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隨着一聲槍響,辛亥革命正式在武漢爆發,全國各個省份都紛紛發表獨立聲明,脫離清政府統治,支持革命。不久,中華民國正式成立。但好景不長,在以袁世凱為首的軍閥依靠手中的軍隊強逼孫中山讓位,自己成為了中華民國大總統。
此時,中國擺脫了封建王朝腐朽的統治,全國上下生機勃勃,呈現出追求民主自由的嶄新面貌。但袁世凱通過手中的權力倒行逆施、排除異己、打擊政府中反對他的人,建立起了獨裁政府。
隨着他手中權力的增大,他的野心也越來越大,他萌生了永遠把持權力,並且傳給下一輩的想法。在他的授意下,身邊的幕僚編造了各種“祥瑞”,為他的復辟找尋合理的借口。不久,他就稱自己得到了上天和人民的支持,登基稱帝。
清王朝覆滅之後,封建帝制早已不被全國人民所接受。復辟之後,各省先後獨立,組成護國軍隊,討伐袁世凱,全國上下興起了“討袁”熱潮。武人可以興兵討伐,文人沒有軍隊,但能夠製造輿論,反對袁世凱。許多文人都寫文章罵袁世凱,還有很多人不敢明着反對,便把反對的意思藏在對聯當中。
例如“袁世凱千古,中華民國萬歲”,表面上看,這副對聯沒什麼問題,把袁世凱和民國相提並論,誇兩者永垂不朽。但細細一看,兩副對聯字數不一樣,雖然千古對萬歲對的很工整,但是袁世凱對中華民國就不貼切了,三個字對不上四個字。分析到這裡,可能很多讀者就明白了,這副對聯的諷刺意義就是在這裡。“袁世凱”三個字對不上“中華民國”四個字,這副對聯的真正含義就是袁世凱對不起中華民國。
這副對聯的諷刺其實還算委婉,只是用對不起來評價復辟這件事,並沒有直接攻擊袁世凱本人,另外一副對聯就沒這麼客氣了。這副對聯不但諷刺意味強烈,感情色彩濃厚,而且上下聯行文非常奇特。這副對子上聯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是“孝悌忠信禮義廉”,單看對聯,只會覺得這個對子勉強對得上,但是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上下聯之間可以說是毫無關聯。要理解這副對子真正的含義,要從字面以外去理解。上聯由數字組成,沒有“八”這個數字,下聯“禮義廉”少寫了一個“恥”字,隱含的詞就是“忘八”和“無恥”,連起來就是罵袁世凱是個無恥的王八。從這兩幅對聯可以看出,中華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連罵人都能罵的這麼有藝術有文化,水平低一點的人看到還以為是在誇讚,真的是令人嘆服。
這麼多諷刺對聯的流行,也證明了袁世凱的復辟舉動是多麼的不得人心,這也註定了他註定滅亡的下場。果然,在這內外交困,全民反對的境況下,袁世凱又驚又怕,最後抑鬱而死。僅僅83天,袁世凱和他的帝王夢就被掃入了歷史的垃圾堆,這場鬧劇落下了帷幕。