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學家找到太行山抗日根據地,擔任技術指導,四年後離奇失蹤

2022年09月11日00:41:29 歷史 1090

2007年8月,日本致函我國有關部門,希望中方幫助查找一對日本夫妻的下落。

這對夫妻,丈夫叫李鍾哲,妻子叫寺本朝子,1937從日本來華,1940年前往太行山抗日根據地,至今下落不明。

中方工作人員一頭霧水,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技術能手

由於年代過於久遠,雖經多方走訪,但從健在的太行山根據地老人中,沒有打聽到李鍾哲夫妻的線索。

工作人員只得求助於歷史檔案和回憶錄。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浩如煙海的舊檔案中,終於找到了李鍾哲的相關材料。

1944年11月21日至12月7日,在山西黎城縣南委泉村,太行山區抗日根據地舉行首屆群英大會。

日本科學家找到太行山抗日根據地,擔任技術指導,四年後離奇失蹤 - 天天要聞

擔任此次大會秘書長的顯哲,寫了一份《技術能手李光同志略傳》。

現摘錄其中一段原文如下:

“姓名:李光,原名李鍾哲,年齡四十五歲,朝鮮族,性別男子,美國芝加哥大學畢業。

經歷:李光同志生在芝加哥,父親是一個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秘密工作者(據李光同志本人談),一九一四年回到日本,方到橫濱即被日本當局逮捕,旋被殺害。母親也是一個知識分子,曾在芝加哥任大學教授,一九一四年回日本後她仍任大學教授,也系秘密工作者。

父親遇害後,李光同志回到漢城讀書,漢城第一中學畢業後,一九二二年又畢業於日本東京工業大學,旋又二次赴美留學。一九三〇年在芝加哥大學博士畢業後,留在芝加哥大學任教,後又返回日本。

一九三三年任日本研究所所長,一九三七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來華,在朝鮮義勇隊工作。一九四〇年到太行山抗日根據地,參加第十八集團軍,在總部三科任電訊專門技術工作職務。一九四三年底,被派到邊區工商管理總局,擔任技術指導工作。”

日本科學家找到太行山抗日根據地,擔任技術指導,四年後離奇失蹤 - 天天要聞

《略傳》接着還列出了李光在“根據地技術創造方面的獨特貢獻”:

①建了三個發電廠,利用水力發電。

②研究改造了蓄電池。

③自己製作了好多乾電池。

④改造了通訊工具、發電機等,群英大會的廣播電台也系他製作。

⑤在七、八分區采探發現了多種礦產,正組織大規模採掘,計有:銀、鉛、錫、石棉、硫黃、鐵、銅、鋁等類礦產,標本已送到大會陳列館。當時正值他帶病之際,但他不顧一切,爬山過嶺,足跡踏遍了七、八分區。

除此之外,《略傳》還以製造了諸多代用品和克服了好多困難、對工業管理制度上加強了科學管理和合理化制度、關於培養技術人才和教育工人方面、勞動態度等為標題,詳細介紹了李光的模範事迹。

在技術人才嚴重短缺的太行山,技術能手李光自然成為無價之寶,受到人們特別關注。

然而,僅僅一個多月後,李光就出事了。

離奇失蹤

1945年初,時任邊區工商總局技術指導的李光突然失蹤,他的去向隨之成為一起鮮為人知的歷史謎案。

1945年1月16日,太行山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專員艾秀峰和副專員鄭肇祥發布密令,其電文內容如下:

”各縣縣長:

茲接邊府電示:工商總局技術指導李光,系朝鮮族人,突於一月十三日逃跑。李光對我根據地各種工業建設非常熟悉,曾走遍各地。李光之逃跑,恐發生泄密問題,我根據地建設將遭受重大損失。邊府決定,重金廿萬懸賞通緝。

李光於去年七月,曾到我七專區,身材粗短,紅黑面孔,近視眼戴眼鏡,身着古銅色衣服。逃跑時帶手電燈一個,冀鈔二百元。望我各縣接此密令後,片刻莫停,立即布置各村動員民兵,日夜嚴加盤查行人。如查獲此人,即逕送專署為要!”

1月18日,專員艾秀峰和副專員鄭肇祥又按照邊區指示,向各縣縣長下達了“通緝李光令撤銷”的通知:

“各縣縣長:前本署專秘字第37號密令通緝李光事,現邊府又接示,該令撤消,望轉所屬為要。”

然而,關於通緝李光的結果究竟如何,除此之外,別無所知。

李光於1月13日逃跑,到1月18日撤消通緝令,期間經歷了短短几天時間。在語言不通、交通不便、日夜盤查的環境下,朝鮮族人李光雖然身上攜帶冀鈔200元和一把手電筒,但在荒涼閉塞的太行山深處,很難成功逃跑。

日本科學家找到太行山抗日根據地,擔任技術指導,四年後離奇失蹤 - 天天要聞

但是,從此以後,李光下落不明,也無人問津,至今還是個懸案。

日方資料

李鍾哲,韓裔,其妻為日本女性,原名寺本朝子,化名權赫。

1937年李鍾哲夫婦來華,在桂林加入朝鮮義勇隊第三支隊。

隨後,第三支隊前往江西戰場,從事對日宣傳工作,於1939年末奉命返回重慶。

1940年1月,朝鮮義勇隊第三支隊從重慶出發北上,到洛陽與第一支隊、第二支隊各部匯合,並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整訓。

隨後,朝鮮義勇隊各支隊分批北渡黃河,第三支隊進人太行山八路軍抗日根據地,改編成朝鮮光復軍第一支隊,李光、權赫夫妻倆也在其中。

老戰友回憶錄

金學鐵在朝鮮文自傳《最後一個分隊長》中寫道:

“我部隊有一位叫做權赫的女隊員,原名寺本朝子,是一名日本人。她的丈夫是朝鮮人,因此朝鮮語較為流暢。由於種種原因,她和丈夫離婚,然後單獨獻身於朝鮮光復運動。後來她與我的朋友李達再婚,並於終戰後來到北部朝鮮定居,因李達患肺結核病而死,她又孤身一人。由於膝下無子,平壤時期她一到我家,就喜歡抱着開始學走路的我家寶寶左右搖擺。”

由此可以看出,權赫與李光離婚後,跟隨朝鮮義勇隊進人朝鮮,隨即改嫁,與李達(鄭鳳翰)結婚。不久,李達因患肺結核病逝,權赫再次孤身一人。

日本科學家找到太行山抗日根據地,擔任技術指導,四年後離奇失蹤 - 天天要聞

未解之謎

從李光在太行山區做過許多創造性的重大貢獻來看,他不愧為一名稱職的“技術能手”,想必這與其才華背後的學歷、經歷密切相關。

但是,他與權赫離婚後的下落,卻始終無人知曉,成了一個未解之謎。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三問工行“金條摻假”事件/女子闖紅燈撞車受傷被交警定全責/蘇聯時代航天器墜落印度洋 - 天天要聞

三問工行“金條摻假”事件/女子闖紅燈撞車受傷被交警定全責/蘇聯時代航天器墜落印度洋

⊙胖東來怕影響居民出行承包周邊小區物業費?多方回應近日,一則關於胖東來超市為解決客流引發的交通擁堵問題,主動承擔周邊小區物業費的消息在網絡引發關注。5月11日下午,經大河報《看見》記者多方核實,該傳聞系不實信息。詳情(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殷海濤)▼⊙河南存在重旱,西南部等地特旱中央氣象台發布氣象乾旱黃...
解放戰爭中,華野名將死於三個農民之手,粟裕怒髮衝冠 - 天天要聞

解放戰爭中,華野名將死於三個農民之手,粟裕怒髮衝冠

1948年2月的一個寒夜,福建寧德大窩村的山路上,一根木棍猛然砸向一名中年男子的後腦。他踉蹌倒地,三名黑影撲上,棍棒如雨點般落下。這名倒在血泊中的男子,既非國民黨高官,也非日軍將領,而是華東野戰軍第一師政委、閩東革命領袖阮英平。
人民領袖|母親的愛 - 天天要聞

人民領袖|母親的愛

上世紀80年代初,習近平在河北正定縣工作時,就住在縣委大院的辦公室里。辦公室是老房子,有些潮濕,他常把褥子拿出來曬太陽。
有個濱州農民,曾登上天安門參加國慶觀禮! - 天天要聞

有個濱州農民,曾登上天安門參加國慶觀禮!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參加“母親節•母親河,接來老媽,順着黃河濱州“活動,頭一站是鄒平碼頭梯子壩。在那,我們發現:當地有個農民,曾登上天安門參加國慶觀禮!此人,叫馬振西,是個治黃模範。1952年,他被毛主席接見,受邀登上天安門。他是鄒平市碼頭
延安初印象,寶塔山遠眺,延安大禮堂和陝甘寧邊區政府舊址 - 天天要聞

延安初印象,寶塔山遠眺,延安大禮堂和陝甘寧邊區政府舊址

人文旅行達人/小眾秘境星探/徒步旅行家買了最早一班從西安到延安的動車,開啟紅色之旅。上次到西安站,已經是三十年前的事了,早上來到站前廣場,仍有些似曾相識的感覺。但車站內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在前廳兩側的一至二層,分別停放着東風4和復興號、以及前進蒸汽機車與和諧貨運電力機車,代表着我國鐵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