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0月1日,北京隆重舉行新中國成立兩周年慶典活動,天安門廣場顯得格外雄偉,人聲鼎沸。出席觀禮的,不僅有毛主席、周恩來、朱德等中央領導人,還有各民族代表、各民主黨派人士、戰鬥英雄、勞動模範等將近一萬人。
從江西遠道而來的中年婦女鄒亞春也是被邀請的代表,她站在貴賓觀禮台上,遠遠望着正在觀摩盛典的毛主席,心情又不由得激動起來。
當年和自己在井岡山一起戰鬥過的“毛委員”,如今早已是人民領袖。但他同二十多年前一樣,還是那麼那麼可親可敬,把人民放下心上。
9月30日,國慶盛典的前一天,當毛主席出現在中南海懷仁堂出席招待會時,他一眼就認出了鄒亞春,驚喜地說道:“你是井岡山的阿春!”
毛主席此話一出,鄒亞春頓時熱淚盈眶:“主席,這麼多年沒見,沒想到您還記得我!”
是啊,毛主席怎麼可能忘記從前井岡山的那個小姑娘,她可是冒死給紅軍送信的小英雄呢!
11歲上井岡山,初見毛主席
1927年10月,湘贛邊的井岡山地區發生了一件大事:毛主席率領參加秋收起義的千餘名戰士登上了井岡山,開闢紅色根據地。在這支隊伍中,有一個只有11歲的小姑娘,她雖然年齡小,但早已下定決心成為一名堅定的革命分子,跟着毛主席鬧革命。
這個小姑娘就是鄒亞春。1916年2月,鄒亞春出生在湖南炎陵縣的一戶貧苦百姓家庭。鄒亞春家裡極為貧困,窮得叮噹響,缺衣少穿,連吃上一口飽飯都是奢望。
因為家裡孩子眾多,實在養不活,鄒家父母只好先後把幾個孩子送人。鄒亞春也不例外,她8歲那年就被父母送到一戶富裕人家當了童養媳。
舊社會的童養媳地位極低,說是媳婦,其實只是個免費勞動力。自從嫁過去的那天開始,鄒亞春就每日操勞,稚嫩的雙手不久便磨出了繭子。可即便如此,只要婆家稍不順心,她就會遭來一頓毒打,生活苦不堪言。
但小亞春並沒有垂頭喪氣,1926年,隨着農會的蓬勃發展,她參加了兒童團,經常背着婆家人給農會放哨、搞宣傳。不幸的是,一次,她被婆婆抓了回去,一頓毒打,小亞春頓時皮開肉綻。
這次被欺壓,讓鄒亞春識破了舊社會“吃人”的面目,因此當毛主席率領秋收起義部隊路過炎陵時,這個只有11歲的小姑娘毅然加入其中,徹底擺脫了那個殘忍的婆家。
上井岡山的戰士不多,只有千餘人,年紀小的女戰士更少,只有寥寥幾個。因此,當鄒亞春為部隊站崗放哨時,自然而然吸引了毛主席的注意。
兩人的第一次對話是在1928年初。毛主席把鄒亞春叫到身邊,親切地問她:“小姑娘,你叫什麼名字,是哪裡人呀?”
鄒亞春羞澀地回答說:“我叫鄒亞春,炎陵人,大家都叫我阿春,今年12歲了。”
“阿春,這名字好啊!”毛主席點點頭,又接着問她:“這麼小就參加革命,怕不拍?”
“不怕!”鄒亞春無比堅定地回答。
毛主席聽後十分滿意,輕輕拍了怕鄒亞春的肩膀,笑着說道:“阿春,好樣的!”
鄒亞春雖然年紀小,乾的工作卻不少。白天,她會和戰士們一起下山,打土豪分田地,晚上,她會扛着紅纓槍在黑漆漆的夜色下放哨。她還不忘學習,每次毛主席設講堂給同志們講革命道理,講革命形勢,她總會參加,在台下聽得津津有味。毛主席也十分喜歡這個有想法,敢於奉獻的女娃子,時不時會關照她,過問她的生活。
奔波百里,冒死為紅軍送信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後,紅軍又在湘贛邊開闢了多個過紅色根據地,湖南桂東就是其中之一。
一次,肖克的部隊要向桂東的黨組織送一封極關鍵的信件。可是對於送信的人選,幾位紅軍首長卻犯了難。
井岡山離桂東有百餘里,途中多是山路,崎嶇難走。一般情況下,井岡山送往桂東的信件都有聯絡員傳遞。可當時革命形勢嚴峻,國民黨軍隊正在“圍剿”紅軍,而且山中土匪橫行,一旦聯絡員被抓,後果不堪設想。
思來想去,紅軍首長們把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了年僅12歲的鄒亞春。鄒亞春沒有推辭,果斷地說:“請首長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務!”
領到任務後,鄒亞春簡單收拾了一下,穿着一身破衣裳,踩着一雙舊草鞋,準備了一點乾糧就出發了。她行事機敏,早已做好打算,如果遇上白匪,她就謊稱自己是逃難的乞丐,躲過敵人的搜捕。
這一路上,鄒亞春小心翼翼,專挑無人的山間小路走,避免碰到國民黨軍。可是,等到晚上時,山裡突然下起了瓢潑大雨,而且完全沒有停下來的意思。鄒亞春被淋了個落湯雞,為了保護懷裡的信,她不顧全身濕透,緊緊用手捂着信件,蜷着身子彎着腰,咬牙向前走。
這場大雨連下了三天,鄒亞春吃完了乾糧,只能摘一些野果來吃。三天之後,當她把信件送到桂東時,她的雙腳早於被磨破,草鞋滲滿血跡,臉上也被荊棘劃開了幾道口子。不難想象,這位小戰士經歷了怎樣的苦難。
得知鄒亞春冒死為紅軍送信,桂東的領導十分動容,稱讚鄒亞春:“小同志,好樣的!”
鄒亞春
不幸被俘,繼續革命
1929年1月,毛主席率領井岡山部隊向贛南進軍,開闢新的根據地。從那天開始到1951年,鄒亞春再未見過毛主席。
紅軍主力離開後,蔣介石發動30個團的軍隊對留守井岡山的紅五軍和紅四軍王佐部隊展開了“圍剿”。彭德懷率領的紅五軍不過千人,即便戰士們個個當先,奮勇拼殺,也因為敵人太過強大而敗下陣來,被迫從井岡山撤離。
當時鄒亞春被臨時調到紅軍醫院,和十幾名女戰士一起照顧受傷的戰友們。一些戰士缺胳膊少腿,傷情嚴重,鄒亞春眼含熱淚,給傷員們洗衣喂飯,端屎端尿,從不喊一聲苦。
同時,鄒亞春和戰友們一樣,隨時面臨險境,能活下來的個個都是勇士。晚年的鄒亞春回憶說,有一次,敵人為了逼出藏在山林中的紅軍,不惜使出陰招——放火燒山。剎那間,山林一片火光,火苗竄出去幾十米遠,鄒亞春左腿被燒傷,留下了一道永久的疤痕。
1930年,紅五軍向五斗江轉移,部隊行進期間,鄒亞春不幸掉隊,被國民黨軍隊抓住,關押在豬欄里。
敵人看她年齡小,企圖從她這裡找到突破口,於是問道:“紅軍要轉移到哪裡去?”
可任憑敵人如何威逼利誘,鄒亞春就是不鬆口,堅稱自己是老百姓,被國民黨無來由地抓了起來。敵人看她不開口,立刻使用了殘忍的酷刑,連續打了五天五夜,可還是沒能從她口中套出哪怕一句話來。
三年之後,遍體鱗傷、奄奄一息的鄒亞春被敵人扔下了山。好在她福大命大,被住在山腳下的農民郭光椿發現,把她救回了家。
郭光椿是個單身男人,在相處過程中對鄒亞春產生了愛慕之情,得知她是紅軍女戰士後更加欽佩不已。鄒亞春也感激對方的救命之恩,可是她一心革命,只好告訴對方:等我找到了組織,我就回來嫁給你。
可此時的紅五軍早已離開,在中央蘇區擴編為紅一方面軍第三軍團。這一切鄒亞春完全不知情,更不知道該去哪裡尋找。不得已之下,她只好返回井岡山,繼續進行游擊戰爭。
在此期間,她也沒有忘記對郭光椿的承諾,不久之後,兩人就結婚了。結婚之後,看着妻子受過傷的左腿,郭光椿心疼不已,問她:“你幹革命這麼多年,就不覺得苦嗎?”
鄒亞春莞爾一笑,回答說:“一點也不苦,在部隊里,戰友們都把我當親人一樣看待,我一點也感覺不到苦!”
1949年江西解放,鄒亞春參加了慶祝活動,回家後哭了很久。只有她知道,在22的時間裡,她在井岡山做了那麼多工作,一路走來究竟有多艱難。
新中國成立後,鄒亞春被組織任命為遂川縣民政局辦公室主任,繼續留在基層工作。她一度以為,為人民工作已經是最幸福的事情了,可沒想到,更大的驚喜還在等着她。
獲毛主席邀請,她挑倆麻袋進京
1951年9月,鄒亞春收到了一封從北京的來信。只看封面,鄒亞春就覺得信件不簡單,只見上面寫着:江西鄒亞春收落款為中央人民政府。
打開信封一看,更讓鄒亞春驚喜的事情發生了,這是一封毛主席寄來的請柬,內容是:於1951年9月30日下午7時在懷仁堂舉行招待會,敬請光臨。
鄒亞春把這封來信來了一遍又一遍,淚水不自覺地掉了下來,她忍不住感慨說:“共產黨沒有忘記我,毛主席沒有忘記我啊......”
很快,毛主席邀請鄒亞春赴京參加國慶盛典的消息就在遂川縣城傳開了,直到這時大家才知道,原來一向低調的“鄒主任”,竟然在井岡山跟隨毛主席鬧過革命,心裡對她的敬佩又多了幾分。
得知鄒亞春即將進京,當地的老百姓們把家裡最好的茶葉、魚乾等土特產拿出來,大包小包送到她家,希望她能帶去北京,送給敬愛的毛主席。
鄒亞春深知這是江西人民的心意,一口答應下來,她對鄉親們說:“請大家放心,等我去了北京,一定親手把這些東西交給毛主席,你們放心好了!”
因為土特產太多,鄒亞春足足裝了兩大麻袋,用扁擔挑着,坐車去了北京。
9月30日,國慶盛典的前一晚,鄒亞春在懷仁堂舉行的招待會上見到了日思夜想的毛主席。她看到“毛委員”熟悉又親切的身影,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快步走上前去,緊緊握住毛主席的手,喊了聲:“主席!”
毛主席一下沒反應過來,楞了一下,問道:“這位女同志,你是.......”
還沒等鄒亞春回話,主席就想到了什麼,拍了一下腦袋,激動地說:“你是井岡山的阿春!”
主席認出了自己!鄒亞春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大聲回應着:“主席,這麼多年沒見,沒想到您還記得我!”
隨後,毛主席招呼鄒亞春坐下,問起了她失散後的情況。當得知她被捕入獄,熬了三年才逃出魔窟時,主席感慨不已,說道:“阿春,你受苦了,你是好樣的!”
10月1日那天,鄒亞春和各族人民一起,參加了聲勢浩大的國慶盛典。盛典結束後,她按照毛主席的吩咐,在北京住了三個月時間,期間爬了長城、參觀了故宮和各大工廠,真切感受到新中國的日益強大。
10月7日,鄒亞春又接受毛主席邀請,一起觀看了越劇《梁山伯和祝英台》。演出結束後,鄒亞春把自己從家鄉帶來的兩麻袋土特產全部交給了毛主席。
得知這是江西人民集體湊來的,毛主席非常感動,詢問道:“老區人民可好?”
鄒亞春回答:“主席,您別挂念,老區一切都好!”
從北京回到江西後,鄒亞春繼續從事基層工作。她雖然再未能見到毛主席,但把從北京帶回來的紀念品,包括一隻她用過的茶碗,那出越劇的入場券,她都悉心保管起來,保存了58年。
2009年,鄒亞春走完了自己93歲的一生,與世長辭。老紅軍雖然遠去,但那簇紅色的火焰永不熄滅,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