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死如歸,入土為安。
然而在1981年5月7日,著名的抗日將領杜聿明去世之後,他的屍體卻被存放了半個多月。
而杜聿明的妻曹秀清和好友鄭洞國,因為這件事氣憤不已。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到底杜聿明的屍身被存放了半個多月?在這背後又隱藏着怎樣的秘密?
蔣介石的愛將
1904年11月28日,在陝西米脂一個富裕的家庭當中,杜聿明出生了。
杜聿明的父親是舉人,家中有着豐厚的資產。因此,杜聿明從小就過着錦衣玉食的生活。
成年之後,他感嘆於國家的現狀,萌生了參軍報國的想法,但卻遭到了父親的反對。
但杜聿明心意已決,不顧父親和家人的阻攔來到了廣州報考黃埔軍校。
可當他經過一番長途跋涉來到廣州,卻發現自己錯過了報考的時間。
見狀,原本杜聿明想要放棄,等到明年再來報考。但與他同行的人得知了他父親和國民黨的元老于右任是至交時,便建議杜聿明親自給於老寫封信,讓他老人家疏通一下。
于右任收到杜聿明的信後,直接揮筆寫下了一副對聯送給杜聿明,同時還寫了一封推薦信。
杜聿明等人拿到信和對聯求見蔣介石,得到了一次補考的機會。
蔣介石在看到於右仁寫得那副對聯時,可謂是愛不釋手,連連誇讚於老的書法出神入化。
杜聿明也是個機靈的人,立刻就明白了蔣介石的意思,將那副對聯拱手相送。
沒過多久,杜聿明順利通過了考試,進入了黃埔軍校,成為了第一期的學生。
但由於杜聿明在軍校當中的表現不大活躍,因此不曾給蔣介石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可杜聿明卻是蔣介石十分仰慕,認為只有蔣介石才能拯救中國的未來。
1925年,蔣介石下令討伐叛軍陳炯明,杜聿明在攻打淡水縣城戰役當中,他和陳賡用計打開了淡水縣城的大門,讓大部隊進入城內,殲滅了剩餘的敵人。
由於出色的表現,杜聿明收到了蔣介石的誇獎,也給老蔣留下了一個深刻的印象。
抗日戰爭爆發之後,日軍為了截斷中國的西南國際交通線,派出大量兵力對華南地區發起進攻。
有着“鋼軍”之稱的日軍第五師團第21旅團,憑藉著強大的火力相繼佔領了南寧、崑崙關等地區。
眼看就要拿下整個華南,蔣介石下令指派杜聿明帶領第5軍反攻崑崙關。
按理說,彼時蔣介石的手下有許多能用的軍隊和大將,為什麼偏偏要指名杜聿明的第5軍前去和日軍對戰。
這就不得不說起國民黨第五軍的歷史。
第5軍以先進的機械化部隊作戰理念和戰績,成為了蔣介石嫡系部隊當中赫赫有名的“五大主力”之一。
在杜聿明擔任了第5軍的軍長後,繼續對部隊進行了全方面的操練。在1939年3月,國民黨軍事委員會的校閱當中,第5軍的軍事訓練被列為全國第一。
對於這支唯一的機械化軍隊,蔣介石視若珍寶,甚至將其劃歸自己直接掌握,不肯輕易投入戰場使用。
此時,如果不是日軍逼近,蔣介石還捨不得拿出自己的這張“王牌”。
12月10日,杜聿明指揮隊伍來到了崑崙關附近的密林當中,在距離日軍前沿陣地只有三四里的地方,下令構築陣地。
並且,杜聿明還下令將一排排的大炮對準了日軍的陣地。
這是日本“鋼軍”和當時中國最先進的機械化部隊第一次硬碰硬的對陣。
扼守崑崙關的板垣師團第21旅在關口的兩側,又堅固的堡壘工事,組成了交叉火力網,易守難攻。
面對這樣的情況,杜聿明別無選擇,只能仰攻崑崙關,打通南下的道路,只有這樣才能奪回被日軍佔領的南寧。
可如果採用強攻的方法,必定會承受巨大的損失。杜聿明看着眼前的地圖,只覺得一陣頭疼。
經過一番冥思苦想,再加上對地形地勢和敵我雙方兵力火力分布等等種種因素之後。
杜聿明決定先集中優勢兵力,打掉關口兩側包圍的日軍堡壘和高地,然後逐漸縮小包圍圈。
緊接着,鄭洞國的榮譽第一師和戴安瀾的200師為主力,對崑崙關的日軍發起正面的強攻,吸引日軍的援兵。
同時,派邱清泉的22師在日軍援軍的必經之路上設下埋伏,將其一舉拿下。
12月18日,戰鬥正式打響。為了保證計劃的順利進行,杜聿明還親自來到前線指揮作戰。
第5軍的戰士們在炮兵和戰車坦克的掩護下,向崑崙關的日軍發起了猛烈的進攻,迅速突破了前沿,向日軍的主陣地推進。
霎時間,整個崑崙關都回蕩着槍炮聲,以及戰場上戰士們的喊聲,戰鬥空前慘烈。
很快,戰鬥便到了白熱化階段,第5軍的官兵們拿起大刀和鏟刀,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衝破了日軍設置的鐵絲網,佔領了大部分的山頭陣地。
與此同時,杜聿明安排的打援部隊也向日軍的側後方迂迴,攻佔了公路橋,切斷了昆崙山日軍的退路。
曾經驕橫且不可一世的日本“鋼軍”陷入了絕境當中。
到了12月31日,杜聿明帶領第5軍隊攻克了崑崙關,全殲第21旅團五千多人。
並且,還擊斃了旅團長中村正雄,取得了抗日戰爭當中第一次攻堅戰的勝利。
蔣介石得知這個消息後,心中大喜,立刻給杜聿明發去電報以示表彰。
1942年1月,為了支援英軍抗擊日軍,保住中國西南的大後方。
蔣介石以第5軍為主力,組建了中國遠征軍,開赴緬甸戰場。並且任命杜聿明作為第一路副司令長官。
第5軍在入緬後初期,杜聿明就創造了著名的斯瓦逐次阻擊戰,讓美國等其他同盟國拍手叫好。
但是在之後,由於中國遠征軍的參謀長,美國人史迪威並沒有採納杜聿明的建議,導致第5軍被迫撤退。
而在撤退的途中,杜聿明又執意採用蔣介石規定的撤退路線,取道荒無人煙的野人山回國,結果損失慘重。
這個消息傳到蔣介石的耳中時,他不僅沒有怪罪杜聿明,反而升了他的職位,並安慰杜聿明不要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之後好好表現就行。
在蔣介石看來,杜聿明的能力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對自己忠誠。
兵敗被俘,愛將成為眼中釘
抗日戰爭結束後,蔣介石不顧全國人民的意願,悍然發動了內戰,對我軍的解放區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1945年10月18日,已經成為了蔣介石最器重的杜聿明奉命前去東北,和林彪的東北民主聯軍搶佔東北。
杜聿明和林彪,兩人都是黃埔軍校的畢業生。他們兩人所率領的部隊,一個是國民黨的“王牌軍隊”,一個是共產黨的“王牌之師”。
在抗戰初期,他們都打出了威風,林彪在平型關,杜聿明在崑崙關。
如今,這兩個隊伍相遇,就如同兩隻實力相當的猛虎相遇,大戰一觸即發。
儘管林彪先人一步進入東北,但彼時杜聿明經過兩年的征戰,已經拿下了遼西和瀋陽外圍的鐵嶺和撫順等地。
1947年6月30日,杜聿明率軍解除了四平之圍後,和林彪形成了對峙局面。
但林彪也並非等閑之輩,這樣的局面讓杜聿明絞盡了腦汁想對策。
可由於此時的杜聿明重病,不得不在7月8日離開東北前去上海治病。杜聿明離開後,東北的軍事就暫由陳誠來負責。
經過一年的治療,杜聿明的身體基本康復。
但蔣介石並沒有讓杜聿明重新回到東北,而是將他調到另一個徐州,擔任“剿總”副總司令。
在此期間,東北戰局發生了逆轉並且開始接近尾聲。
接替杜聿明的陳誠與衛立煌兩人在東北戰場上相繼慘敗,導致錦州失守。東北通往關內的唯一通道也被林彪給切斷了。
見此情形,蔣介石急忙將杜聿明重新調回東北,希望他能力挽狂瀾,起死回生。
然而此時,局勢已定,即便是他杜聿明有再大的能耐,也無法挽回。
遼瀋戰役失敗後,蔣介石並沒過多責怪杜聿明。
此時此刻,老蔣的心裡很清楚,眼下正是用人之際,倘若因此殺了杜聿明,得不償失。
還不用重用他,不僅能夠讓杜聿明戴罪立功,還能彰顯自己的“寬宏大量”。
當時,淮海戰役已經打響,蔣介石又匆忙召回杜聿明,對他委以重任。讓其與華東野戰軍的粟裕和劉伯承進行對峙。
這是最後的決戰,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戰。
蔣介石最精銳的五大主力,有兩個都集中在這裡。
面對這樣的局面,杜聿明儘管使出了渾身的解數來報蔣介石當年的“知遇”之恩。
但最終卻是無力回天,數十萬的國民黨士兵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所包圍。
杜聿明本人,也在河南永城的陳官莊被俘。
被俘後的杜聿明曾多次自殺,認為只有這樣才不辜負蔣介石對自己的信任。
不過好在我軍的戰士及時發現,並成功將其救下。
之後,為了防止杜聿明再次自殺,中央決定將他和其他的重要戰犯一塊送到北京的功德林站戰犯管理所接受思想改造。
在這裡,杜聿明接觸了馬列主義思想,以及共產主義。他的思想也在慢慢地開始改變。
杜聿明在戰犯管理所接受思想改造的時候,他妻子曹秀清正帶着他們的孩子居住在上海。
杜聿明被俘後,蔣介石派人告訴曹秀清,杜聿明已經被共產黨殺了。並且還讓曹秀清帶着家人跟着自己一塊前去台灣,承諾等到了台灣之後,他們全家的生活費和子女的學費由自己全包。
對於這個消息,曹秀清半信半疑,但還是按照蔣介石所說的,帶着孩子和家人一塊前去台灣。
等曹秀清到了台灣之後,才發現一切都是蔣介石的騙局,不僅沒有住的地方,就連生活費也沒有。
無奈之下,曹秀清只好前去找宋美齡和蔣介石,希望他們能履行之前的承諾。
可每次,老蔣都會以各種各樣的理由來推脫。
實際上,蔣介石之所以會讓曹秀清來到台灣,目的就是以他們作為自己的人質,讓共產黨不敢輕易使用杜聿明。同時,也要讓杜聿明自己心存惶恐。
在蔣介石看來,被共產黨俘虜的國民黨軍官,自己很難再繼續信任。
因此,從杜聿明被俘的那一刻,他就已經成為了蔣介石的一枚棄子。
面對杜聿明妻子的請求,蔣介石選擇視而不見。
最後,曹秀清找到了杜聿明的老部下,求得了一份差事。
靠着這份微薄的薪水,曹秀清養活着一家七口人,過着十分慘淡的日子。
但對於曹秀清來說,不幸接二連三地出現在這個家當中。
先是婆婆念子心切,得病去世,緊接着長子杜致仁也自殺身亡。
而他自殺的原因則是因為生病,讓他無法打工幫母親緩解眼前的困境。
曹秀清為了給長子治病,向蔣介石申請了補助。蔣介石批給她一千元,並且還規定兩年給付。
杜致仁得知這件事後,感到十分氣憤,他認為自己的父親給蔣介石賣命,卻落得這樣的下場。
一氣之下,杜致仁吞食了大量的安眠藥自殺身亡。
長子的去世,讓曹秀清備受打擊,她給大女兒杜致禮寫信,告訴她這一消息。
屍身停放半個月
杜致禮從信中得知母親的困境,已經弟弟的死訊後,悲痛欲絕,決定要把他們帶到美國生活。
巧的是,杜致禮的丈夫是楊振寧。兩人結婚後的第八年,楊振寧獲得了諾爾貝獎。
這就讓蔣介石夫婦對曹秀清的態度,有了十分微妙的改變。
為此,宋美齡還單獨找到曹秀清,希望她能前往美國,將楊振寧帶回台灣。
曹秀清表面上答應,實際上心裡想的卻是如何把自己的幾個孩子全都帶走。
然而這一點,宋美齡自然也想到了,她只允許曹秀清一個人前去美國。
即便是對方提出帶一個兒子陪着,宋美齡都不同意。並且,她還規定了時間,只有六個月。
曹秀清在達到美國後,直接把返台的機票給退掉了。很顯然,她並不打算遵守和宋美齡的約定。
而在曹秀清走後,她的幾個孩子處境也愈發的艱難。不僅每天都要忍受着特務的監視,就連最基本的生活也受到了干擾。
二兒子杜致勇無論找什麼工作都會被拒絕,甚至還把自己的房子出租了。三兒子杜致嚴為了生活不得不輟學去開計程車。
1959年12月4日,杜聿明被特赦,他給遠在美國的妻子寫了一封信,告知他自己現在已經不再是戰犯,並希望妻子能帶着孩子回來,他們一家人好團聚。
曹秀清得知杜聿明的消息後,感到十分激動,立馬就準備買票回到丈夫的身邊。
但卻遭到了蔣介石的暗中阻攔,經過一番周折,終於在1963年10月,曹秀清回到了祖國,見到自己朝思暮想的丈夫。
然而夫妻兩人是團聚了,只是他們的孩子卻還在台灣,無法見到他們的父母。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去世。
在臨終前的最後一刻,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想見見自己多年未見的幾個孩子。可陪在他身邊的只有自己的妻子曹秀清和大女兒杜致禮。
實際上,早在杜聿明生病住院的時候,曹秀清就給蔣經國發去了好幾份電報,希望他能夠讓自己的幾個孩子來看他們父親最後一眼。
然而,曹秀清發出去的這些電報全都石沉大海。
杜聿明的戰友鄭洞國得知這件事後,也大罵蔣氏父子冷漠殘忍。可憐杜聿明早些年給他們做牛做馬,如今就連臨終前想見見自己的孩子都不能做到。
就這樣,杜聿明至死也未能見到自己那幾個遠在台灣的孩子。
杜聿明去世後,曹秀清並沒有第一時間將他安葬,而是將屍身存放在醫院,並給蔣經國再次發去電報,哀求他能讓自己的孩子回來,從他們父親最後一程。
可這次,蔣經國依舊無動於衷。
杜聿明的屍身存放了半個月的時間,蔣經國那邊依舊是沒有任何消息。
無奈之下,曹秀清只好將丈夫的屍體入土為安。
事後,曹秀清和鄭洞國公開譴責了蔣經國的冷漠行為,認為他的行為和小人無異。
迫於輿論的壓力,蔣經國在不久後向杜聿明的家屬表示歉意。
然而這份歉意,卻並不能撫平杜聿明和家人分離的痛苦和煎熬。
杜聿明作為蔣介石的左膀右臂,早些年為了蔣介石東征西戰。
可沒想到,晚年的時候不僅要忍受着和自己孩子分離的煎熬,自己的幾個孩子在台灣也沒有得到蔣家父子的善待。
這樣的行為實在是讓人寒心,蔣家父子背信棄義,也是蔣家王朝覆滅的根本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