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毀約(上)——楚懷王,屈原都帶不動|淺談《離騷》(三)

2022年07月05日05:31:38 歷史 1134

#真知新坐標#

接前文。前面屈原講述了自己高貴的血統,還有自己敢為天下先的志願,接下來屈原講述了楚王變心、自己被疏遠的過程。

楚王毀約(上)——楚懷王,屈原都帶不動|淺談《離騷》(三) - 天天要聞

昔三後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

關於“三後”到底是誰,不同的語境有不同的意思,在《離騷》中的“三後”,學界也有不同的聲音:普遍認為說的是大禹商湯周文王,這是出自王逸楚辭章句》;也有人認為是楚國的三位先王,比如我買的這本書里就翻譯為“楚國三王”,也有人說是鬻熊熊繹楚莊王

在這裡不做學術上的探討,藉此來看看楚國歷史上的偉大人物。

前文已經說過,楚國享國800餘年,國君43位(含昌平君)。楚國也曾輝煌過,鬻熊自然功不可沒,果斷抓住發展的機會;熊繹為始封君,後來又出現了楚武王熊通,雖然他殺了侄子,但是他讓楚國變成了春秋三小霸之一,並且自立為武王,標誌着楚國從周朝中正式獨立,自此,楚君皆稱王,開諸侯僭號稱王之先河。

楚莊王熊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使楚國實力不斷強大,至戰國時期以楚的實力最強,巔峰時期佔據了天下一半的領土。

楚悼王發現了人才吳起,和白起一字之差,比白起早100多年,是戰國初期非常了不起的軍事家、兵家,他還是一個改革家,在他的改革之下,楚國呈現了相當良好的發展勢頭,但還是那句話,改革的人往往沒有什麼好下場,吳起因變法得罪舊貴族,楚悼王死後慘遭殺害。當然,歷史上對他的評價頗有微詞,但他對楚國的貢獻不可否認。

楚王毀約(上)——楚懷王,屈原都帶不動|淺談《離騷》(三) - 天天要聞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

楚宣王廣闢土地,積聚錢財,楚威王開疆拓土,使得楚國成為天下雄國,然而再厚的家底兒也架不住楚懷王的瞎折騰,他被張儀的“秦地六百里”騙得團團轉,毅然決然地與齊國斷交,得知上當受騙又一氣之下攻打秦國,賠了夫人又折兵,楚國從此一蹶不振。歷史上並不是每一任楚王都是明君,但是總有機會崛起,可是這次歷史再也沒有給楚國機會,繼楚懷王之後,楚頃襄王的昏庸更是一言難盡,外有強秦,即便後面的君王想力挽狂瀾,恐怕也是有心無力,最後楚國亡國。

屈原從純粹的“三後”開始,後面又舉了堯舜和桀紂的例子,再次說明了君主的德行高尚,身邊才會有“眾芳”,才會得到人民的愛戴;君主德行有虧,身邊都是阿諛奉承的奸佞小人,國家怎麼能好呢?從古至今,不論是國家也好,還是做企業也罷,正面和反面教材太多太多,但可悲的是還有人不斷地在重複着相同的錯誤。

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huì)茝(chǎi)?

申椒和菌桂都是香木名,蕙、茝都是香草名。

對於這一句的翻譯,我看到有兩個版本,一是說申椒是果實累累的花椒,菌桂是指像竹子一樣圓的桂樹,由於“三後”的純粹,所以“眾芳”都會在身邊雲集響應,不止有申椒、菌桂,還有蕙、茝,但另一種說法就完全相反,用申椒、菌桂比喻小人,意思是,喜歡申椒、菌桂的人,哪裡(趕得上)像佩帶蕙茝的人?

我個人認為,重點應該在“維”字上,也是有兩個版本。維——意為維繫,和後面的“紉”意思差不多,那麼應為第二個意思;惟——只有、唯一之意,那麼就是第一種意思了。但結合前文,我覺得第一種解釋似乎更契合文意,當然,歡迎大家一起探討。

未完待續。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嚴守黨的組織紀律《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 - 天天要聞

嚴守黨的組織紀律《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

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點擊收聽:撰  稿:段  裕、葉  剛配  音:周  莉    1951年9月,中央軍委決定從駐新疆的一兵團六軍選調幹部組建西北軍區空軍司令部,那個時候人民解放軍進疆部隊正準備集體就地轉業,很多指戰員對新組建的人民空軍心馳神往。六軍十七師四十九團政委趙予征就是其中之一。趙予征趁着趙予征來...
一批不同年代金銀錠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 天天要聞

一批不同年代金銀錠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據新華社消息,中國國家博物館日前舉行唐末—五代、清、民國金銀錠入藏儀式。左為唐末-五代“紹”字五十兩銀錠,右上為清代“湖北鹽厘局薛永陞”五十兩銀錠,右下為民國時期官方造幣廠生產的金錠。(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唐末—五代“紹”字五十兩銀錠,保留了船形錠的原始狀態,使今人可以直觀了解此歷史階段大宗商業交易的...
中國海警5年來海上繳獲毒品超8噸、制毒物品超2噸 - 天天要聞

中國海警5年來海上繳獲毒品超8噸、制毒物品超2噸

新京報訊 據中國海警消息,作為海上禁毒的主力軍,近年來,中國海警局以“凈海”“凈邊”“禁毒兩打兩控”等緝毒專項行動為有力抓手,以遏制毒品和制毒物品海上走私通道為主攻方向,重拳打擊懲治涉海毒品犯罪活動。2019年6月至今,各級海警機構海上繳獲毒品8.729噸(冰毒3.066噸、氯胺酮2.136噸、可卡因2.322噸、大麻0.778...
董卓,曾經也是個有勇有謀的人, 並沒有演義中那麼無能 - 天天要聞

董卓,曾經也是個有勇有謀的人, 並沒有演義中那麼無能

董卓,作為東漢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軍事人物,其形象在後世的文學和歷史記載中往往被賦予了諸多負面標籤。然而,如果我們深入挖掘歷史文獻,尤其是《後漢書》和《三國志》等史書,可以發現董卓早年的形象與性格並非如《三國演義》中那般單一和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