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毛岸青病逝:嫂子劉思齊、妹妹李敏李訥送別,邵華哭成淚人

2022年07月02日18:32:23 歷史 1891

2011年,人民日報出版了一本書,名叫《毛澤東和他的兒女們》,該書向世人透露了偉人的生平,以及偉人的10名兒女。

一直以來,毛主席最令人熟知的幾個孩子,無外乎毛岸英、毛岸青、李敏和李訥。

2007年毛岸青病逝:嫂子劉思齊、妹妹李敏李訥送別,邵華哭成淚人 - 天天要聞

毛主席和孩子們

關於其他子女,似乎從來沒有在大眾視野當中出現過,那麼,他們都去哪了?

當年,毛主席與第一任妻子楊開慧曾生下三個兒子,其中老三毛岸龍與兩個哥哥在上海流浪的時候下落不明。

後來楊開慧犧牲,毛主席與第二任妻子賀子珍又生下6名子女,其中長子毛岸紅在紅軍時期被送養後下落不明。

2007年毛岸青病逝:嫂子劉思齊、妹妹李敏李訥送別,邵華哭成淚人 - 天天要聞

毛主席和楊開慧

女兒被送人後音訊全無,寄養在蘇聯的一個孩子也不知去向,後來紅軍時期丟失的毛岸紅被找到,又被養母要了回去,特殊時期在南京病逝,結果就只剩下李敏一個孩子。

最後就是毛主席與第三任妻子所生的小女兒李訥,至此毛主席的生命當中就只剩下兩兒兩女作伴。

自古以來,中國人都講究“多子多福”,毛主席雖然曾有過10名子女,但卻沒有那個福氣享受兒女繞膝之樂。

2007年毛岸青病逝:嫂子劉思齊、妹妹李敏李訥送別,邵華哭成淚人 - 天天要聞

毛主席和李敏

好不容易擊退了日軍,和兩個兒子團聚,結果毛岸英又在朝鮮戰場上犧牲。

僅剩的一個兒子毛岸青,因為幼年頭部受傷,精神不好,一直在默默地養病,也沒能一直留在毛主席身邊。

2007年毛岸青病逝:嫂子劉思齊、妹妹李敏李訥送別,邵華哭成淚人 - 天天要聞

毛岸青

那麼,毛岸青作為毛主席最長壽的一個兒子,都有過哪些生平經歷?他為何甚少出現在公眾視野當中?他與嫂子劉思齊一家又有着怎樣的不解之緣?

青年命途多舛,歸國投身基層

1927年,大革命失敗,為了躲避國軍的追殺,毛主席只好讓三個兒子跟着妻子楊開慧一起回到老家板倉暫避。

那年毛岸青4歲,尚不知革命是何物,只知道媽媽一說要走,兄弟三人便手拉着手緊跟在母親的身邊。

2007年毛岸青病逝:嫂子劉思齊、妹妹李敏李訥送別,邵華哭成淚人 - 天天要聞

楊開慧和孩子們

可他們從未想到,一家五口至此一別,此生便沒有機會再團圓...

1930年末,母親楊開慧被軍閥殺害之後,毛岸青與哥哥弟弟一起,被組織上轉運到上海大同幼兒園裡生活。

原本,毛岸青以為來到了上海,就能見到朝思暮想的父親,沒承想,幼兒園的生活還沒過上幾個月,就被迫解散了。

根據時間線來推算,1931年的上海正籠罩在國民黨的“白色恐怖”當中,國軍的敵特分子正在四處搜捕共產黨人。

2007年毛岸青病逝:嫂子劉思齊、妹妹李敏李訥送別,邵華哭成淚人 - 天天要聞

毛岸青

與此同時,日本又製造了“萬寶山慘案”,使得中日雙方在上海開展了長達33天的對峙。

在這般混亂的時局下,別說藉著幼兒園的外殼搞地下工作,就算是做買賣和在公園散步,也會遭遇不測。

基於此,毛岸英又和哥哥弟弟一起,被送到了董吾健的妻子家中撫養,後來,因為董伯伯遭到敵特分子的追殺,兄弟幾個又被迫轉移到董吾健的前妻家中寄養。

因為董吾健的前妻家裡有4個孩子,對外來的幾個孩子十分反感,即使每月給她50元的生活費,也不願善待毛岸青兄弟。

2007年毛岸青病逝:嫂子劉思齊、妹妹李敏李訥送別,邵華哭成淚人 - 天天要聞

董吾健

有一天,董吾健的前妻趁着毛岸英外出,使喚毛岸青用爐子生火,結果岸青沒生好,女主人抄起火鉗子就往毛岸青的頭頂敲去。

等哥哥毛岸英回來之時,發現弟弟鼻子和耳朵都在流血,可見那個時候毛岸青的內顱就已經受到了損傷。

因為心疼弟弟,毛岸英連夜背着弟弟逃出了那個寄養的家庭,兄弟三人至此在街頭流浪。

2007年毛岸青病逝:嫂子劉思齊、妹妹李敏李訥送別,邵華哭成淚人 - 天天要聞

毛岸英和毛岸青

後來,毛岸青在大街上撿到了報紙,看到了叔叔毛澤覃犧牲的消息,悲憤之餘,便在電線杆上寫下了“打倒帝國主義”的口號。

結果,這一幕不幸被上海的外籍巡撫發現,他當即便用槍柄衝著毛岸青就是一通亂打,岸青又被打到鼻青臉腫。

如此折騰,毛岸青的病更嚴重了,接連兩次暴擊使得毛岸青精神越發不好,時不時地就要犯病發作。

2007年毛岸青病逝:嫂子劉思齊、妹妹李敏李訥送別,邵華哭成淚人 - 天天要聞

毛澤覃

可“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當年流浪的時候,他們兄弟三人與流浪漢一起居住在破廟裡。

毛岸青的小弟弟毛岸安龍又不幸得了痢疾上吐下瀉,為了給弟弟看病,毛岸青和哥哥一起拉煤、撿垃圾、當學徒賺錢。

當他們工作完準備背着弟弟去找大夫時,弟弟卻憑空消失了,至此音訊全無...

可憐兩個半大的孩子,既沒了媽媽和叔叔,也見不到爸爸,在吃了所有的苦之後,還弄丟了弟弟。

2007年毛岸青病逝:嫂子劉思齊、妹妹李敏李訥送別,邵華哭成淚人 - 天天要聞

從那時起,毛岸青的頭痛病便越發嚴重,一連串的創傷,使其對四周的環境都產生了恐懼之意...

這樣的生活,兄弟二人足足過了5年,後來董吾健又悄悄回到上海,找到了毛岸青和哥哥。

1936年,組織上通過張學良的幫助,將其二人秘密送往蘇聯,毛岸青終於有機會治療頭痛了...

2007年毛岸青病逝:嫂子劉思齊、妹妹李敏李訥送別,邵華哭成淚人 - 天天要聞

張學良

在蘇聯,毛岸青和哥哥岸英一起,在專門為國際共產黨人的後代,所建立的保育學校里讀書和生活。

十年里,毛岸青的頭疾有所好轉,身體素質也逐漸上升,在父親的遙祝之下,學業也小有起色。

1945年,毛岸青考上了莫斯科東方語言學院,需要繼續留在蘇聯深造,而哥哥毛岸英則於1946年提前回國。

2007年毛岸青病逝:嫂子劉思齊、妹妹李敏李訥送別,邵華哭成淚人 - 天天要聞

毛岸英和毛岸青

1947年上旬,毛岸青修完課程,與賀子珍媽媽一起回到東北,隨後又主動前往農村,與當地人一起參與土改勞動。

可鮮為人知的是,為了不給父親添麻煩,自從與父母分別之後,毛岸青一直化名“楊永壽”,哪怕從蘇聯學成歸來,參與土地勞作,也從沒向旁人提起過自己的身世。

一旦有人問他:“東北環境極端,吃喝難,工作累,你又會外語,為什麼還要吃這份苦”?

毛岸青總是說:“我的父母因為革命也被敵人殺害了,過去的鬥爭也一樣苦”。

2007年毛岸青病逝:嫂子劉思齊、妹妹李敏李訥送別,邵華哭成淚人 - 天天要聞

毛岸青

後來,歷時一年多的農村土改生活,“楊永壽”憑藉一己之力,修正了東北土改推進方案,使得當地成為全國土改地區的典範。

那麼,新中國成立之後的毛岸青又做了些什麼?他是否能夠跟父親毛主席常常見面?

籍籍無名工作,從容走過一生

1949年,毛岸青從東北回到北京,在中宣部擔任俄文著作的翻譯,其間還出版了多部關於馬列主義的書籍。

中南海的這段時間,毛岸青終於有機會與父親和哥哥在一起相處,可沒過多久,哥哥不幸犧牲,又刺激了岸青的頭疾。

2007年毛岸青病逝:嫂子劉思齊、妹妹李敏李訥送別,邵華哭成淚人 - 天天要聞

毛岸英

毛主席對於毛岸青的病十分心疼,愧疚之餘也對其慈愛了許多,他雖然沒有像要求毛岸英那般要求毛岸青,但是關於這個小兒子的日後生活,毛主席卻總是充滿了擔憂。

“爸爸,岸青的病是在蘇聯醫治的,那裡醫療條件好,不如還讓弟弟去蘇聯養病吧?”長嫂劉思齊憂心忡忡地與毛主席說道,毛主席聽罷也覺得甚有道理,於是便安排毛岸青前往蘇聯養病。

在此期間,毛主席和小兒子的聯繫方式便是接連不斷的書信,雖然不常見面,但父子之間的感情卻與日俱增。

2007年毛岸青病逝:嫂子劉思齊、妹妹李敏李訥送別,邵華哭成淚人 - 天天要聞

1959年,中蘇關係逐漸惡化,毛主席考慮到兒子的安危,又不得不將其接回國內休養。

那年毛岸青36歲,依舊是孤家寡人...

1960年,毛主席的親家母前往旅大療養,得知毛主席的小兒子也在此地療養,特意帶着小女兒邵華一起前去看望。

結果,毛岸青對這個在北京大學讀書的小妹妹一見鍾情,二人一打完招呼,就沒完沒了地聊起來,就連母親和前來陪伴的市委領導都插不上話。

那天下午,毛岸青和邵華妹妹一起喝了下午茶,吃了飯菜,晚上又一起約着去舞廳跳了舞,玩得那叫一個愉快。

2007年毛岸青病逝:嫂子劉思齊、妹妹李敏李訥送別,邵華哭成淚人 - 天天要聞

毛岸青和邵華

後來嫂子劉思齊又帶着妹妹來看望過毛岸青幾次,毛主席得知此事後十分開心,當下便寫了一封信讓思齊交給毛岸青。

信中,毛主席就像個操碎了心的老父親,不停地詢問毛岸青:身體好不好?和邵華妹妹通信了沒?聊得怎麼樣?有沒有談對象的意思?等等,順便還誇讚了華一通。

當得知毛岸青與邵華情投意合,發展得十分順利之後,毛主席這顆懸着的心可算落了下來。

而毛岸青也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1960年勞動節還沒過,就在旅大的賓館裡跟邵華妹子成了婚。

2007年毛岸青病逝:嫂子劉思齊、妹妹李敏李訥送別,邵華哭成淚人 - 天天要聞

毛岸青和邵華婚禮

婚後,毛岸青帶着邵華住進了中南海,1970年兒子出生,毛主席特意為其取名為毛新宇

此後多年,毛岸青因為舊疾反覆發作,一直在北京和旅大之間奔走,其間,邵華一直不離不棄地與之相伴。

根據邵華生前回憶:“岸青晚年的時候,經常說想媽媽,想哥哥,在意識模糊的時候甚至還能與媽媽和哥哥對話”。可見,兒時遭遇的不幸對於毛岸青的影響有多深刻...

2007年毛岸青病逝:嫂子劉思齊、妹妹李敏李訥送別,邵華哭成淚人 - 天天要聞

毛岸青和邵華

2007年3月23日,84歲的毛岸青在北京因病不治,與世長辭,追悼會上,毛家的親人們悉數到訪,妻子邵華更是拖着病體哭成淚人...

組織沉痛悼念,親屬思念成災

2007年4月2日,組織上為毛岸青舉行了送別儀式,嫂子劉思齊,妹妹李敏、李訥,都被攙扶着來到了現場。

人民日報為了悼念毛岸青特意發表了《“凡人”毛岸青》一文,與世人分享。

2007年毛岸青病逝:嫂子劉思齊、妹妹李敏李訥送別,邵華哭成淚人 - 天天要聞

李敏等人出席毛岸青追悼會

想來,若不是媒體的陡然公布,甚少有人得知,毛主席竟然還有個兒子曾與眾人共同生活在21世紀。

有人說,毛岸青此生吃過的苦和走過的路,與“三毛”不相上下,為何就沒能給世人多留下點過去的記憶呢?

只因父親毛主席曾經教導過他:“別人恭維你有一個好處,使你更上進,也有一個壞處,助長你自滿之氣”。

2007年毛岸青病逝:嫂子劉思齊、妹妹李敏李訥送別,邵華哭成淚人 - 天天要聞

毛主席和毛岸青夫婦

作為毛家的孩子,成敗皆取自於自己的生活環境和選擇,選擇了風風火火就要做出一番成就,選擇了不問政治,便要夾着尾巴做人,遠離塵囂。

就毛岸青的身體情況來看,他選擇了後者,即使他想為國為民做一些事,也斷不會用自己的真實姓名。

當人們四處搜索關於毛岸青的生平履歷之時發現,除了數十部精心翻譯過的俄文作品和時事論文之外,剩下的就只有對父親母親以及哥哥的永久懷念。

2007年毛岸青病逝:嫂子劉思齊、妹妹李敏李訥送別,邵華哭成淚人 - 天天要聞

毛岸青一家

如此可見,有時候“低調”是一種態度,無外乎父母是誰,或有着怎樣的地位,只要不給毛主席丟臉,不讓人民詬病,那便是成功的人生。

毛岸青雖然沒有在公眾視野中經常出現,但他過往的故事和經歷已經在黨史中流傳,人民雖不熟悉他,卻認可他。

他雖然沒有像哥哥毛岸英那般,有着壯烈的故事,但其謹遵家風,服從父親的教誨,默默無聞地生活作風,一直受到組織上的認可。

2007年毛岸青病逝:嫂子劉思齊、妹妹李敏李訥送別,邵華哭成淚人 - 天天要聞

毛岸青和邵華

為此,黨中央在籌辦毛岸青追悼會的時候,特意邀請毛家親屬悉數到場,不管他們遠在千里之外,還是近在北京,但凡身體力行的,幾乎都收到了通知。

當妻子邵華看着丈夫老家的親戚,以及3個姐妹,劉思齊、李敏、李訥,也被人攙扶着來到現場之時,頓時難掩傷痛,直接哭成了淚人...

回憶當年,“四姐妹”初見之時,尚在延安,那時毛主席還是一頭黑髮,哥哥毛岸英正值青春,岸青還在蘇聯讀書,小姐妹們還是一副天真爛漫的模樣。

2007年毛岸青病逝:嫂子劉思齊、妹妹李敏李訥送別,邵華哭成淚人 - 天天要聞

毛岸青一家

沒承想,時光的腳步如尖刃,每走一步都令人錐心刺骨,歲月帶走了姐姐劉思齊的幸福,也刺傷了毛主席的心。

再過不久,丈夫毛岸青的遺體就要被拉到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自此以後 ,她就只能一個人沉浸在痛苦的回憶中了。

一想到這裡,邵華那被癌症折磨得枯瘦的身體,就忍不住顫抖,可事已至此,悲傷也無濟於事。

2007年毛岸青病逝:嫂子劉思齊、妹妹李敏李訥送別,邵華哭成淚人 - 天天要聞

毛岸青一家

畢竟生老病死,是世人都逃不出的規律,既然無法改變現實,就只能儘可能地過好當下。

可邵華當真能夠化悲痛為力量嗎?並不能,就在丈夫毛岸青逝世不過一年之後,邵華也放下一切,離開了人世...

彼時的延安“四姐妹”,如今就只剩下李敏和李訥兩姐妹尚且健在,如此也不便過多設想,唯願生者安康,逝者安息...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我的家鄉(十五)興縣紅色革命史之:興縣農民銀行創辦人劉少白 - 天天要聞

我的家鄉(十五)興縣紅色革命史之:興縣農民銀行創辦人劉少白

一九三七年九月,太原形勢危急,劉少白同志奉黨之命,返回興縣,協助八路軍一二〇師,參加了創建晉西北根據地的偉大鬥爭。劉少白出生在興縣黑峪口一個破落地主家庭中,他是清朝末年的貢生。從小追求新學,畢業於山西大學法律預科。早年參加辛亥革命,曾任第一
施洋:建校百年,黃埔軍校“正統”在哪裡? - 天天要聞

施洋:建校百年,黃埔軍校“正統”在哪裡?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施洋】6月16日是黃埔軍校建校百年紀念日。作為孫中山革命事業的繼承者,中國大陸自然舉行了多種形式的紀念活動,並邀請了與黃埔軍校關係密切的兩岸各界人士參與。偏偏在這個時候,中國台灣地區卻出現了一番自相矛盾的景象:一方面,台方在島內也搞了不少“黃埔百年”的紀念活動,另一方面,台灣防務...
“左宗棠與新疆”學術研討會在新疆哈密市舉辦 - 天天要聞

“左宗棠與新疆”學術研討會在新疆哈密市舉辦

中新網新疆哈密6月15日電 (陶拴科)15日,“左宗棠與新疆”學術研討會在新疆哈密市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歷史學者、文化專家50餘人齊聚一堂,圍繞左宗棠的精神價值、歷史貢獻展開深入探討。15日,“左宗棠與新疆”學術研討會在新疆哈密市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