名抵制,說什麼不能與民爭利。

或許是天啟皇帝對於此事也很煩心吧,他乾脆就不管了,統統都交給了貼身太監魏忠賢。皇帝或許會在乎面子,不願意和文官集團發生衝突,魏忠賢卻不按套路出牌。


崇禎把魏忠賢一殺,為何大明就垮台了?王承恩說了一句很中肯的話 - 天天要聞


代行皇權時絲毫不在乎文官的阻撓,他開始向東南沿海的貿易徵收商業稅,如上述所言這可是一塊大蛋糕,超高的商業稅收大大環節了明朝的財政壓力,更緩解了老百姓的壓力。

如此一來便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天啟年間雖然有魏忠賢這個“奸臣”,但民間卻鮮有造反的事情發生,崇禎年間雖然沒有魏忠賢,可老百姓造反事件層出不強,歸根究底都是沒錢惹的禍。

說完了這一點咱們再來看看下一個有趣的事情!天啟時期後金的軍事力量雖然強大,但八旗軍很難攻破關錦防線,更難在關寧鐵騎的手裡討到便宜。

甚至於努爾哈赤攻打寧遠城時,還被明軍的大炮擊中而亡,這時期的關錦防線穩如磐石,有意思的是關寧鐵騎能夠成立,也與魏忠賢徵收上來的商業稅有關,畢竟有錢才能打造更好的裝備。


崇禎把魏忠賢一殺,為何大明就垮台了?王承恩說了一句很中肯的話 - 天天要聞


再來看看崇禎時期的軍事力量,如果說文武百官給百姓增加農業稅屬於財政“開源”,那麼他們還有一項“節流”的措施,那就是裁撤一些驛站的兵丁。

原本大明朝的軍事力量就已經不足了,為了節約錢財還不斷裁軍,結果這些被裁撤的兵丁失去了收入來源,無奈之下就加入了起義大軍,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總的來說,魏忠賢雖然劣跡斑斑,罪行也罄竹難書,歷史對他的評價基本都是負面的,但不得不承認在為明朝財政“搞錢”這一方面,他敢與和東林黨人掰手腕。

假如說崇禎不殺魏忠賢,繼續讓其與東林黨人相互制衡,或許明末百姓的稅收壓力也不會那麼大,更不會走投無路從而造反,驛站兵丁也不會被裁撤,李自成、張獻忠更難崛起(兩人也是被裁撤的驛站兵丁)。

如來來看,王承恩臨死前所說的那句話有一定的道理,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2025年清明假期陝西消費市場購銷兩旺 - 天天要聞

2025年清明假期陝西消費市場購銷兩旺

4月7日,記者從陝西省商務廳獲悉,2025年清明假期陝西消費市場購銷兩旺,商品零售和餐飲消費穩步增長,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充足,運行平穩。根據商務部市場監測數據顯示,全省570家零售、餐飲樣本企業銷售額4.74億元、同比增長7.48%。零售企業商品零售額4.49億元、同比增長7.77%。20大類商品中15大類實現正增長,家電、汽車...
黃種人,西方的野蠻遊戲下的洗腦稱呼? - 天天要聞

黃種人,西方的野蠻遊戲下的洗腦稱呼?

白種人乾的事多半很齷齪,黃總人乾的事總以道理為先。當我說這話,你可能不會質疑,為何我說黃種人,你也會想到自己。所以,為什麼會有黃種人這種說法,為什麼中國人還不生氣?為什麼很多中國人看起來比很多白人更白,但白人們卻依然稱呼我們為黃種人?
國家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被查,毫無底線,決不輕饒! - 天天要聞

國家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被查,毫無底線,決不輕饒!

紀委同志對貪污行為的每一次精準打擊,都如同一聲振聾發聵的警鐘,讓心存僥倖者膽戰心驚。這是向全領域昭告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任何妄圖通過貪污中飽私囊的行徑,都躲不過正義的制裁。在全力營造的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里,貪污分子毫無立足之地,必將被正義的
【春秋076】齊桓公老年痴呆寵信奸佞,自己慘死國家隨之大崩盤 - 天天要聞

【春秋076】齊桓公老年痴呆寵信奸佞,自己慘死國家隨之大崩盤

齊國嚴重內亂,在一年前就有徵兆,而且這個徵兆咱們後世的人根本看不懂。魯僖公16年春,即前644年天降隕石,有五顆隕星落在宋國。又有六隻水鳥,飛過宋國都城遇到大風,在空中倒行,宋人認為是異象。王室的內史聘問宋國,宋襄公問內史,我們國家的異象是
一個女人最好的精神長相,不是出眾的顏值,而是這3個字 - 天天要聞

一個女人最好的精神長相,不是出眾的顏值,而是這3個字

《人生得遇蘇東坡》【中】 意公子 著有網友說,在他人生最低谷時,是蘇軾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治癒了他。還有人說,是“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將他從極度悲傷的情緒中拉了出來。然而,沒有人天生就擁有這種恬淡的處世態度。
《慶余年》大結局是不是最好的結局? - 天天要聞

《慶余年》大結局是不是最好的結局?

《慶余年》的大結局是否真的稱得上最佳?最近,我又重拾《慶余年》,還讀了一部以唐玄宗與安史之亂為背景的網文,越讀越覺得,《慶余年》的大結局,堪稱最佳!在《慶余年》的世界裡,太后、皇后、公主、慶帝、太子、二皇子、秦老將軍、陳萍萍這些慶國高層人物
1966年的中國:解放軍戰士把毛主席像送給一位貧農 - 天天要聞

1966年的中國:解放軍戰士把毛主席像送給一位貧農

看歷史老照片,品百年滄桑巨變。大家好,我是歷史君,一個搜集整理老照片的博主。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組拍攝於1966年的老照片。從這些老照片上,我們能看到當時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下面,一起來看看吧!1966年,解放軍戰士把毛主席像送給一位貧農。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