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冬天一個寒風凜冽的早晨,國民黨將一位中共黨員押至刑場。
此人眼神犀利,毫無懼色,當國民黨執行官問他還有什麼話說時,他卻洋洋洒洒地寫下一首詩: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隨後英勇就義,時年28歲。
此人就是中共黨員夏明翰,他擁有一身浩然正氣,他敢於為中共事業獻出自己的生命,這一切除了他擁有堅定的信念,更與其母親陳雲鳳的諄諄教誨息息相關。
陳雲鳳
書香門第,名門才女
陳雲鳳1870年出生於湖南省衡山縣荊花鄉鶴橋村,她家既屬官宦之家又是書香門第。
其父陳嘉言是清末進士,曾任福建漳州知府等職。他為人正直,為官清廉,有“鐵面御史”之稱,深受百姓的愛戴。
陳雲鳳是家中的長女,更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她自幼受父親的影響,酷愛讀書,但是她讀的並不是什麼四書五經,而是歷史故事類的書籍,她尤其喜歡王夫之的書。
在封建社會,女子上學甚是罕見,然而陳雲鳳卻認為,即使是女孩子同樣應該受到教育,所以在她的堅持下,父母將她送到了劉彥齋先生創辦的學堂。
王夫之
在陳雲鳳讀書期間,她還為劉彥齋先生做過一件驚動鄉野的“大事”。
1884年,陳雲鳳的家鄉出現了大旱,糧食嚴重減產,很多農民因為租種了當地劉氏家族的公田,而無力交租。於是大伙兒就要求頗有學識的劉彥齋幫忙寫一篇免租的報告。
劉彥齋深知農民的辛苦和不易,當即揮筆灑墨,一篇報告瞬間而成。誰知當眾人將報告呈上之後,卻引起族長劉伯兆的勃然大怒。
劉伯兆才不管什麼天災人禍,他只想要農民給他交上來的糧食。
於是,劉伯兆立馬派人將劉彥齋綁到祠堂,讓他在列祖列宗面前認罪。劉彥齋說不忍看到百姓們忍飢挨餓,只是想幫幫他們,並不以為自己的做法有什麼錯。
劉伯兆聽後更是火冒三丈,竟說劉彥齋不知悔改,命人將其帶下去重大五十大板。
正在此時,一個響亮的聲音響起:“住手!”
眾人循聲望去,只見在人群中擠出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姑娘,這個小姑娘就是陳雲鳳。
她上前一步對劉伯兆說:“族長大人,你藐視王法,私設刑堂,濫施淫威,你就不怕吃官司嗎?”
族長一看,制止自己實行“刑罰”的竟然是一個小姑娘,不禁藐視地瞟了一眼,說道:“哪裡來的黃毛丫頭,上別地玩去。”
此時,站在劉伯兆旁邊的鄉紳連忙上前說道:“族長,她是陳嘉言的閨女。”
劉伯兆一聽,頓時愣住了,陳嘉言的閨女?這可是皇上欽點的翰林千金,就算借他劉伯兆十個膽子他也不敢動!
還沒等劉伯兆回過神來,陳雲鳳便接過話:“族長大人,我現在向你提出兩個要求:一、立刻無條件釋放劉彥齋,向他賠禮道歉;二、根據災情,為佃戶減少糧租。”
劉伯兆聽後躊躇不定,陳雲鳳提的條件他不想答應,但眼前的小姑娘又得罪不起。
正在他猶豫之際,陳雲鳳竟然私自上前將劉彥齋的綁繩解開,扶着先生走出了祠堂。劉伯兆看着他們離去的背影,也只能自認倒霉。
而陳雲鳳卻因此事得到了百姓們的大力讚揚,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竟然把族長大人說得啞口無言。
這並非全是身份的壓制,也有據理力爭而得的因素,可見她從小就心地良善,精通事理。
喜結良緣,夫唱婦隨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從前那個俏皮可愛的小女孩就褪去了之前的稚嫩,出落成一位亭亭玉立的大姑娘。陳雲鳳到了該出嫁的年齡。
其實早在陳雲鳳10歲那年父親就為她訂下了一門“娃娃親”,對方是夏時濟的長子夏紹范,與陳雲鳳同歲。這門親事雖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卻門當戶對,毫無挑剔。
陳嘉言與夏時濟是同窗好友,他們一同考中進士,一同被欽點翰林,兩人關係甚密。
同樣出身於官宦之家的夏邵范在父親的熏陶下,不但廣讀史書,才華橫溢,更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與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陳雲鳳可謂天造地設的一對良人。
在陳雲鳳18歲那年,母親將一張紅紙攤在她面前,說:“前幾天,夏家送來了帖子和彩禮,說過了中秋要把你娶過去,這是娘幫你開的嫁妝單,你仔細看看,還有沒有想要的?”
陳雲鳳雖出身世家,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卻不喜女工,不愛金銀,只對書籍情有獨鍾。
所以她對嫁妝單上的物品根本不感興趣,她只想帶走父親書房裡的一些書。
面對女兒這“奇葩”的要求,做母親的也只能答應,隨後,陳雲鳳在父親書房裡挑了滿滿兩箱子書。
陳雲鳳就這樣帶着自己獨特的嫁妝進了夏家的門。
夏紹范少年得志,18歲中第,31歲便被光緒皇帝親授三品頂戴花翎,隨後成為秭歸的代理知州。
陳雲鳳也因此被封為誥命夫人,這可是封建社會女性中少有的殊榮。
夏紹范任職期間曾去日本考察公務,在那裡他看到了日本的維新改革,開闊了眼界。回國後他寫下了《日本官職志》《東遊筆記》兩本書。
此後,夏紹范深思了清政府統治的弊病,並認識到清政府急需一場徹頭徹尾的改革。
後來,夏紹范跟隨孫中山先生進行了辛亥革命,成為改革派的先驅。陳雲鳳深受夏紹范的影響,一如既往地支持着丈夫的革命事業。
武昌起義時,夏紹范任南漳知縣,他帶領武裝隊伍歸附新政府,但是卻遭到一些守舊勢力的反對。
他們召集了一些不明就裡的社會混混,並釋放了一些監獄裡的囚徒,讓他們聚集在縣衙門前聚眾鬧事,囂張跋扈。
在處境十分危急的情形下,陳雲鳳挺身而出,將鬧事的眾人喝退,並將帶頭鬧事的首領抓拿歸案。
就這樣,一場鬧劇被陳雲鳳完美地平息。後來,此事被寫入地方志,併流傳至今。
1914年,年僅45歲的夏紹范因病去世。陳雲鳳和夏紹范夫婦一直夫唱婦隨,恩愛有加,但僅攜手二十餘年,便天人兩隔,實為惋惜。
兩代教育,兩極分化
在丈夫去世後,陳雲鳳帶着7個兒女回到了湖南衡陽,和公公夏時濟居住在一起。
夏時濟是清朝官員,一直受封建思想的侵染,屬於一個典型的保守派。
在辛亥革命之後,他不想接受新政,直接辭官回到衡陽老家,依然寫着一些不合時宜的老舊古文。
在教育孩子方面,夏時濟依舊時常給陳雲鳳的兒女們講四書五經,但孩子們對此並不感興趣,總是在聽課時睡着。
待被夏時濟發現,總少不了挨一頓打。每次從書房傳來孩子們的哭聲,陳雲鳳就知道了:公公又在懲罰孩子們。
每到此時,陳雲鳳十分心疼,她就會過去,將公公勸走,自己來教孩子們。
陳雲鳳與公公恰恰相反,她接受新思想,支持各種新政改革,對於教育子女方面依舊如此。
她經常給孩子們講一些愛國將士精忠報國的故事,比如“岳母刺字”“頭懸樑錐刺股”等,讓孩子努力學習,將來報效祖國,孩子們每次聽母親講故事都十分入神。
在母親的悉心教育之下,孩子們個個心存愛國之心,尤其夏明翰,經常作詩以表達心中所想。
1918年,吳佩孚佔據衡陽,他想拉攏清朝遺老以擴大自己的勢力,於是找到了夏時濟,並贈送給他幾個大字“德蓋衡岳譽滿湘南”。
對於吳佩孚的舉動,夏時濟竟然感激涕零,將這幾個大字裝裱起來,掛於正廳。
陳雲鳳對公公此舉有所不滿,她認為公公太過迂腐,吳佩孚作為軍閥,殺人無數,罪行昭著,怎麼可以將他的字掛在祖宗靈位之上。
吳佩孚
後來,夏明翰看到了掛在家中的大字,竟然一氣之下將它撕了下來,並寫了一首諷刺詩:“眼大善觀風察色,嘴闊會拍馬吹牛。手長能多撈名利,身矮好屈膝叩頭。”
夏時濟見狀,氣得破口大罵,竟揚言要打死這個逆子。
於是,抄起一根胳膊粗的木棍,便向夏明翰打去。陳雲鳳見狀趕緊上前攔住,這才讓夏明翰免於一場毒打。
在陳雲鳳的教育之下,孩子們都成長為擁有新思想的新青年。1919年,夏明翰參加了“砂於會”和“么社”,他常帶一些革命進步書籍回家,母親陳雲鳳便和孩子們一同看,一同進步。
當“五四”運動的風暴席捲衡陽時,陳雲鳳的幾個子女都加入到革命中,開始反對日貨。
他們不但將當地富豪官紳們家中存留的日貨全部翻出銷毀,連自己爺爺的日貨也盡數燒掉。
當地官紳氣得渾身發抖,於是找到夏時濟,曆數了夏家子女的“罪行”,夏時濟聽後,火氣上沖,命人將夏明翰囚禁起來,準備沉塘。
陳雲鳳見大事不好,知道兒子這次在劫難逃,於是便設法讓夏明翰逃出了夏家。後來夏明翰遠走長沙,跟隨毛澤東開啟了新的革命事業。
接着,陳雲鳳也帶孩子們離開了夏家,她另找了一個住處,過起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他們終於擺脫了封建家庭的束縛,開始了新的生活。
參加革命,滿門英烈
1921年,夏明翰帶毛澤東到衡陽參加革命活動,陳雲鳳有幸見到了毛澤東。次年,衡陽成立了縣議會,而陳雲鳳則被推選為縣議員,她由此成為衡陽第一個參政的女性。
在就職演講中,陳雲鳳曾說:“當今外侮日熾,國勢機弱,貪污橫行,生靈塗炭,非共產主義莫可醫也!”
陳雲鳳是這樣說的,她同樣是這樣做的。她將自己的孩子都送去參加革命,聽從共產黨的領導。因為她堅信,只有共產主義才能拯救中國。
1927年,蔣介石發動了反革命戰爭,開始對革命志士大肆抓捕屠殺。因陳雲鳳的幾個子女都參加了革命,所以亦成為懸賞通緝的對象。
夏明翰悲憤之中寫下:“越殺膽越大,殺絕也不怕。不斬蔣賊頭,何以謝天下!”繼而堅定地與國民党進行鬥爭。
1928年,成為陳雲鳳人生中最悲痛的一年,她的7個子女中有4個壯烈犧牲。
1928年1月10日,陳雲鳳的三子夏明霹因為秘密製造武器被敵人發現,遂被國民黨抓捕。
兩天後,不足20歲的夏明霹在武演坪刑場英勇就義,當時他被敵人折磨的遍體鱗傷。
同時被捕的還有陳雲鳳的長女夏明瑋和自幼失聰的小兒子夏明霽。但最後因敵人沒有找到罪名被釋放,可是已經在獄中被毒打和摧殘得不成人樣。
夏明霹
3月18日,夏明翰因被人出賣入獄,在獄中,他即使經受了殘酷的折磨,仍沒有透露一絲情報。
夏明翰知道自己難逃此劫,於是分別給母親、妻子和大姐寫下幾份家書,表達了自己視死如歸的決心。
夏明翰在給母親的信中寫道:“在我和弟弟妹妹投身革命的關鍵時刻,你給了我們精神上的關心、物質上的支持。
親愛的媽媽,別難過......兒女不見媽媽兩鬢白,但相信你會看到我們舉過的紅旗飄揚在祖國的藍天!
在給妻子鄭家鈞的信中如此說:“同志們曾說世上惟有家鈞好,今日里才覺你是幗國賢......拋頭顱、灑熱血,明翰早已視等閑......紅珠留着相思念,赤雲孤苦望成全,堅持革命繼吾志,誓將真理傳人寰!”
夏明翰還對大姐寫道:“大姐為我坐牢監,外甥為我受株連。我們沒有罪,我們要鬥爭......
我一生無憾事,只認定共產主義這個為人類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甘願拋頭顱,灑熱血!”
從幾封家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夏明翰對革命意志的堅定信念。3月20日,夏明翰被押至刑場英勇犧牲,繼而留下了流傳千古的《就義詩》。
鄭家鈞和夏明翰
1928年1月,陳雲鳳的次子夏明震和朱德、陳毅組織了“湘南暴動”,這讓蔣介石惶恐不安,於是蔣介石派出軍隊進行“圍剿”。
3月21日,也就是夏明翰犧牲的第二天,郴縣縣委在郴城城隍廟召開群眾大會,會上一部分早有預謀的反動分子衝上台開始大肆砍殺,夏明震在此次暴亂中英勇犧牲,年僅22歲。
陳雲鳳的次女夏明衡曾在衡陽組織暴動起義,後來因起義失敗被國民黨追捕,之後她藏到長沙一個鄉村,開始教學活動。
同年6月,她的行蹤被敵人發現,在被追捕過程中她跳湖光榮犧牲,時年26歲。
夏明震
在短短几個月時間裡,陳雲鳳便失去4位子女,其中夏明翰年齡最大,也還不到28歲。親人的離世讓陳雲鳳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打擊。
陳雲鳳實在無法面對傷心之地,獨自回到了衡陽老家禮梓山。在老家,她創辦了一座學堂,繼續為培養“革命後代”做着貢獻。
她在衡陽有一些名氣,有些人曾想為她提供幫助,但都被她一一拒絕。
她說:“我夫死兒亡,不祥極矣。且已風燭殘年,行將就木。君等青雲發達,還是遠我為好!”
於是,陳雲鳳開始閉門謝客,不問世事,只在家吟詩頌詞,與幾間簡陋的房屋為伴。
夏明衡
1944年,日軍侵佔衡陽,已經75歲高齡的陳雲鳳再次挺身而出,為抗日將士募捐。
後來,因無法抵擋日軍的侵略,衡陽失守,然而陳雲鳳卻無所畏懼,勇敢面對敵軍的刀槍,表現出一種大無畏的民族氣節。
1946年,陳雲鳳走完了她的一生,享年76歲。但令人遺憾的是,她未曾看到五星紅旗飄揚在祖國的藍天下。
陳雲鳳一生培育了7個子女,各個都曾行走在革命的一線,有4位壯烈犧牲,可謂滿門忠烈。正是因為擁有了一位偉大的母親,才孕育出一代英雄的子女。
參考資料
[1]《黨員之友》,《你會看到我們舉過的紅旗飄揚在祖國的藍天——夏明翰致母親陳雲鳳》
[2]《中國老區建設》,《夏明翰的弟弟妹妹也是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
[3]《湖南檔案》,《夏明翰的母親陳雲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