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炎帝和黃帝聯手打敗的蚩尤,對華夏民族的貢獻有多大?

2019年12月08日11:20:09 歷史 1246

五千年前,在長江黃河流域居住着很多氏族部落,最強的部落要屬炎帝和黃帝兩個部落,我們現在稱呼自己為"炎黃子孫"也是由於這個原因。但是作為華夏文明的人文始祖,其實除了黃帝炎帝之外,還有一個蚩尤;他們存在的時期,被我們稱之為上古時期,也有神話時代之稱。富有代表性的遺址有良渚文化遺址和仰韶文化遺址。

同比炎黃二帝,蚩尤幾乎沒什麼存在感,這就有失公平。記載最多的故事還是他被炎黃二帝聯合打敗,至於其成就只有寥寥數筆帶過;不過經仔細研究後不難發現,蚩尤的成就要遠在炎黃二帝之上,並不是一事無成的莽夫。

"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黃帝殺之於青丘。"—《歸藏·啟筮》

被炎帝和黃帝聯手打敗的蚩尤,對華夏民族的貢獻有多大? - 天天要聞

生平簡介:

蚩尤,上古時代九黎氏族部落聯盟的首領,驍勇善戰。相傳是牛圖騰和鳥圖騰氏族的首領,他有兄弟八十一人(約81個氏族部落),個個本領非凡。他帶領九黎氏族部落在這中原一帶興農耕、冶銅鐵、制五兵、創百藝、明天道、理教化,為中華早期文明的形成做出了傑出貢獻。河南、山東、河北交界處地區被稱為"九黎之都"。河北省涿鹿縣境內現存有蚩尤墳、黃帝泉(阪泉)、蚩尤三寨、蚩尤泉、八卦村、定車台、蚩尤血染山、土塔、上下七旗、橋山等遺址遺存。他曾與炎帝大戰,後把炎帝打敗。於是,炎帝與黃帝一起聯合來共敵蚩尤。蚩尤率八十一個兄弟與黃帝在涿鹿展開激戰,兵敗不敵被殺。

"蚩尤作兵攻伐黃帝,黃帝令應龍迎戰,雙方在冀州之野大戰,蚩尤兵敗被殺。"—《山海經·大荒北經》

被炎帝和黃帝聯手打敗的蚩尤,對華夏民族的貢獻有多大? - 天天要聞

金屬冶煉首創者:

在金屬冶煉方面,蚩尤以金作為兵器,是歷史上最早的金屬冶煉發明者,這一行為帶動的是整個社會,甚至是整個民族生產力的發展,它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標誌着人類社會和生產力的進步,也預示着這個部落或是這個民族將繁榮昌盛。

金屬冶煉在當時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同時還帶來了戰爭,所以蚩尤也有"兵主""武戰神"等別稱。如今我們全國各地所出土的銅器、鐵器,甚至是刀槍劍戟,如果沒有蚩尤和他所創造的冶煉技術,那麼其文明程度還不知延後多少年,這些精彩絕倫的器皿也不知何時誕生。哪怕是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金屬冶煉一直在我們的社會發展中佔據着非常高的地位,甚至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金屬冶煉,也沒有我們現在的一些科學技術。

"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震天下"—《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龍魚河圖》

被炎帝和黃帝聯手打敗的蚩尤,對華夏民族的貢獻有多大? - 天天要聞

法制部落第一人:

在上古時期也是蚩尤首創法律法規,實行刑事法。他用法律等制度來約束部落,將自己的部落治理的井井有條,當黃帝看到之後,也效仿蚩尤的刑事法來管理自己的部落,所以說他是法制部落的第一人和首創者。裴駰在他撰的《史記集解》中會說:"蚩尤,古天子"。即使到了現在,我們依然是按依法治國的策略方針來前進的,從這個角度來看蚩尤的功勞,其實是延續了千秋萬古。

"蚩尤對苗民制以刑。"—《周書·呂刑》

被炎帝和黃帝聯手打敗的蚩尤,對華夏民族的貢獻有多大? - 天天要聞

沒落緣由:

成王敗寇是從古至今一直流傳下來的一句話,同時還有另一種說法:史書都是由勝利者去書寫的。那麼如此出色的蚩尤為何會在後期漸漸沒落,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其實他和炎帝之間關係更為撲朔迷離,流傳着多種多樣的說法。

一種說法是蚩尤是炎帝的臣子,只是發生了一些衝突,這才選擇揭竿而起,打敗炎帝;另一種說法認為蚩尤其實是炎帝的後代,他倆屬於同一部族,都是族長或是首領。還有第三種說法認為蚩尤和炎帝兩個就是同一個人,因為炎黃之戰的"阪泉"和黃帝蚩尤大戰的"涿鹿"其實是同一個地方,並且部落都是以牛為圖騰,種種巧合重疊在一起不免讓人產生遐想。

在這些說法中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起先蚩尤和炎帝是在一起的,即使不在一起也曾共事過,或者乾脆就是同一個人;經過後世一代一代的流傳,人們選擇性的忽略了蚩尤(戰敗),或許這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吧。

"軒轅去蚩尤之凶,遷其民善者於鄒屠之地,遷惡者於有北之鄉。其先以地命族,後分為鄒氏屠氏"。—《拾遺記》

被炎帝和黃帝聯手打敗的蚩尤,對華夏民族的貢獻有多大? - 天天要聞

後記:

不管怎樣說,人們對於蚩尤的存在並沒有那麼關注,但至少我們知道有他這個存在;沒有被泱泱歷史所掩蓋,畢竟他也是我們中華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說是炎黃子孫,倒不如說是炎黃蚩尤子孫,相信歷史是不會讓我們遺忘他的。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袁隆平逝世四周年,今天他的墓前擺滿了鮮花…… - 天天要聞

袁隆平逝世四周年,今天他的墓前擺滿了鮮花……

4年前的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與世長辭袁隆平院士一生都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他的付出和貢獻祖國和人民不會忘記“深切緬懷袁隆平院士!”5月22日一早位於湖南長沙的袁隆平墓前擺滿了花籃和花束人們以此表達對袁隆平的思念袁隆...
新民一周 | 殲10為何一鳴驚人 - 天天要聞

新民一周 | 殲10為何一鳴驚人

這是一次偶發的戰果,也是一次必然的勝利。文 | 朱國順歷史的必然性,常常是以偶然的方式表達出來的。1982年2月,航空工業部召開評審會,研究確定中國新一代殲擊機方案。參加競標的分別是瀋陽601所的殲13方案和南昌650所的強6改方案。討論時氣氛有些沉悶。會議間隙,航空部軍機局副局長問參加評審的成都611所專家宋文驄:你...
北京市僑界捐贈華僑抗戰實物資料 - 天天要聞

北京市僑界捐贈華僑抗戰實物資料

中新網北京5月22日電 21日,北京市僑聯、丰台區僑聯、王穎女士向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捐贈抗戰相關實物資料。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匯款給美國歸僑飛行員馬鴻安的信匯委託書和匯款副收條。(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供圖) 此次捐贈的實物包括:古巴“旅古華僑抗日後援總會”代銷的民國26年救國公債伍圓券、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匯款給美...
一棍三用!馮玉祥“打軍棍”里藏着怎樣的治軍奇招 - 天天要聞

一棍三用!馮玉祥“打軍棍”里藏着怎樣的治軍奇招

馮玉祥(1882—1948),字煥章,人稱“布衣將軍”。生於直隸青縣(今河北滄州滄縣),後隨父到保定(今河北保定),因父親是下層舊軍官,馮玉祥實際上是在軍營中長大,未滿十六歲就入了伍。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參加起義,勢力逐漸壯大,直至後來
如果蘇聯晚解體幾年,俄羅斯對於中亞的同化,可能就成功了 - 天天要聞

如果蘇聯晚解體幾年,俄羅斯對於中亞的同化,可能就成功了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他差點成了蘇聯的“副總統”,卻悄悄把哈薩克從“俄語帝國”里抽了出來有個細節,很多人沒注意。1991年夏天,蘇聯還沒散,莫斯科那邊在考慮設個“副總統”職位。圈裡人都知道,那個位置本來是
匈奴的“生物戰”有沒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 天天要聞

匈奴的“生物戰”有沒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公元前二世紀中葉,在亞歐大陸上,漢匈兩大帝國的戰爭進入到白熱化階段。漢武帝元狩年間,一位年輕將領的迅速崛起和突然隕落,深刻影響着這場百年戰爭的走向。當我們把《史記》《漢書》和出土的漢簡相互印證,便能揭開霍去病暴卒背後的一些蛛絲馬跡。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中國、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遺產地 - 天天要聞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中國、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遺產地

近日,中國德清珍珠複合養殖系統、福鼎白茶文化系統和什川古梨園系統以及巴西馬黛茶傳統農林兼作體系、墨西哥重要糧食作物和生物多樣性祖傳保護體系、西班牙蘭薩羅特島獨特火山景觀農業體系正式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及環境辦公室主任卡維·扎赫迪指出:“目...
緬懷!袁隆平逝世四周年,家人在墓前種下22株向日葵 - 天天要聞

緬懷!袁隆平逝世四周年,家人在墓前種下22株向日葵

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從此,春種秋收都和懷念有關。“袁院士生前是一個很陽光、很快樂的人,常常說,做人要向陽而生。”5月21日,湖南唐人萬壽園袁隆平院士墓前,其家人種下了22株向日葵以示懷念。袁隆平的侄兒袁景輝告訴記者,5月22日是袁隆平院士逝世四周...
“美女書記”林虹被逮捕! - 天天要聞

“美女書記”林虹被逮捕!

5月21日,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消息,浙江省台州市政協原黨組成員、副主席林虹(副廳級)涉嫌受賄一案,由浙江省監察委員會調查終結,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日前,浙江省人民檢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賄罪對林虹作出逮捕決定。公開簡歷顯示,1967年6月出生的林虹是浙江溫嶺人,參加工作後長期在浙江台州任職。林虹2011年7月起任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