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甘露元年(256年)四月初四,魏帝曹髦賜給大將軍司馬昭綉龍的禮服和冠冕,另加一雙帝王穿用的赤色木底靴。
蜀漢延熙十九年(256年)正月,蜀國姜維升任為大將軍。
姜維撤軍後,駐紮在鍾提。
魏國將領議論對蜀計策,大多數都認為姜維兵力已經衰竭,不可能再次出征。
安西將軍鄧艾不贊同此觀點,說:“我們在洮西的失敗,並不是小的損失,士卒傷殘嚴重,十分衰弱,糧食倉庫也已經空虛,百姓們流離失所。從謀略方面說,他們有乘勝進軍的實力,而我們的現狀卻虛弱不堪,這是一。他們官兵上下相互熟習,兵器齊備,鋒銳犀利,而我們更換了將領,更新了士兵,兵器也不完備,這是二。他們是坐船行進,而我們是陸地行軍,勞逸不同,這是三。狄道、隴西、南安、祁山各地都應當有人守衛,他們是專門進攻一處,而我們卻分守四方,這是四。他們從南安、隴西進軍可以就地食用羌人的糧食,如果向祁山進軍,那裡成熟的麥子有千頃之多,足以成為他們的外部糧倉,這是五。敵人素來狡黠善於算計,他們來進攻是必然的。”
在鄧艾的堅持下,魏軍加緊備戰,做好迎敵準備。
六月,姜維與鎮西大將軍胡濟約定在上邽(今甘肅天水)會合,進攻魏國。
七月,姜維率先出兵祁山(今甘肅東南部山地),聽說鄧艾已有防備,就撤兵返回,改從董亭(今甘肅武山南)攻南安(今甘肅隴西東南)。
鄧艾搶先佔領武城山(今甘肅武山西南),據險堅守,抵抗姜維。
姜維強攻不克,失去地利,當天夜裡,渡過渭水向東而行,沿山路進取上邽。
兩軍戰於段谷(今甘肅天水西南)。
由於胡濟沒有按照約定時間和地點趕來支援,姜維獨力難支,被鄧艾打敗。
蜀軍士卒潰散,死傷甚眾。
這是姜維北伐以來第一次遭受敗績,蜀人因此埋怨姜維,而魏國終於打破了姜維不敗的神話,極大地鼓舞了魏軍的士氣和信心。
姜維敗歸,上書謝罪,自求貶職,改為衛將軍,代行大將軍的職權。
鄧艾戰前料敵準確,戰中因機制變,始終掌握着戰役主動權,為後世防禦作戰留下了寶貴經驗。
曹髦下詔褒獎鄧艾,命鄧艾為鎮西將軍,都督隴右諸軍事,進封鄧侯,分五百戶封其子鄧忠為亭侯。
八月,曹髦詔令司馬昭加大都督封號,奏事可以不稱名,出師持黃鉞,任命太尉司馬孚為太傅。
九月,任命司徒高柔為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