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何可
9月28日,由省老區建設促進會主辦,鄭州市老區建設促進會承辦的《河南(豫西)抗日根據地大事記》研討評審會在登封召開。河南省與鄭州市、登封市等河南多地的老區建設促進會的骨幹、省市兩級的黨史和地方史研究室的專家、登封市委等有關領導以及鄭州大學等高校的學者齊聚一堂,共同研討、評審這部“省內首次全面系統梳理豫西抗戰史”的編年體書稿。

省老促會執行會長王群、省委黨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主任劉漢征,省黨史專家及學者張國臣、郭曉平、牛軻軻、徐有禮、王全營、王宗民、蘇鴻源、呂宏軍,鄭州、洛陽、平頂山、許昌、三門峽、駐馬店等有關市老促會、黨史辦參會。
河南(豫西)抗日根據地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直接領導下的十九塊抗日根據地之一。它東臨平漢鐵路,西達靈(寶)陝(縣),南至伏牛山,北依黃河。1944年的9月份,以皮定均徐子榮為首的八路軍豫西抗日先遣支隊來到登封,經過四個月創建了嵩山箕山抗日根據地。1945年2月,王樹聲司令員與戴秀英書記兼政委等領導又率部自延安出發來到登封,在白坪與先期到達的皮徐先遣支隊會師後,3月將區黨委機關和軍區司令部駐紮在登封徐庄孫橋村,指揮豫西軍民浴血奮戰,經過一年多的抗戰,進行大小戰鬥400多次,建立了35個抗日縣政府,完成了黨中央“發展河南,綰轂中原”的戰略任務,奪取了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

為還原這段歷史全貌,認清河南(豫西)抗日根據地在全國抗戰中所做的重要貢獻和重大意義,在河南省老促會、省黨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的領導下,成立了高規格的編委會,以登封為主編纂了《大事記》,該書以編年體例設置,以月設節,共30餘萬字,涵蓋了從1944年4月到1945年10月在河南(豫西)抗日根據地創建過程中的大事、要事。

與會專家認為,該書是一部堅持正確黨史觀,蘊含革命思想,客觀、全面、系統、完整記錄河南抗日根據地從開創發展,爭取勝利,到完成歷史使命奮鬥歷程、重大功績和歷史經驗的初步成果。“這本大事記寫得比較系統,史料也比較充分,概括了河南抗日根據地的基本情況,理清了基本脈絡。”省黨史專家郭曉平說。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王全營認為,登封市老促會在紛亂繁複的歷史事件和資料中,梳理出一條清晰的主線,既是對河南抗日戰爭史研究作出的貢獻,也是對下一代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極有價值的讀物。“《大事記》是河南抗日根據地研究歷史上的一個創新,有史以來第一次比較系統完整詳細地記述了河南抗日根據地的開闢建立發展過程,圍繞河南抗日根據地的發展脈絡和主線,詳細記錄了有關根據地範圍內即豫西、豫中地區發生的大事、要事,是珍貴的國史、黨史的資料。”河南大學教授張國臣說。鄭州市老區建設促進會會長王璋坦言道,目前書稿編寫工作還存在思維視野等方面的不足,應爭取各地區的進一步密切配合,決心把書稿編成一部展示河南軍民抗戰精神的紀實著作。

據了解,省老促會將把編寫《大事記》作為河南革命老區文化建設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努力編出一本高質量、有權威的根據地歷史書籍,書寫好黨領導河南軍民為爭取抗日戰爭勝利而英勇奮鬥光輝歷史,讓紅色文化代代相傳。
鏈接:河南(豫西)抗日根據地
河南(豫西)抗日根據地是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領導的敵後十九塊抗日根據地之一,由開國大將王樹聲和革命老前輩戴季英、皮定均、徐子榮等具體開創。範圍涉及到黃河以南,平漢鐵路線以西河南境內近三萬平方公里的面積,800萬人口,建立了34個縣委縣政府。
1944年4月18日,侵華日軍為了挽救其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失利,打通中國大陸南北交通補給線,越過新的黃河河道,以五萬兵力發動了河南戰役。守衛在河南的40萬國民黨大軍,由於長期堅持積極反共,城消極抗日的反動政策,在日軍的進攻面前,卻一觸即潰,敗退而逃。日軍緊追不捨,兵力逐漸增加至14.8萬人,到5月25日,不到一個半月,豫中豫西45縣失守。日軍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人民群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為了抗敵軍、收失地、救百姓,黨中央毛主席及時發出了向河南敵後進軍的指示。1944年9月,在太行軍區主持工作的鄧小平迅速組建了八路軍豫西抗日先遣支隊,由皮定均任司令員,徐子榮任政委,1760人,從林縣出發開赴河南敵後嵩山地區開展抗日鬥爭。接着又從太岳軍區組建了以韓鈞為司令員,劉聚奎為政委的八路軍豫西抗日第二支隊開赴洛陽澠池一帶抗日。經過四個多月的奮鬥,創建了以登封為中心的十個縣的嵩山箕山抗日根據地和以新安、澠池、宜陽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
為了壯大河南的抗日力量,統一領導河南的抗日鬥爭,就在皮定均、徐子榮到達登封的同時,毛主席、黨中央在延安又組建了以王樹聲為司令員,戴季英為書記兼政委的中共河南區黨委、八路軍河南軍區,對外稱河南人民抗日軍。
1945年的2月26日,王樹聲、戴季英率部到達登封東白栗坪,與先期到達的皮定均、徐子榮會師。在東白栗坪召開會議,宣布中央決定,統一整編八路軍入豫各部,成立了六個支隊、軍分區,六個地委、專署。 同時還收編了一支地方部隊,將其更名為河南人民抗日軍,也歸河南軍區領導。將皮徐等開創的根據地迅速擴大到黃河以南,平漢線以西30多個縣,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1945年10月1日,王樹聲、皮定均又一次在登封東白栗坪的河灘上集中,奉中共中央之命,撤離豫西南下桐柏,和新四軍五師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