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解讀|公孫衍:表現的恭敬只是為了狠狠地背刺你一刀!

2025年04月05日21:42:14 歷史 1694

這篇是《戰國策》中齊策二的第三篇《犀首以梁與楚戰於承匡而不勝》,主要內容是講犀首公孫衍為破壞張儀的謀劃,故意向張儀服軟,表現出與張儀關係良好的樣子,進而誤導齊王,使得張儀說服齊王失敗。

戰國策解讀|公孫衍:表現的恭敬只是為了狠狠地背刺你一刀! - 天天要聞

犀首公孫衍在之前的策文裡面便提到過,他是魏人,但在秦國參軍,依靠秦國的軍功爵制度晉陞到最高等級——大良造

然而,公孫衍並未在秦國繼續待下去,反而是回到魏國,擔任攻秦的指揮,比如與義渠夾擊秦國便是出自他的謀劃。

後來,公孫衍又從魏國返回秦國,擔任秦國的國相,直到最後去世。

然而,如果把犀首公孫衍在秦國的來去時間與張儀的相對比,就能發現,在張儀得到秦王倚重之後,公孫衍便選擇離開了秦國,而在張儀離秦去世之後,公孫衍又返回了秦國。

戰國策解讀|公孫衍:表現的恭敬只是為了狠狠地背刺你一刀! - 天天要聞

從兩人的行動軌跡上來看,如果說他們沒有仇怨,怕是誰也不相信。

如果結合之前介紹過的秦國內部政治勢力的鬥爭,那麼就更能明白公孫衍在是屬於朝堂鬥爭的失敗者。

而從張儀後來入魏擔當魏相的經歷來看,在張儀到達魏國後,公孫衍又不得不離開魏國到韓國,這就讓人覺得張儀是不是專門針對公孫衍。

這種經歷,站在公孫衍的角度來看,對張儀的怨恨程度那是屬於“怨氣衝天”了。

同樣也就理解了為什麼公孫衍哪怕損害自己所效力的國家利益,也都要破壞張儀的謀划了。

原文

犀首以梁與楚戰於承匡而不勝。張儀謂梁王:“不用臣言以危國。”梁王因相儀。儀以秦、梁之齊合橫親。犀首欲敗之,謂衛君曰:“衍非有怨於儀也,值所以為國者不同耳。君必解衍。”

譯文

犀首公孫衍率領魏軍與楚軍在承匡交戰,未能取勝。張儀對魏王說:“大王不聽我的話,致使國家處境危險。”魏王因此任命張儀為相國。張儀要秦、魏兩國和齊國結成連橫陣營。犀首想破壞張儀的連橫,便對衛君說:“我和張儀沒有什麼怨仇,只是治理國家的方法不同罷了。您一定要在張儀面前替我解釋。”

解析

這一段在一開始交代了起因,也就是魏國在軍事行動上的失敗。

犀首公孫衍作為魏軍的指揮者,顯然是要承擔與楚國交戰失敗的責任,因而也就在魏王面前無法擁有話語權,這也就給與了張儀出面提出自己建議的機會。

戰國策解讀|公孫衍:表現的恭敬只是為了狠狠地背刺你一刀! - 天天要聞

同樣是解決魏國所面臨的困境,張儀傾向於用外交的手段來解決問題,這樣可以拉攏魏國作為盟友,更加符合秦國的利益。

而此時魏國軍事上的失敗,也讓魏王考慮放棄軍事上的行動,轉向張儀所提出的外交策略。

“犀首欲敗之”,是想講公孫衍想要破壞張儀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有破壞了張儀的策略,那麼,他便會重新有機會執行自己的軍事路線,來洗刷自己的失敗。

只有理解了這件事情的前後邏輯,才能明白公孫衍的動機,也明白公孫衍為何寧願損害自己所效力國家的利益,也要針對張儀,破壞張儀的謀劃。

為了化解和張儀之間的矛盾,公孫衍並未直接去找張儀解釋,而是找到中間人衛君。

“為國者不同”,這種表達聽上去有各為其主的意思,但考慮到此時雙方都在魏國為官,那麼他想要表達的,其實是雙方的分歧在於路線不同,而不是私人之間的矛盾。

“君必解衍”,這是把衛君拉到了自己的立場上,讓衛君去向張儀解決,也是搭上了衛君的面子。

戰國策解讀|公孫衍:表現的恭敬只是為了狠狠地背刺你一刀! - 天天要聞

這樣做一方面向衛君表明自己的心態,並不是有意針對張儀,而是雙方不同路線的矛盾,另外一方面就是給張儀壓力了,如果張儀不同意,那就是張儀有意針對他。

原文

衛君為告儀,儀許諾,因與之參坐於衛君之前。犀首跪行,為儀千秋之祝。明日張子行,犀首送之至齊疆。齊王聞之,怒於儀曰:“衍也吾仇,而儀與之俱,是必與衍鬻吾國矣。”遂不聽。

譯文

衛君就把這番話告訴了張儀,張儀答應了,因此與犀首一塊坐在衛君面前。犀首跪地前行,祝張儀長壽。第二天,張儀動身走了,犀首把他一直送到齊國邊界上。齊王聽說這件事,對張儀很生氣,說:“公孫衍是我的仇敵,可是張儀卻和他在一起,這一定是要和公孫衍出賣我們的國家。”於是,就不再聽信張儀的話。

解析

衛君出面向張儀解釋,而張儀也就不得不答應“和解”。因為張儀一旦選擇拒絕,就會被指責不為魏國考慮,與公孫衍的矛盾,也是有意針對公孫衍個人。

“犀首跪行,為儀千秋之祝”、“送之至齊疆”,公孫衍在張儀面前表現出極低的姿態,讓張儀沒有任何理由發作,甚至是無法拒絕對方所表現的好意。

可以說,魏國國內朝堂也願意看到這種表現,雙方都是為國謀劃而無個人矛盾。

戰國策解讀|公孫衍:表現的恭敬只是為了狠狠地背刺你一刀! - 天天要聞

只是,考慮到公孫衍所做這些事情的目的是“欲敗之”,再看公孫衍所做的事情,就會讓人覺得有幾分“忍辱負重”的意思在裡面了。

然而,公孫衍所表現出來的低姿態,都是為了後續做鋪墊。

公孫衍知道齊王對自己不滿,與張儀錶現的越好,越容易讓齊王“恨屋及烏”,怨恨張儀,進而不聽從張儀的想法,公孫衍藉此達成破壞張儀謀劃的目的。

最後一句便是“工具人”齊王出場,因為知道公孫衍送張儀到邊疆的舉動,進而遷怒張儀,認為張儀是與公孫衍合謀欺騙,不聽張儀的話,也就表明公孫衍達成目的。

最後這個“遂不聽”反而能夠表達出公孫衍的計謀得逞的感覺,因為考慮到張儀的能力,其他人必然不信服張儀無法說服齊王。

按語

上一篇是齊王跟張儀有仇,這一篇又是齊王跟公孫衍有仇,發現齊王(不是一個齊王)的人緣確實不好。(笑~)

戰國策解讀|公孫衍:表現的恭敬只是為了狠狠地背刺你一刀! - 天天要聞

考慮到策文歸屬到齊策裡面,而相比於其他策文中君主是主角,這兩篇齊王都是充當工具人的屬性,是對方策略達成的展現。

這種隨意性的表達,反而讓人懷疑事情發生的合理性。

正如在開篇詞裡面所表達的那樣,《戰國策》本身就是既包含史實也包含擬作,其核心是為了表達縱橫家的謀略。因而,在對其進行逐篇解讀的時候,也是從其想要表達的謀略出發解讀其策文,對其真實性不做太多的考量。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全球最富500人兩天損失5360億美元,誰受傷害最重 - 天天要聞

全球最富500人兩天損失5360億美元,誰受傷害最重

據彭博社4月4日報道,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關稅新措施引發全球市場暴跌後,全球最富有的500人兩天內遭遇了“彭博億萬富翁指數”史上最大規模的損失。△彭博社報道截圖報道說,從4月3日股市開盤到4日4日收盤,財富榜上的億萬富翁們總共損失了5360億美元。其中,4日4日當天,億萬富翁們的財富縮水了3290億美元,創下2020年新...
千城百縣看中國|內蒙古通遼:沙地“殲滅戰” 築綠守北疆 - 天天要聞

千城百縣看中國|內蒙古通遼:沙地“殲滅戰” 築綠守北疆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2025年科爾沁沙地“殲滅戰”全面拉開帷幕。通遼市在治沙防沙過程中,不僅依靠傳統的人工植樹方式,更加大了科技化、機械化的投入力度。人工植樹、無人機、植樹機器人等新型治沙設備齊上陣,大大提升了造林治沙效率。 通遼市地處科爾沁沙地核心區域,沙化土地面積廣闊,是全國生態環境最為脆弱的地...
“80後”王貴已任福建南平市光澤縣委書記,前任已升任副廳 - 天天要聞

“80後”王貴已任福建南平市光澤縣委書記,前任已升任副廳

澎湃新聞記者從相關方面獲悉,福建南平市光澤縣縣長王貴,已任光澤縣委書記。王貴,男,漢族,1981年6月出生,在職研究生學歷,農業推廣碩士,中共黨員。王貴曾任松溪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松溪縣委副書記等職。2021年6月,王貴任光澤縣委副書記、代縣長,隨後去代轉正。今年3月17日,福建省委組織部發布的任前公示公告顯...
抗戰中的山西,忻口會戰(20):不敵鬼子,忻口棄守 - 天天要聞

抗戰中的山西,忻口會戰(20):不敵鬼子,忻口棄守

書接上回,本期繼續講述忻口會戰戰鬥全史內容……忻口棄守日軍進犯忻口,從10月13日,一直打到11月2日,進展緩慢,始終不能突破守軍防線,反而損兵折將。就在板垣束手無策之際,晉東戰局發生了變化,日軍第20師團採用迂迴戰術,突破了娘子關守軍的防
滿清入主中原的真相:並非武力強悍,而是全靠詐騙! - 天天要聞

滿清入主中原的真相:並非武力強悍,而是全靠詐騙!

文/胡鐵瓜1644年清軍入關,絕非簡單的武力征服,而是一場精心設計的“合法性詐騙”。當多爾袞以“替明復仇”之名叩開山海關時,漢人正深陷“華夷之辨”崩塌的文化泥潭——元朝正統化的歷史遺產,讓“夷狄可為天子”的觀念深入人心;明朝末年的腐敗與災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