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逃亡途中,寫詩嘲諷丈夫,通篇不帶髒字,卻罵得豪氣衝天

2022年07月04日20:17:41 歷史 1986

提及古代女子,大多想到的都是“低頭羞見人,雙手結裙帶”。她們待字閨中,溫柔如水又卑微似塵。

李清照:逃亡途中,寫詩嘲諷丈夫,通篇不帶髒字,卻罵得豪氣衝天 - 天天要聞

她們在男尊女卑的世界中逆來順受,唯命是從。在那種被陳規舊矩束縛的社會,女子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聽天由命。

然而在宋代,偏有一位女中豪傑。她擺脫世俗對女子的看法,從封建制度中覺醒,追求男女平等,不僅不依附於男人,還敢於挑戰權威。

批評歐陽修蘇軾沒有水準,“寫的不是詞,是有標點的詩”,瞧不起柳永的詞“俗”,千篇一律。她不拘泥於琴棋書畫,反而更加精通“吃喝賭玩”,放眼天下大局,不似從前的女子“以井為天”。

李清照:逃亡途中,寫詩嘲諷丈夫,通篇不帶髒字,卻罵得豪氣衝天 - 天天要聞

她就是天下第一才女,李清照而她暗諷其夫的《夏日絕句》更是流傳千古,被世人稱頌至今。

夏日絕句,映射當朝

當年楚漢之爭西楚霸王——項羽不敵劉邦聰明狡猾,只得帶領八百多人出逃,殺出重圍。

李清照:逃亡途中,寫詩嘲諷丈夫,通篇不帶髒字,卻罵得豪氣衝天 - 天天要聞

項羽眾人到達烏江江畔,只要渡過烏江,必然可以捲土重來。然而項羽卻認為自己“無顏面對江東父老”,辜負了眾人的期望,因此自刎於烏江。

李清照的《夏日絕句》除了在讚美項羽的英勇豪氣以外,還有什麼其他的用意呢?世人又為什麼說李清照罵人不帶髒字呢?

這首聞名天下的詩文,誕生於大宋靖康之亂的戰火中。當時李清照正在與自己丈夫趙明誠的逃難途中

李清照:逃亡途中,寫詩嘲諷丈夫,通篇不帶髒字,卻罵得豪氣衝天 - 天天要聞

那時李清照所處的宋朝發生了戰亂,金兵入侵中原,北宋滅亡,城中一片混亂。然而身為建康知府的趙明誠,不但沒有帶兵平叛,反而舉家搬遷,逃離了建康。

眾人行至烏江,李清照看着戰火紛飛的大宋和落荒而逃的丈夫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夏日絕句》。

此文在稱讚英雄項羽的背後,暗嘲丈夫趙明誠和其懦弱無能的大宋,在國家危亡之時,如同鼠輩一般慌忙逃竄,沒有絲毫男子氣概,不顧家國,令人心中生寒。

李清照:逃亡途中,寫詩嘲諷丈夫,通篇不帶髒字,卻罵得豪氣衝天 - 天天要聞

也正是這樣凜冽的筆鋒立意,惹得後人對李清照的了解更甚幾分。她不是文文弱弱的封建女子,她是李清照,是喜歡喝酒賦詩,賭博遊玩,有自己獨立思想的“新時代女性。”

可是在那樣封建陳舊的社會,又如何會培育出如此張揚洒脫的女子呢?

公元1084年,蘇軾的徒弟李格非與當朝狀元王拱辰之女成婚後喜得貴女,李父思來想去,為愛女取名為李清照。

李清照:逃亡途中,寫詩嘲諷丈夫,通篇不帶髒字,卻罵得豪氣衝天 - 天天要聞

唐朝楊發《太陽合朔不虧賦》有云:人動佳色,物含清照。“清照”二字寓意清澈明亮。可見李父僅僅是希望其女健康快樂,不惹塵世而已。

李家本就是書香門第,李父藏書尤其之多。於是李清照從小便耳濡目染,博覽群書。也因自幼深得父母寵愛,年少貪玩,愛好遊歷各處。

因此她年紀輕輕便寫下了《如夢令》這一著作,此文一經問世,就引起軒然大波,轟動了整個京師。

李清照:逃亡途中,寫詩嘲諷丈夫,通篇不帶髒字,卻罵得豪氣衝天 - 天天要聞

李清照年少成名,又加之父母寵愛,家底深厚,於是便更加“無法無天”,整日吃喝玩樂,吟詩作對。

18歲那年,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浪漫。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那是李清照與趙明誠的初次見面。她在玩樂途中突然瞥見俊朗溫潤的他,慌亂之中跑掉了金釵,卻又在遠處假借嗅梅偷偷回望。或許是一眼驚鴻吧。年少時的心動皆在剎那,卻久久不肯忘懷。

李清照:逃亡途中,寫詩嘲諷丈夫,通篇不帶髒字,卻罵得豪氣衝天 - 天天要聞

那趙明誠呢?或許是因為那個害羞慌忙的女子太過可愛,偷偷回望的模樣太過熱烈明朗。於是四目相對,不過須臾,仔細斟酌,又皆為情意。

一位是名傳京師的第一才女,一位是風雅謙和的英年才俊,他們志趣相投,門當戶對,可謂是金童玉女,天作之合。歷經波折,兩人終於如願走到了一起。

心動先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那個時代,他們無疑是幸福的。

李清照:逃亡途中,寫詩嘲諷丈夫,通篇不帶髒字,卻罵得豪氣衝天 - 天天要聞

趙明誠自幼痴迷於金石文物,在他任職淄州知州期間,偶然獲得一份白居易手書的《楞嚴經》,此物珍貴異常,對於趙明誠來說更是可遇不可求,於是他在拿到此書的第一時間,便立刻返回家中,與愛妻共賞。可見二人志同道合,情比金堅。

除此之外,他們之間還經常玩一些小遊戲,比如“賭書潑茶”。茶餘飯後,二人對立而坐,隨意說出一個典故,看誰能從一堆書卷中準確的說出典故的出處,精確到哪一卷,哪一頁,哪一行。輸的人則要懲罰喝茶一杯。

李清照:逃亡途中,寫詩嘲諷丈夫,通篇不帶髒字,卻罵得豪氣衝天 - 天天要聞

或許是因為李清照自幼博覽群書,李夫也藏書頗多,又或者是趙明誠故意謙讓,不忍嬌妻傷心。

於是李清照常常居於上風,而她又偏偏沉不住氣,經常得意忘形,將茶水灑得到處都是,惹得眾人忍俊不禁。後來被世人傳為佳話,津津樂道。

總有分離之時

在趙明誠負笈遠遊期間,李清照日日“愁容滿面”,思慮再三,終於在“倍思親”的重陽節,寫下了《醉花陰·重陽》,向遠方的丈夫訴說心中的愁苦寂寥。

李清照:逃亡途中,寫詩嘲諷丈夫,通篇不帶髒字,卻罵得豪氣衝天 - 天天要聞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此文不提思念,又句句都是思念。她身處優渥的環境中,卻並不自知,只因她每時每刻都沉浸在思念丈夫的漩渦中,日漸消瘦。

然而命運並未一直善待她,再美的煙火也終將散落。

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趙明誠因病去世,她雖嫌他懦弱,卻也終是失去了自己的摯愛。

李清照:逃亡途中,寫詩嘲諷丈夫,通篇不帶髒字,卻罵得豪氣衝天 - 天天要聞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他走了,徒留她一人於世間輾轉。幾番輪迴,才發現再濃烈的酒也不敵現實殘酷的冰冷。花不是花,雨不是雨,遍地殘枝落葉,雨搖風墜。恍惚間,似有茶香,卻不見舊人。

人生已過半載,巾幗不讓鬚眉

逃亡南渡的李清照生活潦倒,境況大不如以前,看着硝煙漫天,戰火綿延。她孤身一人,空有一腔熱血,卻不知如何揮灑。

李清照:逃亡途中,寫詩嘲諷丈夫,通篇不帶髒字,卻罵得豪氣衝天 - 天天要聞

縱然滿腹經綸,卻毫無用武之地。重文輕武的大宋縱是再繁榮,也不及金人一尺長劍。因金人扶持了偽楚偽齊兩個傀儡政權。

李清照寫了《詠史》,兩漢本繼紹,新室如贅疣,所以嵇中散,於死薄殷周!這首五言絕句暗諷了一味求和自保的權臣,表達了李清照的愛國情懷!

世人皆贊她才華橫溢,文采斐然。我卻以為不然,其實更令人欽佩的是她藏於內心,又點點溢出的愛國豪情。”巾幗不讓鬚眉‘’掩於唇齒,匿於年華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兩尊明代金佛差點流失海外 北京一拍賣行員工因走私文物及多件觀賞石獲刑 - 天天要聞

兩尊明代金佛差點流失海外 北京一拍賣行員工因走私文物及多件觀賞石獲刑

利用拍賣行員工身份,將貨主委託的拍賣品低價僱人夾帶運輸進出境,6月20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四中院獲悉,近日,北京一名拍賣行員工因走私多件拍品獲刑。值得注意的是,該名員工走私的拍品中,有兩尊明代金佛,該案也是北京首例以走私文物罪判決並成功從我國香港地區追迴文物的案件,有力打擊了走私犯罪,保護了國家文...
賴清德叫囂“拒統”,稱首戰即終戰是投降論述 - 天天要聞

賴清德叫囂“拒統”,稱首戰即終戰是投降論述

在意識到自己的“520”演說引起了兩岸巨大震動之後,“台獨”頭子賴清德就開始想盡辦法撇清自己的責任。但這些表面功夫只能用來糊弄不熟悉中文表達的西方媒體,當賴清德面對島內民眾時,露出的則是另外一幅嘴臉....
看大決戰三部曲,談談多線作戰的規律 - 天天要聞

看大決戰三部曲,談談多線作戰的規律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從許多角度來談,比如組織度、政治、經濟等。但戰爭畢竟是戰爭,戰爭雖然是政治的繼續,但政治鬥爭一旦轉變為軍事鬥爭,就必然要遵循軍事的規律。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314) - 天天要聞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314)

根據華北軍區、西北軍區、廣東軍區和廣西軍區的報告,在應整編的部隊和機關中,在實行整編之前應當和可以進行一次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