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關何處|驛亭旁,春暉點亮的湖光山色

2022年06月30日20:50:42 歷史 1320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李蔚

1923年3月的一個下午,一身濕漉漉的俞平伯朱自清剛打照面,氣就不打一處來。

鄉關何處|驛亭旁,春暉點亮的湖光山色 - 天天要聞

左:俞平伯 右:朱自清

俞平伯來看望在春暉中學任教的朱自清,朱自清來信說在“百官車站”見。百官站就是後來的上虞火車站,在春暉中學以西數公里。很明顯,俞平伯坐過了站。最後,只好雇了輛黃包車,風雨中回返。

不知是否筆誤,朱自清本來在信中直接寫“驛亭站”就好了么。他在《白馬湖》中曾這樣描述過:我第一回到白馬湖,正是微風飄蕭的春日。白馬湖在甬紹鐵道的驛亭站,是個極小極小的鄉下地方。

鄉關何處|驛亭旁,春暉點亮的湖光山色 - 天天要聞

驛亭站

正是這個極小極小的地方,誕生了一個中國現代教育史上的奇蹟。

上世紀20年代,一大批當時國內負有盛名的學者和名流因相近的人生志趣、共同的文化理想聚集於此。在遠離塵囂的鄉間,他們在傳道授業之餘,還形成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個重要的作家群體“白馬湖派”。

鄉關何處|驛亭旁,春暉點亮的湖光山色 - 天天要聞

經亨頤

鄉關何處|驛亭旁,春暉點亮的湖光山色 - 天天要聞

任春暉校長時,經亨頤的校長辦公樓,取名“山邊一樓”

鄉關何處|驛亭旁,春暉點亮的湖光山色 - 天天要聞

經亨頤也是一位金石大家,他為山邊一樓刻的細朱文印

這背後,有一位重要推手——著名教育家經亨頤。經亨頤出身上虞驛亭經氏,經家幾代人行慈善,興新學,經世濟民,鄉賢輩出。也因此,驛亭,一個本不起眼的上虞小鎮,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處重要“驛站”;自白馬湖邊、春暉園裡襲來的文風和氣韻,至今影響構建着驛亭的未來;而這片山水滋養出的二都楊梅,說它是最沾文氣的果品之一,也應不為過。

鄉關何處|驛亭旁,春暉點亮的湖光山色 - 天天要聞

二都楊梅

可巧,又到一年楊梅紅,一探驛亭。

【1】

驛亭,僅從字面,就不難猜出它在歷史長河中的主要角色,一處水陸交通發達的驛站。

鄉關何處|驛亭旁,春暉點亮的湖光山色 - 天天要聞

驛亭鎮老街

地處杭州至寧波古驛站的中點,浙東運河穿鎮而過,水陸來去都要在此地息宿,故在堰旁造房子,設驛站,名驛亭。亭已廢久,但其名不變。千百年來的水陸聯運,南來北往的官賈旅人,給小鎮帶來一份喧鬧,直至上世紀初才有新的變化——1914年,蕭甬鐵路寧波至上虞段通車,從上虞百官乘車到餘姚只需兩個小時。上虞境內設百官、驛亭、五夫三個車站,驛亭站正是這中間。

上個世紀的二三十年代,李叔同夏丏尊、朱自清、匡互生朱光潛豐子愷王任叔等人,先後在這裡下車,沿着一條兩米寬的煤屑路南行。

鄉關何處|驛亭旁,春暉點亮的湖光山色 - 天天要聞

白馬湖倒映着春暉中學的圍牆校舍

迎面是白馬湖上吹來的風,入眼是鋪展開來的淡雅綠意,而腳下“那黑黑的細細顆粒,腳踏上去,便發出一種摩擦的騷音,給人多少清新的趣味”(朱自清)。沿煤屑路走10多分鐘,就是白馬湖的最勝處,最大的一片湖面,映着春暉中學的圍牆校舍。

鄉關何處|驛亭旁,春暉點亮的湖光山色 - 天天要聞

陳春瀾及當時的文書(其中寫到的十五萬圓是首筆出資,後來又追加了五萬圓)

1919年起,上虞近代實業家陳春瀾出資二十萬銀圓委託鄉賢王佑和經亨頤等籌辦建學,用自己的畢生積蓄哺育了一個春暉中學。

鄉關何處|驛亭旁,春暉點亮的湖光山色 - 天天要聞

早期的春暉中學是典型的瑞典式建築,中西合璧,長廊相連

鄉關何處|驛亭旁,春暉點亮的湖光山色 - 天天要聞

春暉中學裡的仰山樓

一個目不識丁農民出身的上海灘富商,回歸故里最衷情的捐資興辦,不是捐廟建祠,也不是鋪路修橋,而是辦學。這份識見來自上海灘的開化和薰陶,也來自驛亭積澱數代的鄉賢文化。

經氏一族,世代耕讀,傳至17世的經緯,闖蕩上海灘,掙下偌大一份家業。這位上海錢業巨頭,一生布衣,疏財仗義,辦三堂,惠及老幼婦,建粥廠,救濟貧困百姓。年逾花甲的他,將人生的最後歲月盡付海塘修建,積勞成疾而殉職。

經元善和父親一樣,也是一個慈善家,還是一個洋務企業家、教育家。他在上海創辦第一所女學堂,在上虞建農工學堂,1877年河南大災,他牽頭賑災,以滬為中心,江浙為基礎,範圍波及大半個中國甚至擴散至日本、歐美、南洋。

鄉關何處|驛亭旁,春暉點亮的湖光山色 - 天天要聞

經叔平

在經元善篡修,經亨頤校對的《驛亭經氏宗譜》上,還出過一位著名鄉賢,就是見證了中國非公經濟數十年風雨的傳奇人物經叔平,民生銀行的創辦人,堪為一代政商領袖。

從不惜身家濟民辦慈善,到從洋務、辦新學、賑災育民,從倡導新文化運動,領一代革新的教育家,到為新中國探索均衡和諧發展道路的財智高手……有了他們,浙東鄉野間的那一抹天空,才在中國近代教學、文學史以及新中國非公經濟的發展上,留下絢爛的一筆。

【2】

近百年後,重走這條煤屑路,現在,它是一條柏油鋪就的窄窄鄉道,近三米寬。沿湖隨道而行,當偌大一片白馬湖水親親熱熱涌過來時,瀲瀲水光剛好被一棵百歲樟樹爺爺體貼得擋去大半,這時路邊經過那間宅子,是丏翁的“平屋”。

鄉關何處|驛亭旁,春暉點亮的湖光山色 - 天天要聞

平屋正對着白馬湖的一大片湖面

鄉關何處|驛亭旁,春暉點亮的湖光山色 - 天天要聞

平屋廳堂

在白馬湖畔的眾多名人故居中,真正稱得上家的大概只有夏丏尊的“平屋”了,他實實在在地把家安在了白馬湖畔,所以“平屋”是最有煙火氣的。

廚房不大,一口大柴灶尤為醒目,還有自挖的小水井,掀蓋看一尺深處仍是水汪汪的。來平屋串門的朋友是最多的,熱情好客的主人搬出整甏整甏的紹興加飯、善釀、狀元紅,夏夫人還“總會準備一大桌的菜,每回又總是滿滿的盤碗拿出來,最後空空的收回去”。

鄉關何處|驛亭旁,春暉點亮的湖光山色 - 天天要聞

平屋曾是白馬湖名人故居里最熱鬧的一處所在

夏丏尊的隔壁,是朱自清住過的三間小屋。

鄉關何處|驛亭旁,春暉點亮的湖光山色 - 天天要聞

朱自清舊居

出生於此的朱自清二子朱閏生回憶,有一天夏丏尊和豐子愷同在他家,豐子愷見桌上有現成筆墨,就為朱自清四歲的大女兒畫了一張肖像,朱自清又請夏丏尊題了字,說“此畫我有用”。用做什麼了?散文集《背影》的插頁。

鄉關何處|驛亭旁,春暉點亮的湖光山色 - 天天要聞

豐子愷舊居:小楊柳屋

鄉關何處|驛亭旁,春暉點亮的湖光山色 - 天天要聞

小楊柳屋由豐子愷自己設計

豐子愷最喜楊柳,他自己設計的小楊柳屋,在一方小小的牆角就種有一株小小的楊柳,是問湖邊的種柳人討來的。當年,眾人都愛來小楊柳屋聚談。

鄉關何處|驛亭旁,春暉點亮的湖光山色 - 天天要聞

漫畫《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也是在屋裡的八仙桌上創作出來的,這是豐子愷第一幅公開發表的漫畫作品。

鄉關何處|驛亭旁,春暉點亮的湖光山色 - 天天要聞

晚晴山房

鄉關何處|驛亭旁,春暉點亮的湖光山色 - 天天要聞

晚清山房建在一處坡地之上

廢墟上重建的“晚晴山房”與老照片上幾無二致。弘一法師是以夏丏尊好友的身份來到白馬湖的,沒有在春暉擔任教職,整日研習佛學或書畫金石。在葉聖陶的記憶中,他們的聚會只是靜坐默對:“晴秋的午前的時光在恬然的靜默中經過,覺得有難言的美。”這座居所,是白馬湖畔眾多長滿了歷史的蒼苔和敲戳着文化印痕的構築中,最令人繾綣、最使人感慨的所在。

鄉關何處|驛亭旁,春暉點亮的湖光山色 - 天天要聞

晚晴山房旁就是春暉中學當時為方便師生而建的春暉橋

鄉關何處|驛亭旁,春暉點亮的湖光山色 - 天天要聞

春暉橋最早是一座木橋,現在是一座水泥橋

山環水繞,教學樓外是湖,居所前還是湖,晝里一片澄明,晴夜月色滿湖。朱自清的絢麗、豐子愷的拙樸、夏丏尊的博愛、弘一法師的超然,文學、美學、佛學,一時間在這湖畔竟綻放得如此全然,也都如這方湖光山色“清澈通明,樸實無華,不做作矯揉,也不諱言傷感”(楊牧《中國現代散文選·前言》),鐫刻下“白馬湖風格”的烙印。

【3】

煤屑路變成了柏油路,白馬湖還是那個白馬湖。不同的是白馬湖周邊已悄然發生了變化。

鄉關何處|驛亭旁,春暉點亮的湖光山色 - 天天要聞

白馬湖風光

聽驛亭鎮黨委書記馬百根介紹,現在白馬湖的水更清了、岸更綠了,水系更暢了,已列為浙江省美麗河湖;同時,經過小城鎮和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城鄉面貌大幅提升,產業質態更加優化,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的壯美畫卷正在徐徐展開。接下來,驛亭將以打造白馬春暉4A級景區為契機,啟動致力於老台門修繕、古道修復、老街文化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打造等工程建設,凝心聚力共建“詩路名驛站,共富新高地”。

朱自清寫白馬湖:並非圓圓的或方方的一個湖,如你所想到的,這是曲曲折折大大小小許多湖的總名。這句話,對着現今的地圖看,還是恰如其分——西部是一串形如白馬狀的狹長湖泊群,細細的河流往東延伸,連上了兩個手牽手的小夥伴西泊與東泊;看白馬的尾巴,往南延伸,皂李湖-白馬湖輸水隧洞貫穿了上虞第一大湖和第二大湖,進一步提升兩湖的水質凈化和防洪排澇能力。

鄉關何處|驛亭旁,春暉點亮的湖光山色 - 天天要聞

白馬湖是上虞第二大湖,形如白馬,湖泊呈散珠式串連

在河道縱橫、湖泊星羅的寧紹平原上,散珠式的湖泊觸目皆是,但像白馬湖和它的小夥伴般如此清波泱泱,一律是靜謐、帶有野趣的水鄉景緻,卻難得。

更難得的是,手指跳躍到鎮地圖的東南角,一片青綠中還藏着兩個水庫,這裡是上虞“二都楊梅”的主產區,共近3萬畝。

白馬湖積澱的是春暉百年的教育之風和先生們的人格力量,二都楊梅則凝聚着綠水青山的靈氣。

鄉關何處|驛亭旁,春暉點亮的湖光山色 - 天天要聞

二都楊梅的水晶種白如玉,深紅種色如玫瑰

二都楊梅,上虞首個獲得國家農產品原產地標誌認證,一向為“越中果品第一”,為朝廷貢品。白色或淡黃色的“水晶種”略帶紅暈光澤,玫瑰色的深紅種有特殊清香。

每年仲夏梅雨季,就是二都楊梅的採摘季,漫山遍野的清甜來勢洶洶,楊梅的酸甜味夾雜着山間的清新水汽在鼻間瀰漫。

這栽培歷史可上溯到1500多年前,又沾染了白馬湖文氣的二都楊梅,早已通過味蕾激活了記憶,豐盈了想象,而成為一種文化、一種鄉愁。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着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