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女王於英國的9月8日去世,享年96歲,是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
英女王的一生算是女性權利的巔峰,不論從政治成就還是家庭完整度以及作為女性所完成的角色,女王都算是人中龍鳳。
有三兒一女的她,走過的人生之路,比世界上99%的女性都要厲害。
這不禁讓我想起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女王--武則天,擁有四兒一女的她,也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女王,那她們有什麼相似及不同之處呢?從中是否可以看出女性在時代環境下的生存變化?
封建時代的鼎盛VS末期
君主制是封建時代的產物,武則天所在的唐朝時期,是封建制度最鼎盛的時期,而英國在工業革命之後,君主制就搖搖欲墜,等到二戰結束,更是成為一個花架子,實權轉移到內閣,君王成為一種象徵,對君王的職責要求也盡顯不同。
因為維多利亞女王開了先河,於是只要血統承襲符合制度,女性也可以繼承國王,這就讓伊麗莎白女王在國王之路上沒有了難度,她很小的時候就隨父親一起參與政務,而在唐朝時期,當時並沒有女性當國王之說,更何況是沒有任何血統的女性。
武則天走出一條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道路,可算是在當時開天闢地了。
女性在封建時代鼎盛時期是男性的財產,必須依附於男性才能生存,所以我們看到武則天的命運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男性的“寵愛”。
在唐太宗時期,不受寵的武則天即使再有才能也只能當一個小小的才人,職場道路可謂是灰暗,還因太宗去世而被迫辭退,到廟裡度晚年,但因高宗李治的喜歡,立刻命運翻身,這其中可看出多少無奈及被動。
但封建時代末期,生產力大幅度提高,工業革命需要大量勞動力,女性被解放出來當勞力,有了一定經濟能力,也有了一定話語權,女王在這時登上權力寶座,她的主觀能動性大幅度提高,有了很大自主權,這也算時代的縮影。
女性角色在時代洪流里的無奈
女性都想要專一,哪怕是女王也不例外。
但即使這麼一個具有巨大權力及威望的女性,還是對丈夫的風流韻事無可奈何。英女王的丈夫菲利普親王,花邊新聞無數,然而即便如此,這個在她13歲起便一見鍾情的男人,對她來說還是太重要了。
英女王沒有像是子女那樣,任性的離婚,她堅守着自己的愛情就像是堅守着這個君王制度一樣,保守又蒼老的傳統讓她直到最後一刻,都只擁有這一段感情,對於當今大多數人們來說,是多麼難以想象。
而武則天呢,她在那個時代,丈夫後宮女人無數,是最平常不過的事情,她的堅守就是除掉這些情敵,等到二聖一起統治王朝的時候,李治身邊竟然沒有別的女人了。
傳言武則天將自己的姐姐魏國夫人都殺掉了,只因她與李治走的近一些。
等到這個男人離去,武則天更是有了許多男寵。
這可算是時代的唏噓。
在封建時期女性地位低下,男人可以三妻四妾,而登上權力鼎峰的女人,則行使跟男人一樣的作為,也後宮無數,而英女王時期,女性早已可以結婚離婚自由,但女王卻用一生堅守一份愛情。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英女王的孩子孫子都不太省心。
前有戴安娜查爾斯卡米拉三角戀震驚世界,後有梅根哈里作妖賣王室秘辛。
女王待機這麼長時間,直到最後一刻還在忙工作,對於自己孩子能否完成大業,還是不放心吶。
武則天廢除幾個兒子,最後自己當皇帝,將王朝治理的井井有條,可惜在行將枯木時,又被迫讓位,一年後病死,老年時期的女王究竟有沒有後悔,只留下無字碑讓後人評判。
想一想,不管是英女王還是武則天,都有厲害的政治手腕,但也有一堆家庭瑣事等着去處理。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女王們也不例外。
女性的生存環境到底有沒有變好?
其實從兩位最頂峰的女性身上,能看到端倪。那就是,女性整體的生存環境是變好的,但個體上,因為不同國家,環境,自身而有差異。
目前環境下,能有一點點選擇,一點點自主權,已經比過去好多了。要知道,就連武則天們,曾經都無法擁有命運的自主選擇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