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變”中的中國輸在哪裡?

2022年07月07日15:11:04 歷史 1724

七七事變”已經過去85周年,

我們今天再來回顧這段令國人痛徹心扉的歷史,

分析“七七事變”中的中國輸在哪裡?

目的是警醒所有中國人:

勿忘國恥!

強我中華!

“七七事變”中的中國輸在哪裡? - 天天要聞

“七七事變”(油畫)

“七七事變”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預謀而陰謀策劃的,

早在1937年2月20日,

日本外務省就在《第三次處理華北問題綱要》中無恥聲言要對南京政權採取措施;

到了4月中旬,

日本就在外務、大藏、陸軍和海軍四相會議上陰謀策劃侵佔華北;

6月,

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甚至公然揚言,

如武力許可,

我們應首先對南京政府加以一擊。

此時,

日本驟增駐紮在華北的軍隊,

日軍及其扶植下的偽軍對北平已經形成了明顯的包圍之勢,

尤其是對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的盧溝橋形成了巨大的威脅,

如果日軍攻佔盧溝橋地區,

就可以隨時截斷平漢、平綏、北寧三條鐵路之間的聯繫,

北平將失去任何屏障,

日軍攻佔北平將簡單得如同探囊取物。

除了在軍事上提前做好的精心部署,

日本侵略者在宣傳上也多次釋放要對中國使用武力的信號:

日本在華北的駐軍曾宣稱,

為了把國民黨和蔣政權從華北排除出去而使用武力是迫不得已的事情;

1937年6月30日,

滿鐵派駐北平的一名特務曾囂張地對人宣稱,

一個星期以內,

如果不會發生什麼重大事件,

就把我的腦袋給您;

7月1日,

有記者對日本華北駐軍參謀長橋本群表示,

近期北平將會發生不同尋常的事態,

橋本回答,

您的擔心是對的,

但我認為29軍方面是不會挑釁的,

學生騷動也鬧不起大亂子來,

是日本人渴望着鬧事。

事實上就是日軍一直在挑釁、製造事端:

進駐丰台的日軍常常以演習為名在盧溝橋附近挑釁,

周期從每半月一次發展為三五天一次,

不分晝夜、真槍實彈地挑釁,

有時甚至赤裸裸地逼近宛平縣城,

模擬攻城。

事情已經嚴重地發展到了這個地步,

日本侵略者準備蓄意發動武力挑釁的目的已經昭然若揭。

“七七事變”中的中國輸在哪裡? - 天天要聞

宋哲元

而此時的國民政府以及主政平津冀察的29軍軍長宋哲元對此沒有採取任何防範措施,

既沒有在軍事上做好任何應對的籌劃或準備,

也沒有在外交或輿論上作出任何回應,

總而言之,

不管是國民政府還是宋哲元的29軍,

對日本侵略者如此昭然若揭的挑釁視若不見,

似乎這一切緊張的局勢壓根與自己毫無關係,

毫無任何應對和防範的準備與籌劃,

中國輸在了麻木不仁與沒心沒肺。

當日軍一切準備就緒後,

1937年7月7日夜,

日軍開始行動了。

晚上10點40分,

在盧溝橋東北的大瓦窯和永定河之間進行軍事演習的駐丰台日軍中隊長清水節郎宣稱,

少了一名名叫志村菊次郎的士兵,

儘管日軍沒有任何確切證據,

他們就一口咬定說失蹤士兵被中國軍隊脅迫進入宛平城

他們必須要進城搜尋。

日軍的無理要求遭到駐城的29軍37師219團團長吉星文的斷然拒絕,

其實,

日軍失蹤士兵在20分鐘後就已經平安歸隊,

但日軍仍然一再無理要求進城搜查,

很顯然,

這就是日軍一次蓄意的、有預謀的軍事行動。

7月8日凌晨1時左右,

日軍就根據早就制定好的專門針對此次軍事行動的《宣傳計劃》開始行動,

該《計劃》規定要佔領盧溝橋,

最遲於9日正午要佔領宛平縣城,

並做好了要監禁中國要人(指29軍軍長宋哲元)的準備。

實際上,

對於“七七事變”的真相,

不僅日本一般國民,

包括日本首相、海相、外相等諸多軍政要人都明白這是日本陸軍刻意製造的事端。

尤其是日本首相近衛文麿在“七七事變”擴大為全面侵華戰爭後,

曾對一個日本前華北駐軍參謀說“七七事變是陸軍的年輕人的陰謀”。

事變發生第二天晚上,

天津特別機關長茂川秀和在天津一家日本餐館與田中隆吉喝酒時承認,

盧溝橋事變就是他組織人乾的。

日本戰敗後,

茂川秀和在被審訊時供認,

盧溝橋事變中第一槍是日本人打的,

事變責任應該由日軍承擔。

以上諸多證據表明,

日軍蓄意挑起爭端和衝突,

製造“七七盧溝橋事變”,

目的就是要伺機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七七事變”中的中國輸在哪裡? - 天天要聞

29軍37師219團團長吉星文

事變發生後,

駐守北平的中國軍隊被迫採取了緊急的警戒措施並密切監視日軍動向,

8日早5時,

日軍以猛烈的炮火轟擊宛平縣城並攻佔了宛平東北方的沙崗,

中國守軍吉星文團長忍無可忍奮起還擊。

一大早,

日軍一木清直大隊長率第1聯隊第3大隊主力分4路直撲龍王廟和鐵路橋的中國守軍,

中國守軍不顧具有優勢兵力和猛烈炮火的日軍,

仍猛衝入敵群同日軍展開肉搏戰,

寡不敵眾陷入重圍而死傷180餘名官兵。

幾乎同時間,

日軍另一部以猛烈的炮火轟擊宛平城東門。

第29軍軍部命令守軍與盧溝橋共存亡、不得後退。

雙方激戰至7月8日15時50分,

日軍駐軍混成第4旅團指揮官河邊正三趕至丰台督戰並增調重兵進關。

9日凌晨第29軍收復鐵路橋和龍王廟等失地,

冀察當局為防止事態擴大竟然同意與日方談判交涉,

以致白白錯過了繼續進攻的最佳時機,

中國輸在了倉促應對而拿不出成熟有遠見的解決方案。

此時,

蔣介石雖然進行了軍事上的調動和部署,

但他又表示願意由冀察地方當局出面與日本談判從而和平解決此次事變,

這就導致宋哲元在對日談判中為謀求事變的和平解決而對日作了令人遺憾的讓步。

實際上,

狡詐無恥的日本侵略者就是故意以談判為名,

利用宋哲元的軟弱以及南京國民政府對和平的一廂情願的幻想,

而讓他們的緩兵之計得逞:

日軍利用談判的空檔時間完成了包圍平津的軍事部署,

日軍入關作戰部隊達到5個師團、超過10萬人之眾,

中國軍隊坐失軍事進攻和殲敵的良機,

中日雙方兵力對比,

日軍已經完全佔據絕對優勢。

南京國民政府和冀察當局缺乏對“七七事變”事態嚴重性的認識,

單方面對和平抱有幻想,

企圖通過單方面的讓步來達到保存實力和地盤的目的。

等到宋哲元發現自己完全被日軍玩弄於股掌之間時,

認識到中日之間的大戰已經不能避免,

這才下定決心武裝抵抗日軍的侵略,

但為時已晚,

日軍已經完成了作戰部署,

集中了3萬兵力,

對平津發起了總攻。

中國輸在了短視、幼稚以及被動。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硝煙玫瑰:女少校單槍匹馬逆轉戰局的生死72小時 - 天天要聞

硝煙玫瑰:女少校單槍匹馬逆轉戰局的生死72小時

1944年湘西的雨像裹着鐵鏽,李潔攥着望遠鏡的手沁滿冷汗。望遠鏡里,潰逃的士兵正像沒頭蒼蠅般撞碎營區鐵絲網,三八大蓋的寒光已經刺破晨霧——日軍追兵比預計的早到了整整兩小時! "副營長!三連連長帶着人要往南跑!"通信兵小順子跌跌撞撞滾進戰壕,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原社長、總編輯張天蔚病逝,享年71歲 - 天天要聞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原社長、總編輯張天蔚病逝,享年71歲

7月1日,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員、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原社長、總編輯、編委會主任、編審張天蔚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6月29日21時19分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逝世,享年71周歲。張天蔚老師長期從事編輯出版工作,潛心編審、躬耕出版工作,把畢生精力都奉獻給了他所熱愛的出版事業,為上海交通大學出...
中方決定,制裁托倫蒂諾! - 天天要聞

中方決定,制裁托倫蒂諾!

據外交部網站7月1日消息,外交部發言人宣布中方對菲律賓前參議員托倫蒂諾實施制裁。一段時間以來,菲律賓個別反華政客出於一己私利,在涉華問題上採取了一系列惡意言行,損害中國利益,破壞中菲關係。中國政府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決心堅定不移。中方決定,對在涉華問題上表現惡劣的菲律賓前參議員托倫蒂諾實施制...
香港舉行升旗儀式慶祝回歸祖國28周年,聚焦拼經濟、惠民生 - 天天要聞

香港舉行升旗儀式慶祝回歸祖國28周年,聚焦拼經濟、惠民生

7月1日早上8時,香港灣仔金紫荊廣場舉行升旗儀式,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周霽、香港特區政府高級官員、香港行政會議成員、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及社會各界代表出席儀式。 在活動現場,香港警察管樂團奏樂,護旗方隊用中式步操護送國旗和區旗入場。隨後,現場全體肅立,國旗...
中共一大紀念館喜納“鎮館之寶”——《周恩來手書李公朴、聞一多悼詞》 - 天天要聞

中共一大紀念館喜納“鎮館之寶”——《周恩來手書李公朴、聞一多悼詞》

今晨8時許,伴隨着一大廣場國旗護衛隊鏗鏘有力的步伐和整齊劃一的動作,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全體人員肅立致敬。莊嚴肅穆的氛圍中,中共一大紀念館舉辦的“頌歌獻給黨”系列慶祝活動正式拉開帷幕。本次活動融合了莊嚴儀式、文藝匯演、文物見證與紅色體驗等多種形式,深情致敬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沒有共產黨就沒有...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 天天要聞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937年,徐溫的養子徐知誥代吳稱帝建國,國號為齊。939年,徐知誥恢復李姓,改名為昪,自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李昪即是南唐烈祖。941年,李昪駕崩,子李景繼位,改名李璟(916~961),即南唐元宗。南唐最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