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9月22日 · 四大米市之九江米市興衰錄

2022年09月29日02:47:33 歷史 1084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9月22日 · 四大米市之九江米市興衰錄 - 天天要聞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9月22日 · 四大米市之九江米市興衰錄 - 天天要聞

2011年9月22日,大中路上茶市米市雕塑群主體完工。

地點:

潯陽區

類別:

商業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9月22日 · 四大米市之九江米市興衰錄 - 天天要聞

大中路上的茶市米市雕塑 筆者攝於 2022 年 1 月

2011 年 9 月 22 日消息:近日,大中路(西段)升級改造項目中的茶市米市雕塑群主體部分已經安裝驗收完畢。

記者了解到,茶市米市雕塑群位於大中路與交通路交匯處,由中央美院雕塑系設計和創作,採用中國傳統長卷式繪畫的表現形式,人物場景以長線狀橫向展開,以一個明清風格的石牌坊為中心,一側表現茶市文化場景,另一側表現為米市文化場景,兩組雕塑互為依託、互為背景。以清末民初九江商業文化的鼎盛時期為歷史背景,構成一個場面宏大、繁華熱鬧的歷史文化場景。

資料來源:中國園林資材網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9月22日 · 四大米市之九江米市興衰錄 - 天天要聞

九江曾為中國的四大米市和三大茶市之一,是長江中下游的重要商埠。本篇說說九江米市的故事,九江茶市將在下個月講述。

中國四大米市是清末到民國期間四個最重要的大米貿易的城市,由於都地處江南,因此也被稱為“江南四大米市”,它們分別是:安徽蕪湖、江蘇無錫、江西九江、湖南長沙。這四座米市,正是長江中下游的四個產糧大省的重要商埠。敏銳的讀者會發現,這其中沒有湖北,而湖北也是產糧大省。常言道:湖廣熟,天下足。湖廣即是湖南和湖北。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9月22日 · 四大米市之九江米市興衰錄 - 天天要聞

申報》1937 年 1 月 19 日

這是因為,所謂的四大米市是個虛指,亦有三大米市和五大米市之說,且隨着年代的改變而變化。被列入米市的城市除了上面四個,還有湖北的沙市、安徽的安慶和江西的南昌等。從上圖可見,在 1937 年的一份報道中,南昌仍是四大米市之一,九江並不在其中。

很多介紹九江米市的文章,經常會從古代開始講起,彷彿它一直是中國重要的糧食交易市場,實則不然。不僅“湖廣熟,天下足”,而是“湖廣江西熟,方有天下足”,江西一直是中國南方稻米的主產地,歷史上江西稻米的主要輸出碼頭,是地處贛江下游的省會南昌。這是因為江西的主要稻米產區是贛江區、錦江區、袁江區、撫河區、修水區等五大河流域,其中贛江沿岸的產量最大。

下圖是 1933 年和 1934 年江西各區稻穀產量,其中的江湖區包括九江、瑞昌湖口彭澤都昌星子六個縣,可以看出這一區域的稻穀產量最低,甚至不足修水流域一半。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9月22日 · 四大米市之九江米市興衰錄 - 天天要聞

《中國四大米市興衰之研究》郭洪業

據光緒十八年(1892 年)《申報》的“九江米市”一文介紹:“九江向非產米之區,全賴各地商賈轉販而來”。九江地區人口稠密,耕地面積有限,所產稻米甚至都不夠本地食用。因此民國以前九江米市交易,僅為了滿足本市消費。

重大的改變發生在清末九江開埠,英、美、日等國洋行紛紛在九江設立輪船公司,修建碼頭,使九江的對外貿易條件迅速改善。民國初年南潯鐵路通車,九江成為江西水陸交通第一重鎮,全省物資的集散地。江西省原本匯聚到南昌市場的稻米開始通過火車轉運到九江,到了二十年代,江西出口的稻米 80%經九江運出。九江也一躍成為中國最大的米市之一(排名第三),從南昌手中拿來了四大米市的稱號。

在《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5月7日 · 裝不盡的吳城》一文中,筆者解釋過九江興起與南昌衰落的原因。從南昌、吳城走水運,比鐵路運輸便宜很多。然而,清政府雖然向外國開放了幾個沿江港口,但不允許外國船隻進入長江支流,因此運載力更大的外國鐵殼船進不了鄱陽湖,中國木質民船不僅運載量小,而且穿越鄱陽湖時風險較大。即便用民船將物資運出鄱陽湖,也要送到九江港做交易,這麼算起來還是鐵路運輸的性價比更高。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9月22日 · 四大米市之九江米市興衰錄 - 天天要聞

九江元順昌米庄錢票 圖源:潯陽商貿

九江米市最大的特點是報關和轉運。前者是因為九江是四大米市中唯一的租界城市,有長江流域上重要的九江海關,九江內外貿易機構多,且業務成熟。轉運是因為九江米市是典型的載運型市場,而非集散市場,它的功能是將江西的稻米集中後轉運到外省。九江本地的大米加工能力很差,沒有幾間機械化碾米廠。南昌雖然丟掉了對外輸出的市場,但稻米加工能力仍居全省之首。因此我們可以看出這條清晰的大米輸出線路:江西的稻穀大多先集中到南昌加工成為大米,再轉運到九江,從九江碼頭裝船運往省外。

九江稻米的主要輸出到武漢和上海,據《江西經濟旬刊》 1937 年第 9 卷記載:“上海每年約納江西米輸出總量 70%,漢口約納 26%,廣州約納 2%,天津約納 1%。”

除了九江市區外,鄱陽湖周邊還有吳城(永修)、塗家埠(今永修縣城)、湖口三個城鎮輸出稻米。靠近九江的湖北黃梅、廣濟,以及安徽的太湖、宿松出產的稻米也都流入到九江,這也是九江米市興隆的一個重要原因。

九江米市在極盛時從業者近千人,有糧行米店 130 多家,按店主籍貫分為廣東幫、南昌幫、本地幫。廣東幫主要做外貿和廣東生意;南昌幫資本較大,在南昌設有收購點;本地幫多為銷米店,做當地的小生意。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9月22日 · 四大米市之九江米市興衰錄 - 天天要聞

九江永安米庄錢票 圖源:潯陽商貿

三十年代中期是四大米市的鼎盛期,也是其衰落的起點,四大米市走下坡路最嚴重的是九江。九江米市的垮塌是幾個原因造成的:其一,30 年代的幾次“剿匪”,基本上毀掉了江西的經濟,本省農業生產受到巨大打擊,1930 年到 1935 年,九江關輸出稻米僅有之前的幾分之一,直到第五次反圍剿結束後的 1936 年,九江關的稻米輸出才完全恢復到二十年代水平,甚至還有較大增長。其二是 1927 年九江租界被收回後,報關業務優勢不再,且因為稅收過重,很多米商為了逃避重稅,想辦法將米私運出境。其三是進口洋米(東南亞大米)的大舉進入,沉重打擊了本土的大米市場。

給四大米市帶來毀滅性打擊的是抗日戰爭。1937 年全面抗戰爆發,四大米市中的無錫蕪湖在開戰不久就落入敵手。1938 年武漢會戰,將九江打得殘破不堪。之後的幾次長沙會戰,長沙幾乎成了一片廢墟。四大米市完全喪夫了米穀集散的基本功用,市場被完全割裂,僅能進行區域交易,或成為敵偽徵用物資的集散場地。

令四大米市再也沒有存在價值的是 1952 年,國家實行糧食統購統銷政策,取消了糧食自由貿易政策。至此,四大米市完全退出了歷史舞台。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9月22日 · 四大米市之九江米市興衰錄 - 天天要聞

1990 年,九江糧食批發市場開業 攝影:蔡少敏

1979 年 12 月,九江米市正式恢復。1990 年,九江建成糧食批發市場。長久以來,一直有恢復九江米市昔日榮光的呼聲。然而,與一百多年前相比,商業模式和交通物流已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今天的中國,還會再出現幾大米市么?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9月22日 · 四大米市之九江米市興衰錄 - 天天要聞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是介紹本地歷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選取有明確史料記載的發生在當日或當月的一個事件,配以相關的照片、新聞圖片和文獻書籍等影像資料,並對事件緣由及產生的影響作出適當的評述。由於筆者水平有限,資料殘缺,必有謬誤及取捨失當之處,誠請批評指正。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一個女人最好的精神長相,不是出眾的顏值,而是這3個字 - 天天要聞

一個女人最好的精神長相,不是出眾的顏值,而是這3個字

《人生得遇蘇東坡》【中】 意公子 著有網友說,在他人生最低谷時,是蘇軾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治癒了他。還有人說,是“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將他從極度悲傷的情緒中拉了出來。然而,沒有人天生就擁有這種恬淡的處世態度。
《慶余年》大結局是不是最好的結局? - 天天要聞

《慶余年》大結局是不是最好的結局?

《慶余年》的大結局是否真的稱得上最佳?最近,我又重拾《慶余年》,還讀了一部以唐玄宗與安史之亂為背景的網文,越讀越覺得,《慶余年》的大結局,堪稱最佳!在《慶余年》的世界裡,太后、皇后、公主、慶帝、太子、二皇子、秦老將軍、陳萍萍這些慶國高層人物
1966年的中國:解放軍戰士把毛主席像送給一位貧農 - 天天要聞

1966年的中國:解放軍戰士把毛主席像送給一位貧農

看歷史老照片,品百年滄桑巨變。大家好,我是歷史君,一個搜集整理老照片的博主。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組拍攝於1966年的老照片。從這些老照片上,我們能看到當時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下面,一起來看看吧!1966年,解放軍戰士把毛主席像送給一位貧農。19
人民心中永遠的豐碑——毛主席 - 天天要聞

人民心中永遠的豐碑——毛主席

導語:在華夏大地的歷史長河中,有一個名字如璀璨星辰,跨越時空,照亮了無數人的心靈,他就是毛澤東。直至今日,國內外各界人士對他讚譽有加,在韶山沖,每天都有遊客排着長隊,只為瞻仰他的風采。這份跨越歲月的愛戴,源自他波瀾壯闊的一生和始終如一的為民
少女與兵器(09) - 天天要聞

少女與兵器(09)

前幾天和大家聊過了《少女與兵器(08)》的第八篇漫畫,不知道你看了嗎?有沒有為受傷的雪兒擔心呢?不過有一個好處,她的機能並沒有丟失,看來還可以繼續旅行的。 這次的內容裡面居然還有電磁炮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