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說近代史之桂陵之戰(二):圍魏救趙——同門師兄弟的對決

2022年07月13日20:09:30 歷史 1639

戰國初年,龐涓辭別授業恩師鬼谷子,下山來到魏國謀求功名,官居上將軍。

由於忌憚師弟孫臏的《孫子兵法》,遂陰謀陷害孫臏,剜去他的膝蓋骨,將其囚禁。所幸鬼谷子賜予的錦囊妙計,孫臏通過裝瘋瞞過了龐涓。

死裡逃生的孫臏,在來到齊國後,又會有怎樣的際遇呢?

實力雄厚,野心膨脹的魏惠侯,將會展開什麼樣的爭霸行動?

在之後爆發的桂陵(今河南長垣西北)之戰中,龐涓與孫臏,這對昔日同窗,狹路相逢,又將上演什麼樣的生死交鋒?

現代馬術運動最早興起於歐洲,在許多重大的國際賽事上,也通常由歐洲選手拔得頭籌。但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類似的馬術運動就已經在中國出現,當時稱之為騎術,它的出現,最初是為了方便狩獵,抓捕獵物,隨後又被推廣到軍事上來。

伴隨着騎兵、戰馬的出現,騎術越來越為世人所重視,並逐漸衍生出與之相關的體育活動,後於唐朝時期發展達到鼎盛,當時唐太宗本人,就曾是騎射和馬球等馬上運動的佼佼者。

騎術一般分為馬戲和賽馬兩部分,在群雄逐鹿的戰國時代,賽馬曾風靡一時,最為著名的一個成語典故“田忌賽馬”便誕生於這一時期。

當初孫臏逃離魏國後,回到了他自己的國家齊國,並受到了齊國大將田忌的賞識,被奉為坐上賓。這一時期,齊國的王公貴族十分熱衷於賽馬,均以擁有寶馬良駒為傲,而每次比賽的賭金數量也是相當可觀,這更加刺激了人們參與賽馬的熱情。

當初孫臏逃離魏國後,回到了他自己的國家齊國,並受到了齊國大將田忌的賞識,被奉為坐上賓。這一時期,齊國的王公貴族十分熱衷於賽馬,均以擁有寶馬良駒為傲,而每次比賽的賭金數量也是相當可觀,這更加刺激了人們參與賽馬的熱情。

一日,孫臏正在府中研讀兵法,田忌突然怒氣沖沖地走了進來,他重重地將頭盔摔在了桌上。孫臏見狀,便向他詢問因由,田忌生氣地說道:今日我與大王賽馬,居然又輸了!

聞聽此言,孫臏隨即表示他有辦法幫助田忌獲勝。看到孫臏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田忌不由得將信將疑。

此時,孫臏拿出黑白兩色棋子各三顆,分別擺放在竹簡上,向田忌作進一步的分析:這兩色棋子好比是大王和將軍的賽馬。將軍的馬與大王的馬,同一等級相差並不多。因此,若以將軍的上等馬對大王的中等馬;以中等馬對大王的下等馬,再以下等馬對大王的上等馬,那麼將軍您三局兩勝,必將是最後的贏家。田忌大喜。

重說近代史之桂陵之戰(二):圍魏救趙——同門師兄弟的對決 - 天天要聞

次日,他依照孫臏的計策,與齊威王再次進行比賽,果然贏了賭金,不禁在一旁沾沾自喜。這段故事,也就是成語典故“田忌賽馬”的來歷。

而輸了比賽的齊威王,則顯得頗為懊惱,同時他也對這次比賽的結果百思不得其解,因為以往每次賽馬,均是由他獲勝,這次怎麼會破天荒地輸了呢?於是他便向田忌詢問。

此時,田忌便把握時機,將孫臏舉薦給了齊威王。得知這一切都是孫臏的妙計使然,齊威王感嘆不已,於是立即召見了孫臏,向其詢問兵法之道。

經過孫臏的一番講解,眾人方才明白,這場賽馬中,看似簡單的位置變換,背後卻隱含着深層的軍事智慧:以己之長攻彼之短,即用自己的優勢攻擊對手的劣勢,來取得最後的勝利

一番談話後,齊威王對孫臏的軍事才華極為嘆服,立刻任命他為軍師,將孫臏留在了齊國。得到孫臏的輔佐以後,齊威王如虎添翼,齊國政通人和,國力蒸蒸日上。

在中原地區,戰國七雄中的韓、趙、魏三國,原本是春秋時期晉國的三家大夫,其後三家分晉,各成一國,共同佔據着中原之地。雖說均出自晉國,但這三國之間,彼此相互覬覦,常常伺機攻伐對方。

公元前371年,魏國國君魏武侯去世,他的兩個兒子公中緩和子罃爭奪王位,魏國國內大亂。趙、韓兩國藉機發難,聯合出兵伐魏,大敗魏軍。其後,子罃做了魏國新的國君,史稱魏惠侯,他即位後,又反擊趙韓兩國,由此,三國之間混戰不斷。

戰國初期,在列國之中,魏國實力最為強大,於是,憑藉著先祖留下的殷實基業,年輕氣盛的魏惠侯夢想着雄霸天下,他首先把戰略目標鎖准了西面貧瘠的秦國。彼時的魏國蓄勢待發,猶如一隻正當壯年的獅子,緩緩攤開一張血盆大口,卯足了勁想要一口吞併秦國。

此時,地處西北邊陲的秦國,國力貧弱,但在與戎族的長期作戰中,也鍛造了秦人不屈不撓的性格,和能征善戰的本領。戰國初期,此時的秦國已然衰弱,不復先祖穆公當年的盛況,然而,這個貧瘠的國度卻像極了一頭瘦狼,雖然瘦弱,卻兇悍頑強,面對魏國的強勢進攻,秦人浴血奮戰,誓死捍衛着自己的領土。

重說近代史之桂陵之戰(二):圍魏救趙——同門師兄弟的對決 - 天天要聞

因此,雖然魏國屢次發動對秦國的進攻,並最終奪取了河西之地(今陝西關中平原西部、山西南部),卻始終沒能實現一舉將其吞併的宏願。

與此同時,坐落於山東半島的齊國,國土三面環海,山勢險峻,依託於天險屏障,地勢易守難攻,這決定了它可以避免過多的戰亂紛爭,在大爭之世中暫時保全自身,甚至作壁上觀。而此時的齊國國君,正是一代雄主齊威王,在他的治理下,齊國國力大增,大有與魏國爭霸中原的趨勢。因此,近年來,魏惠侯對於東面這個日益強大的鄰居也頗為忌憚。

公元前361年,日漸感受到來自東西兩面壓力的魏惠侯,將魏國國都從安邑(今山西夏縣)向東遷徙到了大梁(今河南開封),想要在地域上與秦國拉開距離,同時也對東面的齊國形成有效制約。

當時的大梁,地處中原核心,交通十分便利。但四通八達的地理優勢,也讓大梁成為了“四戰之地”:由於周圍一馬平川,缺少有效的屏障,使得敵人可以長驅直入,直達魏國的心臟。

而彼時的魏惠侯尚未明確意識到這一點,但在不遠的將來,歷史將敲響警鐘,迫使他不得不對自己當初的這一決定做出更加清醒的認識。

戰國時,鐵器已逐漸推廣使用,魏國地處中原,物產豐富,商業繁榮,製作業發達。魏國的兵器製作業,聞名於世。赫赫有名的魏武卒,裝備精良,均為重裝步兵,披重甲、持戈配劍、背弓弩、跨矢囊,在列國之中鮮有匹敵。

因此,在遷都之後,自以為無後顧之憂的魏惠侯,依靠過硬的軍事實力,開始實行四面出擊的戰略,在列國之中西擾於秦,東戰於齊,在中原地區,又與韓、趙攻伐不斷。如此在東西南北四面開戰,魏國原本充足的國力日漸耗損,急於稱霸的魏惠侯,陷入了一片焦頭爛額之中。

重說近代史之桂陵之戰(二):圍魏救趙——同門師兄弟的對決 - 天天要聞

恰在此時,長年與魏國齟齬不斷的趙國,趁其疲於四面作戰之時,於公元前355年,派兵攻打它的屬國——衛國,並迫使衛國倒戈,歸附於趙。消息傳來,魏惠侯勃然大怒,他隨之改變了外交策略。轉而與秦齊韓三國盟好,以便集中精銳進攻北面的趙國。

公元前354年,事先打好外交基礎的魏惠侯,終於發動了對趙國的襲擊,他盡數集結國內優勢兵力,由大將龐涓領兵,一路向趙都邯鄲(今河北邯鄲)逼近,欲畢其功於一役。

“這時候魏惠候其實忽視了致命的一點,魏國此刻的國內防守極為薄弱,這就給了對手可乘之機。”

魏國上將軍龐涓,師出鬼谷子門下,熟知用兵之道,且戰風凌厲。此次由他指揮坐鎮,魏軍勢如破竹,火速逼近了趙都邯鄲。面對來勢洶洶的魏軍,趙國雖拚死抵抗,艱難支撐,然而對手是以兇悍聞名的魏武卒,戰爭的形式對趙國愈發不利,眼看邯鄲即將淪陷,迫於形勢,趙國只得以割地為條件,向東面的齊國發出了求救的信函。

接到求救信的齊威王遂召集臣子們商議此事。

國相鄒忌認為若救趙國,必然會使齊國的國力受損,形同於代人受過;倒不如作壁上觀,等魏趙兩國兩敗俱傷,齊國便可坐收漁翁之利。齊威王沉吟未決。

大夫段干朋則表示反對:指出若不救趙國,則既不是仁義的表現,同時也對齊國不利。因為一旦趙國被魏國兼并,魏國的勢力就會壯大,到時必將危及齊國。齊威王對此表示贊同。段干朋進一步建議:為今之計,不如進攻與魏都大梁臨近的襄陵(今河南睢縣),來分散魏軍的兵力,這樣既避免了與魏軍主力交鋒,同時也可以解邯鄲之圍。他的建議,得到了齊威王的首肯。

隨後,齊威王單獨接見了孫臏,他深信孫臏的軍事才華,準備將兵符交給孫臏,由他帶領齊軍作戰。然而,令齊威王沒有想到的是,對於這一委任,孫臏卻以身患殘疾為由,謙辭不受,并力薦田忌作為此次領兵作戰的統帥。聽到孫臏的回答後,齊威王不禁對孫臏的為人欽佩不已,遂以田忌為將,孫臏則作為軍師隨軍出征。

《孫子兵法》記載:兵者,詭道也。戰爭其實就是詭詐之術,講究的是“攻其不備,出其不意”,也就是要趁敵人措手不及的時候,從敵人意料不到的道路,進攻敵人沒有防備的地方。

公元前354年,齊國大將田忌正式受命接收兵符,出任此次救趙的統帥,與軍師孫臏一起,率領八萬齊軍趕往趙國救援。但是當他們到達齊魏兩國交界時,卻接到了魏軍已攻破趙都邯鄲的消息,情急之下,田忌打算立刻揮師北上,直接與魏軍主力交戰,以解趙國燃眉之急。他的這一計劃,卻被孫臏所阻止。

今梁趙相攻,輕兵銳卒必竭於外,老弱罷於內。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據其街路,沖其方虛,彼必釋趙而自救。是我一舉解趙之圍而收弊於魏也。——《史記》

這段話,出自齊國軍師孫臏所提出的“圍魏救趙”之計,孫臏認為魏國長期攻打趙國,主力消耗於外,老弱疲憊於內,國內防務空虛,與其前往邯鄲與魏軍直接交鋒,不如採用避實擊虛、圍魏救趙的戰術,直搗魏國都城大梁,迫使魏國從邯鄲撤軍。如此一來,不費吹灰之力,便可解救趙國。田忌欣然同意,遂領兵直奔大梁。

重說近代史之桂陵之戰(二):圍魏救趙——同門師兄弟的對決 - 天天要聞

魏都有難,龐涓在得到消息後,立刻班師回朝。這時,孫臏再次建議田忌,派出一批輕裝戰車,前去進犯大梁城郊,再次激怒龐涓,迫使其加速回援;如孫臏所料,龐涓果然丟掉輜重,輕裝急行,晝夜兼程回救大梁。此時,孫臏又獻計,派出小股兵力,佯裝與龐涓的部隊交戰,然後故意示弱使其輕敵。

荀子曾言“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這句話是對當時齊國與魏國兵卒實力的真實描述。魏武卒裝備精良,作戰悍勇,在列國之中威名遠鎮。然而,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包括大將龐涓在內的整個魏軍,從根本上不把齊軍放在眼裡,認為他們不堪一擊。

此刻見到齊軍不敵紛紛逃散,龐涓立刻乘勝追擊,緊追不捨。而這個時侯,孫臏早已帶領主力部隊在桂陵(今河南長垣西北)設下了埋伏,專等魏軍到來。

桂陵之戰,不僅是齊國和魏國兩國之間的兵力比拼,也是孫臏和龐涓這對昔日同窗的智力對決。當龐涓長途奔襲來到桂陵這個地方時,已經是人馬疲睏,而齊軍則是養精蓄銳,以逸待勞,結果可想而知,不可一世的魏武卒於桂陵一戰中慘敗。

魏惠侯傾全國之兵進攻趙國,卻功敗垂成;魏將龐涓排兵布陣,指揮殺敵,卻無功而返。這一切,皆因齊國的介入與孫臏的計謀使然。

之戰後,魏武卒的氣焰受到打擊,爭霸的慾望暫時受到遏制。與此同時,齊國的威望卻有了顯著的提高。而有賴於這場戰爭,西面的秦國得到了寶貴的休養生息的機會,在國君秦孝公的倡導下,開始了商鞅變法……

歷史在此時有了片刻的平靜,然而這也只會是暫時的。

一場戰爭的結束,將迎來下一場戰爭的開始,這,就是戰國。

更多原創有料歷史,敬請關注公眾號更新。

本文已入選愛奇藝獨播欄目《中華戰爭通史》紀錄片創作內容

【本文授權轉載自重說近代史微信公眾號,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玻利維亞要加入金磚集團,美國很惱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 天天要聞

玻利維亞要加入金磚集團,美國很惱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玻利維亞的未遂政變,只持續三個小時就失敗。前陸軍總司令蘇尼加被捕,他控犯有恐怖主義和武裝叛亂罪。很明顯,這位老將沒有得到民眾的任何支持。俄羅斯政治家杜金 (Aleksandr Dugin)把這次政變定義為“顏色革命”。他在社交平台寫道,背後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 天天要聞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第一個字嫪字,一個女字旁,一個謬字的一半,有人說這個字是姓。有沒有這種可能性呢?有這種可能性。因為上古姓許多都帶有女字旁,所以不排除嫪是流傳下來的古姓,至少不排除這種可能性。第二個字毐,上面一個士,下面一個毋。
讓文物“活”起來 沉浸式穿越歷史讓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 天天要聞

讓文物“活”起來 沉浸式穿越歷史讓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河南文化底蘊深厚,文物數量位居全國前列。近年來,河南堅持讓文化遺產火起來,讓傳統文化閃亮起來,讓文旅市場豐富起來,打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旅品牌。總台記者 田萌:我現在是在安陽殷墟博物館的新館,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被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而且在這裡發現了我國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從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