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為何1965年取消軍銜制,1988年恢復後,為何不再設元帥大將

2022年07月15日00:29:24 歷史 1761

新中國軍銜制的發展頗為曲折,最初在1955年實行過,但是在1965年又取消了,直到1988年才重新實行。

第一個階段的十年共產生了超過1600名開國將軍,而且還有兩大絕無再版的軍銜——元帥及大將,即便是1988年恢復了軍銜制,這兩大軍銜也沒有再出現過。

這裡就有幾個比較奇怪的地方,為什麼1965年要取消軍銜制、為什麼1988年又恢復了?恢復後為什麼不再設元帥及大將呢?

想搞明白這三個問題,那就要從軍銜制的誕生開始說起。

新中國為何1965年取消軍銜制,1988年恢復後,為何不再設元帥大將 - 天天要聞

新中國成立後,解放軍成為了正規的國家武裝力量,當時世界上大部分國家正規軍都有軍銜,如果我們沒有,在交流時會出現一些尷尬的局面。

比如外交講究對等原則,如果與我們來往的國家有佩戴將星的人,那我們該讓誰去交流就是一個要仔細思考的事;

還比如抗美援朝時期中朝軍隊協同作戰,但朝鮮人民軍有軍銜,志願軍卻沒有,那第一線作戰時遇到突發情況,兩國士兵都不知道該聽誰的,給指揮系統帶來了很大的不便。

所以,為加強軍隊的正規化、現代化,實行軍銜制的問題很快被提上議程。

新中國為何1965年取消軍銜制,1988年恢復後,為何不再設元帥大將 - 天天要聞

當時我們的外交政策是“一邊倒”,即完全站在社會主義陣營這一邊,軍銜制的很多細節也都參考了蘇聯。

像最開始我國也設立了“大元帥”,為表彰二戰時期統帥紅軍擊敗納粹德國的功勞,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授予了斯大林大元帥軍銜。

所以引導中國人民軍隊走向勝利的毛主席在很多人看來也該被授予大元帥軍銜,當時連大元帥軍服、肩章都做好了,可毛主席拒絕了。

他說:評銜是一項大工作,也是一件很難搞的工作,我這個大元帥就不要了。更何況讓我穿一身大元帥的衣服,我自己也不舒服,到群眾中講話也不方便嘛。所以後來實授的最高軍銜就是元帥,緊接着是大將。

新中國為何1965年取消軍銜制,1988年恢復後,為何不再設元帥大將 - 天天要聞

不過有句話叫“任何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政策也是如此,軍銜制實施了一段時間後,陸陸續續暴露出一些問題,最終毛主席決定“搞掉這塊牌牌”。

主要問題在以下三個:首先是中蘇關係的變化,這是大背景。當年參照了蘇聯實行軍銜制,是為了融入社會主義大家庭,讓彼此感情更加深厚。

但“聯合艦隊”、“長波電台”這兩大事件讓兩國變得微妙,進入60年代後彼此都有公開批評對方的時候,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就沒必要表現得那麼親密。

蘇聯想要染指我們的主權,那我們必然要儘可能地擺脫蘇聯的影子,參照了蘇聯的軍銜制就顯得較為礙眼。

新中國為何1965年取消軍銜制,1988年恢復後,為何不再設元帥大將 - 天天要聞

然後就是軍銜條例中有些不完善的地方。1955年評定主要是按照當時的情況,但對後續的晉級等方面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劃,所以時間久了就出現“許多軍官由於職務提升得很快,原先評定的軍銜和現在擔任的職務不相適應”的現象。

而且軍銜系統與其他體系之間也有些複雜,每個軍官都有軍銜、職務、級別,這三者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繫。

要調整職務,基本上就要調整級別和軍銜,還得考慮調整之後各方面是否合適等等,所以處理起來比較麻煩。

新中國為何1965年取消軍銜制,1988年恢復後,為何不再設元帥大將 - 天天要聞

再者軍銜制導致不同軍官的待遇相差過多,不少將領也表示不想有軍銜。1958年的軍委擴大會議上,彭老總就說自己很不喜歡肩上的兩塊牌牌,與會人員有很多也出聲建議取消軍銜制。

而且毛主席後來越來越感覺軍隊高級幹部的工資過高,和一般的幹部及群眾相差過大了,這有違革命的初衷,所以在1964年時,主席就做出了軍隊高級幹部減薪的指示。

這年8月賀老總和羅瑞卿向毛主席彙報工作時,也專門商討了此事,賀老總還提了句“是不是軍銜也給取消算了?”毛主席馬上回答:取消,搞掉那塊牌牌!我早就想要搞掉這塊牌牌了!

於是,取消軍銜的相關事宜很快推動下去,11月中央軍委辦公會議同意軍銜薪金改革小組提出的《關於取消軍銜制度的意見》。裡面有這樣一段內容:

我軍的軍銜制度是照搬蘇聯和其他國家的,過去沒這種制度也一樣打仗。事實證明,這種制度並不適合我軍。軍銜取消後,外事活動可用職務名稱。

新中國為何1965年取消軍銜制,1988年恢復後,為何不再設元帥大將 - 天天要聞

如果取消了軍銜制度,那解放軍該如何着裝呢?當時有關部門提出了幾套方案,軍委看後比較認可紅領章、紅五星,這是我軍的老傳統了。毛主席看後也特別喜歡,他說:我贊同恢復到老紅軍的樣子,只要一顆紅星、一面紅旗,其他的統統不要!

於是,1965年正式取消軍銜制度後,陸、海、空三軍及公安部隊都佩戴全紅五角星、全紅領章,官兵一律佩戴解放帽。

這個時候想要區分幹部和戰士,主要看軍服上衣兜的數量,幹部衣服上是4個兜,戰士則是兩個,如果從遠處看很難分別,從某種程度上還是體現了官兵平等的原則。

不過就像前面說的,任何政策都有兩面性,沒有軍銜區分的話,到了實際作戰中還是會造成不便,比如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參戰部隊是從各軍區抽調而來,大家互相併不熟悉,指揮系統就無可避免地出現混亂。

新中國為何1965年取消軍銜制,1988年恢復後,為何不再設元帥大將 - 天天要聞

據一位參戰人員的回憶錄,某次在公路上幾支不同部隊擠在了一起,誰也不願讓其他人先過,導致行軍速度極慢、秩序也非常混亂,這時一名師長就爬到了一輛坦克上,大聲喊自己是師長,讓卡車靠左,坦克靠右,戰士從中間走。

但他佩戴的紅領章、紅帽徽與其他人都一樣,沒有人相信他的話,依然還是擠成一團,費了很多時間各部才得以通過。這是在行軍還算好,如果遇到敵人偷襲呢?沒有一個軍銜高的出來指揮,大家還是會各自作戰,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在1979年9月,總政治部就提交了《恢復軍銜制度的初步方案》。

此時還是有很多人對恢復軍銜持不同意見,但隨着我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越多,沒有軍銜的弊端就展現出來了。

新中國為何1965年取消軍銜制,1988年恢復後,為何不再設元帥大將 - 天天要聞

1979年鄧公訪美,次年總後勤部副部長胥光義也率領代表團赴美考察,胥光義1955年被授予了少將,但取消軍銜制後美國不知道該怎麼給予對等待遇。

為了拉攏中國,美方給了胥光義上將的接待規格,派出一名上將陪同,出行汽車、下榻酒店也都按上將標準來。這實際上就是不對等的,如果美方不是為了對抗蘇聯,那胥光義他們或許就會遭到刁難。

類似的情況還有開國少將賈若瑜,他隨蕭克去訪問伊朗時,伊朗方面彷彿詢問蕭克的軍銜和等級,我方人員不知道該如何作答,後來去訪問巴基斯坦也是一樣的情況。

這就讓中央意識到軍銜也是影響合作交往的一個重大因素,所以鄧公逐步開始推動恢復軍銜制。1980年鄧公就在軍委常委擴大會議上提出:“軍隊還是需要搞軍銜制的!”只是我軍當時人員龐大,這件事還需慢慢來,直到1988年才正式恢復。

新中國為何1965年取消軍銜制,1988年恢復後,為何不再設元帥大將 - 天天要聞

那為什麼沒有再設元帥和大將呢?這個問題鄧公曾說過一句話:在和平時期,軍銜設到上將為止,不再設大將和元帥軍銜。

注意哦,這裡有個前提,那就是“和平時期”,開國時的元帥、大將,是因為從戰爭年代走過來的,他們都有很深的資歷、很大的功勞、很高的才能,元帥和大將是整體貢獻的最高獎勵,到了和平年代,基本上就沒人能扛得起這麼高的軍銜了。

這點美國也有類似的例子,美國現役軍人最高軍銜是四星上將,但四星上將之上還有特級上將、五星上將。特級上將有其國父華盛頓、打贏馬尼拉灣戰役杜威和“鐵鎚將軍”潘興

五星上將則都是在二戰立下赫赫戰功的人,美國國會規定五星上將僅戰時授予,且必須擔任盟軍戰區指揮官並終生不退役。

新中國為何1965年取消軍銜制,1988年恢復後,為何不再設元帥大將 - 天天要聞

取消元帥、大將軍銜,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可以體現那些功勛卓著的先輩貢獻有多大,後人基本上難以達到那個高度。

縱觀我國軍銜制度的改變,其實都是最符合當時實際情況的,畢竟時代一直在變化,政策也應隨之而改變,這樣才不會被淘汰。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黨培養了我,都是我應該做的”——這個街道為又一批老黨員們頒發“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 - 天天要聞

“黨培養了我,都是我應該做的”——這個街道為又一批老黨員們頒發“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

隨着“七一”建黨節的到來,石化街道的又一批老黨員們佩戴上了“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蔣明海就是這份榮譽的獲得者之一。她的故事,就像一本翻開的書,每一頁都記載着對黨的忠誠與服務於民的信念。 今年74歲的蔣明海,曾默默無聞照顧同校86歲孤老教師高老師30餘年,先後獲得感動金山十大人物、金山好人等殊榮。在臨三居民...
劉備心中暗藏危機?劉封和馬超的秘密身份,竟是“定時炸彈” - 天天要聞

劉備心中暗藏危機?劉封和馬超的秘密身份,竟是“定時炸彈”

聲明:本文內容引用權威資料並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中已標註文獻來源,請知悉。提到劉備,大家都知道他是三國時期蜀國的掌舵人。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終和曹操、孫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劉備這個人還是很有本事的,他殺伐
軍史上的今天 | 7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紀念日 - 天天要聞

軍史上的今天 | 7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紀念日

中國共產黨成立紀念日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宣告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是中國人民在救亡圖存鬥爭中頑強求索的必然產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產物。中國共產黨的產生,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No.
歷史學家劉桂生逝世!曾求學廣州師從陳寅恪,清華北大發訃告 - 天天要聞

歷史學家劉桂生逝世!曾求學廣州師從陳寅恪,清華北大發訃告

6月30日,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共同發布訃告,曾在兩校任職的歷史學者劉桂生於6月29日12時5分逝世,享年94歲。南都記者獲悉,劉桂生曾在廣州求學,師從於陳寅恪先生,長期致力於中共黨史、中國近現代思想史的研究。他是改革開放後國際學術交流的先行者,對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發揮了重要作用。劉桂...
“這屆群眾不行”?當知識分子與群眾相遇在十字街頭 - 天天要聞

“這屆群眾不行”?當知識分子與群眾相遇在十字街頭

界面新聞記者 | 潘文捷界面新聞編輯 | 黃月“當很多肉體集合在一塊兒的時候,當很多人聚集在一起的時候,當人與人的物理距離很近的時候,是否會帶來什麼精神上、情感上、心理上的改變?”在昨日舉行的《群眾:現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書寫與想象》一書新書分享會上,本書作者、印第安納大學東亞語言文化系副教授肖鐵提出了這樣的...
《北京三萬里》:破冰者們的北京印象 - 天天要聞

《北京三萬里》:破冰者們的北京印象

自元代以降,外國人源源不斷地走向北京。作為進入中國後的首要目的地,北京的城市文化、風土人情、建築園林都成了他們考察、記錄的對象。來京的外國人撰寫了數量眾多的紀實作品,然而他們本身所經歷的或者比他們所寫下的更有趣、更值得探索。漢學家史景遷說:“不同文化的相遇、碰撞與互動是多麼的錯綜複雜,時常還驚心動魄...
一周內,三名副市長任上被查! - 天天要聞

一周內,三名副市長任上被查!

6月29日,據湖北省紀委監委消息: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李向東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湖北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據公開簡歷顯示,李向東,男,漢族,湖北宜昌人,1968年10月生,大學學歷,工學學士學位,1990年7月參加工作,199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曾任宜昌市建設委員會總工程師、黨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