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的的確確是個忌諱詞,對此我們談之色變。
可人總歸都會死,我們不得不聊聊死亡。
晉景公時期,趙武苦苦哀求,卻也無濟於事,程嬰最終毅然決然赴死。
生命如此美好,為何不好好珍惜?
晉成公時期,位極人臣、手握重權的趙盾終究還是沒能逃脫那永恆不變的定律——死亡,為了報趙姬之恩(趙姬推舉他繼承趙衰的位置),他將繼承權交給了趙姬的兒子趙同,自己的兒子趙朔則出任下軍佐。
可好景不長,到了晉景公時期,屠岸賈捲土重來。“當年在趙盾身上受的失敗和恥辱,今天就讓你們這找回來。”屠岸賈勾結一群人,將謀反的罪名強加到趙氏一族。
儘管韓厥提前通風報信,悲劇還是發生了——趙氏一族被滅門。
幸運的是,滅門之案仍有倖存者。趙朔的妻子趙莊姬便是其中之一,在此時刻,趙莊姬生下趙朔的兒子。
趙氏一族被滅,趙家的門客公孫杵臼質問程嬰:如今趙氏一族被滅,你為何不去陪同趙朔。
“如果趙朔妻子生下的是男孩,那麼我將盡我所能,保護趙家唯一的火種。如果是女孩,那我自當慷慨赴死。”程嬰回道。
得知趙朔妻子生下一個男孩後,他們按照趙朔遺願,給這孩子取名趙武,並將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到他身上。
公孫杵臼與程嬰商議如何保全這唯一的火種。公孫杵臼問程嬰:“生和死,哪個難?”程嬰抬起頭,直視公孫杵臼,說:“活下來保護這孩子難。”
“好,我不如你,由你保護這孩子。”公孫杵臼毅然決然地說出左右自己生死的決定。
“待我完成使命,定當下來見諸君!”程嬰與公孫杵臼定下約定。
二人無言地彼此望着,公孫杵臼明白他是為何而死,程嬰也明白。
按照計劃,程嬰向屠岸賈舉報公孫杵臼藏匿趙朔之子。大喜過望的屠岸賈帶人圍困住公孫杵臼。公孫杵臼演了一場戲,央求屠岸賈放過趙朔的兒子。屠岸賈終於深信不疑的相信假孩子是孫武。真正的孫武逃過大劫,程嬰在韓厥(趙朔曾有恩有他)的幫助下逃到深山,等待復出的機會。
皇天不負有心人,晉景公病重,巫師說根源在趙氏一族。韓厥乘機道出當年趙氏一族蒙受的冤屈,並告訴晉景公趙氏一族還有後脈存活。晉景公感慨,為趙氏一族平反冤屈,宣布恢復趙氏一族地位,趙武得以重出深山。
當年滅趙氏一族的罪魁禍首被殺,趙氏一族大仇終得報。
在此時刻,趙武卻是惶恐不安,只因他從程嬰那得知了程嬰要赴死的決定。
程嬰對趙武來說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不僅是一位老師,更像一位父親。這些年,程嬰始終一直陪伴着他,如黑夜中的微光,讓他感到安心。
這個人,已經成為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可無論趙武如何勸說、挽留,程嬰還是毅然赴死。
生命對於他來說同樣彌足珍貴,他是為自己的使命而死。如今趙氏一族恢復應有的一切,大仇得報,趙武也已能獨當一面。他是時候履行當初的諾言。
程嬰是為使命而死,也是為諾言而死!
這一生,我們總該追尋些什麼。無論是為夢想還是其他什麼,朝着心中的追求一直走。
無論所追尋的多麼微不足道,只要是為心中所想而死,那麼待到老來、死去,將會死而無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