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黃克誠在廬山責怪彭德懷:為什麼不能當面說,非要寫信?

2022年07月02日09:56:18 歷史 1904

1959年6月11日,時任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的彭德懷結束了長達一個半月的訪問,回到了北京,第二天,他接到通知,前往廬山參加政治局會議。

彭德懷接到通知後,從內心上來說,由於疲憊,再加上有諸多公務要處理,便找來了自己的得力助手,時任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的黃克誠。

彭德懷:“我不想去廬山參加會議,你替我去。”

1959年,黃克誠在廬山責怪彭德懷:為什麼不能當面說,非要寫信? - 天天要聞

黃克誠有些驚訝:“這次是毛主席主持的政治局會議,你是政治局委員,你怎麼能不去呢?”

聽完黃克誠的話,彭德懷覺得有些道理,此事暫且沒定。

那個時候,黃克誠並沒有意識到,他的這次提醒,最終使得彭德懷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1959年,黃克誠在廬山責怪彭德懷:為什麼不能當面說,非要寫信? - 天天要聞

黃克誠是在1930年時與彭德懷相識的,當時彭德懷是紅五軍的軍長,黃克誠在紅五軍的縱隊中擔任政委。

部隊在攻打修水縣城時,黃克誠不顧自己的身份,提着大刀就向前沖。

彭德懷通過望眼鏡看到後很是驚訝,接着就是生氣。

戰鬥結束,彭德懷叫來了黃克誠,批評他:“你帶着那麼厚的鏡片往前沖,一看就是當官的,你死了,誰來指揮部隊?以後你不準往前沖。”

黃克誠點點頭表示答應,可是沒多久,他又做出了一件讓彭德懷刮目的事。

1959年,黃克誠在廬山責怪彭德懷:為什麼不能當面說,非要寫信? - 天天要聞

不久,由於受到立三路線的影響,彭德懷奉命率領紅三軍團攻打武漢,黃克誠得知此事,立刻提出反對意見,他認為紅軍力量還很薄弱,不應該和敵人硬碰硬。

可是作為軍人,彭德懷是一定要執行命令的,由於黃克誠的堅持,他最終改變了作戰計劃,不打武漢,改打長沙。

彭德懷的折中選擇,確實有些效果,部隊打下了長沙,不過沒幾天,敵人捲土重來,紅軍無法戀戰,只能撤出。

也就是說,紅三軍團攻打長沙這一仗,是錯了,不應該打。

1959年,黃克誠在廬山責怪彭德懷:為什麼不能當面說,非要寫信? - 天天要聞

戰後,在開會時,有人批判黃克誠,說他思想錯誤,主張有問題,黃克誠據理力爭,可惜當時他並沒有爭得過別人,最終,黃克誠被降職為了團政委。

經過此事,彭德懷對黃克誠的印象更深了,他認為黃克誠是一個值得交往的戰友,朋友。

因而在次年肅反時,得知黃克誠因保護了幾位同志要被處決時,彭德懷策馬狂奔,在刀口下,救了黃克誠一命。

對於此事,黃克誠是不知道的,直到20多年後在廬山會議時,有人提到了此事,黃克誠才知道彭德懷當年救了自己一命,他非常感激。

1959年,黃克誠在廬山責怪彭德懷:為什麼不能當面說,非要寫信? - 天天要聞

之後多年,由於兩人脾性相同,在戰火中,他們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通俗一點地來說,彭德懷與黃克誠兩人能夠成為“生死之交”,是因為他們有着同樣的一個信仰和追求,他們都願意為了革命事業萬死不辭,無論何時,都堅持真理,折翼而不屈。

正是這種信念,讓彭德懷和黃克誠走到了一起,成為了“至交好友”

不過,兩人雖然有這麼多相似的地方,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

彭德懷的性格,更像是一團燃燒着,熾熱的火焰,如同湖南的辣椒一樣,一辣到底。

而黃克誠稍有不同,他的性格,儘管是也剛強不阿,但是,他的剛中也又帶着些許的柔,從一件事,就能看出。

1959年,黃克誠在廬山責怪彭德懷:為什麼不能當面說,非要寫信? - 天天要聞

長征時期,時任紅三軍團的參謀長鄧萍不幸犧牲,彭德懷得知後淚流滿面,鄧萍是他的摯友,也是他的好戰友。

解放後,鄧萍的屍骸不知道在什麼地方,彭德懷指示當地,無論如何也要找到。

直到1957年,事情有了眉目,遵義當地的老百姓,在老城乾田壩找到了鄧萍的遺骸,彭德懷得知後非常高興。

第二年,遵義當地開始修築鄧萍的墓,當地政府官員知道彭德懷與鄧萍的關係十分要好,便請求彭德懷給鄧萍寫一個墓志銘。

這件事本來無可厚非,彭德懷寫了就寫了,可是寫着寫着,彭德懷又寫了其他的東西。

1959年,黃克誠在廬山責怪彭德懷:為什麼不能當面說,非要寫信? - 天天要聞

彭德懷也許是感懷到當年的事,止不住自己的情緒,又回顧了紅五軍和紅三軍團的光輝歷史,便寫了一首長詩,詳細回憶了自己從平江起義及第二次佔領遵義的戰鬥歷程。

彭德懷時任國防部長,他寫詩時,是在自己的辦公室寫的,寫完後,他就讓秘書放在國防部的大樓里晾曬。

黃克誠時任國防部的副部長,他得知此事後,內心有些詫異,因為他覺得彭德懷做出此事,太過於張揚了些。

對此,黃克誠便找到了在彭德懷身邊工作的人,讓他們幫自己傳遞給彭德懷一句話:“以後不要亂寫的,弄不好是要犯錯誤的。”

這件事是對是錯,我們暫且不談,不過我們從黃克誠的提醒中,完全能夠看出的一點是,在政治上,黃克誠要比彭德懷知道得多。

這就是兩人的性格,彭德懷剛硬,黃克誠剛中帶柔,他們的性格,也最終造就了兩人各自不一樣的人生。

1959年,黃克誠在廬山責怪彭德懷:為什麼不能當面說,非要寫信? - 天天要聞

1959年7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廬山拉開帷幕,這次會議,主要議題是總結經驗,繼續糾正會議之前已經開始糾正的錯誤,討論下半年和以後4年的經濟工作任務。

毛主席在會議開幕時說,希望能夠多聽到大家的意見和反饋,彭德懷聽後深受鼓舞,便在小組會議上連續7次發言,或者是插話。

實際上從客觀來講,彭德懷在會議上的發言,雖然有些尖銳,但是他說的事實,還是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在彭德懷寫出那一封“萬言書”前,廬山會議的氛圍,一直是很輕鬆的,用許多人的話來說,這次的政治局擴大會議,實際上就是一次“神仙會”

參加會議的人員是白天開會,晚上看戲,有空閑時還會相互拜訪,出門游山樂水。

但是,這份輕鬆的會議氛圍,並沒有持續很長的時間。

1959年,黃克誠在廬山責怪彭德懷:為什麼不能當面說,非要寫信? - 天天要聞

彭德懷發現了一個問題,後來跟隨彭德懷上山的軍事參謀王承光回憶:“老總問我,這幾天會議簡報你都看了沒?我說都看了,他說,我在小組會上講了一些意見,簡報都沒有登,簡報上也看不到。”

對於此事,彭德懷顯得很不高興。

1959年7月13日,彭德懷去找毛主席,想要面談,當天來到毛主席的卧室,警衛員告訴彭德懷,毛主席已經睡了。

彭德懷聽後心中一沉,黨中央的領導人都知道,毛主席睡覺,是一件很難的事,一旦睡下,什麼事都顧不上,建國後,在所有的黨中央領導人中,也只有彭德懷一個人闖過毛主席的卧室,當時是因為抗美援朝有緊急軍務。

此時國內和平,戰爭已經過去,要打擾主席,無論如何,都說不過去。

彭德懷想了想,便決定離開。

1959年,黃克誠在廬山責怪彭德懷:為什麼不能當面說,非要寫信? - 天天要聞

如果這一天早上,毛主席沒有睡覺,而是見到了彭德懷,彭德懷一吐為快,那麼,中國的歷史,或許會不會發生改變?這些我們都無法去解釋。

因為歷史上,從來都沒有如果。

回到自己的房間後,彭德懷思緒萬千,一時之間不知道要做些什麼。

當天晚上,經過深思熟慮後,他決定給毛主席寫一封信,訴說一下自己腦子裡的想法和看到的一些事實。

這封信,就是後來的“萬言書”,實際上,這封信的內容,不過是3700字左右。

(由於信的內容太長,我就不放在文章里了,如果有人想要看的話,可以私信我,我發給你們。)

第二天,毛主席拿到了彭德懷的這封信。

看完信,毛主席苦笑着:“彭德懷送給我看的儘是消極材料,盡給我送消極材料。”

三天後,彭德懷寫的這封信,被送到了參加大會的人員手中。

1959年,黃克誠在廬山責怪彭德懷:為什麼不能當面說,非要寫信? - 天天要聞

1959年7月18日,時任湖南省委書記的周小舟,發言支持彭德懷,兩天後,時任外交部第一副部長的張聞天發言支持彭德懷。

7月23日,毛主席發表了尖銳激烈的談話,由此,廬山會議的輕鬆氛圍,被徹底地打破。

當天的會議上,也許是彭德懷感受到了什麼,他坐在了會議的最後一排。

會議結束後,彭德懷第一個走出了會場,可是沒走多久,他又折了回來。

此時,毛主席正和其他的幾位中央首長下坡,看到彭德懷,毛主席和氣地說:“彭總,我們談談吧。”

彭德懷漲紅了臉:“有什麼好談的,沒什麼好談的....”

毛主席不以為然:“沒關係嘛,我們有不同意見可以坐下來談談嘛。”

彭德懷再次擺手:“沒有什麼好談的.....”

兩人最終是鬧了個不歡而散。

1959年,黃克誠在廬山責怪彭德懷:為什麼不能當面說,非要寫信? - 天天要聞

此時,黃克誠等人也接到了毛主席的電報,來到了廬山,周恩來看到黃克誠來了,意味深長地說:“你來晚了一步,如果你7月14號以前上山的話,彭總就不會拿出那封信了。”

黃克誠聽後無言已對。

當天晚上,黃克誠與彭德懷住在了同一所別墅里,一人在東頭,一人在西頭。

彭德懷問黃克誠:“我給主席寫的那封信,你看了沒有?你覺得寫得怎麼樣?”

黃克誠已經完全認識到了這封信即將帶來的惡劣後果,他有些責怪地說:“我看了,這封信寫得不怎麼樣,彭總,你和主席相交多年,有意見可以當面說嘛,寫信幹什麼?而且這封信里的一些提法和用詞,也很不妥當。”

彭德懷聽後,腦子裡或許閃過那麼一些後悔,不過,他並沒有真正的後悔。

1959年,黃克誠在廬山責怪彭德懷:為什麼不能當面說,非要寫信? - 天天要聞

黃克誠雖然責怪了彭德懷一番,可是等之後會議他發言時,他還是選擇了支持彭德懷。

會議上,當黃克誠講話時,一些老戰友向他使眼色,或是用委婉的話勸他,但是黃克誠始終沒有聽,他把自己心中想要說的話, 一股腦全部都說了出來。

黃克誠發言後,有許多人找他談話,要他和彭德懷劃清界限,黃克誠沒有同意。

最終,毛主席親自找來了黃克誠。

1959年,黃克誠在廬山責怪彭德懷:為什麼不能當面說,非要寫信? - 天天要聞

黃克誠,彭德懷,毛主席三人都是湖南人,也許湖南人都有那麼一股“辣子”精神,毛主席對於黃克誠,還是比較賞識的,戰爭時期,他多次對黃克誠委以重任,到了和平年代,依然如此。

建國後,湖南省的首位父母官,就是毛主席點名黃克誠擔任的。

這次在廬山,黃克誠講了這些話,毛主席便決定找黃克誠談談,毛主席談話,向來是天南海北,古今中外,無所不談,他們甚至說到了解放戰爭時期四平保衛戰

毛主席:“難道打錯了?”

黃克誠:“開始敵人推進時,我們打他一下,這沒錯,之後敵人找我軍決戰時,就不該固守了。”

毛主席:“是我決定要固守四平的。”

黃克誠頓了一下:“你決定的也是錯誤的。”

毛主席聽後久久無語,之後他緩緩開口:“那就讓歷史和後人評說吧。”

1959年,黃克誠在廬山責怪彭德懷:為什麼不能當面說,非要寫信? - 天天要聞

廬山會議後,黃克誠,張聞天,周小舟與彭德懷,四人都被撤銷了職務,當時,黃克誠被還禁止與彭德懷見面。

不過,兩人的友誼並沒有因此改變,後來黃克誠說:“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做夢經常同他在一起。”

6年後,彭德懷被任命為三線建設副總指揮,黃克誠被安排到山西,擔任副省長。

山西是八路軍當年的老根據地,黃克誠和彭德懷在這裡經歷了許多,重回故地,黃克誠感慨頗深,之後,他寫了一首詞《江城子·憶彭德懷》

內容是:久共患難自難忘,不思量,又思量,山水阻隔,無從話短長。兩地關懷當一樣,太行頂,峨眉崗。猶得相逢在夢鄉,宛當年,上戰場,軍號頻吹,聲震山河壯。富國強兵願必償,且共勉,莫憂傷。

1959年,黃克誠在廬山責怪彭德懷:為什麼不能當面說,非要寫信? - 天天要聞

特殊時期,黃克誠與彭德懷曾見過幾次面,不過兩人在幾次見面中,只交談了一句話。

1974年,彭德懷因病去世,臨終前,他擺脫自己的侄女彭鋼,將自己遺留下的書籍:送給我的好友黃克誠。

之後黃克誠收到這些特殊的“禮物”,淚流滿面。

後來黃克誠說:““我和彭德懷言不及私,相待以誠,相爭以理,性格作風比較合得來,如此而已。”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兩尊明代金佛差點流失海外 北京一拍賣行員工因走私文物及多件觀賞石獲刑 - 天天要聞

兩尊明代金佛差點流失海外 北京一拍賣行員工因走私文物及多件觀賞石獲刑

利用拍賣行員工身份,將貨主委託的拍賣品低價僱人夾帶運輸進出境,6月20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四中院獲悉,近日,北京一名拍賣行員工因走私多件拍品獲刑。值得注意的是,該名員工走私的拍品中,有兩尊明代金佛,該案也是北京首例以走私文物罪判決並成功從我國香港地區追迴文物的案件,有力打擊了走私犯罪,保護了國家文...
賴清德叫囂“拒統”,稱首戰即終戰是投降論述 - 天天要聞

賴清德叫囂“拒統”,稱首戰即終戰是投降論述

在意識到自己的“520”演說引起了兩岸巨大震動之後,“台獨”頭子賴清德就開始想盡辦法撇清自己的責任。但這些表面功夫只能用來糊弄不熟悉中文表達的西方媒體,當賴清德面對島內民眾時,露出的則是另外一幅嘴臉....
看大決戰三部曲,談談多線作戰的規律 - 天天要聞

看大決戰三部曲,談談多線作戰的規律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從許多角度來談,比如組織度、政治、經濟等。但戰爭畢竟是戰爭,戰爭雖然是政治的繼續,但政治鬥爭一旦轉變為軍事鬥爭,就必然要遵循軍事的規律。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314) - 天天要聞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314)

根據華北軍區、西北軍區、廣東軍區和廣西軍區的報告,在應整編的部隊和機關中,在實行整編之前應當和可以進行一次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鬥爭。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313) - 天天要聞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313)

各大軍區並轉各級軍區,並告志願軍及軍委各部門:茲將西北軍區黨委十二月十五日關於精簡節約、反貪污浪費問題向所屬發出的指示一件,發給你們參考。
安琪拉成中路“惡霸”,誰能剋制她?除了貂蟬,他們也不怕安琪拉 - 天天要聞

安琪拉成中路“惡霸”,誰能剋制她?除了貂蟬,他們也不怕安琪拉

在王者榮耀中法師的地位是越來越高,安琪拉作為一名老牌法師,自從被策劃加強了之後,強度和登場率可謂是直線提升,該英雄技能命中敵人都可以提升自身移速和傷害,並且安琪拉可以打出控制和減速效果,所以使得該英雄在四級的時候就可以打出一套技能秒人的傷害,最主要是的安琪拉的大招期間自身會獲得減傷和霸體效果,關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