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兒是巾幗宰相,武則天死後成李顯嬪妃,為何還與武三思私通

2022年06月30日00:09:02 歷史 1034

我國歷史上的“才女”並不少,例如蔡文姬班昭李清照等,個個都才華絕代,但既有才華又能在朝廷波瀾詭譎的權力鬥爭中脫穎而出的,非大唐著名的“巾幗宰相”上官婉兒莫屬。

上官婉兒是巾幗宰相,武則天死後成李顯嬪妃,為何還與武三思私通 - 天天要聞

武則天在位時期,上官婉兒是女帝身邊的“第一女秘書”,大唐中樞發出的每一條命令幾乎都是由她書寫的,武則天死後,她又成為皇帝李顯的嬪妃,成為大唐最有權勢之人的背後女人。

如此看來,上官婉兒的權力並非因為武則天的去世而有所衰減,那麼,她為何還要與武三思私通呢?

李治“坑”的上官儀

先來說一下上官婉兒與李氏皇族、武氏之間的一段恩怨。

上官婉兒的祖父上官儀在唐太宗李世民時期就經常為皇帝起草詔諭,到了李治時期,他被委以重任,成為大唐王朝的宰相。不過,上官儀這個宰相運氣可不是太好。

上官婉兒是巾幗宰相,武則天死後成李顯嬪妃,為何還與武三思私通 - 天天要聞

當時,李治正瘋狂迷戀父親的小老婆武則天,甚至還花費了不少功夫將武則天弄到他的後宮中來,兩人整日如膠似漆,形影不離。

但相處久了,李治卻發現武則天這個女人手段高超、性格強勢,熱衷於權力,這讓李治感覺有點壓不住這個女人。李治自然心中不爽,於是產生了廢后的想法,但此時,武則天不僅在後宮中一手遮天,在前朝也有不小的勢力,李治不得不徐徐圖之。

上官婉兒是巾幗宰相,武則天死後成李顯嬪妃,為何還與武三思私通 - 天天要聞

李治叫來宰相上官儀,吐槽皇后的種種行為,表達自己的不滿。上官儀自然知道李治叫自己來不是聽他說牢騷話的,於是順着李治的意思,說武后德不配位,支持李治的廢后之舉。

李治心中暗喜,這上官儀是明白人啊,於是讓他寫一份廢后的詔書,可惜,兩人低估了武后的能量,兩人的舉動早就被人泄露給了武則天。

武則天一看李治要廢掉自己,連忙打感情牌,向李治哭訴為何要廢掉自己,當初的海誓山盟都忘記了嗎?

上官婉兒是巾幗宰相,武則天死後成李顯嬪妃,為何還與武三思私通 - 天天要聞

治的耳根子軟,看到武則天哭得梨花帶雨的模樣,當即有些心疼,心中有些後悔了,但自己身為皇帝怎麼能輕易承認錯誤呢?於是就讓上官儀背了黑鍋,說廢后一事都是上官儀的主意。

這一事件在《新唐書》中有明確記載:

帝因大怒,將廢為庶人,召儀與議。儀曰:“皇后專恣,海內失望,宜廢之以順人心。”帝使草詔。左右奔告後,後自申訴,帝乃悔;又恐後怨恚,乃曰:“上官儀教我。”

武則天原本就是一個有仇必報的人,當年就讓手下許敬宗構陷上官儀和廢太子李忠謀反,上官儀和其子上官庭芝被處死,孫女上官婉兒尚在襁褓,與母親鄭氏充入掖庭,成為官婢。

上官婉兒是巾幗宰相,武則天死後成李顯嬪妃,為何還與武三思私通 - 天天要聞

武則天時期的“巾幗宰相”

上官婉兒雖然淪落到掖庭,但母親鄭氏沒有放鬆對她的教育,《舊唐書》記載:

(上官婉兒)及長,有文詞,明習吏事。

十四歲時,武則天突發奇想,在後宮考教宮女們的才學,而上官婉兒的表現讓武則天欣賞不已,於是免除了上官婉兒的婢女身份,讓她擔任自己的私人秘書,開始負責起草詔書。

上官婉兒表現出來的才能逐漸得到武則天的重視,為此,武則天還主動將其納為李治的才人。有一次,上官婉兒犯了殺頭的重罪,但武則天依舊選擇赦免她,僅是對她施以黥面之刑,事後依舊重用如初,由此可見武則天對上官婉兒有多喜愛。

上官婉兒是巾幗宰相,武則天死後成李顯嬪妃,為何還與武三思私通 - 天天要聞

武則天稱帝之後,上官婉兒的地位也是水漲船高,武周朝的敕令幾乎全部出於上官婉兒之手。武則天年老體弱無法處理朝政時,更是直接讓上官婉兒幫助她處理朝廷百官的奏表,甚至還能參與朝廷決策。

此時上官婉兒的權力已經和宰相無二。公元705年,以宰相張柬之為首的大唐重臣,逼迫武則天還位給太子李顯,至此,一代女皇的時代落下帷幕,而屬於上官婉兒的故事還沒結束。

上官婉兒是巾幗宰相,武則天死後成李顯嬪妃,為何還與武三思私通 - 天天要聞

李顯重新即位之後,非但沒有除掉上官婉兒,反而讓她繼續擔任在武周朝時期的職務,甚至還將其納入後宮,封為昭容。要知道此時上官婉兒已經四十多歲,年輕美貌已經和她沾不上邊,李顯不是看上了她的容貌,而是她背後所積攢的人脈與勢力。

私通武三思只是為了權力

上官婉兒在李顯當權時期,仍舊發揮自己長袖善舞的能力,朝堂各方勢力都對其有好感,比如太平公主、皇后韋氏以及安樂公主都與她有着不淺的聯繫。後來,上官婉兒甚至成為了韋後的盟友,極力為韋後張目,希望她能效仿當年的武則天登基稱帝。

上官婉兒是巾幗宰相,武則天死後成李顯嬪妃,為何還與武三思私通 - 天天要聞

不過更奇葩的是,成為李顯的妃子後,上官婉兒還勾搭上了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當初,李顯登基時並沒有清除武氏族人,所以武氏在大唐朝局中仍然具有一定的份量,上官婉兒這樣做的目的很可能是想聯合武氏,繼續掌攬大權。

《舊唐書》記載:婉兒既與武三思淫亂,每下制敕,多因事推尊武后而排抑皇家。

之後,上官婉兒竟然還將武三思介紹給了韋後,從上官婉兒的這一做法可以看出,她與武三思之間根本沒有任何感情,有的只是利用。在上官婉兒的串聯遊說之下,韋氏和武氏組建成一個強大的攻守聯盟,意圖與李唐皇族分庭抗禮,重新執掌朝政。

上官婉兒是巾幗宰相,武則天死後成李顯嬪妃,為何還與武三思私通 - 天天要聞

李唐皇族剛剛將皇位從女帝武則天那裡奪回來,他們決不允許國家神器再落外人之手,於是在公元707年,太子李重俊領兵誅殺武三思及其同黨,可上官婉兒提前得知了消息,在李顯面前構陷太子李重茂要弒君謀反。

這一事件在《舊唐書》中也有記載:

節愍太子深惡之,及舉兵,至肅章門,扣閣索婉兒。婉兒大言曰:“觀其此意,即當次索皇后以及大家。”帝與後遂激怒,並將婉兒登玄武門樓以避兵鋒,俄而事定。

上官婉兒逃過了一次身死之禍,卻逃不過第二次。公元710年,太平公主聯合李隆基誅殺了韋皇后與安樂公主,而上官婉兒也被李隆基下令斬殺。

上官婉兒是巾幗宰相,武則天死後成李顯嬪妃,為何還與武三思私通 - 天天要聞

結語

上官婉兒是一代奇女子,她是上官家的遺孤,背後根本沒有可依靠的勢力,卻憑藉著自己的長歌善舞與才華在大唐留下一段屬於她的傳奇。可是,不管上官婉兒有多高的才華,卻始終只能做別人的附庸,她的命運決定了她不可能成為真正的領導者。

而李隆基之所以要殺上官婉兒,不僅因為她是“牆頭草”,來回投靠各個勢力,更重要的原因是李隆基想要除掉大唐幾十年來“女主強”的畸形局面。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古老的皮影,因小學生而智能 - 天天要聞

古老的皮影,因小學生而智能

極目新聞記者 張屏攝影記者 李輝通訊員 謝依靈實習生 陳麗麗光谷十五小的學生用電腦操作演繹皮影戲,非遺傳人秦禮剛(右一)看了很驕傲 孫悟空還可以這樣動起來6月12日,武漢市光谷第十五小學的智能皮影教室,一如既往的繁忙——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皮影戲(雲夢皮影戲)代表性傳承人秦禮剛帶二年級的孩子們玩着傳統皮...
秦王:我要吃公雞下的蛋,甘羅:難不倒我!後12歲官拜丞相 - 天天要聞

秦王:我要吃公雞下的蛋,甘羅:難不倒我!後12歲官拜丞相

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文|騙人鬼編輯|騙人鬼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但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太驚艷了!沉海500年,928件神秘文物重見天日→ - 天天要聞

太驚艷了!沉海500年,928件神秘文物重見天日→

6月13日,國家文物局在海南瓊海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水下考古最新成果,經過為期一年的水下考古調查,兩艘沉船的分布範圍已經探明,並提取出水陶器、瓷器、....
黃埔物語③ | 學員創建紅軍無線電隊 - 天天要聞

黃埔物語③ | 學員創建紅軍無線電隊

黃埔軍校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結晶。當時,黃埔軍校在較短時間內創辦了起來,迅速發展成為體制健全、組織嚴密、規模龐大的綜合性軍事院校。據了解,黃埔軍校最多時有40多個附屬機構。軍校有着怎樣的組織架構?分別發揮什麼職能?
劉備表明自已是中山靖王之後,會有人質疑他嗎? - 天天要聞

劉備表明自已是中山靖王之後,會有人質疑他嗎?

其實造假的成分不高,雖然這樣可以提高劉備的身份地位,可能代表什麼呢,畢竟當時的漢王朝已經日落西山了。那劉備表明自已是中山靖王之後,會有人質疑他嗎?我覺得不會,下面我講幾點,大家探討一下。第一點,中山靖王是誰,在歷史上有什麼貢獻。
清中期的清軍——從乾隆朝對外戰爭看清軍精銳戰鬥力 - 天天要聞

清中期的清軍——從乾隆朝對外戰爭看清軍精銳戰鬥力

首先,要明確一點,本文分析的是外戰,而非內戰(鎮壓農民軍起義、鎮壓土司叛亂等)。因為只有對外戰爭,才能看出清軍與當時東亞範圍的一流外軍之間的戰鬥力對比。我們拿乾隆朝最難打、最硬核的兩場關鍵對外戰爭看清軍的真實戰鬥力。
歷史上有哪些張姓建立的王朝 - 天天要聞

歷史上有哪些張姓建立的王朝

#歷史上有哪些張姓建立的王朝?#​這是頭條君發給我的一個問題,可能是因為我今天發了一篇“張姓的由來”文章的緣故吧。那我就再就這個題目寫一篇文章。張姓,曾經是我國的第一大姓氏,2023年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是我國人口的第三大姓,僅次於李姓與王姓。
張姓的由來 - 天天要聞

張姓的由來

姓張的朋友和家人有姓張的朋友,對張姓的由來可能會有興趣。據說,古代張姓有三個來源:相傳少吳有個兒子叫揮,他通過觀察弧矢星得到啟發,從而發明了弓,因此被封為弓王,專管製造弓箭,並被賜姓為張。另一支源於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解侯,字張,他的子孫們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